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方揭露日軍暴行的第一人,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多年後舉槍自殺

2021-01-15 網易

  1997年,一部名叫《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書籍,在美國出版。這本書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哈佛和斯坦福等美國著名的大學,都舉行了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研討會。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都大幅報導了南京大屠殺。

  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了解這段二戰時期,發生在中國這片古老土地上,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而這本書的作者,名叫張純如,是一名華裔美國女作家。這本書出版時,她只有28歲。

  

  張純如和"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祖籍江蘇淮安,她的祖父是南京大屠殺的親歷者。從小,在她跟父母談話的時候,父親就會提到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一個叫南京的城市中,曾經發生了什麼,以及祖父是如何艱險的,從那座人間煉獄中逃離出來。

  這些童年記憶,給她種下了一顆關於南京的種子,那麼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僅僅只是照片,就讓她感到無比的憤怒,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觸目驚心呢?張純如開始找尋相關的書籍,可是她悲哀的發現,整個英語世界,居然沒有一本非小說的書籍,提及這段歷史。

  而這,也正是書名的由來。

  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納粹對猶太人犯下的罪行,可是同樣的,日本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卻無人知曉,這讓她感到心悸。

  對於美國這樣一個物質社會來說,年輕人最重要的事莫過於賺錢了。一個年輕女孩花幾年時間去寫一本歷史著作,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而她卻說:"這本書能不能賺錢我不管,對我來說,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為此,她遠赴中國,開始搜集資料。

  據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衛星回憶,張純如在南京呆了25天,由於水土不服,她的身體情況很糟糕,經常感冒,但是這並沒有耽誤她的工作。

  當時正值7月,南京酷熱難耐,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而當時擔任她中文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道:"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她這個人通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真覺得她有些偏執。"

  正是因為這些偏執,張純如得到了她此行最大的收穫。她發現了"中國的辛德勒"??約翰?拉貝先生。

  今天,詳細記錄了五百多起慘案的《拉貝日記》已經被翻譯成中、英、日等多種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國家的檔案館裡,成為歷史的見證。

  1997年,《南京大屠殺》出版還不到一個月,就打入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這也是美國在此方面最具影響力的榜單。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柯比在這本書的序言裡寫道,這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作品的暢銷一度讓張本人都感到意外,她認為這本書只會得到圖書館的歡迎,沒想到在年輕人群體也會產生這樣廣泛的反響。

  

  悲慘的八年歲月

  在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之後,這本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也讓極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某些人感到害怕。

  1998年,日本駐美大使齊藤邦彥公開發表聲明,污衊《南京暴行》是"非常錯誤的描寫"。這一聲明立即遭到中國駐美大使館以及美國各華僑團體的一致抗議,並敦促日本政府撤換大使一職。

  

  在一次電視節目裡,張純如與日本大使共同接受訪談。日本大使居然含糊地宣稱日本政府"多次為日軍成員犯下的殘酷暴行道歉",張純如當場指出,正是日本使用的含混字眼使中國人感到憤怒。她還重申了自己寫作《南京暴行》的兩個基本觀點:一是日本政府從未為南京大屠殺作過認真的道歉;二是在過去幾十年中,日本政府在學校教科書中從來就是掩蓋、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殺。張說,只有認罪,日本才會變成一個更好的民族。

  但是,那些惡意的報復,也接踵而至。

  張純如的這份工作,是極為孤獨的,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整個西方世界。在她的寫作過程中,每天所要面臨的,就是那些人性之中最為骯髒的一面,在血腥殘忍的事實面前,即使意志再堅定的人,也無法不受影響。

  她經常被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南京大屠殺是一部滅絕人性的歷史,而她的工作,就是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包括其中日本人使用的虐殺手段。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

  我們現在光是看到這些,就已經難以接受,無法想像,當時這個年輕的姑娘,是承受了怎樣的心理壓力,把這些講述給全世界。

  更何況,在出版之後,她又得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各種的精神壓力累積在一起,使她患上了憂鬱症。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張純如在給家人的遺言中說,希望他們記住她患病以前的樣子:全心投入生活,獻身她的事業、寫作和家庭。

  她一生共寫了三本書: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1996年出版,講述了華人科學家錢學森為美國火箭科技作出貢獻,以及如何成為麥卡錫主義的犧牲品而離開美國回到中國從事飛彈研製的歷史。

  《在美國的華人:一部敘述史》2003年出版,講述了美國華人150年的移民史,讓早期華人所受的歧視公之於眾。

  《洛杉磯時報》形容她是"最好的歷史學家和人權鬥士",是"在美國成長的華裔青年模範"。她也跟姚明、郎朗一起被稱為"當下美國最引人矚目的三位華人青年"。

  

  新美國人權義基金會在為張純如喪禮送上的詩歌是這麼寫的:

  如彩虹一般你帶給人間美麗希望;如彩虹一般你展現天地間一座橋梁;如彩虹一般你只能短暫的逗留,留下來的人們只有無限的回憶;如天使般你代表善良勇敢;如天使般你是她的使者,為正義你為無言者請命,為歷史見證,為人道你付出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更想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對於純如的父母和孩子,他們失去的是女兒和母親;對於中國人,他們失去的是一個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對於整個世界,他們失去的則是一個勇於說真話並努力讓別人相信事實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如今在很多地方,依然可以見到日軍當年暴行的痕跡。去年剛剛上映的那部「二十二」,就是我們中國人在那段歷史中苦難的縮影。而很多歷史學家、有志人士也在用他們的行動來告誡後世,即便你沒有真正經歷戰爭,也不該忘記。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女性,用自己無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氣,直面了人類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將南京最痛苦的記憶記錄了下來,而她自己卻停留在了36歲。
  • 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二戰結束後,對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罪行的揭露與控訴一直在進行。在西方世界,奧斯維辛、卡廷森林、巴丹死亡行軍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慘劇。這些暴行讓西方人感到震撼,也讓西方人了解戰俘和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
  • 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這個帶著南京大屠殺闖入國際視野的年輕生命,逝去後引起人們無數次嘆息和遺憾。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 為了替南京30萬冤魂伸冤,她飽受日本右翼威脅,36歲精神崩潰自殺
    二戰結束後,對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罪行的揭露與控訴一直在進行。在西方世界,奧斯維辛、卡廷森林、巴丹死亡行軍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慘劇。這些暴行讓西方人感到震撼,也讓西方人了解戰俘和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國務院將舉辦第三次國家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死難同胞。  另外,約翰.拉貝等6位國際友人的18位後裔代表12日專程來到南京,代表先輩接受由江蘇省首次頒發的紫金草國際和平紀念章,以表彰這些國際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無私救助中國難民並向世界揭露日軍暴行的義舉。
  • 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舉行證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金大校友郭俊鉌先生與南京大學的日軍侵華暴行研究
    3000冊悉數捐於南京大學,大大推動了南京大學的侵華日軍暴行研究。作為日本侵華災難的親歷者,他認為自己在維護歷史真實、揭露日軍侵略暴行的事業中,應該擔負起一份責任與使命。 (一) 策劃並主持出版「國際視野叢書」 為促進中外學術文化交流,並幫助國人拓寬視野,加深對西方和日本觀點的了解與把握,在郭俊鉌的策劃和主持下,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金禾出版社開始推出 「國際視野叢書」。
  • 16年前,36歲的她選擇舉槍自殺結束生命,曾為30萬冤魂奔命
    16年上半年的時候我恰好有假期,便應朋友之邀去六朝古都南京旅遊。到了南京除開遊歷秦淮河,參觀夫子廟,去古城牆感受歷史的滄桑外,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南京事件紀念館(因為敏感原因,所以只能用南京事件代替)。
  • 23年前,張純如把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告知全世界,最後為何自殺?
    好在,公道自在人心,23年前,一個叫張純如的作家把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以書面形式告知全世界,最後卻自殺身亡,這是為何?張純如的父親在戰爭結束之後,就移民到了美國,他在這裡生下了張純如。長大之後的張純如,原本是計算機專業,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個人愛好,她選擇了寫作,畢業之後取得了寫作碩士學位。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水池變許願池 網友:30萬的冤魂魂歸何處?
    這本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地方,這本是一個提醒世人讓人牢記恥辱的地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該館現在已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 南京大屠殺「百人斬」被槍斃現場,30萬冤魂終於瞑目了!
    這是一張大部分中國人都見過的照片,日本軍官向井和野田,在日軍攻佔南京前後,舉行殺人比賽,號稱「百人斬」,其罪行刊登在《東京日日新聞》上。1947年12月18日。日軍戰犯向井敏明、野田巖和田中軍吉(由左至右),在南京戰犯法庭接受公審,距南京大屠殺剛好十年。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
  • 就是這個老外,他從日軍屠刀下救出25萬南京人
    80年前,這個老外曾在日軍的瘋狂屠殺中,救下了25萬南京人的性命。後來他窮困潦倒,中國人還曾每月資助他的生活。南京人習慣稱這裡為拉貝故居。正是這些安全區,在後面的日軍屠中為大量南京難民提供了躲避場所,安全區內設有25個難民收容所,聚集了近30萬難民。這些難民除少部分被日軍殺害,約有25萬人在安全區的庇護下,倖免於難。 拉貝把他自己居住的小粉橋1號,也拿出來作為安全區為600多名難民提供庇護。不僅為難民提供吃喝住,還給一些嚇壞的小孩送上禮物,安穩他們。
  • 南京,南京!枯骨冤魂八十載,願亡者安息,生者自強!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高蘇虹、宋林濤小編的話1937年的今天,南京淪陷。30多萬同胞在侵華日軍的屠殺中遇難,時至今日,已整整80年!見證者正在逝去,但歷史不可以被忘卻!槍炮不得守,終教卅萬同胞遭屠戮。嘆六朝古都青磚石瓦競破碎,血流足可漂船櫓。銅鐘哀鳴,天主基督不得庇護;滿城奔馳,火炮聲竟作了催命符。老駐足,且用血軀阻片刻;少莫停,速往前方尋生路。無用無用!入目儘是鮮紅。奈何奈何!此恨至死方休。空悵望,人寰無限,叢生哀怨。天災尚有可原,人禍孰能無過?豈可忍乎,教區區倭賊以我同胞頭顱作功勳之章?豈可忍乎,威武華夏兒女竟怯了那蠻夷野獸的暴行?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答案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思
    在她的那本書出版之前,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吉普賽人、德國人,可如果不是她選擇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話,他們並不知道,二戰期間,日軍在金陵古都,犯下怎樣的暴行。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最終美國佔領了該島,但付出了高達60%的傷亡率,而日軍在斷糧後集體自殺,全軍覆沒。自一戰德國戰敗後由日本接管,而且已經營多年。 1944年夏,美軍奪取塞班後,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連連勝利,而日軍自瓜島戰後,則是一敗再敗,亦使得戰爭步步逼進日本本土。此時,美軍決定把貝裡琉島——定為必須攻克的戰略要點。
  • 美國紀錄片《南京》:要大聲講出人類的災難
    日軍轟炸南京時,他和家人為躲避轟炸,曾躲進用木板和沙袋掩護的溝裡。到了10月,他認為留在南京對即將臨盆的妻子不安全,兩人回到妻子在宜興附近的娘家。11月,張鐵君去宜興看望妻子和家人。幾天後回到南京,他發現同事們正在整理行裝,準備撤退,他們被安排乘船前往安徽蕪湖。張鐵君趕緊帶信給家人,讓她們立刻前往蕪湖與他會合。當時日軍摧毀了宜興與蕪湖之間的鐵路,交通只剩下水路。
  • 原子彈下少冤魂,回憶日軍攻佔南京後,日本民眾是如何舉國歡慶!
    謝謝配合說到南京這個舊時中國的首都,大家都會想到「南京大屠殺」,這裡曾經飽含無數中國人的血與淚,滿城風雨帶來的血雨腥風給那個時期的南京帶去了不散的陰霾。自1937年開始,日軍全面進軍侵佔中國,逐一打破中國各個首要城市,南京就是其中之一。
  • 史料解讀:南京大屠殺中,老弱婦孺被姦污到什麼程度?牧師:未料到如此恐怖
    年的侵華日軍在美麗繁華的南京城,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的獸行,曾經的金陵古城仿如人間地獄,數萬日軍仿如群魔亂舞,在這座千年古城中上演了各種慘無人道的的暴行,可憐我30多萬同胞,殉難於日軍的屠刀之下!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為日本軍隊侵華戰爭中各種暴行的代名詞,同時也成為日軍永遠抹不掉的恥辱!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的暴行已經完全脫離了現代文明的範疇,特別是大規模姦污婦女的獸行,更是打破了人們的認知,人們無法想像到在如此文明的近代史上,竟然發生軍隊大規模姦污婦女的獸行。
  •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屠殺——《南京浩劫》
    據說甚至是走廊和窗外都站滿了人,當看到屠刀下的中國平民的屍體堆積成山,被強姦後的中國婦女被開膛破肚,進行殺人比賽後的日本軍官在瘋狂地獰笑,許多人邊看邊流淚哭泣,「影結束後,禮堂裡往往安靜極了,很多人一時忘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