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9日電(趙佳然)繼「脫髮經濟」後,「失眠經濟」也逐漸被市場所重視。近期,養元飲品、旺旺等多家快消品牌均推出了針對失眠人群的功能性飲品。不少網友調侃:對於這屆年輕人來說,「養生」有時候比賺錢更緊迫。
助眠產品熱銷,最高售價近萬元
日前,養元飲品推出的「新無糖型六個核桃」中添加了GABA成分,即γ-氨基丁酸。據悉,GABA為一種非蛋白質胺基酸,對人體的多種功能具有調節作用。而新無糖型六個核桃的商品介紹中也有「睡前飲用,助睡眠」的標識。在六個核桃天貓旗艦店上,該商品價格為79.9元/箱,合約4元/瓶,月銷近300箱。
而旺旺推出的「夢夢水」果味飲料,也同樣直指都市人群出現的失眠、心情焦慮等問題。商品描述中稱,夢夢水中含有春黃菊花提取物、茶葉茶氨酸、γ-氨基丁酸等成分,使用場景包括熬夜、失眠焦慮等,目前零售價為30元/2瓶,在旺旺食品天貓旗艦店月銷量近千。
旺仔夢夢水、晚安飲料的產品圖 截圖來源:電商平臺
實際上,除了功能飲料外,中新經緯客戶端在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助眠」及「失眠」後發現,各類自稱「助眠神器」的產品及保健品可謂五花八門,如褪黑素、智能睡眠儀、助眠噴霧、睡眠眼罩等,其中部分智能產品還被冠以「黑科技」的稱號。
而同類助眠產品的價格相差較大。以睡眠儀為例,在電商平臺上查詢到的產品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其中一款頭戴式智能睡眠儀標價高達8000多元,而一款戴腕式助眠儀僅售99元;助眠枕也同樣價格差距較大,最貴的助眠枕售價高達近萬元,而低價的僅數十元,與普通枕頭價格無異。
效果難讓人滿意,消費者評價不一
對於市場上出現的助眠類飲品,消費者們評價不一。部分觀點認為,靠飲料助眠主要為心理作用,飲料本身的幫助甚微,屬於商家噱頭;也有消費者認為,此類飲品與其他保健類食品相似,有無作用與食用者自身體質有關,無需強求其達到「催眠」功效。
北京的消費者趙女士稱,她會結合性價比和消費者評價選擇適合的商品,不打算盲目購買。「失眠主要是心理原因,盲目寄希望於助眠用品其實並不合適。不過,如果有評價較好的產品我還是會考慮,畢竟失眠太影響生活質量了。」
褪黑素片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健康睡眠市場消費特徵及趨勢洞察報告》顯示,當出現睡眠問題時,84%的消費者都會積極尋找解決方案,近三年來,線上睡眠類商品消費平均每年增長超過10%,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睡眠買單。然而,有業內觀點稱,目前還沒有哪一種助眠產品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失眠問題,助眠枕、助眠噴霧等產品的效果均有限。
對於不斷推陳出新的助眠類商品,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現今產品的功能化已成為快消產品差異化的中心,也是差異化賣點的一個趨勢。「企業如需打造核心競爭力,差異化是重中之重。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針對細分市場,這不僅凸顯出國內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的變化,也是消費端不斷倒逼產業端升級創新的一個體現。」(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