海洋垃圾能否變廢為寶-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4 光明數字報

    在人們的觀念中,海洋有著世界上最博大的「胸懷」,對人類丟給它的那點物品完全可以「笑納」,於是海洋被當成了天然的大垃圾場。時間證明人類會因為這個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而付出巨大的代價。隨著海洋垃圾的與日俱增,海洋生態景觀受到破壞,對航行安全、海上作業、海上搜救也造成了極大的幹擾。

 

垃圾島成「新大陸」

 

    曾有人到太平洋公海給一個「21世紀的大陸」繪圖並對其進行探測——這個「大陸」危害極大,面積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兩倍,構成物是600萬噸廢棄的塑料等垃圾,人們希望通過這項任務去回收利用位於北太平洋中部的這個垃圾島。

 

    海洋垃圾是一個複雜的文化和跨部門問題,它對全球海洋、沿海環境和人類活動都具有重大影響。據美國科學組織統計,每年約有640萬噸的垃圾進入海洋,平均每天約800萬件垃圾入海,其中15%的垃圾停留在海灘上,15%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超過70%的垃圾直接沉降進入海底。據估計,每平方千米的海域內,海洋垃圾的密度約為1.3萬到1.8萬個。

 

    在美國加州海岸延伸至日本的太平洋海域內,垃圾已形成一個「垃圾大陸」,人們稱它為「垃圾洲」或「第八大陸」,它的面積達343萬平方公裡,是英國的6倍,有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那麼大。這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巨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垃圾島,匯聚了過去60年來人類丟棄的垃圾,從洗髮水瓶、塑料玩具、輪胎,到塑料遊泳鏡、拖鞋,無奇不有。

 

    在大西洋也發現巨型漂浮垃圾帶,其規模比太平洋垃圾島稍小。這一垃圾帶距離北美海岸有數百英裡,由數萬塊塑料構成。儘管目前科學家還未能準確測出它的寬度,但這一巨大的垃圾帶覆蓋的區域一直從北緯22度到北緯38度,幾乎同古巴至美國維吉尼亞州之間的距離相當。

 

危害人類健康

 

    海洋垃圾主要是很難自然降解的塑料製品,海洋降解這些垃圾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還有些垃圾是無法完全消化的。

 

    有統計表明,世界每平方海裏海水中有多達4萬片的塑料垃圾。這些廢棄塑料、漁網會纏住船隻的螺旋槳,引起事故和停駛。塑料垃圾還會纏住海洋生物,使它們不能脫身,被餓死、窒息死亡或被其他動物吃掉。海洋垃圾是殺害海洋生物的元兇,例如海龜常常誤食塑膠袋,導致腸胃堵塞而無法進食,被活活的餓死;科學家曾解剖一隻擱淺的小鬚鯨,在其胃中居然發現800千克的塑膠袋。

 

    人類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海洋垃圾的威脅。有研究指出,塑料分解後的顆粒可以吸附海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這些毒素可以沿著食物鏈進入人類體內。一些垃圾會溶出有毒物質,直接威脅水體和沉積物環境質量,例如,紐扣電池進入海洋後,溶出的錳、汞、鋅、鉻等重金屬將會汙染水體,魚類或貝類可能積累重金屬並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如果長期積蓄將會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甚至可以致癌。另外,由於一些微生物等物種「喜歡」附著在垃圾上,隨洋流漂泊,可能會來到一個以前沒有這種生物的地區,幹擾這一地區的海洋生態系統。

 

可焚燒發電、製造燃油

 

    對將海洋垃圾變廢為寶,科學家已開始了一些研究。一種辦法是將海洋垃圾打撈後焚燒發電。由於幾乎所有塑料都由不可再生的石油製成,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所以可以用於燃燒。其焚燒後的灰燼,則可以用於填海造地或建造島嶼。不過,焚燒海洋垃圾首先要解決擱置脫水的問題,而且由於塑料焚燒可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會危及環境和生態,因此需要先解決控制有害氣體排放的問題。

 

    另一種辦法是用海洋垃圾製造燃油。由於海洋垃圾80%以上是塑料,可以用廢塑料製造燃油、生產防水抗凍膠、製備多功能樹脂膠等。目前,用廢塑料製造燃油技術在一些國家已獲得突破。

 

    用海洋垃圾製造芳香族化合物也是一種解決辦法。在525℃的溫度下反應時,70%的廢舊塑料能夠轉換為有用的芳香族物質,它們可做化工品和醫藥品的原料及燃料改進劑,其餘成分可轉換為氫和丙烷。

 

    如果這些技術成熟和投產,將可以大量地消化海洋垃圾,而且可能會讓一些國家爭搶這些海上無主的垃圾資源。

 

相關焦點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海洋汙染事故應急演習
    演習模擬一艘裝載苯的船舶發生苯洩漏事故,造成海洋汙染。應急指揮部在接到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最終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置。演習由河北省海上船舶汙染事故應急指揮部主辦,滄州市海上船舶汙染事故應急指揮部承辦。
  • 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
    來源:科技日報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採用一種簡單的低溫催化方法,將很多塑料內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了高價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後者是很多工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基本原料
  • 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成立-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4月18日電(記者林英、袁於飛)國家海洋局今天在北京舉行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成立大會暨成員船籤約授牌儀式。據介紹,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是我國多個涉海部門共同打造的首個全國共享的海洋調查基礎平臺,幾乎涵蓋了我國調查水平最先進的船舶,共19艘。
  • 垃圾分類時代下變廢為寶的也可以是服裝的面料
    草案對"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防治"進行了專章規定。     2019年9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全國公共機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揮率先示範作用,公布《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價參考標準》,並進一步推進有關工作提出要求。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
  • 垃圾變廢為寶 環境「美麗加倍」
    2020-11-26 17:09 |樂清日報全媒體-浙江新聞客戶端
  • 海洋垃圾變形記!你的Prada包包可能是用廢棄漁具做成的……
    蔚藍的海洋下面其實有著很多人類投放的垃圾這些垃圾如果不妥當處置的話會破壞海洋的生態環境但是如果好好利用的話甚至能變廢為寶01躲在海底的"死亡幽靈"你知道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什麼嗎?根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數據,世界上每年有超過 136000 頭鯨、海豚、海豹和海龜被幽靈漁具困住,海洋生物被幽靈漁具殺死的可能性是其他海洋垃圾之和的四倍!但是這些牢固的塑料纖維並非完全的廢物,由尼龍、聚乙烯等組成的漁網,特徵是結實、防水,被撈上來後,可以用在防水袋、地毯,甚至你的 Prada 包包上。他們在海底是"死亡幽靈",上了岸,即可"變廢為寶"。
  • 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大家都很樂意,拿來垃圾後還能帶走有機肥回去種花。」羅師傅說,廚餘垃圾送到驛站垃圾桶後,他們要對垃圾進行過濾、瀝乾,統一收集達到80公斤後就可以放進生化處理機,機器不斷「咀嚼」,24小時就能產生有機肥料。50公斤的廚餘垃圾可產出10多公斤有機肥,「佳佳」日處理廚餘垃圾量300多公斤。
  • 海洋史視域下的大洋洲研究-光明日報-光明網
    原住民、少數族裔移民乃至自然環境都成為學界關注的新對象,海洋要素與向海而生的人群開始受到重視。有關大洋洲的定義甚至出現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如保羅·達希等本土學者提出,狹義的大洋洲主要是指完全受海洋環境主導的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及玻里尼西亞(含紐西蘭)等群島,以此強調大洋洲的海洋文明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變化並不意味著學界可以擯棄傳統的國別與區域史研究範式。
  • 海洋「垃圾島」不斷擴容,日益成為海洋毒瘤
    近日俄羅斯海洋探險家和保護者菲利普·庫斯託再次對公眾呼籲,地球上的海洋「垃圾島」面積正越來越大,最大的已經3倍於法國本土面積,這些「垃圾島」多由塑料垃圾組成,對海洋生物和人類經濟社會危害巨大。 全球有5座「垃圾島」,最大的約160萬平方公裡 8月11日,庫斯託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的相對隔離狀態給海洋帶來了些許喘息機會,但海洋環境問題卻不能因此被忽略,「一個事實是,海洋中的『垃圾島』體積越來越大,是時候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 圓桌小記者實地考察垃圾「變廢為寶」
    「為什麼要開展垃圾分類?分出來的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變廢為寶』的?」9月12日,北京青年報旗下「教育圓桌」舉辦新學期首次圓桌小記者線下體驗活動,北青報記者王斌在海澱區學院路黨群服務中心帶來了一堂特別的培訓課《小記者眼中的垃圾分類》。
  • 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學思踐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系統闡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蓄勢期遠,謀海濟國,積極推進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努力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始終高舉旗幟、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如何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和農村的有機垃圾也在不斷增加,包括廚餘垃圾和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秸稈、大中型養殖場動物排洩物、食品加工業殘渣等。與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已成為困擾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的重大問題。但是你知道嗎?
  •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珊瑚娃」聆聽科普講座 爭當資源分類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7日10時20分訊(許義麗)廚餘垃圾也能變廢為寶?11月25日,珊瑚實驗小學師生們一同聆聽了科普講座《廚餘垃圾 變廢為寶》。為什麼說是『可回收物』而不是『可回收垃圾』?垃圾四分法中最困擾大家的是哪一類垃圾?」講座現場,夏博士首先帶領同學們重溫了垃圾分類知識,並通過隨機問答與小朋友們互動。夏博士話音剛落,大家就一個個將手舉得高高的,臉上充滿自信,清楚而有條理地回答出了提問。
  • 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鄭生竹  「綠色帳戶」吸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智能化垃圾分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採用激勵辦法和剛性約束手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北京市屬公園有高招兒 枯枝落葉變廢為寶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2019年11月15日 14:21 來源:北京日報參與互動   市屬公園有高招兒 枯枝落葉變廢為寶  本報訊(記者 葉曉彥)近日的幾場大風,吹落了大量的枯枝樹葉,市屬公園各有高招,通過粉碎回撒、土壤改良、獸舍丰容、製作花盆等途徑,讓枯枝落葉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