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是三分學,七分練!鋼琴家告訴你怎樣的練琴方法才是正確的

2020-12-05 百家號

在鋼琴的學習中,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練得一手好琴,必須要經過不斷反覆的練習。三分學,七分練,練琴才是決定孩子進步速度的關鍵因素。所以,想要在學鋼琴時比其他孩子跑得更快,練琴方法必須要正確、高效。

而鋼琴家之所以能成從數百萬的鋼琴學習者中脫穎而出,絕對離不開他們的練琴方法。讓我一起看看下面十位世界著名鋼琴家平時如何練琴的,是否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李斯特

李斯特有一套他自己獨特的練琴方法。在每天的手指練習中,他要求每個音符都要強有力地下鍵,以這種高強度的練習來強大手指的機能,從而達到高效練習手指的目的。這種方式使他得手指強勁有力,因此在表演超高難度的鋼琴技巧時,他也能自如演奏。在當時,他的手指技巧和音樂表現力無人能及。

想要擁有精湛的鋼琴技術,必須依靠每天大量地、高強度地、正確地練習。

郎朗

郎朗小時候和普通男孩子一樣,對足球非常著迷。但是不管電視裡的足球比賽有多麼精彩,郎朗還是把練琴放在第一位,每天到了練琴的時間,絕對準時開始練琴,甚至一分一秒都不差。以至於郎朗的鄰居都把郎朗的琴聲當作報時器,聽到琴聲,便知道是幾點了。

學鋼琴就一個字:練!練琴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必須定時定點定量。

阿圖爾·魯賓斯坦

魯賓斯坦在練習時,非常注重重難點片段,同時也十分注意把控音樂情感的表達,音樂氣息的劃分,即使在最困難片段,也不能忽略這些。而在沒有鋼琴的情況下,也經常用意識做無聲練習,用內心聽覺來感受音樂。

重難點單獨練習時提高練琴效率的方式之一。在沒有鋼琴的條件下,也可以做無聲的手指練習,以此充分利用時間練習。

魯道夫·塞爾金

塞爾金每天都需長時間練習,因為他認為,練琴需要五個小時以上才能真正進入練琴的狀態。他重視音階、琶音等基本技巧練習,習慣採用慢、快速度交替。因為在塞爾金的眼裡,沒有技巧,即是沒有音樂。

技術是音樂的基石,想要演奏出音樂,技巧必須過硬。但是技術也不能脫離音樂,即使最枯燥的音階,也要演奏出感情。

威廉·巴克豪斯

巴克豪斯非常重視技巧的練習,在他75歲時,每天還堅持大量地手指技巧練習。但是,他同樣也很注重音樂的表達,即使是沒有感情的手指練習,他也要帶上情感練習。他認為,不能以技巧的難易程度來判斷一個作品演奏的難度,因為,即使節奏、旋律非常簡單的作品要做到完美,也是非常困難的。

音樂的難易不靠技術劃分。簡單的樂曲想要演奏出完美的情感,也是一件難事。

瓦特·吉塞金

吉塞金對音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作用。他在練習音階琶音時,會劃分出八種以上的音量來練習,而且還要用ppp的力度來練習最快的速度彈音階琶音。而這種音量的練習,不但練習了手指的控制能力,也是一種對耳朵敏感度的訓練。

練琴的時候要帶上耳朵,學會聽辨聲音,提高聽覺的靈敏度。如果連音樂的變化都無法察覺,何談在練習中進步?

阿圖爾·施納貝爾

施納貝爾十分注重技巧練習,但他認為,有了技巧之後,就應該要把音樂性放在第一位,不然你只能成為單純的技巧家,而不是真正的鋼琴家。

有技巧是技術,有音樂才是藝術。

克勞迪奧·阿勞

阿勞強調,在學生階段必須要重視技巧的練習。在阿勞14歲之前,他每天要練習3小時基本功。之後,他只練習樂曲中的困難片段。但每個人的練習時間需要根據自身的精力和狀態來衡量,有時阿勞一天能練二十個小時,只要身體不覺得疲勞,就可以一直練習。

基本練習不可少,但一定要放鬆地練習,根據自身的狀態適當調節練琴時間。

傅聰

傅聰認為想要彈好鋼琴不能只每天坐在鋼琴前練習,而要多讀書,多思考。從開始練習到最後表演的效果中,除了技巧的不斷提高,更需要學琴人的綜合能力。因為,想要讓演奏出有內涵的音樂,不僅僅時對音樂的理解,也是一種對音樂背後文化的品味,只有把這些融進鋼琴裡,音樂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音樂不單單只是音樂,它還包含了文學、美學、史學等等。所以,想要演奏出有深度的音樂,你必須是博學的。

阿利西亞·德·拉羅查

拉羅查是一位小手鋼琴家,所以,她平時在練習時,很注重手指的拉伸練習,以此來改變手的大小。她一般採用的練習方式有以下幾種:

1、用很慢的速度彈奏八度,感受大指和小指間的擴張感;

2、用2、3、4指彈奏C、E、G,然後擴張到C、F、A,最後伸展到C、F、B;

3、用五根手指彈奏九和弦(C、E、G、B、D)。

一雙大手會為你演奏鋼琴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是小手同樣也能成為鋼琴家。

希望以上十位鋼琴家能在練琴方法上給到大家一定的啟示。學琴不可能一蹴而就,掌握正確的練琴方法,便是最好的捷徑。

---------------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們吧!我們將持續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原創文章哦!

相關焦點

  • 業餘學鋼琴,練多長時間最好
    五歲以下初學者,前兩個月對練琴沒有時間要求,但每天要練一次,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唱譜或練一遍就行,不管多長時間。要以興趣為主,但學習習慣已在培養。 兩個月後,時間可控制在二十分鐘,多以複習為主,減少練琴難度。一般每條彈兩邊時間就夠了。
  • 考上中國音樂學院的孩子每天練琴多久?學鋼琴靠堅持和刻苦沒有捷徑!
    一位考上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的孩子每天需要練琴多久呢?她會是那種天賦異稟,別人眼中神童嗎?今天的文章或許能給我們一個不錯的參考,雖然是一篇舊聞,但像這樣詳細對琴童學習生活的報導還真很少見。大家不妨來了解,學鋼琴是靠堅持和刻苦還是天賦和捷徑?
  • 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為何你練琴沒有起色?
    鋼琴家霍夫曼還認為清晨練習的價值比其它時間練琴的價值更高。因為從睡眠獲得的清醒的智力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能把練琴時間安排在這些時間段更好,不能也沒有關係。因為集中精力地練琴比時間段的分配更為重要。 即使你每天只有五分鐘的練琴時間。只要練得有質量,同樣可以得到提高。當然,如果你養成習慣。
  • 論怎樣培養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那麼,怎樣使兒童願意彈鋼琴並對鋼琴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呢?著名鋼琴 教育 家、中央 音樂 學院附中鋼琴系凌遠教授認為:「一個好的演奏家不一定是一個好教師,因為他還必須具備熱愛鋼琴事業、關心學生、懂得心 理學 和教育學等素養。但真正的好教師必須是一個好的演奏家。」所以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每一次「示範」演奏,堅持練琴是很重要的。
  • 鋼琴家們的經典名言!送給正在練琴的你!
    ——約瑟夫·霍夫曼當你演奏的時候,別管你的聽眾是誰。當你演奏的時候,要永遠覺得有一位大師在旁聽。每天都練半小時以上的音階、琶音,一定都要加上表情。只練那些旋律動聽、自己非常喜歡的作品是很有害的,不能認為只把技術上困難的地方練好就是達到了目的。
  • 鋼琴家孔祥東:願意做一名音樂傳教士
    孔祥東,曾經最年輕、最優秀、最活躍的中國鋼琴家,17歲在莫斯科國際鋼琴大賽上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20歲時成為美國吉納巴考爾國際比賽金獎得主……他留學美國,師從名家。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親身感受過他激情洋溢的演奏。  西方媒體盛讚孔祥東是「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
  • 學鋼琴,努力就是最大的天賦
    不論寒暑,即便成名之後也是如此,並努力地提高他的鋼琴演奏技巧。 據說每次練琴時,他的身旁都要放一盆涼水,因為練琴時,十指不停運動,手指發熱,他就不時地把手放在水盆中浸泡散熱,然後檫幹雙手,繼續練琴。
  • 郎朗:鋼琴王子是怎樣煉成的?
    從小被認為是「鋼琴神童」的郎朗已成為全球知名的鋼琴家,他發行的專輯總能登上各大古典音樂專輯銷售榜前列,他的演奏會也受到無數樂迷的追捧。為何郎朗在古典音樂界如此受人關注?「鋼琴王子」是怎樣煉成的?
  • 卡米洛鋼琴最新行業解讀:練琴與近視之間的聯繫
    近日,關於練琴導致近視的新聞又頻頻出現了。浙江教育頻道報導:杭州8歲琴童女孩,從來不玩電子產品,4歲開始學鋼琴,從5歲半開始戴上近視眼鏡,每年的度數以100到150的速度逐漸加深,現在這位女孩已經鋼琴7級,但父母考慮到孩子日趨下降的視力因素,正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放棄繼續學習鋼琴。浙江市某醫院眼科驗光師表示,鋼琴的黑白鍵屬於光柵,對眼睛刺激比較大,加上密密麻麻的琴譜,對視力造成雙重打擊。
  • 誰再說琴童累,請憑數據說話,附上科學的一周練琴計劃表!
    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會感性的認為學鋼琴和樂器是一樣很辛苦的事情,特別多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經常會聽到有聲音說:」孩子還小不要強迫她,學鋼琴很苦很累的「  下面通過以下美國權威音樂學院的分析數據,盡然驚奇發現:學習鋼琴樂器的孩子們大部分人一年僅花了2天時間在學習鋼琴上(如果包含節假日,連2天都沒有)  全球學鋼琴或樂器課基本規律
  • 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不是郎朗,不是李雲迪,而是他
    現在大家只要一說到中國鋼琴家,每個人張口就是:郎朗,李雲迪。很少有人知道巫漪麗和孔祥東,周廣仁。而這些名字連搜狗輸入法都不能直接打出來。可見人們確實對這些老一代的鋼琴家,陌生的很。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乃至 國際樂壇最優秀、最活躍的中國鋼琴家。他的名字是:孔祥東。
  • 冀望重生的鋼琴夢
    郎朗的父親郎國任說:「我的教育方法對誰都能奏效。」殷紅承認:「我要是郎朗的爸爸,昊城也能出來。」   有人問呂昊城:「你想要一個郎朗這樣的爸爸嗎?」他連連擺手:「千萬不要,千萬不要。」   文、圖/本報記者練情情   2013年12月11日,呂昊城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辦了個人鋼琴音樂會。
  • 「鋼琴詩人」傅聰謝幕,音樂與家書仍「繞梁」
    發現傅聰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傅雷讓他學習鋼琴。幼年時的傅聰,幸運地師從遠東第一交響樂團——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的義大利指揮家、鋼琴家梅百器,在其門下受教。但為了反抗父親,他一度中止學琴。他自稱,直到17歲之後「才真正下功夫練琴」。
  • 學鋼琴,節拍器什麼時候用?怎麼用才正確?| 鋼琴知識
    學鋼琴必備的神器-節拍器,節拍器是什麼呢?節拍器什麼時候用?怎麼用才正確?下面諾英德曼鋼琴與大家介紹節拍器的使用方法。往期文章:正確使用鋼琴節拍器 鋼琴入門 | 諾英德曼鋼琴一、什麼是節拍器節拍器(Metronome),又叫拍子機,是一種能規律發出聲音或視覺效果來顯示節拍的器材,通常用來提供一個穩定的節拍和速度;音樂上以每分鐘幾拍(Beats Per Minute,BPM
  • 鋼琴家孔祥東談音樂教育:功利主義誤人子弟
    昨天,鋼琴家孔祥東罕見地穿了一條牛仔褲,出現在徐家匯街道「情系世博,美好家園——音樂的力量」系列大師講座現場。孔祥東說,他是「很認真」地穿上這條牛仔褲來給人們作講座的,平時西裝革履的裝束是他作為一個鋼琴家的常態。他想以此告訴聽眾,音樂其實並非那麼不可接近的。
  • 我給孩子學琴配的輔助工具,說不定能幫到你 想學琴的家長看過來
    練琴輔助工具清單練琴輔助 -鋼琴貼、樂譜夾、鋼琴蓋緩降器、鋼琴護眼燈音律訓練-節拍器、視唱練耳資源 姿勢矯正 -手型輔助器、指力器、升降踏板、升降鋼琴凳這些類別基本上涵蓋了學琴方方面面需要,我也對適用人群和使用頻率做了一個歸類。大家可以對應著來看。
  • 孔祥東:先天欠佳始終隨遇而安,對鋼琴的執著成就了優秀藝術家
    孔祥東從5歲就開始彈鋼琴,蕭邦他很喜歡,而且也演奏得也不錯,從莫扎特到拉赫瑪尼諾夫也喜歡,也可以演奏得非常好。其實我認為很難把他規範在某一個作曲家的某一個風格上,所有的音樂都非常的具有生活氣息,都是有人性的東西,只有當一個人讓自己的身心充分地去感受生活、體會生活、熱愛生活,音符才不會是非常空洞的。
  • 林永健兒子變身鋼琴小王子,父母的付出決定了孩子的成功
    學琴一年半時通過了鋼琴6級 ,8歲時獲得了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大獎賽一等獎和極具天賦青少年特別獎。 有一次他沒有好好練琴,他竟然跟媽媽說,「媽媽,我沒好好練琴,你就批評我吧,脾氣大點也沒事!」
  • 羅斯查爾德LU-123C鋼琴門店_羅斯查爾德只給您滿意的服務
    鋼琴家封穎獨奏音樂會「夢幻之夜」4月28日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奏響。封穎以一曲貝多芬的《熱情》拉開「夢幻之夜」的帷幕。羅斯查爾德LU-123C鋼琴門店, 從小讓孩子學習一門藝術,從基本的線譜開始,到一根手指,又一根手指的彈奏,孩子開始開發的大腦。去感受,或者說去慢慢喜歡音樂,這個過程的美好,是我們家長願意看到的。李老師: 任教6年有餘,教授學員500餘名。
  • 小孩學鋼琴有益大腦發育 有利於功能區的結構優化
    德國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小孩學鋼琴有益開發大腦,而且7歲之前學鋼琴更有利於大腦各功能區的結構優化。德國漢諾瓦音樂和戲劇學院音樂心理學和醫學研究所與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兩組分別在7歲以前和7歲以後開始練琴、並且累計練琴時間相似的鋼琴手的腦部結構特點進行了核磁共振成像比較研究,並與一組從未學過鋼琴的人腦部情況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