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納米囊泡,緩解新冠肺炎的新療法

2021-01-13 澎湃新聞
細胞膜納米囊泡,緩解新冠肺炎的新療法

2020-10-16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給人類的醫療、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何快速應對正在發生的COVID-19新冠肺炎以及潛在的新發流行疾病,意義重大也極具挑戰性。

前期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依賴於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進入宿主細胞。為了應對病毒的進入與感染,宿主免疫系統會上調炎症細胞因子,以此來清除入侵的病毒,同時促進組織的修復。然而,機體持續維持過高的炎症細胞因子水平(被稱為 「細胞因子風暴」),可能會導致系統性的免疫功能障礙。因此,除了疫苗研發之外,阻斷病毒進入和抑制「細胞因子風暴」也是COVID-19研究方向的重點。

包括瑞德西韋在內的多種抗病毒藥物正在積極地開展臨床試驗,早期幹預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也顯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然而,針對重症感染的候選藥物非常少。一些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報導,針對白介素-6(IL-6)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單克隆抗體可能可以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然而,由於細胞因子種類的多樣性以及細胞因子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性,系統地控制細胞因子風暴仍然極具挑戰。

近日,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陳小元教授和復旦大學姜世勃、謝幼華、陸路教授團隊聯合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Decoy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COVID-19 by concurrently adsorbing viruse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首次使用基因工程化的細胞膜納米囊泡,充當「誘餌」與宿主細胞競爭,能夠同時吸附病毒與炎症細胞因子,從而有效保護宿主細胞免受COVID-19新冠肺炎感染。

為了構建納米「誘餌」,研究團隊首先在293T細胞上基因轉染高表達ACE2受體, 然後從工程化的293T/ACE2與THP-1細胞中分離獲得細胞膜納米囊泡,最後將異種的納米囊泡進行雜化處理得到納米「誘餌」。

該納米「誘餌」繼承了源細胞表面豐富的ACE2和細胞因子受體,能夠同時中和病毒和炎症細胞因子,從而有效幹預COVID-19新冠肺炎感染。

在細胞層面,研究團隊驗證了納米「誘餌」能夠與宿主細胞競爭,有效地吸附並抑制多種假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進一步,基於SARS-CoV-2新冠活毒,研究團隊發現納米「誘餌」可以顯著減少病毒顆粒、降低病毒RNA水平、抑制病毒感染。

基於急性肺炎小動物模型,研究者進一步驗證了納米「誘餌」能夠有效吸附多種細胞因子,有效降低肺部灌洗液中的炎性IL-6與GM-CSF水平。通過鼻內吸入納米「誘餌」,小鼠肺部的急性炎症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該研究展示了一種新型納米技術用於緩解COVID-19新冠肺炎引起的免疫紊亂,為COVID-19新冠肺炎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教授和復旦大學姜世勃、謝幼華、陸路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博士後饒浪、復旦大學博士後夏帥、青年副研究員徐巍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0/05/2014352117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俄首創混合氦氣與一氧化氮新冠肺炎療法
    2020.04.27 07:10【俄首創混合氦氣與一氧化氮新冠肺炎療法】近日,俄羅斯皮羅戈夫國家醫科大學治療學系主任亞歷山大·丘恰林說,氦氣能夠緩解缺氧,吸入一氧化氮可以預防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現血栓,因此,混合氦氣和一氧化氮可以在早期診斷與新冠病毒感染方面提供重要幫助
  • 靶向藥奧希替尼耐藥,基因療法來助力!
    不想錯過新療法資訊?對於EGFR突變的患者而言,近些年新藥不斷湧現,其中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2018年在美國升級為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然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如同其他靶向藥一樣,奧希替尼也會出現耐藥。
  • 三種新療法可緩解腫瘤患者痛苦
    現如今,出現了多種中西醫結合療法,這些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患者病症並減少病患的痛苦。今天,哈醫大一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徐巍教授就向大家介紹三種中西醫結合的「新療法」。   眾所周知,癌症患者和腫瘤患者在放化療後會出現失眠、食慾下降、疲乏無力等症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
  • 深圳科研團隊研發出腫瘤免疫新療法 細胞膜可偽裝成納米顆粒
    &nbsp&nbsp&nbsp&nbsp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蔡林濤團隊構建了自然殺傷(NK)細胞膜偽裝納米顆粒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 材料視角丨新冠肺炎系列科普(一)——新冠肺炎何以牽動人心?
    找到之後,他就用&34;與細胞表面上的&34;相結合,細胞的大門就會向它打開,他就會把遺傳物質注入進細胞裡,蛋白質外殼與細胞膜融合了。比如對於這次新冠疫病毒的鑰匙就可以直接打開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眼結膜上黏膜細胞的大門,因此它是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疾病。而對於HIV的CD4蛋白鑰匙只能打開血液中的輔助T細胞的大門,不能打開黏膜細胞的大門,因此愛滋病只能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而不能通過呼吸道傳播。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這是國內首個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的品種。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
  • 細胞膜的主要功能
    細胞膜的主要功能細胞膜對於細胞整個結構的完整性以及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都是至關重要的。
  • TILs聯合PD-1療法讓晚期實體瘤出現完全緩解
    近期的兩項研究結果公布了這項新組合令人振奮的數據,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總結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TILs聯手PD-1,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出現完全緩解!TIL過繼細胞療法早在1988年開始用於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出現了10-15年持久的完全緩解患者,震驚了整個醫學界,因此,研究人員猜想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將TILs和抗PD-1療法的組合,是否也能出現持久的完全緩解?
  • TILs聯合PD-1療法讓晚期實體瘤出現完全緩解
    近期的兩項研究結果公布了這項新組合令人振奮的數據,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總結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TIL過繼細胞療法早在1988年開始用於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出現了10-15年持久的完全緩解患者,震驚了整個醫學界,因此,研究人員猜想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將TILs和抗PD-1療法的組合,是否也能出現持久的完全緩解?答案是肯定的。
  • 奧本源動能素外泌體幹細胞療法—對抗炎症衰老新標杆
    奧本源動能素-外泌體:「無細胞的細胞治療」對抗炎症性衰老乾細胞外泌體,是一種能被大多數幹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直徑大約在30-150nm,由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外泌體一旦通過胞吐作用從幹細胞中釋放,複雜的混合因子能作為信號分子傳遞給其他細胞,從而改變其他細胞的功能。外泌體被包裹在堅硬的雙層膜中,雙層膜保護外泌體的內容物,使外泌體能夠在組織中長距離移動。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高膽固醇為何促發前列腺癌  通常,前列腺癌發展較為緩慢而易於治療。去勢治療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專家介紹說,去勢治療目的是降低或阻斷激素對腫瘤的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
  • 細胞膜的成分
    細胞膜成分的分析方法對於組成細胞膜的基本成分,最初是通過用脂質溶劑和蛋白酶處理細胞膜來確定的。用脂質溶劑處理細胞,發現細胞膜被溶解,脂質分子進入溶劑中,說明膜中含有脂質分子;用蛋白酶處理細胞也能破壞膜結構,說明細胞膜的化學組成中除了脂質還有蛋白質。對於一些具體的組成成分,可採用相應酶的處理來確定。例如,用卵磷脂酶處理細胞,可破壞細胞膜,證明膜中有卵磷脂的存在。
  • 基於環糊精二次自組裝的金納米囊泡及藥物控釋研究獲進展
    針對金納米粒子的優越特性,可示蹤金納米粒子的刺激響應性雜化囊泡將成為一類非常理想的研究對象。目前,已報導的雜化囊泡體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較差、藥物可控釋放難於實現的缺點,因而在藥物控釋相關領域的應用受到限制。
  • 迅速緩解偏頭痛症狀 FDA批准鼻噴霧劑療法上市
    Reddy’s Laboratories公司和其下屬公司Promius Pharma共同宣布,美國FDA批准雙方共同開發的Tosymra上市,作為治療偏頭痛患者頭痛發作的急性療法,這些患者可能為光環型或非光環型偏頭痛患者。
  • 細胞膜及細胞器、細胞核專題匯總
    研究進一步發現:CTLA-4與PD-1的聯合療法,能使末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三年存活率達到約60%。可見真正治療人體疾病的有效手段是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據此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由T細胞上有PD-1分子可知只有T細胞含有PD-1分子特有基因B.T細胞大量增殖、攻擊腫瘤細胞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C.一個人是否會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療的效果如何都與人體免疫力有關D.CLA-4與PD-1的聯合療法的理論基礎可能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功能相關
  • Nanotechnology:李幫經等成功製備新穎的金納米囊泡
    針對金納米粒子的優越特性,可示蹤金納米粒子的刺激響應性雜化囊泡將成為一類非常理想的研究對象。目前,已報導的雜化囊泡體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較差、藥物可控釋放難於實現的缺點,因而在藥物控釋相關領域的應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