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 | 芒種:芒種初過雨及時

2020-11-23 澎湃新聞

原創 平兒 大家健康

芒 種 農 事 忙

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芒種的原義,即有芒刺的穀物可以開始種了。

雖說芒種是「亦稼亦穡」的節氣(稼,種植也;穡,收穫也),小麥於芒種成熟,也於芒種收割,但芒種的側重點仍然在種,而不是收。如果重點在收,那麼芒種就應該叫「大滿」了,形容小麥灌漿結束,穀物充實。

以芒種易大滿者,因時物兼人事以立義也。蓋有芒之種穀,至此長大,人當效勤矣。節物至此時,小得盈滿,故以芒種易大滿耳。

——《七修類稿》

節氣於人事,總是前瞻性的,以免大家錯過天時。小滿提醒農人準備收麥,芒種提醒農人趕緊種新谷,如北方忙種夏大豆、玉米、花生等,南方則忙著晚稻插秧,或種棉花。

除了收穫和種植外,不少農作物的管理也分毫閒不得。如棉花的防蟲,南方則處於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之時。

芒 種 三 候 解

初候,螳螂生

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蟲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隨其地而稱之。深秋生子於林木閒,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藥中桑螵蛸是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芒種所在的五月對應的是姤卦,正是一陰初生的象,而螳螂正是感一陰之氣而生的生物。感陰氣,故有殺心,所以螳螂是蟲中比較兇猛的,與此類似的有「小暑三侯·鷹始摯」,鷹感陰氣,乃生殺心。

此時,小螳螂從螳螂卵中破殼而出,一坨螳螂卵中有上百隻小螳螂。而螳螂卵正是我們常用的中藥——桑螵蛸。嚴格來說,螳螂在桑樹上產的卵才能被稱為桑螵蛸,螳螂在其他樹上產的卵的藥用價值就要差一點。螳螂是兇猛的蟲類,野性大則生發性強,而卵又是生下一代的,加上桑樹的生發性也強,所以說桑螵蛸「益精生子」。

桑螵蛸是個殼,從取類比象的角度看,殼有收攝的作用,所以用來固腎,治虛寒性的遺精、白帶過多等病。另外,螳螂雖說在芒種孵出,但母螳螂產卵卻是在深秋,吸收了秋冬的收藏之氣。

二候,鵙始鳴

鵙,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故《埤雅禽經》注云伯勞不能翺翔,直飛而已。《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鵙(音局),即伯勞鳥,鵙是形容它的叫聲,並以此得名。伯勞感微陰而鳴,故也是生性比較兇猛的鳥類。《詩經·豳風·七月》曰:「七月鳴鵙」,周曆的「七月」即夏曆的「五月」。

伯勞本身和麻雀差不多大,爪子的力量也不發達,但它嘴的力度,可以媲美鷹隼這類猛禽,蛙、蛇、老鼠、蜥蜴等,都是它的獵物。

物候中有很多關於鳥的,這是因為鳥被認為是「得氣之先」的,用來觀測天氣是最直觀的(而後是地氣,再是人氣)。就比如說,冬至於人來講可能只是寒冷之始,但從天道來說,已經是冬藏之極而一陽初生了,白晝開始變長了。然後是大寒的時候,大地感知到了。然後再是立春,人也感知到了。

鳥呢,它是大地上屬天的,最早感受的是天氣,就很早有反應了。比如,小寒初候「雁北鄉」,小寒天還很冷的時候,有些大雁就開始往北飛了,因為對白晝漸長很敏感,「生物鐘」很準時,所以就開始北飛避熱了。當然,除了鳥之外,物候中還有很多獸、蟲等,對於天地之氣的細微變化,反應也是非常敏感和準時的。

三候,反舌無聲

諸書以為百舌鳥,以其能反覆其舌故名。特《註疏》以為蝦蟆,蓋蛙屬之舌尖向內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時正鳴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驗》亦名為蝦蟆無聲,若以五月正鳴,殊不知初旬見形,後形亦藏矣,陳氏曰: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而或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反舌即反舌鳥,又名百舌鳥、烏鶇。反舌鳥感陽而發,遇微陰反而無聲也。這和伯勞遇陰而鳴正好相反。百舌鳥本身也是比較溫順膽小的鳥類。

百舌鳥之所以名百舌鳥,是因為它的叫聲非常豐富,宛轉多變,能模仿多種禽鳥的鳴叫聲,宋代文同有詩曰:「就中百舌最無謂,滿口學盡眾鳥聲。」

《本草綱目》中說百舌鳥「立春後則鳴囀不已,夏至後則無聲,十月後則藏蟄」,即通過百舌鳥來反應天地間陰陽之氣的消長變化——陽氣長而陰氣消的春天,百舌鳥就鳴叫不已;夏至一陰生,雖然天地間陽氣還是很旺,但已經處於陽消陰長的階段了,百舌鳥感微陰而無聲;十月後,即立冬開始,陰氣更盛,百舌鳥就很少出沒在外了(伯勞、鷹隼的出沒與之相反,由此可知陰陽之理在動物上的體現)。

梅 雨 季 防 黴

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

——《五雜炬》

芒種期間,梅雨來時,梅子漸由青轉黃。「梅雨」一詞亦由此而來。

關於芒種後的入梅時間,有兩個主流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芒種後的第一個壬日開始入梅,至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出梅,再至小暑日斷梅(一般出梅即斷梅,這裡作區分可能是按程度分,即入梅至出梅的這段時間的降雨量要高於出梅至斷梅的這段時間)。

左右滑動查看

按照這個說法,今年2020年入梅在6月8日,出梅在6月26日,斷梅在7月6日。

芒種後逢丙日入梅。

——《神樞經》

第二種說法,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為出梅。

左右滑動查看

按這個標準的話,今年入梅在6月12日,出梅在7月15日。

當然,還有其他的曆法標準,和地域有關,比如福建一帶則提前到立夏後的庚日。

今人多以氣象數據為入梅和出梅的標準——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峰系活動,且連續兩周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遊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為入梅日。

梅雨季來之前,要做好防黴準備。古人會將怕潮的皮毛衣物埋入乾燥的灰堆,書籍則會在未梅雨前,曬得極燥,放些樟腦,密封入櫃,以免因黴生蟲蛀。

今人在衣櫃中放點乾燥劑就可以預防,對於那些塑膠袋封存的衣被,如果不是真空的,建議撤下塑膠袋,以免裡面的溼氣無散發之途。

家電建議不定時地開啟一會兒,有助於排潮氣。通風的方法是——把朝南或東南方向,即上風方向的門窗關閉,只開啟下風方向的門窗,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

梅雨是自然氣候,沒有必要特別討厭它,我們應該順應它,做好防潮工作就好。如果梅雨季沒有梅雨,名「空梅」,反而這個地區可能會發生乾旱。

芳 香 化 溼 濁

夏月宜用五枝湯洗浴,浴訖,以香粉傅身,能驅瘴毒,疏風氣,滋血脈,且免汗溼陰處,使皮膚燥癢。

——《養生論》

悶熱的氣候宜洗澡以去身上的溼濁之氣。講究的古人用香湯沐浴,不僅能洗去全身的汗垢,還能通經開竅,祛邪養正,使人神清氣爽,防治皮膚病。如傳統的蘭湯就是用佩蘭煮湯,現在比較常見的是用艾草、菖蒲煮湯洗浴。

《養生論》中有用五枝湯洗浴,即桑枝、槐枝、桃枝、柳枝各一把,麻葉半斤煎湯作洗澡水。洗完澡後,再用粟米粉(或葛根粉)和青木香、麻黃根、炒香附、甘松、藿香、零陵香打粉而成的香粉敷身,具有「驅瘴毒,疏風氣,滋血脈」的功效,預防皮膚病。

懸掛或佩帶香囊亦有芳香化溼,避疫祛邪的作用。香囊不僅美觀,佩帶中藥香囊本身就是一種「衣冠療法」,自古用之預防流行性疾病。

薰香的效果比佩香囊更強。《大學》云:「如惡惡臭,如好好色」,說明人對真善美有種天然的追求,人喜歡聞香氣而惡臭味。香是一種正氣,好的香人會很喜歡聞,養正祛邪。潮溼悶熱的日子,可以燻一些以艾草、菖蒲、蒼朮為主料的香。

大汗急宜敷粉。汗溼衣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小便不利。

——《三元參贊延壽書》

出完汗立馬吹風容易感冒,這是常識。出了會溼衣的大汗後,正確的做法是:避風,擦乾身體,換上幹的衣服。

即便你不吹風,出汗後待在無風的地方,但此時毛孔尚開,外邪還是很容易入侵的,還是很容易著涼。為什麼?因為體表的汗會率先冷卻,冷汗的溫度肯定低於體溫,那麼人就會感寒邪的而患傷寒感冒,而溼汗(溼邪)捂身,又易生皮膚病。

還有就是出完汗就算換了乾衣,我們也不應待在風大的地方,因為此時毛孔還是打開著的。包括在睡覺(衛陽入裡)、梳頭(頭皮受刺激也會使毛孔打開)時、沐浴後,都要避風。

當然不少人會說自己出完汗後,沒有顧忌這些,照樣好好的。那可能是因為你的身體目前夠好(但依然會造成看不見的傷害),也可能是邪伏於體內而一時不發。很多養生的道理在很多人看來不屑,因為它看上去不是百分之百的,但它卻是防微杜漸的。

談 談 閏 四 月

今年按陰曆月份來看共有13個月,這是因為閏了一個月,那什麼是閏月呢?閏月的機制和我們公曆的閏日有何不同呢?

由於我國傳統使用的是陰陽合曆。為了調整陰曆紀年和陽曆紀年的誤差,所以要進行置閏。

陰曆紀年是以一個朔望月的周期為一月的,所以陰曆記日非常方便,可以根據月相推日子,根據日子知月相。

因為月亮的運行周期是29.53日,所以太陰曆就用大月(30日)和小月(29日)相間的方式來調整(因為那0.06日盈餘,所以還會配置連大月),以保證月初必朔,月中必望。

陰曆以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年的話,是354日或355日,這樣會和以太陽回歸年(365.24219日)為一年的陽曆年有11日左右的誤差。所以為了調整這個誤差,就要進行至閏,以十九年至七閏的方式。被置閏的那年就會有十三個朔望月。

這樣就能完美地保證每個月份既能合於月相的規律,又很好地貼合每年四季和節氣。這就是陰陽合曆的偉大之處。

而公元歷作為純粹的陽曆,其月份與月相無關,所以也不會有這個問題。公元歷置閏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太陽回歸年——365.24219日裡面小數點後面的天數問題,所以四年閏一天差不多就夠了。

再進一步問,為什麼2020的閏月是閏四月,而不是其他月份?

現在的置閏原則是,如果遇到沒有中氣的陰曆月,那麼這個月就被定為前一個月的閏月。

那什麼是中氣?我們知道,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再細分為十二節和十二中氣。其中——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為節。

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為中氣。

左右滑動查看(以上皆為陰曆月)

2020年的陰曆四月是大月,有三十日,含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其中小滿是中氣。而四月後面一個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日,但在這二十九日中只包含一個芒種,要到第三十天,也就是後一個月的初一才有中氣夏至。那麼這個沒有中氣的月就被置為閏月,即閏四月。

那麼,為什麼民間有「閏四月,吃樹葉」、「閏四月,兆荒年」的說法?閏四月會導致「荒年」嗎?

沒有因果關係。因為農時是跟著陽曆走的,所以屬於陽曆體系的節氣可以指導農時,在陽曆的體系下,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點是很穩定的,前後相差也就一兩天。

但這個說法有它的原因。因為陰曆記日方便,看月相就能基本確定今天是幾日。農人也是過陰曆的。小滿所在的四月是青黃不接(陳糧已盡,新糧未熟)的時候,而一般的年歲,芒種是在陰曆五月的,到了五月也正好是農事最繁忙,又收又種的階段。

那現在在陰曆的體系下,它多了一個月,感覺上多了一個青黃不接的月。但其實不是,芒種在閏四月,那麼閏四月就是收麥子,南方插稻秧、北方種玉米、花生的時候,不必拘泥於五月。若是跟著陽曆的節氣走,就不會有這個困擾。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5首芒種古詩,品最純正的中國味道!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元稹為二十四節氣各寫過一首詩,在這首詩裡說:今天是芒種,而芒種三候(一候5天),一候便是螳螂生,就是螳螂在這個節氣破殼而出。天上是紅色的雲朵,地上是它投下的陰影。到了二候的時候,鴳雀就開始叫啦。《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宋代:陸遊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痴雲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
  • 歌曲《芒種》大火:但作為節氣的芒種 你又了解多少
    提起「芒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算真不知道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一定知道這是201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首熱門歌曲,儘管歌詞內容與芒種節氣並沒有太大關聯,但此歌曲一經推出,也引發了許多人對芒種節氣的關注。
  • 芒種是幾月幾日2019芒種時間 芒種什麼意思吃什麼食物
    芒種是幾月幾日2019芒種時間 芒種什麼意思吃什麼食物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時下農作物成熟,農民們又緊接著開始第二波的播種,故為「芒種」。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的芒種是幾月幾日嗎?  芒種是幾月幾日2019  2019年的芒種是6月6日,也就是五月初四。
  • 2020年芒種是幾月幾日具體幾點幾分 芒種節氣是哪一天
    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將迎來「芒種」節氣。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芒種,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此時,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進入 「芒種」時節,氣溫不斷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溼度慢慢增大,北京的汛期也到來了。  芒種為五月節。
  • 今日芒種!願你收穫美好,播種希望!
    今日芒種!願你收穫美好,播種希望! 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今天12時58分我們將迎來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 芒種讀音是什麼意思 節氣期間有哪些農事
    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到來了,對於芒種的讀音和芒種的一些節氣特點大家都知道嗎?感興趣的網友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芒種拼音:   [máng zhòng]   2018年芒種時間:   2018年芒種時間是 6月6日 01:29:04   由來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芒種
    芒種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既是農曆五月節令,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今年的芒種日期為2019年6月6日7:06:18,陰曆為五月初四日,正值端午節前夕。節氣來由《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zhǒng)谷可稼種(zhòng)矣。」此時的小麥、大麥等夏熟有芒作物,飽滿成熟,可以開鐮收割,其他的秋熟有芒作物則可以播種了。「芒種芒種,忙收又忙種」,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這個節氣還是搶種玉米、豆類、花生、紅薯及一些秋熟作物的大好時機。
  • 芒種是什麼意思含義?2018年芒種時間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芒種是什麼意思呢?你所理解的芒種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實際上,芒種的「芒」也可以理解為「忙」,因為這個時候,北方人們正在忙著收麥,而南方地區則忙著插秧播種,總之,很多農事活動都要在芒種時節帶來之際展開。而恰恰在這樣一個忙碌的時節,氣候卻非常的惡劣,尤其暴雨強對流天氣非常頻繁,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芒種時節的氣候特徵。
  • 芒種吃什麼菜好?適宜芒種節氣吃的食材及菜式推薦
    在高熱難耐的芒種節氣,飲食上傾向於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來補充人體的消耗,稱之為「清補」,比如,西紅柿炒雞蛋,便是芒種時節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  作為看似平常的家常菜,「胸是炒雞蛋」具有生津止渴,養心安神的功效,是冬病夏治,調理身體的佳品,簡單易做,很多人幾乎是從幼兒園大班起就從小吃到大。
  • 《黎明拾穗26期》芒種詩詞44首,預報兩周雷陣雨,稻抽長穗拜端陽
    《黎明拾穗26期》芒種詩詞44首組稿:崔波祖審核:艾才文原創:曉東詩社會員七律·芒種(新韻)作者:艾曉東陰雨連綿杏子黃,栽秧割麥兩頭忙。伯勞初囀驚飛燕,豌豆新收喜入倉。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於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風俗活動: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風俗食物:青梅等。養生:飲食清淡、調養精神。三候: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1、七絕·刈麥圖(新韻)作者:花花放眼無邊浪似金,斜陽沐浴舞鐮人。
  • 今日芒種|山東東西部溫差超25℃?島城的涼爽到何時?
    「風吹麥成浪,鳥鳴夏始忙」,這句話是芒種時節的經典寫照。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芒種,這標誌著仲夏時節的開始,人們開始感受到夏天炎熱的威力。芒種:「芒」是指的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進入到了種子的成熟期,即將開始收割,而「種」就是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到了播種最忙的季節。隨著芒種節氣的到來青島這兩天的天氣也是逐漸地走高。經過昨天熱潮的洗禮,在棧橋景區,不少市民遊客已經換上了夏裝。
  • 《廿四:南北風物裡的四時節氣》:四季更迭中的東方美學
    青簡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從沒學過專業攝影和PS的她,憑著自己發現美的雙眼,加上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在平日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餘,用鏡頭記錄下傳統歲時節序裡的蘊意,呈現出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落花、每一寸山川中的獨有的東方美學。
  • 芒種到了,這些都是仲夏養生的食物哦!
    芒種到了,這些都是仲夏養生的食物哦!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它預示著真正進入了炎炎夏日,這個時候氣溫顯著升高,雨水充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芒種有多少好吃又養生的時令食物吧!
  • 芒種,祛溼正當時,忌2果、喝3水、棄2習,溼氣或一去不復返
    芒種,是夏季第3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在這個節氣,氣溫也是逐漸升高,而且雨量也是相對比較充沛的。不僅如此,進入芒種節氣,溼度也會增大,很容易導致溼邪入侵身體,從而對身體各項器官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芒種時節,也是祛溼的一個關鍵時期。
  • 芒種來臨,這種桃子別錯過,果肉鮮紅,青花素含量超高,好吃不貴
    之前有一首叫《芒種》的歌在抖音上非常火,很多明星都進行了翻唱。這首歌以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進行命名。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歌,卻對芒種節氣不太熟。芒種節氣是什麼?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也是夏季6個節氣中的第三個,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在公曆的六月5~6日,太陽黃經75°時,今年的芒種具體是6月5日,也就是明天。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仲夏至,芒種忙 ——長樂區航城中心幼兒園迎芒種活動
    多補水,要午休      中國有些地方有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醫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
  • 夏至節氣習俗禁忌及氣候特點
    夏至節氣農事諺語諺語是俗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的諺語流傳下來的有很多,今天小編匯總了一下看看吧,很有意思的哦…夏至有雷三伏熱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餛飩免疰夏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
  • 蚜蟲紅蜘蛛進入活躍期 芒種注意田間管理
    芒種節氣前後,京西北的延慶也出現了高溫天氣,大棚裡的氣溫更是接近40℃。溫暖的天氣是害蟲的溫床,蚜蟲、薊馬、紅蜘蛛等害蟲紛紛出來啃食蔬菜的葉片、果實、根莖。北京市植保站專家表示,近期正是害蟲活躍期,需要及時消滅害蟲,保護坐果期蔬菜健康,同時要及時採收已成熟的蔬菜,避免長時未採而患病。
  • 青春有你2秧歌隊古裝神曲「芒種」音闕詩聽/趙方婧|尤克裡裡曲譜
    音 樂 Music一想到你我就Wu~~~空恨別夢久 Wu~~~燒去紙灰埋煙柳《芒種》音闕詩聽/趙方婧○○○○《芒種》是來自於音闕詩聽的一首歌曲,由Morri3on(喬凡三)編曲,趙方婧演唱。芒種是什麼呢?芒種,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六月六前後。初夏時節,氣溫上升,眼看江南梅雨來臨,趕在這個時候,有麥芒的九成熟的稻子可以立即收了,然後馬上抽出時間,要種下下一季的稻子。對農民來說,非常忙,簡稱農忙。有人說,《芒種》的歌詞和芒種無關,這是不對的。其實有暗中牽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