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滑冰的孩子們。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攝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飛揚冰上運動中心,每逢周一、周四都會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在此進行冰上訓練,他們已經堅持了四年有餘。
說特殊,不僅是因為這是一群以智力障礙、自閉症或唐氏症候群為主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們早已用自己的汗水為國家爭金奪銀。
在今年3月的第11屆世界冬季特奧會上,這支隊伍裡的三個孩子代表中國出戰奪得1金4銅,接著又在10月的韓國邀請賽上狂攬4金6銀7銅。
這群平均年齡在12歲左右的孩子來自上海市浦東新區輔讀學校,學校的趙老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國家「北冰南展」的政策下,這些孩子也成了「3億人上冰雪」中的一分子。
訓練中的孩子們。
一個小時,最開心的時光
11月末的上海已進入冬天,刺骨的風吹進包裹著厚厚羽絨服的身體,仍然會讓人不禁打個哆嗦。
離下午2點開始上課還有半個多小時,孩子便來到冰場開始換裝和進行準備活動。他們坐在板凳上換好厚實的衣服、穿上冰刀,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
在冰場教練李秀明的帶領和輔讀學校趙欣華老師的陪伴下,孩子們魚貫而入地進入冰場,開始了他們的日常訓練,在冰場外還有守候著他們的家長。
白阿姨幫孩子整理衣服。
其實,這些患有智力障礙、自閉症或唐氏症候群的孩子能夠在冰上滑行已屬不易,更不用提年復一年的在寒冷的冰面上堅持訓練:
那些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唐寶」先天平衡能力就弱,他們在正常的地面上走路都走不穩。而那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不願與外界交流,教授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每節課只有短短的1個小時,但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每周兩次的短道速滑訓練是他們最開心的事。
「開始有30個人練習滑冰,現在在這裡練習的固定有12個小朋友,能留下來的都是不怕困難的、真正喜歡滑冰的。」趙欣華老師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道。
美女教練李秀明。
冰刀刺進背部,「媽媽,我不疼」
因為對練習滑冰異常珍惜,這些孩子們要比其他小朋友更加的堅韌與頑強。教練李秀明說,即便他們在冰場上摔倒,也不會輕易掉眼淚。
14歲的李想雖然患有唐氏症候群,但他是這支速滑隊伍中的主力,也是隊伍中的名人。央視曾為他拍過紀錄片,一檔綜藝真人秀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今年,李想在冬季特奧會獲得了一枚銅牌,還在韓國邀請賽上收穫2金,此前他還在夏季特奧會上獲得過體操金牌。
名氣更是需要汗水來支撐。為了備戰4年一屆的冬季特奧會,李想和其他的小隊員前往成都開始了高強度的集訓,他們一天至少有6個小時都在訓練。
「他們一般早上7點起床,9點準時到冰場先進行陸地訓練,之後再上冰訓練,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中間吃個午飯休息一下,下午2點再繼續訓練。」李想媽媽回憶道。
作為家中的長兄,李想是弟弟和一家人的偶像,他自然要作出哥哥的表率,「在我們家他是滑冰滑的最好的,我們和弟弟都很崇拜他,他自己也挺引以為傲的。」
李想在訓練中。
在訓練中,李想再苦再累都會咬牙堅持,有時他還會反過來安慰媽媽,「有一次他的腳踝都磨破流血了,他對我說:『媽媽,沒事的,下次幫把襪子準備的厚點、高點就行了』。」
然而,奧地利特奧會遠沒有想像中的順利。由於「唐寶」比正常的孩子更難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在高速的短道速滑比賽中,李想在賽道中意外摔倒,冰刀刺進了他的後背。
「當時我在場下看著太揪心了,他練過體操身體比較柔軟,冰刀就一下進到後背了。」李想媽媽現在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還好衣服都是防割傷材質的,問題不算嚴重。」
「下來之後,特奧組委會的工作人員都急忙跑來看李想,害怕他出什麼事,但他卻告訴我說,『媽媽,我不疼,我還能繼續比賽』。」
冰場外的楊萬裡爺爺。
滑冰「打破」了他們與世界的藩籬
短道速滑是一項在冰面上高速中競技的項目,因此在比賽中也時常充滿著的危險。就算在職業比賽中,運動員摔倒流血的也不在少數。
讓孩子學習滑冰,這些孩子的家長們也不是沒有顧慮。但他們普遍承認,練習了短道速滑之後,孩子們都變得開朗,一些自閉症的孩子也開始與外界交流了。
「有些孩子剛開始來的時候眉頭緊鎖,坐在那裡一句話都不說,但他們在練習冰球後變得性格開朗,也很樂意和大家交流。」趙老師笑著說道。
隊伍中,還有個叫楊萬裡的15歲少年。他的爺爺就非常羨慕那些出國比賽的小朋友,倒不是因為他們獲了獎牌,而是因為那些出趟國的孩子們性格都發生了明顯的好轉。
「有個小姑娘本來在隊伍中誰都不理,就因為出了國參加了比賽,開始與我們交流了。所以我也想讓我孫子出國,但他的水平目前還達不到要求。」
的確,滑冰不僅打破了橫亙在他們與我們之間的「藩籬」,也開始為這些孩子帶來更多的自信。
在今年的特奧會集訓中,由於訓練強度太大且身在異鄉,患有自閉症的齊辰逍最終因情緒崩潰而無緣奧地利特奧會,這讓11歲的小姑娘心裡非常沮喪。
「她一開始連走路都走不穩,鞋子衣服也不會穿,練習滑冰後一切都好了起來,能有這樣的表現很不錯了。」齊辰逍在託管班的白阿姨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趙欣華指導李想。
其實,齊辰逍在隊中滑冰技術出眾,學起動作來也是一學就會。在家長和老師們教導下,齊辰逍如願地參加了10月的韓國邀請賽,獲得一枚金牌的她也重拾自信。
「也許在常人看來,這不是含金量很高的金牌,可是這就是對孩子們的一種認可,能夠出國、甚至獲獎,這些孩子自信心都明顯的提升了。」李想的媽媽感慨道。
「我們就是政策的受益者」
據趙老師介紹,浦東輔讀學校一直有著優良的體育傳統,「有幾個項目是直接代表上海隊參加比賽的,比如足球、籃球、體操、滑冰和旱地冰球。」
說到學校與冰雪結緣還是要追溯到2013年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的成立,「這裡剛剛成立時正好有個特奧扶持項目,所以我們和楊揚合作,一起讓孩子們來這裡練習短道速滑。」
2002年,正是楊揚在鹽湖城冬奧會上為中國在冬奧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中國冰雪項目才開始在之後有了長足的發展。
如今伴隨著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國家的「北冰南展」政策也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而這些孩子也自然成為了「3億人上冰雪」政策的一分子。
為了給這些孩子更好的保障,輔讀學校專門不僅免費為他們提供冰刀、扶持架等短道速滑的專業裝備,還為他們配備了2位體育老師和一名冰場教練。趙老師說自己其實是學田徑出身,但為了更好的保護和指導這些孩子們,他也要學習短道速滑,「我是陪著他們一起學的,我那個時候也什麼都不會,他們學什麼我就學什麼。」
34歲的李秀明之前是黑龍江省的短道速滑運動員,15歲就拿了全國冠軍,退役後她成了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的一名教練,免費義務地教這些孩子訓練。
李秀明說,自己一開始也有些崩潰,「給他們教動作比較困難,甚至他們連鞋子都不會穿,我就會去為『寶貝』們一一示範,直到學會了為止。」
而在李想媽媽看來,冰雪項目在中國的不斷拓展給了這群「特殊」孩子更多的舞臺。
「他們本來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但現在能接受專業訓練,我們就是政策的受益者。」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