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的功理與作用

2021-01-22 遵生養命

五行木生火,肝膽為木,心為火,肝膽為心之母,肝膽氣滯氣鬱,肝膽火旺,從而波及心使心火上炎,心煩氣躁。

通過搖頭擺尾伸展和牽拉身體內外兩側經絡,通過伸展和牽拉經絡和經絡所屬肌肉,使經絡和肌肉緊張、收縮、舒張,如此反覆運動反射傳導,其傳導波到達肝膽心,使肝膽心氣舒暢,肝膽心臟的氣機升降出入平衡,相應於心臟和肝膽臟腑的氣機升則升,降則降,氣血流暢,臟腑正常收縮運動,從而起到從外調內,從內調外的作用,使相應的臟腑機能協調平衡,運作正常,達到疏肝瀉膽,瀉火除煩,消除心火,防病治病的效果。

傳統醫學角度

人體五臟之中,心臟是最重要的臟器,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其居於上焦,在五行中屬火,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神志。人的血液循環靠心臟搏動之「心氣」來推動;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主要靠心氣、心血、心陽、心陰的協調平衡才能正常進行。心臟還對人體其他各臟腑的生理活動發揮著調節作用。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十二官」指各臟腑)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主要歸屬心臟的生理功能,但與五臟都有關係。《素問·宣明五氣論》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亦稱「五志」)因思慮過度、內火旺盛、五志化火,或過食辛辣、溫補之品,或因臟腑功能失調等,都會導致內火自生而引發心火亢盛。

中醫學中所謂「心火旺」主要表現為:

①如果發熱、心煩、失眠,為心火熾盛,內擾於心,神不守舍;

②如果面赤口渴、口舌生瘡、赤爛疼痛,則為心火上炎;

③若小便少、赤、澀、灼熱疼痛者,則稱為心火移熱於小腸,是因為心火熾盛,灼傷津液所致;

④如果吐血、衄血表現突出者,稱為心火迫血妄行證;

⑤若以狂躁譫語、神識不清為主症者,稱為熱擾心神證或熱閉心神證。

八段錦該式動作,通過兩腿下蹲,旋動尾閭(廣義的尾閭指五節骶骨和四節尾骨的總稱,狹義的尾閭專指尾骨)、搖擺頭項,可刺激人體背部大椎穴及督脈尾閭,從而達到疏經洩熱、去除心火的作用。降心火須得腎水,心腎相交才能水火既濟。這一勢上身前俯,尾間擺動,可以使腎水得升、心火得降。

分解開來,首先通過搖頭,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為六陽經的匯總點,該穴有疏風散寒、解表通陽、理氣降逆、鎮靜安神與健腦作用),以洩熱理氣,鎮靜安神,清瀉心火;同時擺動尾閭,可刺激脊柱和命門穴。「腰為腎腑,命門貫脊屬腎」,腎在五行中屬水,主藏精;心在五行中屬火,以水克火,只有壯腰強腎才能調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門穴,增強腎陰對人體各臟腑器官滋養和濡潤的作用,進而達到去心火的目的。

通過身體的搖動,對從胸走手之手少陰心經以及從足走胸之足少陰腎經得到疏通調節,使居於下焦之腎真水上升,能清養心火;心火能制約腎水泛濫而助真陽;腎水又能制心火,使其不致過亢而益心陰,從而達到「水火相濟」。在這一搖一擺、一升一降中,可達到平秘陰陽、調理臟腑的作用。

現代醫學角度

心火常見症狀有便秘、口乾、舌尖紅赤、心悸怔忡、失眠、五心煩熱等症。這與現代所說的神經衰弱症、焦慮症等相似,這與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該動作的要點在於「擺尾」,即轉動盆腔刺激腹腔內的副交感神經,改善腸胃功能以及心悸等症狀,平衡大腦過度興奮的活動,達到潛降心火的功效。

同時,這一式主要通過對脊柱大幅度側屈、環轉及迴旋,使頭頸、胸腹、腰段及臀部、腿部等多個肌群參與收縮,使整個腰腹、頭頸和髖關節及股部肌肉都得到了鍛鍊,既增加了頸、腰、髖、下肢的關節靈活性,也增加了肌力。

對應經脈

練習本動作主要牽動的主要經脈是:足少陰腎經;督脈。

對應穴位

練習本動作主要牽動的穴位是:

大椎穴:見五勞七傷向後瞧。

命門穴:見五勞七傷向後瞧。

對應臟腑

練習本動作對應的人體臟腑是心。心是臟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臟腑進行著協調的活動。故《內經》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說,各臟腑在心的領導下互相聯繫,分工合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主血脈,主汗,開竅於舌等。現將其主要生理病理簡述如下:

心主血脈《內經》說,「心主血脈」,「脈者,血之府也」,「諸血者皆屬於心」。心主血,血行脈中,心與脈密切相連,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以營養全身的功能。這種功能是由心氣的作用來實現的。心氣的盛衰,可以從血脈的改變反映出來,故《內經》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若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脈搏和緩有力。若心氣不足,心血虧少,則脈細弱或節律不整。若心血瘀阻則脈澀不暢或結代等。

心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現代生理學認為,人的精神思維活動是大腦的功能,即大腦對客觀外界事物的反映,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思維活動與臟腑有關,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故有心「藏神」,「主神明」的說法。《靈樞·本神篇》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就是擔任,接受的意思,指出了接受外來事物而產生思維活動的過程是由心來完成的。

心的功能正常時,則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若心的功能異常時,常可出現心神改變,如心悸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痴呆和狂妄躁動,哭笑無常,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狀。

心主汗,汗是人體津液之一,汗與血同源,因心主血脈,心生血,故汗與心有密切關係。故有「汗乃心之液」的說法。

當心陽虛脫時,汗液隨心陽而脫,故大汗淋漓;心氣虛時,表衛不固,自汗出;心陰虛時,陽無所附,心液失其斂藏而發盜汗。

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開竅於舌與「舌乃心之苗」的意思相同。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心經別絡上行於舌,因心的氣血上通於舌,所以心的氣血強與否,往往可以從舌的變化上反映出來。例如,心血不足時舌質淡白;心火上焱時則舌尖紅或舌體糜爛;心血瘀阻時則舌質紫暗或瘀斑、瘀點。熱入心包或痰迷心竅時,則舌強語謇等。華,是光彩之義,其華在面,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顯露於面部的色澤變化,由於頭面部的血脈極為豐富,所以心氣旺盛,血脈充盈,面部紅潤有澤;心氣不足,則可見面色白、晦滯;血虛則面色無華。

搖頭擺尾去心火的作用

「搖頭擺尾去心火」是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五式,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搖頭擺尾」的動作去除「心火」我們接下來介紹一下「搖頭擺尾」為什麼可「去心火」。

中醫認為,人體裡的「火」可助機體正常運行,但超過正常範圍的火就是邪火,會引起身體的不適或產生疾病。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飲食不慎,或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無度,一則損傷脾胃使氣機升降失司,鬱滯而化火;二則積熱內生,蘊結化火,燻蒸臟腑。從而表現出心煩易怒,失眠,口舌生瘡,口渴喜飲,小便短黃,舌尖紅絳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心火亢盛」。

心居上焦屬陽,在五行中屬火;腎居下焦屬陰,在五行屬水。根據五行中水克火的規律,扶助、加強腎陰是去除心火的有效方法。

從表面看,「搖頭擺尾去心火」似乎是頭與軀幹的左右旋轉屈伸運動,但運用中醫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可發現這個動作的功效主要在於通過對腰骶部位的導引活動,刺激脊柱和命門穴(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與肚臍前後相對,刺激此穴可強腎固本),增強腎陰,從而加強腎陰對各臟腑的滋養和濡潤作用,進而達到「去心火」之目的。

心與臟腑的關係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由臟腑、經絡等多個部分構成。

各臟腑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在生理功能上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和相互為用的關係;而且還以經絡為聯繫通道,在各臟腑組織之間,相互傳遞著各種信息,在氣血津液環周於全身情況下,形成了一個非常協調和統一的整體。

心與脾

心主血,脾統血,脾又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與脾的關係非常密切。

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則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則心有所主。脾氣健旺,脾的統血功能正常,則血行脈中,而不逸出於脈外。因此,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

在病理上,心脾兩髒亦常互為影響,如思慮過度,不僅暗耗心血,且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若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氣血生化無源,則可導致血虛而心無所主。若脾不統血而致血液妄行,則也會造成心血不足。以上種種,均可形成以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腹脹、食少、體倦、面色無華等為主要見症的「心脾兩虛」之病理變化。

心與肺

心與肺的關係,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氣、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間的關係。「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心主血與肺主氣的關係,實際上是氣和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

肺主宣發肅降和「朝百脈」,能促進心行血之作用,因此是血液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符合於「氣為血帥」的一般規律。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環,方能維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進行,故又有「呼出心與肺」之說,這也符合於氣舍於血的一般規律。但是,聯結心之搏動和肺之呼吸兩者之間的中心環節,主要是積於胸中的「宗氣」。由於宗氣具有貫心脈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從而強化了血液循環與呼吸之間的協調平衡。

因此,無論是肺的氣虛或肺失宣肅,均可影響心的行血功能,而導致血液的運行失常,澀遲,而出現胸悶,心率改變,甚則唇青、舌紫等血淤之病理表現。反之,若心氣不足、心陽不振,淤阻心脈等導致血行異常時,也會影響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失常,出現咳嗽、氣促等肺氣上逆的病理現象。這即是心肺之間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心與肝

心主血,肝藏血。人體的血液,生化於脾,貯藏於肝,通過心以運行全身。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則血運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則心無所主,血液的運行必致失常。正是由於心和肝在血行方面密切相關,故在臨床上「心肝血虛」亦常常同時出現。

心主神志,肝主疏洩。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雖由心所主,但與肝的疏洩功能亦密切相關。由於情志所傷,多化火傷陰,因而在臨床上心肝陰虛、心肝火旺常相互影響或同時並見。

心與腎

心在五行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居於下而屬於陰。從陰陽、水火的升降理論來說,位於下者,以上升為順;位於上者,以下降為和。所以,在理論上認為心火必須下降於腎,腎水必須上濟於心,這樣,心腎之間的生理功能才能協調,而稱為「心腎相交」,也是「水火既濟」。

若心火不能下降於腎而獨亢,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而凝聚,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表現,即稱為「心腎不交」,也就是「水火失濟」。例如:在臨床上出現的以失眠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煩、腰膝酸軟,或見男子夢遺、女子夢交等症,多屬「心腎不交」。

此外,由於心腎陰陽之間亦有密切的關係,在心或腎的病變時,亦能相互影響。例如:腎的陽虛水泛,能上凌於心,而見水腫、驚悸等「水氣凌心」之證候;心的陰虛,亦能下汲腎陰,而致陰虛火旺之證。

作用

1.搖頭擺尾可提昇陽氣、通經洩熱、平衡陰陽、暢通任督二脈、調理臟腑、滋陰補腎,使腎水上濟,促進心腎相交。同時,牽動脊髓和馬尾神經,改善內臟神經功能,有助於提升卵巢、子宮、前列腺、膀胱等臟器的功能。

2.脊柱的迴環旋轉,加之頭、尾的牽拉轉動,和提肛收腹與膈肌的下降,對脊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時,腹腔臟器得到擠壓、按摩,促進了中焦、下焦的消化、排洩及運化功能。

3.下蹲馬步、左右移動重心,能活動髖關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可防治股骨頭壞死等疾病,並可發展下肢力量,提高身體的穩定性。

相關焦點

  • 八段錦,通暢氣血疏通經絡!附上詳細圖解,10分鐘讓你了解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八段錦這種健身功法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八段錦的歷史悠久,它不僅動作簡單易學,而且十分有益身心健康。八段錦,了解一下?日前,國家體育總局發出《關於健身氣功推廣功法目錄的公告》,八段錦這種健身的氣功功法也赫然在列。
  • 八段錦的真正功效!(附真人動態圖解,快收藏)
    這種用來調理臟腑氣血、恢復代謝功能、強身健體的一種體操,歷來深受人們所喜愛,被比做精美的錦,共八段動作,故名八段錦。八段錦屬於健身氣功,並不屬於武術範疇,並不能達到什麼「打通任督二脈,練就絕世武功」的功效,主要是通過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為手段,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 八段錦、喝松針……于右任的養生長壽之法都有哪些?
    靈動書畫包括行書、草書、寫意繪畫,解鬱作用更好。久而久之,自然能對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起到調節護理作用。由此可見,于右任的長壽,與其畢生執著鍾愛的書法藝術,的確有很大關係。每天去樹林裡走一走,身體好得連藥都不用吃。」 于右任最愛松樹,他的保健醫生就建議他喝松針茶。松針中含有門冬氨酸、絲氨酸等17種胺基酸,以及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和茶葉一起衝泡或者水煎後飲用,這種茶有著特殊的清香味。
  • 金城千餘幹部職工展示健身氣功八段錦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1月30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為增強機關幹部職工身體素質,豐富機關文化體育生活,由省直機關工委、省體育局主辦的2020年「省直機關幹部職工健身氣功——八段錦」比賽,今天在蘭州大學體育館舉行,來自省直機關33支代表隊、1400餘人參加了此次比賽。
  • 肺火、肝火、胃火、心火分別吃什麼好得快?
    二、在臟腑辨證中分為肺火、肝膽火、心火、脾胃火、小腸火、大腸火、腎虛火。由於臟腑表裡關係,中藥功效的多重性,通常又把小腸火歸為心火,大腸火歸為肺火,下面一一作以介紹。肺火(肺熱)主症: 咳嗽、咳黃痰,伴有口乾、咽痛、便秘、尿赤、身熱或伴有喘息等症狀,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少津、脈滑數或細數。
  • 「心火考研」江西師範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在職跨考經驗貼
    英語:單詞:是必須每天都要去背的,反覆背,直到背到上考場那天,只有單詞基礎打牢了,你後面的長難句閱讀才能做的更加順利.單詞可以用單詞書也可以用手機app來背,重要的是堅持和反覆.課程的話個人覺得唐遲老師講的還不錯,會從歷年真題中去總結做題規律作文:10月份開始準備就行,建議從背誦的作文中,慢慢形成自己的模板。
  • 「芙蓉出水」動作的作用(一)
    健身氣功每一個動作都有其中醫經絡理論的內涵,這裡以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芙蓉出水」動作為例,結合經絡學說,說明此動作的功理功用。成盤根步的健身功理是抻位、按摩了奇經八脈,可有效促進人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治未病」,這裡舉兩例:例一,成盤根步,兩掌輕握拳,右拳落在右胸前,左拳下落於左胯旁,拳眼朝裡離胯30釐米,逐漸握緊最後中指點勞宮穴,勞宮穴是(心包經輸穴、原穴)經常刺激按摩勞宮穴可防治(心痛、中風、中暑、嘔吐等疾)。
  • 中藥香囊、八段錦、防疫茶……荔灣推出「最老廣」的隔離服務
    推送中英文版「八段錦健身功法」小視頻,鼓勵旅客足不出戶鍛鍊身體。此前,有8名運動員入住區內隔離酒店,服務團隊知道後立即協調製定專門的菜譜,提供適合的室內訓練器材。針對不同國家和民族飲食習慣,還提供差異化飲食保障,為幼齡留學生提供一對一服務。
  •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 食用玉竹有什麼好處
    那麼玉竹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玉竹是怎樣吃的,玉竹食用方法是怎樣的呢?玉竹的常用選方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玉竹的功效與作用抗衰老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保健抗衰。玉竹裡的多糖、維他命A與煙酸,能夠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推遲衰老。
  • 快90歲的杭州奶奶去南極看了企鵝 又去北極看了北極熊
    「年輕時,我就爬過雪山,但一直沒去過冰山,很想去一次。」餘奶奶說。南極回來後,餘奶奶發了一條朋友圈:一直期待著挑戰北極點,圓夢的時候很快就要到了。健康就是福,世界任我行。2019年10月,就是她圓夢的時候。
  • 柚子的功效與作用,高血壓能不能吃柚子
    古代醫學巨典《本草綱目》對於柚子也有記載:「飲食,去腸胃中惡氣,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肯定柚子的藥用價值及功效。除此之外,柚子富含鉀元素和類胰島素成分,能夠有效降低血脂以及協調控制血糖的作用。那麼,柚子具體的營養價值有什麼,柚子有什麼功效?高血壓能不能吃柚子?柚子的糖分和水分都比較高,口感細膩,甘甜多汁,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
  • 寶寶睡覺不踏實,磨牙汗多,豬心搭配此物燉湯,去心火清內熱一覺睡到...
    這類湯水一般會選擇一些具有養陰潤燥、清心降火或者養心安神功效的藥食兩用之品,比如燈芯草,帶芯鮮蓮子、麥冬、銀耳、百合、龍眼肉等,也常會搭配上有「以形補形」作用的豬心,或者平補的食材,如豬腱子肉、乳鴿、筍殼魚等。這樣葷素搭配煲出來的靚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下面就來看看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1、清熱解毒:甘草可以瀉心火,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現代醫藥學已經證實,甘草有較好的解毒功能,還能抑制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