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信息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悠然 |順利分娩是每個準媽媽的共同願望,關係到家庭幸福,乃至國家命運。然而,懷孕導致女性劇烈的生理變化,使其對周圍的不良環境暴露格外敏感。根據全球疾病負擔2019的報導,室內外空氣汙染暴露通過誘發早產等不良出生結局,間接導致了全球每年約48萬的嬰兒死亡。然而空氣汙染是否與妊娠失敗(流產、死胎)等更早期的、更嚴重的不良妊娠結局有關,目前缺乏科學證據。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生育健康研究所薛濤副研究員團隊,分別對全球流產發病率最高的非洲和發病人數最多的南亞地區開展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孕期大氣細顆粒物汙染的暴露顯著增加了妊娠失敗的發生概率,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和2021年1月先後發表於《柳葉刀》子刊《柳葉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柳葉刀-星球健康》為這兩篇論文分別發布了評述文章和新聞報導。
相比於傳統的觀察性研究,朱彤、薛濤團隊的研究採用了更為嚴謹的流行病學設計。文章的第一作者薛濤表示:「在我們研究之前,關於空氣汙染和妊娠失敗,尚未有針對一個大陸的人群研究。來源於不同國家的調查數據可能高度異質化,為了小心求證空氣汙染與妊娠失敗的關係,我們採用了個體自對照的方法。通過對比同一個母親在正常和發病的兩次孕期之間空氣品質的差異,推斷暴露和疾病之間的關聯。由於病例和對照來自同一個母親,很多可能影響妊娠結局的因素,例如基因等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的方法能夠有效規避這些因素對研究結論造成的混雜效應。」
加州大學Sandie Ha等專門就朱彤、薛濤團隊關於非洲的研究在《柳葉刀-星球健康》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該研究的主要優勢在於應用了個體自對照的方法,為探索中低收入國家空氣汙染對於妊娠失敗的影響提供了實際的解決方案。
在非洲研究的基礎上,朱彤、薛濤團隊不僅在南亞地區驗證了之前的發現,而且進一步評估了該地區室外大氣細顆粒暴露相關的疾病負擔。研究指出,如果南亞地區的環境空氣品質能夠達到印度的國家標準,年均值40 µg/m3,妊娠失敗的風險能夠降低7%。文章的合作者之一、協和醫學院關天嘉副研究員表示:「我們知道流產會影響女性的心理、生理和經濟收入,增加產後抑鬱和後續妊娠不良結局的發生概率,並且進一步增加女性懷孕的經濟和時間成本。因此,減少流產能夠帶來促進性別平等的連鎖反應。」
朱彤指出:「近年來我國全力治理大氣汙染,空氣品質得到迅速改善,這對保護我國婦幼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我國人群基數大,社會發展不均衡,仍會有很多孕婦暴露於空氣汙染中。針對我國人群的空氣汙染和妊娠失敗的暴露反應關係尚不清晰,應儘快開展類似的人群研究。」
薛濤為文章的第一作者、朱彤為文章的通訊作者。該系列項研究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41421064、41701591和81571130100)和科技部973項目(2015CB553401)的支持。
論文信息:
Xue T, Guan T, Geng G, Zhang Q, Zhao Y, Zhu T*. Estimation of pregnancy losses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les in South Asia.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21. 1(5),e15-e2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20)30268-0/fulltext
Xue T, Zhu T, Geng G, Zhang Q. Association between pregnancy loss and ambient fine particles in Africa: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1998-2016.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19. 3(5), 219-22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19)30047-6/fulltext
Ha S, Mendola P. Are we ready to establish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pregnancy loss?.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19 May 1;3(5):e198-9.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19)30073-7/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