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首批赴南沙漁民:曾被他國軍用小艇驅趕
原標題:對話山東首批赴南沙漁民 出徵倆月最缺娛樂項目今年2月26日,赴南沙捕魚的好當家船隻從海南出發通過海事衛星電話,張起明那夾雜著威海味的聲音從遙遠的南沙飄過來。自2月26日從海南東方市八所港啟航至今,張起明已經在南沙漂了近兩個月。作為我省首批去南沙捕魚的漁民,和近海打魚相比,南沙打魚的船隻相對較少,但他要面對漁業資源不熟悉、深水區無法拋錨等挑戰。轉戰南沙,白天睡覺晚上捕魚48歲的張起明是好當家集團的一名船長。
-
毒性比劇毒氰化鈉強一千倍 河豚海南奪4命
這就是易奪人命的河豚(南國都市報/記者 董志浩 攝)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南國都市報報導,1月18日下午5點多鐘,瓊臨12183號漁船在離儋州白馬井52海裡的海域上作業後有關負責人馬上通知儋州、洋浦、臨高等地的漁監部門,同時通過海上110向漁民傳授採取挖喉嚨、猛喝水等自救措施。23時15分,洋浦漁監部門派出快艇,迅速趕往事發海域。 當晚,儋州白馬井海員醫院接到漁政漁監、邊防海警等有關部門的電話後,馬上派出4名醫務人員隨同救助大船前往出事海域。救助大船速度較慢,為了儘快救人,救援人員換乘一艘快艇全速向出事漁船直奔。
-
「橙臺」之夜廣州南沙轉移50餘名外地漁民,執法部門望漁民兄弟出海...
「橙臺」之夜廣州南沙轉移50餘名外地漁民,執法部門望漁民兄弟出海前注意天氣變化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20-08-19 颱風「海高斯」影響期間,廣州市南沙區一度發出颱風橙色預警。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訪「坡棉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更路簿》是海南漁民世代在南海諸島生產作業的航海指南,其中蘊藏的歷史密碼涉及南海歷史、造船、航海技術、法律、自然地理、經濟等多個學科。
-
黃巖島爭端中的中國漁民生存現狀調查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更路簿」,是潭門漁民對手抄航海圖的稱呼,上面記載著通往南海途中的水流、風向和暗沙。每一代潭門人都會在「更路簿」上添加對南海的每一點新的探索。而在中國與東南鄰國們的南海爭端史中,潭門漁民的故事就像是官方敘事以外的「更路簿」。2012年5月2日清晨,海南瓊海,潭門鎮漁港。
-
天氣轉暖煙臺漁民陸續出海作業
齊魯網煙臺3月6日訊(記者張斐斐 姜燕)出了正月後,隨著氣溫升高,渤海灣也度過了冰封期,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漁民們修船織網準備出海。
-
瀕危物種稜皮龜誤撞入網 海南漁民齊心將其放生入海
通訊員孫諾 攝漁民在清理纏繞海龜的漁網。通訊員孫諾 攝漁民在清理纏繞海龜的漁網。通訊員孫諾 攝據海南日報客戶端 | 記者張琬茜「哇哦!再見了!親愛的大海龜!孫諾電話裡告訴記者,在現場,兩名漁民先後用剪刀將纏繞在烏龜四周的漁網小心翼翼剪掉。在剪網的過程中,只見巨型海龜不停地撲動四肢,很有活力,最終,海龜在漁民的細心救助下,安全地遊向了大海。「漁民們的環保舉動太令人感動了!」孫諾很激動,也很感動,完整地將漁民們毫不猶豫對海龜進行救助放生的過程拍攝了下來。
-
海南漁民伏季休漁期:產業謀轉型 造船闖深海
中新社海口7月16日電 題:海南漁民伏季休漁期:產業謀轉型 造船闖深海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尹海明 時值南海伏季休漁期,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依然熱鬧,工藝品一條街上的小寶工藝店一早開門,遊客便進來「尋寶」。
-
海南水產品優質不優價漁民困惑 石斑價格20年沒變
受廣東、廣西等地大量養殖金鯧魚的影響,去年9月收穫的海南金鯧魚,到如今還沒賣完。眼見著新魚即將上市,養殖戶們只能將這批魚虧本甩賣。 讓養殖戶們更為困惑的是,海南金鯧魚多採用深水網箱進行標準化養殖,魚肉質好、味香。而其他一些省份的金鯧魚多為池塘養殖,魚有土腥味。魚比別人好,價格和別人一樣,為什麼賣不過別人?這讓養殖戶們百思不得其解。
-
誤捕雙髻鯊這事,我要為海南漁民說幾句!切勿把海南漁民妖魔化了…
一時間斥責之聲不斷,海南漁民似乎成了目無法紀的刁民,只知過度捕撈,不知環境保護!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對於此,網友「諸葛也亮了」表示要為海南的漁民說幾句,切勿妖魔化了海南漁民……以下內容來自天涯社區網友原帖:《誤捕雙髻鯊這事,我要為海南漁民說幾句》樓主:諸葛也亮了網友瘋傳的近百條瀕危動物路氏雙髻鯊
-
我國漁民栽樹,越軍想乘涼?越南將南沙300年古樹列入遺產樹名錄
所以,才有了南沙行政區,駐地永暑礁,管理整個南沙群島島礁和海域的事。越南不服氣,現在又搞一個南沙遺產樹宣示。好,我們就來說說這幾棵遺產樹自古以來到底是誰的。南沙群島最大的自然島嶼太平島(陸地面積0.51平方公裡),像這種300年樹齡的古樹至少有數十棵,有的樹齡高達400年。
-
中國漁政巡航編隊啟航赴南沙海域護漁執法(圖)
中新社三亞4月1日電 (記者 王彤 索有為)4月1日上午,中國漁政南沙巡航護漁聯合行動啟航儀式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打擊海盜,抵制外國抓扣,保護中國漁民正常生產、生活為此次巡航護漁重點。此次南沙巡航護漁行動由農業部統一部署,中國漁政指揮中心統一調度南海區漁政局「中國漁政311」船和東海區漁政局「中國漁政202」船組成跨海區漁政船編隊。
-
海南東方邊防嚴陣以待 積極應對颱風杜蘇芮
央廣網海口9月14日消息(記者朱永 通訊員曾群飛 張軍鋒 周志斌)9月14日,受第19號颱風杜蘇芮影響,海南東方市以往豔陽高照的下午變得陰雨濛濛,強風裹著樹葉沙沙作響。為了做好防臺準備,東方公安邊防支隊組織所屬各邊防派出所民警深入轄區重點港岙口、工地、水庫和低洼地帶開展防抗颱風工作,積極應對颱風「杜蘇芮」。在新龍鎮,新村邊防派出所民警深入轄區海邊村,檢查漁船避風情況,並通過村廣播告知漁船民做好防臺準備,確保人船分離。為避免颱風強降雨造成意外事故,派出所民警重點走訪了轄區火龍果深加工工廠建設工地和轄區種植園,告知工人注意防颱風,確保施工安全。
-
勝利233輪成功救助遇險漁民
勝利233輪成功救助遇險漁民 本報東營訊
-
晉江漁民在海裡捕到一條怪魚 長著鋒利的牙齒
泉州晚報社APP-泉州通3月2日訊(泉州晚報記者 王麗虹 謝宜萱 通訊員 林華楠 文/圖)3月2日上午,晉江仙石邊防派出所接到轄區漁民陳先生報警稱,他在海裡抓到一條怪魚。民警接警後趕到其家中,發現該怪魚身體呈長筒形,身上密布青灰色菱形鱗片,魚嘴扁平且長著鋒利的牙齒。邊防民警詢問漁業專家以及網上查詢,確定該魚叫雀鱔,產於北美等地,屬於外來物種,主要棲於淡水,但有些種類也可以進入半鹹水。這種魚的魚卵有劇毒,不可食用,和「食人魚」一樣,屬於臭名昭著的「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之一,該魚作為外來物種,對當地其他魚類構成極大威脅,有可能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南沙特供「黃金魚」,成南沙美食新招牌!
自從今年「五一」南沙推出「黃金周吃黃金魚」活動以來,區內養殖戶和漁民在金鼓魚、黃眉頭、黃腳立等3種「特產魚」的銷量猛增!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中新網消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臺在南海東沙扣押20名大陸漁民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23日援引臺灣海防部門的消息報導,臺灣海巡部門21日在南海東沙群島附近海域扣押了一條香港籍漁船和上面的20名大陸船員。被查獲的魚獲包含珊瑚魚類在內秋姑魚、龍佔魚、臭肚魚、鸚哥魚、角蝶魚、刺尾鯛魚、笛鯛魚、條紋石鱸魚、雀鯛魚、錐齒鯛魚、蓋刺魚、單棘魨魚等各式漁獲共計13種。臺檢察官指示將魚類進行採樣後,發還東沙管理站野放,以呼呼海洋生態。而「臺沙2288」號漁船被扣押,60歲的大陸方姓船長及漁工共20人被逮捕,連人帶船自東沙海域解送至高雄港。
-
受「劍魚」殘餘雲系和輻合帶影響 海南強降雨將持續到6日
受「劍魚」殘餘雲系和輻合帶影響 海南強降雨將持續到6日 2019-消防救援人員經過4個多小時的努力,方才將老人救助送醫。3日下午,海南省樂東縣一艘漁船在昌化江翻船沉底,船上5人中1人自行上岸,2人被衝至江中孤島獲救,另有2人不知去向,目前仍在搜救中。9月3日,海南省樂東縣一艘漁船在昌化江翻船。圖為海南樂東消防救援人員救助被困江中孤島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