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探測儀國產化 我們在路上——訪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修連存...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星載成像光譜儀、機載成像光譜儀、無人機(飛艇)成像光譜儀、地面可攜式地物波譜儀、地下巖心掃描儀構成了對地立體探測技術手段。相比通用分析儀器,這些名詞似乎不是那麼熟悉,但是它們卻廣泛應用於地質、環保、農業、林業和海洋領域,特別是在地質勘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國家、部門和地調專項支持下,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研發了除星載以外的所有儀器,大部分儀器實現了成果轉化,為地質科研和找礦提供了有力支撐,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什麼是高光譜儀器?我國在高光譜探測儀的研發過程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果?與國外的技術還有哪些差距?這裡,儀器信息網特別邀請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修連存研究員給大家一一解答。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修連存研究員

  從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到南京中地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修連存研究員一直致力於儀器研製、實驗測試方法的開發及地質勘查技術的研究,至今已主持各類調查與研究項目數十項。現主要承擔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機載成像光譜儀》和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巖心光譜掃描儀研發與產業化》的研究。

  在多年國產儀器開發和推廣的過程中,修連存研究員不僅研製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X射線衍射儀,推動了國產化儀器的發展;而且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並推廣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其中部分產品已出口,為我國地質勘查技術提供了新的方法,提高了經濟效益。

  「國產高光譜探測儀約佔20%市場份額「

  儀器信息網:什麼是高光譜技術?

  修連存:通常在可見光-短波近紅外(400nm-2500nm)範圍內,低於100波段稱為多光譜,大於100波段稱為高光譜,大於1000波段稱為超光譜。隨著技術發展,目前已經能夠做到上千波段。波段越多,被測物質信息含量越多,但數據質量越下降,因此,根據需求來確定波段數非常必要,可以儘量提高信噪比。

  目前,我國高光譜儀與國外相比,主要差距還是數據質量,但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這種差距逐漸縮小,有的儀器數據質量已經超過國外同類產品。

  儀器信息網:目前普遍應用的高光譜對地探測技術都包括哪些?

  修連存:目前高光譜對地探測技術包括衛星載荷的多光譜和高光譜成像儀、機載高光譜成像儀、無人機微型成像高光譜儀、地面地物波譜儀和地下巖心光譜掃描儀等,以上這些儀器構成了高光譜遙感對地立體探測系統,廣泛應用在地質、環境、海洋、農業、林業和城市生態等領域。

  儀器信息網:以上技術中,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佔比情況如何?

  修連存:目前,我國高光譜儀器大部分依賴進口,特別是一些短波近紅外和熱紅外成像設備對我國禁運。現階段,國產高光譜探測儀器約佔20%市場份額。當然,隨著儀器的成熟和國家政策的改革,這一比例會逐年提高。

  近年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支持下成功地研製了機載成像光譜儀、微型成像光譜儀、地物波譜儀、巖心光譜掃描儀和相應的數據處理軟體。除機載成像光譜儀樣機外,其它儀器均進行了產品化,並成功進入了市場。

  多項成果落地開花 填補國內空白

  儀器信息網:能否分享一下國產高光譜探測儀的研發歷程?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修連存: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第一臺用於礦物分析的PIMA儀(可攜式短波紅外礦物分析儀)在澳大利亞誕生,它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的地質礦物分析方法,實現了礦物分析定量化,從而帶來了地質研究和地質找礦技術的革命。礦物分析儀在地質領域的主要應用包括礦物識別、蝕變礦物填圖、鑽孔和隧道(平硐)編錄、成礦作用的指示、成礦潛力評價、採礦中的品位控制和輔助遙感圖片的判別等。

  2004年,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立項研製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2006年完成樣機研製,2008年實現產品化,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目前已發展到第四代產品;

  2009年和2012年,在國土資源部公益基金和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支持下,於2014年研製成功寬譜段地物波譜儀、巖心光譜掃描儀,2015年研製成功微型成像光譜儀,並實現產品化,進入市場銷售;

  2009年,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支持下,於2014年研製成功機載成像光譜儀樣機,並在新疆哈密進行了試飛,驗證了儀器性能和指標,為後續產品化打下了基礎。

  上述儀器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降低了採購成本,實現了技術推廣,推動了高光譜探測技術的發展。

  儀器信息網:是什麼原因或者契機促使您選擇國產高光譜探測儀研發這樣的課題?都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未來有哪些研發計劃?

  修連存:我從長春地質學院儀器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地質行業工作,從事過實驗測試,進口儀器計算機升級改造和國家十五公關項目「X射線衍射儀研製」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與技術。

  200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儀器研製中心成立。中心的主要目標是依託自身人才和技術優勢,研製適應廣泛的分析儀器,開展儀器的推廣應用,培養人才。當時,根據地質需求,結合實際調研,我們發現高光譜對地觀測技術在國外剛剛興起,國內還是空白,市場前景廣闊,經過十幾年來的探索,終於為我國高光譜探測技術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同時還採取國內外技術聯合方式建立了兩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以發展我國的高光譜事業。目前,我們已成功研製了機載成像高光譜儀、無人機小型成像高光譜儀、地物波譜儀、地下巖心掃描儀和礦物光譜分析專家系統,並進行了高光譜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和技術應用示範。

  未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儀器研製中心將在完善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熱紅外波段(7um-14um)系列高光譜儀,同時開展相應的技術方法研究,拓展高光譜對地探測技術的範圍。

  儀器信息網:是什麼原因促使您成立南京中地儀器有限公司?目前主營業務有哪些?

  修連存: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儀器研製中心成立後,首次研製成功的是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為了儘快實現成果產業化,2005年南京中地儀器有限公司成立。通過公司平臺對成果進行工程化設計,實現了生產、銷售和服務一條龍,搭建了產學研用平臺,實現產品優化和換代。

  儘管由於體制機制的問題,也曾出現過一些波折,但是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針指導下,在國家成果轉化法推出的背景下,公司機制還是堅持下來了。目前公司產品有無人機微型成像高光譜儀、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地面地物波譜儀、地下巖心光譜掃描儀和礦物光譜分析專家系統軟體,這些儀器只有南京中地儀器有限公司生產,國內還沒有其它機構和廠家生產銷售(其它所售產品幾乎都是代理國外廠家生產的產品),特別是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在國內外實現了獨家生產,產品銷往國內外。

  總體來說,我們依託公司平臺,通過產學研結合,打破了體制障礙,較好地解決了成果轉化問題,建立了這一行業高科技產業鏈,打造了光譜對地探測儀器系列產品。同時,經過多年來的技術推廣,我們的產品和技術也得到了地質工作者的認可,為地質科研和找礦提供了有力支撐,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寬譜段地物波譜儀                     便攜近紅外礦物分析儀

 

VNIR 微型成像光譜儀                    SWIR 微型成像光譜儀

 

巖心光譜掃描儀                        機載成像高光譜儀

  便攜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已達到或超過國外水平

  儀器信息網:相對於進口產品,目前國產高光譜探測儀的技術水平如何?

  修連存: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國家科研投入的增加,國產高光譜探測儀器技術指標與國外技術指標的差距越來越小,比如我們生產的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微型成像光譜儀和巖心光譜掃描儀等的技術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外水平。相對來說,其它儀器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數據質量還有待提高,這需要經歷一個過程。

  儀器信息網:您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並推廣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請介紹一下技術優勢以及目前的應用和銷售情況?下一步的研發計劃?

  修連存:目前可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國際上只有南京中地儀器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澳大利亞、加拿大、緬甸、印尼和蒙古等國。

  該儀器採用T型分光技術,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等特點,儀器配有專業的數據處理軟體,可實現野外和室內現場檢測,實現巖石無損定性和定量分析,還可用於珠寶鑑定和藥品原材料檢測。此外,該儀器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

  儀器信息網:國產高光譜探測儀要想得到進一步發展,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修連存:高光譜探測儀是一種高科技產品,涉及到光學、機械、電子、軟體、技術方法和應用等學科,以往注重硬體研究,忽視了技術方法和應用,造成了儀器研製成功之後不知怎樣應用的尷尬局面。

  我的體會是:儀器硬體和應用方法各佔50%比例,以滿足需求為條件,以提高數據質量為主線,避免片面追求指標而無法應用的情況發生。

  一個國產儀器開發者的心聲

  儀器信息網:當前,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的差距大家有目共睹,為此也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相關探討,特別是在成果轉化方面一直有諸多嘆息。作為一位一直致力於國產儀器開發的科研工作者,您對國產儀器的現狀有什麼樣的評價?在成果轉化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修連存:目前國產儀器發展迅速,但是仍在低端儀器徘徊,高端儀器依賴進口,用戶喜歡購買進口儀器,這就需要國家政策強力引導。

  另外,科研成果與生產對接嚴重脫節,缺乏資本運作機制,最近國家出臺了成果轉換法,解決了科研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問題,但還需要單位領導克服舊觀念,真正落實到位,同時改變科技人員評價機制,從發表論文和獲獎檔次作為考核指標,轉變為績效考核,真正實現創新和成果轉化。

  儀器信息網:在國產儀器研發和推廣的道路中必然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您是如何做到的?想必您一定有很多切身體會,可否給大家分享一些,與大家共勉?

  修連存:首先認準市場,市場是決定儀器研發和推廣成敗的關鍵,沒有市場的儀器是無法發展前途的;另外就是持之以恆,保持團隊穩定,給團隊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合理的待遇;再就是利益共享,共同發展。

合影

撰稿編輯:葉建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02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成立於1951年,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北極閣景區,前身為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機構的古生物室(組),李四光先生為首任所長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王登紅
    王登紅 自然資源部深地資源成礦作用與 成礦預測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二級研究員,博導 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稀有稀土貴金屬研究室主任
  • 第八屆光譜網絡會議(iCS 2019)不容錯過的N個理由
    首次設立「光譜新技術引領前沿研究」專場  本次會議特別設置為期1天的「光譜新技術與應用進展專場」專場,既從歷屆中國科學儀器行業優秀新產品的角度綜述了分子光譜及原子光譜多年來的發展趨勢,亦展現了雷射誘導擊穿光譜、超快光譜、高光譜、太赫茲等新興光譜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
  • 天宮一號高光譜成像儀成果介紹
    由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承擔高光譜成像儀的短波紅外和指向反射鏡兩部分設備)和長春光機所共同研製的高光譜成像儀在實驗中獲得大量寶貴的數據,這些數據廣泛應用於國土資源、林業、農業、油氣、礦產、海洋、城市熱島、大氣環境探測、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搭載的高光譜成像儀是目前我國空間解析度和光譜綜合指標最高的空間光譜成像儀。
  • 「圖書推薦」多源地質空間信息智能處理與區域礦產資源預測
    其綜合論述了基於海量地質空間數據的區域礦產資源預測方法, 並進行了詳細的實驗對比驗證。主要內容包括高寒山區高光譜遙感巖礦專題信息提取方法及實驗;傳統的證據權模型、擴展證據權模型和邏輯斯諦回歸模型的詳細技術流程及實驗驗證;新的區域礦產資源預測方法: 融合C4??
  • 旅遊:它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建於1935年,原名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中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於的中央地質地質調查所礦產陳列室,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也是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南京 的地質博物館免費參觀,有老館和新館兩部分,介紹地質知識,老館介紹地質研究所的發展歷史。離總統府不是很遠,屬於鬧中取靜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參觀,贊。舊館一般,新館強烈推薦。
  • 高光譜遙感找礦技術通過評審
    本報訊 (記者杜 君 通訊員 張 毅)記者3月27日從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獲悉,由該院承擔的「河南省重要成礦帶高光譜遙感找礦方法技術研究」項目日前通過專家評審,技術水平全國領先。  作為我省地質礦產科技攻關項目,該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東秦嶺地區區域遙感掃面技術方法、高光譜礦物填圖技術方法、礦產地質特徵遙感解譯方法技術對比和高光譜遙感找礦方法技術集成等。  「項目在省內首次利用世界最先進的SVC HR-1024光譜測試儀對欒川赤土店、嵩縣葚溝等試驗區主要巖礦類型進行了光譜測試研究。」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劉成林
    劉成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就職於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聘任自然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2003年入選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7年獲國土資源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2016年入選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計劃」領軍人才2017年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傑出地質人才計劃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第四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05年獲柳大綱優秀青年科學技術獎獲國土資源部「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第二屆全國地勘行業
  • 細分萬物之像,記錄千譜之圖——高光譜成像感知與信息分析
    我們不妨打開記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技術人員用一臺稱之為「高光譜掃描儀」的設備掃描古代字畫,掃描信息經過專業處理後,文物修復專家就能發現字畫上肉眼看不見的信息,甚至還能分析出繪畫技法和當時所用的顏料。這個神奇技術的原理是什麼?事實上,不同物質都有它天然獨屬的「光譜指紋」。早在1665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就完成了著名的太陽光色散實驗。
  • 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攻克鮞狀赤鐵礦
    近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簡稱「成都綜合所」)專門針對我國難利用礦石——鮞狀赤鐵礦而研發的礦用懸浮焙燒爐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驗收。    作為此項目的主審,我國金屬選礦領域的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金永鐸對該項目讚不絕口。他說:「這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設備,很有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
  •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職工獲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
    12月23日,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張琪彬作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20級博士生(在職)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第十屆「礦物與成礦」研究生學術論壇,並以報告「膠東紗嶺金礦床成礦後熱演化史:來自鋯石、磷灰石低溫熱年代學的制約」獲得學術報告評比一等獎。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張勤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張勤 中國礦業報社 中國地質科學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應用地球化學專業 獲碩士學位 1983年8月起 在中國地質科學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物化探研究所
  • 大氣環境的「CT機」:解密我國首臺星載太陽掩星甚高光譜探測儀
    我們知道,相機圖像的動態範圍越大,所能表現的層次越豐富,能同時記錄的暗部細節和亮部細節也就越豐富。遙感器的動態範圍反映了系統同時探測強信號和弱信號的能力。對於常規對地觀測的紅外遙感器而言,長波紅外譜段和中波紅外譜段的輸入能量通常可分別與溫度300K和500K黑體的輻射能量相當。
  • 郭冬發力促國產質譜儀器發展——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是全國擁有最全面的無機質譜儀器的單位之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就開始了質譜技術的應用研究,在這個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澱。如今每年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承接的來自全國各地及國外的樣品量達到10萬件。
  • 中國地質科學院為實驗室添置高分辨拉曼光譜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長期致力於地層與古生物、巖石礦物、地球深部等物質的探測與分析工作。顯微雷射拉曼光譜儀是一種新型的微區分析儀器,可以方便、無損地解析礦物結構,通過研究可以確定包裹體中流體的成分和鹽度等信息,進而為地質分析提供重要依據。就地質研究工作者而言,他們為關心拉曼光譜儀是否具備高光譜解析度、共聚焦、3D成像、高清攝像頭等功能與配置,下面我們將逐一來了解它們。
  • 高光譜圖像的多樣化應用和推廣介紹
    近年來高光譜圖像在軍事和工農業生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光譜圖像的應用場景。1. 高光譜目標探測和識別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高光譜探測和識別技術在軍事領域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美國作為高光譜遙感大國和軍事強國,在高光譜遙感技術製備方面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HMD(Hyperspectral Mine Detection,高光譜地雷探測)計劃、HRST(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高光譜遙感技術)計劃和 Dark Horse計劃均對高光譜探測識別開展了研究。
  • 打破壟斷 國產化高端XRF儀器實現零的突破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波譜-能譜複合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研發與產業化」通過科技部組織的綜合驗收  2019年3月11日,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波譜-能譜複合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了由科學技術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委託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組織的綜合驗收
  • 中國地質代表團出席第35屆國際地質大會
    &nbsp&nbsp&nbsp&nbsp第35屆國際地質大會近日在南非召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帶隊,來自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有關地勘單位和地質院校等機構的中國地質代表團400餘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 我國首次實現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
    近日,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多譜段集成紅外探測器為核心器件的高分五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國家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中最有應用特色的高光譜能力形成。用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 從事古生物研究十多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
    圖為殷宗軍(右)在科研中。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說。十多年來,他始終專注於這個冷門學科,希望揭開化石背後隱藏的動物演化歷史。這份堅持源於熱愛,也來自於科研的進展、院所的支持。一個個直徑1毫米左右的微小化石,被小心翼翼地從巖石中分離出來後,放到顯微鏡下,使用超高解析度X射線顯微斷層成像技術進行三維掃描,化石的立體結構就在顯示儀上得以重構。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就可以揭開化石背後隱藏的動物演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