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朱彤和薛濤團隊發現空氣汙染增加流產死胎的風險

2021-01-10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1/01/09 信息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悠然 |

順利分娩是每個準媽媽的共同願望,關係到家庭幸福,乃至國家命運。然而,懷孕導致女性劇烈的生理變化,使其對周圍的不良環境暴露格外敏感。根據全球疾病負擔2019的報導,室內外空氣汙染暴露通過誘發早產等不良出生結局,間接導致了全球每年約48萬的嬰兒死亡。然而空氣汙染是否與妊娠失敗(流產、死胎)等更早期的、更嚴重的不良妊娠結局有關,目前缺乏科學證據。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生育健康研究所薛濤副研究員團隊,分別對全球流產發病率最高的非洲和發病人數最多的南亞地區開展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孕期大氣細顆粒物汙染的暴露顯著增加了妊娠失敗的發生概率,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和2021年1月先後發表於《柳葉刀》子刊《柳葉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柳葉刀-星球健康》為這兩篇論文分別發布了評述文章和新聞報導。

相比於傳統的觀察性研究,朱彤、薛濤團隊的研究採用了更為嚴謹的流行病學設計。文章的第一作者薛濤表示:「在我們研究之前,關於空氣汙染和妊娠失敗,尚未有針對一個大陸的人群研究。來源於不同國家的調查數據可能高度異質化,為了小心求證空氣汙染與妊娠失敗的關係,我們採用了個體自對照的方法。通過對比同一個母親在正常和發病的兩次孕期之間空氣品質的差異,推斷暴露和疾病之間的關聯。由於病例和對照來自同一個母親,很多可能影響妊娠結局的因素,例如基因等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的方法能夠有效規避這些因素對研究結論造成的混雜效應。」

加州大學Sandie Ha等專門就朱彤、薛濤團隊關於非洲的研究在《柳葉刀-星球健康》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該研究的主要優勢在於應用了個體自對照的方法,為探索中低收入國家空氣汙染對於妊娠失敗的影響提供了實際的解決方案。

在非洲研究的基礎上,朱彤、薛濤團隊不僅在南亞地區驗證了之前的發現,而且進一步評估了該地區室外大氣細顆粒暴露相關的疾病負擔。研究指出,如果南亞地區的環境空氣品質能夠達到印度的國家標準,年均值40 µg/m3,妊娠失敗的風險能夠降低7%。文章的合作者之一、協和醫學院關天嘉副研究員表示:「我們知道流產會影響女性的心理、生理和經濟收入,增加產後抑鬱和後續妊娠不良結局的發生概率,並且進一步增加女性懷孕的經濟和時間成本。因此,減少流產能夠帶來促進性別平等的連鎖反應。」

朱彤指出:「近年來我國全力治理大氣汙染,空氣品質得到迅速改善,這對保護我國婦幼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我國人群基數大,社會發展不均衡,仍會有很多孕婦暴露於空氣汙染中。針對我國人群的空氣汙染和妊娠失敗的暴露反應關係尚不清晰,應儘快開展類似的人群研究。」

薛濤為文章的第一作者、朱彤為文章的通訊作者。該系列項研究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41421064、41701591和81571130100)和科技部973項目(2015CB553401)的支持。

論文信息:

Xue T, Guan T, Geng G, Zhang Q, Zhao Y, Zhu T*. Estimation of pregnancy losses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les in South Asia.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21. 1(5),e15-e2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20)30268-0/fulltext

Xue T, Zhu T, Geng G, Zhang Q. Association between pregnancy loss and ambient fine particles in Africa: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1998-2016.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19. 3(5), 219-22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19)30047-6/fulltext

Ha S, Mendola P. Are we ready to establish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pregnancy loss?.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19 May 1;3(5):e198-9.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19)30073-7/fulltext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研究|若控制南亞地區空氣汙染,或將預防7%的流產和死胎
    模型研究表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孕婦暴露在空氣品質惡劣的環境中,其死胎和流產的風險可能更高。 每年,南亞地區約有349,681例妊娠丟失與暴露於超過印度空氣品質標準(超過40μg/m )的PM2.5汙染有關,且在2000-2016年間,這部分病例數量佔南亞地區每年妊娠丟失總數的7%。
  • 北大今起進入期末考試周……【北大發布(1.4-1.10)】
    北大今起進入期末考試周……【北大發布(1.4-1.10)】 2021-01-11 0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汙染(PM2.5)水平每增加 3 毫微克 / 立方米,受試者大腦萎縮的程度更大,相當於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 24%。即使在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就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育活動和其它可能影響腦萎縮的因素後,這一結論仍然存在。
  • 《科學進展》:空氣汙染使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提高11%
    新冠肺炎高危因素之一,長時間暴露在高水平的汙染環境中死亡風險增加。哈佛大學陳氏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教授Francesca Dominici教授介紹,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2.5)直徑小於2.5微米,很容易吸入後進入肺部和血液系統。PM2.5升高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肺病、心臟病、神經疾病,長期暴露可導致過早死亡。鑑於新冠肺炎也是呼吸系統疾病,那麼大量的空氣微粒對肺功能造成雙重打擊,可能加劇新冠肺炎的重症風險。
  • 科學家證實空氣汙染的確會增加新生兒早產風險
    ,目前在美國有十分之一的新生兒都會受到早產的影響;而且空氣汙染引發的公共衛生威脅的增加和嬰兒早產風險增加直接相關,日前已向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農工大學和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始深入理解空氣汙染暴露和孕婦及新生兒健康之間的密切關聯。
  • 北京大學大氣環境化學張遠航團隊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問題與全球視野」相結合的學科特色和「基礎研究、決策支持、人才培養」並重的團隊文化。聚焦空氣品質改善的重大國家需求,以科學技術創新引領全國大氣汙染防治實踐,形成具有實效的珠三角大氣汙染治理示範案例;通過中國大氣汙染成因的原創性探索,培養了一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傑出青年學者和優秀人才,北京大學成為具有國際聲譽的大氣領域學術重鎮。
  • 科學家稱,空氣汙染的不斷增加導致了抑鬱症患病率的上升
    它統計分析了參與者的個人數據,包括年齡、社會經濟地位、鄰裡貧困以及飲酒、吸菸和鍛鍊的頻率等因素。這項研究對先前有關空氣汙染的研究做出了改進。通過估計整個地區每20米的空氣汙染水平和噪音水平,研究人員有效地將繁忙道路上的房屋和偏僻街道上的房屋區分開來,使得研究結果更加精準、有效。
  • 研究發現:空氣汙染使新冠死亡人數增加11%,全球15%患者因此死亡
    【南方+11月5日訊】據英國媒體報導,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增加導致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增加11%。另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15%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是由空氣汙染造成的。報導稱,雖然現有的數據只允許建立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確認兩者之間的聯繫,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證據已經足夠充分,必須將空氣汙染的水平視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因素。
  • 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然後,我們開始研究單細胞和典型的心臟病標誌物,並發現更多證據表明孕前汙染可能會傷害後代。」該研究僅關注男性後代,因為研究團隊希望將其重點放在第一次實驗上。展望未來,他們計劃比較男性和女性的後代,嘗試確定哪個父母的暴露可能對後代更重要,在老鼠的生命後期評估心臟健康,並探索暴露在髒空氣中的小鼠的卵子和精子的潛在變化。
  • 大連發現一男性染色體異常 其妻4次懷孕4次流產
    6日,記者從解放軍210醫院了解到,經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細胞遺傳學國家培訓中心鑑定,該院近日發現的一例染色體異常核型被確認為是世界首先上報的染色體異常核型。據介紹,此核型將被錄入到《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資料庫》中。   李雲(化名)今年32歲,結婚近4年。
  •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專家稱:破壞野生動植物世界會增加跨物種汙染風險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法蘭克·庫尚近日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採訪中表示,人類對動物施加的壓力越大,或者破壞動物的棲息地越多,越會增加跨物種汙染的風險。庫尚稱,野生世界有大量病原體,新興疾病中近三分之二是動物起源的。新冠病毒就是這種情況,此前的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和寨卡病毒也都是這種情況。
  • 【藍天郎鳳娥】空氣汙染成為重要致病因素
    估算了包括室外細顆粒物(PM2.5)、室內空氣汙染和臭氧在內的大氣汙染水平,對人群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及預期壽命的影響。研究提示,中國在控制汙染物排放上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因此近年來室外PM2.5和室內固體燃料燃燒所致的空氣汙染水平明顯下降。然而,中國 PM2.5濃度仍然超過WHO空氣品質指南中的建議濃度,因此大氣汙染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
  • 最新研究發現,PM2.5與老年痴呆風險增加密切相關
    PM2.5 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PM2.5 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非常大。
  • 新冠致孕中期流產:瑞士一胎兒屍檢無畸形核酸陰性,胎盤陽性
    經產道分娩10小時後分娩出死胎。臍帶結締組織炎症,提示胎兒有炎症反應增加。胎盤革蘭氏染色和高碘酸-希夫(PAS)染色、PCR和培養物均未發現任何細菌或真菌感染。研究團隊在討論環節指出,本例COVID-19孕婦在妊娠中期流產與胎盤感染SARS-CoV-2有關,胎盤中的病毒學發現支持了這一觀點。他們分析,在分娩、採樣或實驗室評估時發生汙染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所有其他拭子對SARS-CoV-2均呈陰性。
  • 空氣汙染 到底是什麼傷人於無形之間?
    這也是北京今年入冬以來第二次發布空氣重汙染預警。於是,北京的空氣品質以及對人體健康影響再度引發公眾的熱議。空氣中微生物和重金屬會致病嗎對拉森團隊的研究成果,北京市衛計委表示,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不過,北京等城市空氣成分複雜是不爭的事實。
  • 哇,老是流產,搞不好可能是男人的原因!
    所謂復發性流產,指的是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自然流產臨床發生率15%~25%,同時,復發性流產的復發風險會隨著流產次數的增加而明顯上升臨床病因十分複雜,染色體因素、解剖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環境因素、母體全身性疾病、血栓前狀態、
  • 空氣汙染可致人短命3年!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乾淨空氣 生物氣溶膠...
    空氣汙染可致人短命3年!這項首創的研究測量了南極洲附近南冰洋(Southern Ocean)的生物氣溶膠成分,並發現它具有地球上最清潔的空氣。他們的發現發表在周一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空氣汙染與大腦萎縮有什麼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汙染(PM2.5)水平每增加 3 毫微克 / 立方米,受試者大腦萎縮的程度更大,相當於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 24%。即使在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就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育活動和其它可能影響腦萎縮的因素後,這一結論仍然存在。
  • 【中國科學報】區域汙染的生態風險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團隊:辨識...
    呂永龍團隊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區存在水資源短缺、農藥使用過量和化學品汙染等多重環境問題,進而加劇了食品安全問題。  他解釋道:「為了滿足農業生產的灌溉需求,地表水短缺已導致部分地區長期使用汙水灌溉,由此帶來嚴重的農田土壤和農作物汙染問題,尤其是重金屬的汙染。」
  • 陳松蹊研究團隊關於中國五城市PM2.5汙染的研究論文在《地球物理學...
    近日,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統計科學中心聯席主任陳松蹊講席教授帶領的環境統計研究團隊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大氣》(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上發表題目為「中國五城市PM2.5數據的可靠性、一致性與空氣品質評估」的論文(PM2.5 Data Reliability, Consist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