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直升機不直接降落讓士兵離機,而讓士兵順繩子索降?

2020-12-05 騰訊網

李三萬

摘要:直升機機降作戰在現代戰爭中越來越常見,但有些運輸直升機並不是直接降落在地面上,讓搭載的士兵落地離機,而是讓士兵順著繩子索降到地面?

直升機機降作戰在現代戰爭中越來越常見,但有些運輸直升機並不是直接降落在地面上,讓搭載的士兵落地離機,而是讓士兵順著繩子索降到地面?

這個要看情況的,單說直升機懸停在空中易受攻擊這個理由不夠充分,懸停的直升機受到攻擊,反應快的可以立即結束懸停加速逃離,起碼是有這個機會。而降落到地面,肯定比懸停更難以逃離,那才是徹底的死靶子。即便直升機沒有受到攻擊,在起降環節,也是事故多發階段,也就是說直升機事故最容易發生的就是這個階段,這時再遭遇攻擊,別說被打出事情,嚇都能嚇出事情!所以懸停從安全上,反而優於降落。

另外,索降的優勢就是速度快,唰的一下就能放下人到地面,同時直升機也可以儘量減少在危險地區的停留時間,也是安全上的不二法門。如果要往返運兵的話,索降更是搶時間,是可以很快投放大量兵力的好辦法。

還有就是直升機降落,對地形地面都有硬性要求,要足夠開闊,足夠平坦,地面還要足夠硬度,停到溼地沼澤還好說,最多陷在那飛不了,要停到一面硬一面軟的地方,讓直升機發生傾斜角度,旋翼的槳葉打到地面,那就可能直接導致機毀人亡!所以在不熟悉的地方最好別降落,直升機的優勢就是可以懸停,利用這個優勢進行索降,快速部署部隊,可以讓敵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尤其是到敵後投放部隊,利用懸停快速放下部隊,再兜圈子回去,只要不是在敵方直接視界裡投放,哪怕敵人看見直升機,也吃不準是偵察、空降還只是路過。機降一個起落,那個鬧騰勁,只要附近有人聽到動靜,就可以判斷出直升機在投放人員了,會立即組織搜剿這一片區域,從而給被投放的部隊惹出麻煩。所以現在部隊更青睞快速便捷的索降,機降多用於已經在戰場取得優勢後的快速部署,安全有保障,不直接有交火時用的較多,就是內線調動時多用機降,除非地形不允許。

外線作戰投放兵力儘量採用索降,如果索降都困難的地方,就更別考慮機降了,考慮現在直升機很少用的傘降試試?所以直升機投放兵力選擇索降還是機降最大的因素,還是從自身任務情況出發考慮,儘量造成突然性,要是知道降落區有人用RPG等著,那索降機降都用不著考慮,先派轟炸機或者巡航飛彈走一波才是王道,地都沒洗乾淨,就派直升機去放人,那就是傳說中的「黑鷹墜落」!再牛叉的直升機,要是發現下面一圈飛彈等在哪裡,要考慮的不是機降索降傘降,而是投降!

正常的直升機降落大致分為四個步驟:進場、減速、仰停、觸地(或懸停),這個過程中觸地和懸停是直升機最為危險的時候,觸地後機動性為0,懸停時則極易受到地面火力攻擊,所以運輸直升機進入戰場特別是突入敵後後本身就處於一個比較危險的境地,至於採用何種方式作業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直升機的投送搭載人員中主要分為兩種投送手段,一種是「半空快速垂降落地」也就是「索降」,一種是「直升機觸地」也就是「機降」,前者主要適用於人員的快速投送,先降落的人員可以迅速組建防禦圈保證整個投送過程的安全,後者則適用於物資、裝備的投送,這種情況大多適用於已經有比較安全的降落場。

索降是世界範圍內最為常見的兩種直升機乘員投放方式之一,另一種就是直升機降落到地面後乘員再出來的機降方式,這種方式相對於索降更適合投放物資、救援人員等情形。而之所以採用這種降落方式,往往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首先就是沒有合適的著陸場地,這也是最常見的原因。像山地、峽谷等等環境,沒有較為廣闊平坦的降落區域,幹擾較大,風險太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適合降落讓士兵離機這種方式,因此往往會採用索降方式,安全而且效率較高。

其次,是看任務需要。有的作戰任務較為特殊,需要從特殊位置作戰或者快速開展作戰,此時採用索降方式就很合適。比如登船作戰時,通過索降能夠快速高效地投放士兵,而像城市作戰,在高層建築上索降也能快速控制制高點,有效加快作戰進度。

還有,要看安全需要。雖然很多時候運輸直升機是有武裝直升機或戰鬥機進行掩護的,但是有時只有運輸直升機自己,此時採用索降方式,能儘可能的保障安全,可以及時對威脅做出反應,如果直接降落的話幾乎就是活靶子,很難採取反制措施。同時在索降時,運輸直升機上的艙門機槍等火力也能對降落的士兵進行掩護,效果要比機降方式更好。

相比之下,索降唯一的缺點就是人員要經過訓練才能掌握索降技術要領,而機降則不需要特別訓練,直升機著陸,艙門一打開就行了。

在直升機投送人員中,採用「機降」還是「索降」首先要考慮地形、地質等因素,如果地表平坦、地質硬度足夠那麼是適用於「機降」的,但若是遇見沼澤、沙漠、雪地等情況,那麼更多的時候會選擇「索降」,因為大量的沙塵、浮雪會嚴重損壞發動機,同時也會干擾飛行員的視線,除此之外,如果直升機是編隊飛行,那麼對於地形的要求會更大,他們還需要考慮互相之間的影響。

其次還要考慮戰場環境,直升機相對來說防護還是比較弱的,特別是尾翼和旋翼,懸停或者降落期間最容易受到攻擊,如果是城市戰,那麼危險係數會比野戰上升幾個層級,輕武器以及原始的RPG等都能對其造成致命威脅,這種情況在電影《黑鷹墜落》中有很好的體現,所以運輸直升機如果參與城市戰爭,那麼在出動之前要做大量的預案以及備用計劃。

最後渦環狀態對於直升機也是一大威脅,在戰場上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運輸直升機載重較大,如果下降速率沒有控制好,那麼進入渦環的機率還是比較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基本上都會造成較大的事故,所以更多的時候,如果是人員投送,那麼直升機大多選擇索降的方式,危險期取決於索降用時長度,一旦索降完畢那麼就可以立即拉升撤出危險區,比機降更有優勢。

相關焦點

  • 直升機投送,為何不落地讓士兵索降?看完後明白了!
    這種方式最早由前蘇聯發明,而在此之前,沒有直升機索降這種方式,戰士離開直升機,必須進行傘降,或者機降。 時至今日,戰士離開直升機,仍然保留了傘降、機降和索降等多種方式,這些離機方式各有優缺點和適用環境。
  • 直升機能懸停,在軍艦上降落是不是很容易?有幾種著艦方式?
    隨著現代海戰向立體化、遠程化方向發展,艦載直升機成為軍艦不可缺少的裝備,是現代海軍先進與否的標誌之一。直升機看起來很靈活,能懸停在空中,實際上飛行控制非常複雜,尤其要防範可怕的「共振」現象產生。艦載直升機比陸基直升機更危險,軍艦在海浪中搖擺升沉不定,海上環境氣象複雜。
  • 船員公海遇險,深圳直升機索降救人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鍾華登1月10日下午,一架中信海直深圳基地直升機飛抵澳門以南約100海裡公海海面,懸停在一艘貨輪之上,機上兩名海直經緯醫生「從天而降」,救起一名受傷船員後,直升機調轉方向,載著受傷船員向深圳飛去。據悉,這也是深圳市首例海上空中救援案例。
  • 船員公海遇險 深圳救援直升機索降救人
    中信海直救援隊供圖中新網深圳1月11日電(記者 鄭小紅 陳文)10日下午,一架直升機飛抵澳門以南約100海裡公海海面,懸停在一艘貨輪之上,機上兩名OAMA(經緯航空醫療)醫生「從天而降」,救起一名受傷船員,直升機載著受傷船員向深圳飛去。目前,傷員生命體徵平穩,正在繼續治療中。據悉,這也是深圳市首例海上空中救援案例。
  • 演訓場丨開展「跨界」訓練,衛生員苦練登離機
    由「平面保障」變為「立體保障」,由「單打獨鬥」走向「體系制勝」,登離機這一選訓課目的出現,是衛生專業新大綱帶來的新變化。新大綱不單強調專業技術,更強調技戰術並重;不單強調精兵制勝,更強調體系作戰。
  • 旋翼離身自顧飛去,記中國民航716號機70年首都機場墜毀事故
    520千米,因此長程調機飛行必須像高速公路進服務區那樣沿途一個機場接一個機場地降落加油,該機的第一站是北京首都機場的直升機起降區,預計降落時間是11時10分,飛行時間2小時又37分鐘。號機飛臨預定降落區,地面上的機務人員已經就位準備迎接716號機降落,加油車也已經準備就緒,一旦飛機降落,將會開到飛機跟重新灌滿直升機的油箱。
  • 墨西哥富商走向剛降落直升機竟遭螺旋槳「爆頭」身亡
    據美國地方媒體「en24新聞網」12月9日報導,一名52歲的墨西哥富商、航空愛好者近日在一場離奇的意外中喪生:在他走近一架剛剛降落的直升機時,尚在轉動的槳葉直接將其「爆頭」。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可以看到,在一塊農場的空地上,一架紅色直升機緩緩的降落人群的對面。這位名叫豪爾赫·卡西利亞斯·卡斯特利亞諾斯(Jorge Casillas Castellanos)的52歲的富商就直接向這架直升機走去。
  • 空難死亡率幾乎100%,為什麼不給乘客跳傘,不如救一個是一個?
    但絕大部分直升機和全部民用航空器都不配備降落傘!飛機失事死亡率極高,多一頂降落傘多一個機會,為什麼不給他們配備嗎?不是因為經濟性考慮吧?直升機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上文說了民用飛機都不配備降落傘,但很多直升機都是軍用飛機,比如武裝直升機也是不配降落傘的,這是啥原因?
  • 學員的自作主張,記中國民航7817號直升機86年加格達奇空難
    隨後再次起飛前往林區作業區域,10時05分,該機在位於加格達奇67度磁方位、距離95公裡處一片長約1000米、寬約300米的場地上以向10°方向順利降落,隨後12名森林武警官兵攜帶器材下了飛機(在此過程中飛機引擎不停機)。
  • 為什麼體態輕盈的小鳥,卻能把飛機撞爆,是飛機質量太差了嗎?
    ,居然也被飛鳥撞了個大洞,這直升機是不是太不牢固了?以色列UH-60直升機遭遇鳥撞飛機撞鳥有多大威力肉身與鋼鐵之軀撞擊,當然是飛鳥粉身碎骨了,但同時飛機也會受到重創,輕則帶傷降落,重則機毀人亡,開頭就列舉了幾起著名的鳥撞事故,為什麼一隻飛鳥有那麼大能量
  • 被木柴垛「絆倒」,記中國民航715號機80年美溪場外翻倒事故
    按照飛行計劃,715號機由2名飛行員駕駛空機從伊春起飛,飛至美溪鎮內廣場著陸接送在那等候的林業局人員後飛往火場。,能見度開始下降,同時看左座正駕駛顯得有些猶豫,便接過了操縱權並給出一個「降落手勢」後放槳距,當飛機下降到離地5米的時候,地面的塵土已經被旋翼吹得飛揚滾滾,機組已經看不清地面的人和物。
  • 為什麼大型可載人四旋翼飛行器仍然不能取代直升機?該部件是關鍵
    說到這裡,有很多讀者朋友可能會問,那為什麼不能把四旋翼的尺寸往大了做呢?為什麼四旋翼飛行器的旋翼系統又不適合採用自動傾斜器的設計呢?這兩個問題,下一個小節內容也許是很好的答案。旋翼數量多了之後,無疑全機的結構複雜性也會水漲船高,這對於控制飛行成本、保障飛行安全、降低維護需求等方面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較多數量的旋翼會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安全性的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旋翼數量多了之後,就會存在冗餘現象,也就是假如某一副旋翼出了問題,那麼通過調節其他旋翼的拉力,還能夠保持穩定飛行或者緊急降落。當然,這個好處仍然無法抵消其複雜度較高且無法自轉下滑的本質缺陷。
  • 直升機為何無法跳傘?
    一名跳傘愛好者告訴鋅刻度:「從400米高樓跳傘是可以成功的,前提條件是經過充分訓練、事先有所準備、起跳高度不變,明顯科比乘坐的直升機不具備上述條件。」其次,不安全。飛機一旦出現事故,基本上沒有挽救的可能,一般是機毀人亡。很多人第一次都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航空公司不能在飛機起飛前,分發給每個乘客降落傘呢?
  • 耽擱一分鐘、二十公分偏差,可能就是機毀人亡……他們的每一次救援...
    對於救援,速度快和零差錯是必須要保證的,哪怕耽擱一分鐘,哪怕只有二十公分的偏差,可能就是一條人命,甚至,是機毀人亡。直升機螺旋槳不停轉動,轟鳴聲混著揚起的風沙讓心跳加速。選取登機點,排除周圍隱患,指引飛機位置,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準確無誤。驚心動魄的2個小時,傷者安全轉移,整機組安全返航。①幼鷹的翅膀,已然遼闊。
  • 直升機能飛上6000米高空,為什麼上了高原卻困難重重?
    直升機能飛上6000米高空甚至能爬升超過珠穆拉瑪峰的海拔,比青藏高原高多了,為什麼上了高原又困難重重呢?在很多人印象中,直升機飛得慢,能懸停,不需要跑道,找塊平整的空地就能起降,應該很容易駕駛嘛。像電影中那樣,在激烈的戰鬥中懸停降落,如入無人之境,好不威風。
  • 直升機緊急抵達中印邊境,這一幕令印士兵絕望
    在這種情況之下,雙方士兵隨時有可能會出現凍瘡等各種疾病。這也極其考驗雙方後備醫療系統,但是就目前來看,中國緊急救援十分迅速。據央廣網報導,20年12月26日,中方有一名駐守在海拔4500多米的士兵突發高原性肺水腫,情況十分危急。陸軍第957醫院接到通知之後,迅速協調新疆軍區某陸航旅直升機將病人轉移至醫院治療。
  • 追求速度的世界各國雜交直升機
    如今我們見到眾多「複合直升機」的新概念,既能懸停又具有高速前飛能力。幾年以後,我們將見到增加推進螺旋槳的西科斯基X2,帶有尾噴管的匹而斯凱X-49A,還有噴氣發動機的格隆兄弟「亞當」直升直降飛機,這些飛行器全部開始了飛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