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成立-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1-30 光明數字報

    本報北京4月18日電(記者林英、袁於飛)國家海洋局今天在北京舉行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成立大會暨成員船籤約授牌儀式。據介紹,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是我國多個涉海部門共同打造的首個全國共享的海洋調查基礎平臺,幾乎涵蓋了我國調查水平最先進的船舶,共19艘。其中,排水量大於1500噸的遠洋綜合調查船舶11艘,排水量小於1500噸的近海綜合調查船舶8艘。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目前中國在海洋權益、海域管理、海洋經濟、海洋生態環境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在開拓海洋發展空間、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中國海洋權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方面,都需要獲取高質量的海洋調查資料。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將主動承擔基礎性、綜合性和專項性國家海洋調查任務,獲取中國近海和深遠海準確翔實的基礎數據和資料,更好地維護我國海洋利益。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成立
    本報北京4月18日訊 記者蔡巖紅國家海洋調查船隊今天成立。船隊主要承擔國家海洋基礎性、綜合性和重大專項調查等任務以及國家重大海洋科學研究項目、重大國際海洋科學合作項目和政府間海洋交流合作項目涉及的調查任務。據了解,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是我國多個涉海部門共同打造的國內首個海洋調查船資源共享平臺,幾乎涵蓋了目前國內調查水平最先進的船舶,共19艘。
  • 中國海洋調查船隊規模增至45艘
    我國海洋調查船隊規模增至45艘 初步形成近岸、遠海、大洋和極地綜合考察能力中國海洋報訊(記者 龍鄒霞)記者從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協調委員會第四次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國海洋船隊規模已增至45艘,初步形成了近岸、
  • 中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到底需要多少艘?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海洋垃圾能否變廢為寶-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人們的觀念中,海洋有著世界上最博大的「胸懷」,對人類丟給它的那點物品完全可以「笑納」,於是海洋被當成了天然的大垃圾場。時間證明人類會因為這個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而付出巨大的代價。隨著海洋垃圾的與日俱增,海洋生態景觀受到破壞,對航行安全、海上作業、海上搜救也造成了極大的幹擾。
  • 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蓄勢期遠,謀海濟國,積極推進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努力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始終高舉旗幟、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 海洋史視域下的大洋洲研究-光明日報-光明網
    浩瀚的太平洋佔地球海洋總面積近一半,大洋洲則是其空間之主體。20世紀80年代初,澳大利亞知名民族主義史學家傑弗裡·布萊尼提出一個經典論斷,叫「距離的暴虐」。他認為,包括澳大利亞在內,大洋洲每個國家其實都是島嶼,這裡的歷史進程因為地理上的汪洋孤絕而與眾不同。布萊尼的判斷具有洞見性的一面,因為他意識到,地球上許多人群的歷史更多受到遠洋而非內陸因素影響。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海南湍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雲霧縈繞在鸚哥嶺山脈 南國都市報記者李小崗攝      本報海口8月30日訊(記者嶽嵬)今天,《光明日報  報導還介紹了海南省林業局招募的27名大學生,組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5年多來對當地物種進行「地毯式」科學調查,取得大量成果的情況,以及光明日報對他們的事跡報導引發的巨大反響。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海洋汙染事故應急演習
    演習模擬一艘裝載苯的船舶發生苯洩漏事故,造成海洋汙染。應急指揮部在接到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最終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置。演習由河北省海上船舶汙染事故應急指揮部主辦,滄州市海上船舶汙染事故應急指揮部承辦。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海洋六號」船完成今年深海大洋科考-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在西太平洋與我國富鈷結殼合同區實施了多波束地形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海洋重力測量、「海馬」號ROV調查、深海淺鑽取樣、深海攝像、富鈷結殼原位聲學測厚、溫鹽深測量、地質拖網和重力活塞沉積物柱狀取樣等多種手段調查工作。    深海地質第8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分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組織,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具體實施。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
  • 中國海洋調查船市場冰火兩重天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  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  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光明日報:追記著名海洋生物學家曾呈奎
    他對他的一位學生說 「國民黨不重視國家科學和教育事業,我相信共產黨。」從此他與家人天各一方。直到1975年,在他擔任副團長的新中國第一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美國時,才得以在美國與離別數十載的家人第一次相見。但直到1995年其次子、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研究員曾雲冀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才出現了50年後父子第一次握手的感人場面。
  •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採編人員籤署保密協議-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杜羽)14日,法制日報社與全社220名新聞採編人員籤署保密承諾書和職務行為信息保密協議。至此已有14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啟動了保密承諾書和保密協議的籤署工作。
  • 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四維內涵-光明日報-光明網
    國家認同是指國家成員對所屬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國家主權、政治道路、道德價值觀念等的認同。當代中國大學生國家認同主要包含以下四個維度。大學生對祖國疆域認同,就要有領土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度共識,確立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自覺將人生價值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     中華民族認同。大學生對中華民族認同,就是要樹立「大民族觀」的理念,組成中國的56個民族共同締造了祖國大家庭,必須防止大民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
  • 天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建設青藏鐵路,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20世紀50年代,黨和國家就著力研究解決進藏鐵路建設問題,並於1958年作出了修建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即西格段)的決策。經過1958年動工修建、1960年停工緩建、1974年揮師復建,到1984年5月,青藏鐵路西格段814公裡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