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首臺兼容北鬥和GPS掩星探測儀獲成功
此外,GNOS掩星探測儀還同時實現了國內首次星載GPS L2C信號的接收,探測能力達到了國際同類儀器先進水平。 GNOS掩星探測儀利用GNSS掩星信號獲得大氣折射率、溫度、壓力、溼度等物理參數剖面,同時獲得電離層電子密度剖面、電子總含量等數據,是目前國際上氣象及空間天氣探測技術領域最主要的探測技術之一。
-
GPS北鬥兼容的星載掩星探測技術
研究團隊的星載GPS北鬥掩星探測技術即順應了這一大發展趨勢,其在低軌衛星(LEO)上搭載掩星探測儀,接收被大氣及電離層彎曲和延時的GPS北鬥導航信號,通過反演獲取大氣溫、溼、壓和電離層電子密度等參數廓線。該技術具有全球覆蓋、高垂直解析度、高精度、全天候、長期穩定和無須定標等優點,是目前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準確度、空間天氣探測和預報能力的重要探測手段。
-
我國首次實現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
近日,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多譜段集成紅外探測器為核心器件的高分五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國家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中最有應用特色的高光譜能力形成。用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
我國的天基GPS/MET掩星技術(下)
高精度星載GPS接收機是制約中國GPS掩星觀測的關鍵,有關部門通過國內研製、國際合作的方式,突破星載GPS接收機的研製技術,掌握GPS掩星接收、數據處理技術,已經研製成功了星載高性能GPS接收設備,解決了星載GPS接收機的抗輻照、散熱和適用於大氣探測的高精度等關鍵技術問題。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風雲四號B星將在明年擇機發射。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風雲衛星門類齊全、功能完整,個別方面可謂「獨領風騷」。風雲三號D星搭載的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是世界上首臺能夠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紅外分裂窗區資料的成像儀器,可每日無縫隙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真彩色圖像。
-
「高分家族」添丁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揭秘中國高分五號衛星
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高分專項中一顆重要的科研衛星。它填補了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可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5月9日凌晨,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標誌著國產衛星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再上新臺階。高分五號衛星實現了哪些先進項技術突破?對中國衛星遙感技術有什麼影響?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風雲一號C星壽命達6年5個月,而風雲二號F星的設計壽命為4年,至今已運行8年(仍在軌運行)。我們有了「獨步天下」的技術楊軍透露,受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發射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將在明年擇機發射。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風雲衛星門類齊全、功能完整,個別方面可謂「獨領風騷」。
-
我國實現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精確探測
原標題:我實現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精確探測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安徽光機所熊偉研究員課題組,研究的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甚高光譜探測技術,對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立體探測技術水平,把握全球氣候變化、提高氣象氣候觀測水平、掌握大氣環境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科技日報】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孫越強介紹,通過基於GNSS的掩星探測技術和反射信號技術,掩星探測儀作為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獲取的大量數據可作為數值天氣預報的初始場數據進行應用。 這些數據包括大氣溫度、溼度、壓強等大氣參數,以及海面風場等參數。藉助掩星探測儀獲取的數據,將實現全球覆蓋、高精度、長期穩定、實時的地球大氣立體探測。這對於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
揭秘風雲三號D衛星上的「神器」:四套系全新研製、首次上星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張鵬介紹,風雲三號D設計壽命5年,星上裝載了10臺套先進的遙感儀器,除了微波溫度計、微波溼度計、微波成像儀、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和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等5臺繼承性儀器之外,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近紅外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廣角極光成像儀、電離層光度計為全新研製、首次上星搭載,核心儀器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進行了大幅升級改進,
-
風雲四號獲取世界首張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
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27日聯合發布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此次發布的有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獲取的圖像、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取的大氣紅外輻射光譜、閃電成像儀獲取的閃電分布和強度信息、空間環境監測儀獲取的空間效應及粒子探測信息等。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是由風雲四號A星上首次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得的,它標誌著在靜止軌道上的大氣觀測由二維進入三維。
-
解密「高分五號」衛星:環境保護再添「天眼」
我國最近發射的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 環境保護再添「天眼」(關注) 中國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矚目的發射。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這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
-
【科技日報】我國實現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精確探測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安徽光機所熊偉研究員課題組,研究的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甚高光譜探測技術,對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立體探測技術水平,把握全球氣候變化、提高氣象氣候觀測水平、掌握大氣環境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工作以「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超分辨空間外差光譜儀」為題,作為封面文章日前發表在《光學學報》。
-
熊偉:讓光衝破大氣環境監測的迷霧
那就是,它將大氣監測和陸地監測功能融為一體,這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此外,它還填補了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可以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風雲四號B星將在明年擇機發射。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風雲衛星門類齊全、功能完整,個別方面可謂「獨領風騷」。風雲三號D星搭載的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是世界上首臺能夠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紅外分裂窗區資料的成像儀器,可每日無縫隙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真彩色圖像。
-
為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研製「千裡眼」
9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承研的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高精度偏振掃描儀通過交付驗收評審。未來,兩臺精密儀器將安裝在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上,成為監測大氣環境質量的「千裡眼」。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科研衛星,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
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
-
揭秘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大氣輻射亮溫垂直分布動態圖。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
-
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歐洲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分析表明,如果全球天氣預報初始場數據有3%來自GNSS掩星探測資料,對數值天氣預報的誤差減小的貢獻率是8%。」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孫越強表示。孫越強介紹,通過基於GNSS的掩星探測技術和反射信號技術,掩星探測儀作為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獲取的大量數據可作為數值天氣預報的初始場數據進行應用。 這些數據包括大氣溫度、溼度、壓強等大氣參數,以及海面風場等參數。藉助掩星探測儀獲取的數據,將實現全球覆蓋、高精度、長期穩定、實時的地球大氣立體探測。這對於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
比輻射計助力高光譜遙感技術發展
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