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引發多重思考 歐洲再迎十字路口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引發多重思考(國際視點)

在「脫歐」公投3年多後,1月31日英國終於正式離開歐盟。圖為2月1日,人們從倫敦金融城大樓附近經過。

1月31日,英國正式成為第一個脫離歐盟的成員國,英歐關係由此翻開嶄新一頁。從這一刻起,英國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到2020年底結束。英歐雙邊貿易關係暫時維持現狀,並將展開談判以達成未來關係協定。

當地時間1月31日晚11時,英國正式「脫歐」,結束其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從當晚11時起,英國與歐盟進入「脫歐」過渡期,英國失去歐盟成員國資格,但仍需遵守歐盟規則、繳納歐盟預算費用。按目前安排,過渡期至今年年底結束。其間,雙方將就未來貿易關係進行談判。

歷時約3年半,經過幾度延期和多輪談判,這部漫長的「脫歐」劇即將結束,但下一部過渡期談判的大戲即將開啟。由於英國議會立法禁止延長過渡期,外界普遍認為,英歐要在11個月內達成一份雙方都滿意的貿易協議,難度之大超乎想像。

「離開歐盟是我們歷史的轉折點」

1月31日夜,倫敦威斯敏斯特議會大廈前,當時針指向11時整,人群沸騰了起來,無數人揮舞著米字旗。這一刻,英國正式脫離歐盟,超過3年半的「長跑」暫告一段落。

英國首相詹森當晚發表電視講話時表示,「脫歐」日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在經歷了分裂的公投和冗長的辯論之後,英國應該團結起來。「這是破曉一刻,也是幕啟之時。」

為了紀念「脫歐」,英國皇家造幣廠推出了1500枚面值為50便士的「脫歐金幣」。雖然售價高達945英鎊,金幣在很短的時間內售罄。英國財政大臣賽義德·賈維德表示:「離開歐盟是我們歷史的轉折點,這枚硬幣標誌著新的一章的開始。」

與此同時,英吉利海峽另一邊的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大廈外,飄揚了47年的英國米字旗不再升起。成立後幾次擴大的歐盟首次減員。1月31日,歐盟「三駕馬車」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的領導人聯合發表署名文章對英國離開表示「非常遺憾」,稱「這是值得反思和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天」。歐盟領導人強調,歐盟將開啟新未來,希望同英國構建持久的合作夥伴關係。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英國「脫歐」對歐盟和德國都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折時刻。她表示,德國希望維持與英國的緊密合作夥伴和朋友關係,歐盟27個成員國將全力確保歐洲持續繁榮。

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英國的離去令人震驚,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警告。歐盟各成員國都必須警惕,並進行反思。」馬克龍認為,英國「脫歐」說明「歐盟的改革做得還不夠」,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歐洲需要更加團結。

「新的不確定性的開端」

接下來,英歐將進入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關乎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的貿易協議談判成為焦點。專家認為,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英國要與歐盟、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達成貿易協定挑戰巨大,充滿不確定性。

儘管詹森稱,英歐在今年底結束的過渡期內達成貿易協議「可能性巨大」,但歐方多次表態,短短幾個月內達成涵蓋英歐關系所有領域的貿易協議「幾乎不可能」。

對英歐即將展開的談判,馬克龍表示,願與英國建立「最密切、最堅固的」夥伴關係,但任何關係都不比「歐盟成員」更密切,英國不可能脫離歐盟仍然享受歐盟成員的好處。

不少英國學者認為,貿易談判將是比「脫歐」協議更加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多年來,歐盟一直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約1/3的食品從歐盟進口,英國生產的汽車中55%出口到歐盟。如果無法達成貿易協議,過渡期結束後,雙方將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進行貿易,面臨高額的關稅,這將給英國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政治學教授皮帕·諾裡斯評論稱,現在說英國完成「脫歐」為時過早,1月31日只是「新的不確定性的開端」。英國與歐盟需要就未來關係進行談判,這是一個艱巨而複雜的任務。

也有專家認為,英歐在年底前達成自貿協定是可能的,但英國將面臨歐盟提出的一系列先決條件,包括允許歐盟進入其捕魚水域、承諾不降低環境和勞工標準以及遵守國家援助法律等。

一些專家建議,英國應將談判精力放在核心領域,保證英國最主要的經濟部門不受損失。英國前司法大臣多米尼克·格裡夫表示:「在過渡期內,英國很可能與歐盟在重點領域達成一系列短期的協議,然後用4—5年的時間達成一個最終的貿易協定。」

「歐洲的發展走到一個關鍵路口」

輿論普遍認為,英國「脫歐」對英歐雙方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對英國而言,「脫歐」後的英國,貿易規則將被重構,金融業面臨衝擊,勞動力短缺問題也將加劇。「脫歐」還可能造成英國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下降。對歐盟而言,歐洲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將遭衝擊,英國的離開讓歐盟減少了3萬多億美元GDP、6600多萬人口,這將進一步削弱歐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歐洲的發展走到一個關鍵路口,需要認真思考如何面對英國『脫歐』後的新變局」。

有專家指出,經濟發展停滯導致民生問題日益突出,悲觀情緒瀰漫歐洲,而英國「脫歐」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歐洲民眾對現行制度和發展前景的信心。

歐洲媒體分析稱,英國「脫歐」對歐盟構成挑戰,但也給歐盟重新審視歐洲一體化提供了機遇。馬克龍表示,英國「脫歐」敲響「歷史警鐘」,歐洲民眾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一個團結的歐洲。英國的離開應該成為歐盟開啟深度改革的契機。

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當時歐共體只有6個成員國。歷經幾次擴員,英國「脫歐」後,歐盟成員國仍然有27個。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助長了歐洲民粹勢力興起,輿論一度擔憂英國的做法可能引起其他國家效仿,歐盟將面臨分裂的危險。2019年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表明,「挺歐派」繼續佔主導地位,歐盟民眾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基礎仍在。

有分析指出,歐盟當前面臨一系列棘手難題,包括內部長期存在的「東西裂痕」、價值觀差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加上財政淨貢獻國英國離開給歐盟帶來更大財政壓力等,諸多問題都需要有足夠的動力和勇氣去推動解決,英國「脫歐」可望成為歐盟改革的「催化劑」。

(本報布魯塞爾、倫敦2月2日電)

相關焦點

  • 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國關係再思考
    同時,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疫情彰顯了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建構新型國際關係特別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必要性。【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國際格局  全球化  新型國際關係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 十字路口的歐洲
    黃非/文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地衝擊了歐洲的經濟。歐盟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GDP都會有相當程度的萎縮。其中損失最甚的國家——西班牙和義大利——同時也是上一輪歐債危機的受害者。德國和法國目前提出總計7500億歐元的「歐洲復興基金」計劃,以歐盟總體作為擔保發行債券,為歐洲經濟復甦籌措資金。
  • 站在十字路口的思考
    大河網站在了又一個十字路口:獨享集團新媒體發展的「權力」早被打破,集團幾乎每一家媒體都擁有了自己的網站、客戶端、微博,大豫網、河南一百度讓大河網坐立不安。河南日報的官微,是集團投資新媒體的又一見證。遍覽全省和全國,像大河網這類的網站,都在探索一條路,一條尋求自身解困、二次創業的路。所有的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大河網,下一步怎麼辦?是否能承擔起報業集團轉型的重任,為未來買單?
  • 英媒:英國脫離歐盟有意義嗎?
    英國金融時報網26日發表該網經濟編輯克裡斯·賈爾斯撰寫的題為《英國脫離歐盟有意義嗎?》的文章。文章說,即便英國離開歐盟,它仍需要歐洲單一市場,也就仍需接受人員的自由流動和主權共享,此外還需交市場準入費。那樣的話,脫歐將毫無意義。
  • 位於北美洲的格陵蘭島,為什麼在1985年就脫離了歐盟(歐共體)?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將在2020年底結束。從2016年英國就脫歐進行全民公投,到2020年1月正式完成脫歐,英國與歐盟歷時4年的脫歐談判終於落下帷幕。英國脫歐意味著英國和歐盟40多年的政治聯姻最終走到了盡頭。然而,英國卻不是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地區。
  • 《沉沒之城》搖籃曲的十字路口在哪 十字路口位置一覽
    導 讀 搖籃曲的十字路口是玩家在《沉沒之城》中需要收集的11個事件簿之一,很多玩家還不知道這個事件簿的具體位置在哪,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藝男丶sl」分享的沉沒之城搖籃曲的十字路口位置
  • 英國和歐盟正式「離婚」!兩家的致辭內涵太豐富了
    當地時間周四下午,英國政府宣布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Brexit deal),取得了脫歐過渡期(Brexit transition period)的重大進展,為一周後有序脫離歐盟做好準備。期間,英國甚至經歷了三任首相……脫歐歷程回顧2013.01 時任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首次提及「脫歐」2016.02 英國政府內閣確認公投日期2016.06 英國正式舉行全民公投,52%支持脫歐,48%支持留歐;卡梅倫辭任英國首相2017.03 德蕾莎·梅伊在出任英國首相後啟動了《裡斯本條約》第50條,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 英國脫歐公投開票讀秒 歐洲一體化「夢斷」?
    但到了周四,英國康雷斯市場調查公司(Comres)的民調顯示「留歐派」獲得更多支持。對於歐盟而言,此次公投意味著什麼?公投結果是否會引發連鎖效應?無論結果如何歐盟一體化都將迎轉折上證報:是什麼導致英國人萌生脫歐公投的想法?哪種選擇對於英國而言更有利?袁堂軍:歐盟對英國來說存在幾個表面化現象:例如難民,同樣也包括移民。在歐盟這個統一的圈子中,作為加盟國有義務承擔這些責任,而英國的社會福利保障又是歐洲圈中比較好的,因此難民和移民會優先選擇英國。
  • 新海誠同名動畫《十字路口》:時空交錯,與平行世界的自己相遇
    但從內容上來說,這部《十字路口》自己的風格很明確,不同於新海誠的《十字路口》,這部動畫塑造出另一種屬於自身的《十字路口》。    新海誠的《十字路口》,雖說動畫名字中有著十字路口這個名詞,但動畫通篇沒有出現過一處關於十字路口的畫面。新海誠的《十字路口》中的「十字路口」主要是一種代指,它代表的是人生路上的選擇。
  • 亞市變遷一:物是人非,有形市場走到「十字路口」?
    受「國六」排放標準影響,亞市的平行進口車業務已經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亞市裡零星的幾家平行進口車商戶很快就會被集中到一條小小的店鋪街上」;亞市的二級經銷商也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汽車品牌的4S店;而多重的政策利好,正推動著亞市的二手車業務板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運營模式。
  • 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歐洲一體化為何遭遇「離心力」?
    中新網6月23日電 (郭炘蔚) 23日,英國民眾將走向投票箱,就一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可能引發深遠影響的議題做出選擇:英國該留在歐盟還是離開?
  • 那是十字路口它是一個根深蒂固於世界大多數文化中的空間和隱喻
    艾倫·貝茨基(Aaron Betsky)表示,將十字路口的概念重新引入圍繞公共空間的討論中可以幫助使建築更具包容性。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我們必須使這個國家更加公正,成為所有種族的真正家園。
  • 亞市變遷一:物是人非,有形市場走到「十字路口」?_易車網
    受「國六」排放標準影響,亞市的平行進口車業務已經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亞市裡零星的幾家平行進口車商戶很快就會被集中到一條小小的店鋪街上」;亞市的二級經銷商也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汽車品牌的4S店;而多重的政策利好,正推動著亞市的二手車業務板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運營模式。作為北京首家汽車交易市場,亞市長期扮演著北京車市風向標的角色。
  • 儘管非常費勁,英國為什麼還是堅持要脫歐?原創
    沒有這份協議,到1月1日,英國跟歐盟就會處於有脫離意願、但無正式協議保障的硬脫歐局面。但有了這份協議,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緩解了英國和歐盟雙方可能產生的更大震蕩。而英國脫歐,本身意在從法律與政治層面脫離,而非貿易、經濟和安全方面。因此雙方達成的協議,也只是關於貿易等方面。
  • 《米勒的十字路口》裡面的帽子也是一個象徵符號
    《米勒的十字路口》是科恩兄弟的第二部長片。上一部是處女作《血迷宮》,後一部則是讓他們兄弟倆出盡風頭的《巴頓芬克》。由於《血迷宮》光芒太亮,本片吊起了太多觀眾的胃口,讓很多觀眾對之期望過高,以至於看後難免失望,黨得不夠過痕。但在黑幫片的歷史裡,本片依然有著其獨特的意義。
  • 蘇格蘭同英國正式挑明了
    在此之前,蘇格蘭國內曾有過一次公投,希望蘇格蘭能離開英國,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過程並沒有具體實施。在英國幹預和分裂世界其他國家之際,蘇格蘭再次站出來脫離英國。此前,英國公投使英國脫離歐盟大家庭。但作為歐洲國家,英國要想發展經濟,就必須與歐盟開展貿易合作。因此,雙方進行了本次貿易協定談判。
  • 英國將於格林威治時間1月31日23時正式退出歐盟
    人民網英國1月30日電(楊波) 1月29日,歐洲議會以621票支持49票反對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英國退出歐盟的條款,根據協議英國將於格林威治時間1月31日23點正式退出歐盟。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在英國退出歐盟後,雙方將在11個月的過渡期內就未來的商貿等關係進行談判。
  • 臺媒:英國脫歐一延再延 歐洲地圖出版商頭痛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臺媒稱,英國脫歐一再延後,對地圖出版商和旅遊指南印刷廠是場惡夢,他們得決定該如何描述英國和歐盟關係。法國一家出版社的經理亨利·梅多裡直言:「我們完全不知所措。」據臺灣「中央社」網站4月14日報導,該出版社在法國中部城市克萊蒙費朗附近的朗德作為公司物流中心的機庫裡,數十張關於「歐洲27國」的折頁傳單放在紙箱上,27代表英國一旦離開歐盟後其餘成員國數。梅多裡表示:「我們至少有10本書含有歐盟地圖,因此有點麻煩。我們已暫停印刷,一旦關於英國脫歐情勢確定,我們才會開始印。」
  • 【歐股收盤】歐盟政府正式批准脫歐後與英國貿易協議 阿斯利康疫苗...
    周二(12月29日),歐盟政府正式批准了脫歐後歐盟與英國的貿易協議,為1月1日生效的協議鋪平了道路,該協議將避免無協議脫歐帶來的混亂,加之製藥商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預計將於本周獲準在英國使用的消息提振了市場,歐洲股市當日普遍收高。
  • 從歷史看英國:穩定的君主立憲制和進出歐盟
    在歐盟問題上,卡梅倫主張英國留在歐盟。如前所述,歷史上英國政界和民間對歐洲大陸一直心存芥蒂,當年加入歐共體就是一波三折。保守黨和工黨內部都有意見分歧,更有英國獨立黨明確主張退出歐盟。保守黨的柴契爾政府是歐盟的堅決反對者。2008年金融危機對歐盟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德國主張救助希臘等國,與英、法等其他國家的分歧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