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又贊中國「復工典範」,用行為心理學淺析「中國形象演變史」

2021-01-14 周壹禾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從現在開始6個月至1年內美國的社會生活狀況會是怎樣?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7日受訪被問及此問題時坦承,中國提供了一種好的典範(good model)。在他看來,中國針對復工所採取的戴口罩、量體溫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疫情大幅反彈。此外,比爾·蓋茨還表示,可能要等到2021年秋天,美國人才能完全抵禦新冠病毒,才能完全安全。

如需轉載 請聯繫版權方

約翰·華生和行為主義心理學

和比爾·蓋茨一樣,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於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國。25歲擔任芝加哥大學心理實驗室主任,35歲創立行為主義心理學,引起了20世紀初心理學的一場持久革命。華生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主張研究,他是第一個將巴氏(巴普洛夫)的研究結果作為學習理論基礎的人。

從以上履歷可以看出,華生事業早成,支撐其事業是其對心理學發展的巨大貢獻,讓我一起了深入他和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心理學(Behavioristic psychology)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華生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不失意識而是行為,主張研究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研究環境刺激和行為反應關係的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必須拋棄內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學常用的實驗法和觀察法。

淺析中國「形象」演變史

從行為主義心理學來看,如果分析中國形象演變史,就離不開中國的歷史性重大事件,以及世界他國之輿論反響了。

01鴉片戰爭

歷史行為事件: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

國際態度(環境)的改變:戰敗這一結果(行為)助長了西方國家以及日本的氣焰,將中國作為殖民地,中國人看作東亞病夫。同樣,也是這一結果(行為)敲醒了清王朝天朝上國的美夢。

行為改變:有識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為辛亥革命以及解放戰爭奠定基礎

02新中國成立

歷史行為事件:經過百年屈辱戰亂生活,1949年9月解放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成立了,這樣的一天也標誌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國際態度(環境)的改變:將中國看作沉睡的雄獅,但是東亞病夫的觀點尚未改變;西方政治經濟封鎖制裁,火上澆油,隨時策反

行為改變:對外開展外交,突破困境,樹立國際形象;對內發展經濟,恢復國民經濟。

03改革開放

歷史行為事件:1978年12月18日-22日,

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於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中國成為經濟強國打下堅固基礎。

國際態度(環境)的改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軍事力量的發展,中國一躍成為經濟強國、軍事強國。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地位的提升,以及蘇聯解體,西方政治開始將中國作為假想敵,宣傳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

行為改變:一心一意搞發展,堅持自立自強

04一帶一路

歷史行為事件: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中國實行品牌計劃,以品牌為基礎,以政策牽頭,帶動鄰國發展。展現中國大國的擔當和力量

國際態度(環境)的改變:放眼看中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信息傳播的加速。外國人不再以刻板的眼光看待中國,驚訝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始逐步承認中國的社會地位和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但是仍有政府媒體宣傳中國威脅論。

行為改變:宣傳中國文化,樹民族信心;對於別有用心的猜測和抹黑,外交處理。

05新冠肺炎

最新事件:對於國人來說,2020年的新年不好過,新冠病毒全面爆發。政府管控以及全民參與,用數據證明了中國效率。疫情爆發4個月以來,截止今日,全國累計確認感染者83264例,累計死亡3344例;同比美國3月份爆發疫情全國累計確認感染者435160例,累計死亡14817例。

國際態度(環境)的改變:防疫期間,中國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中國國民的團結一致,疫情數據公開透明以及高效的抗議成果贏得國際青睞;在做好國內防疫的同時應援他國,樹立大國形象。將漢語作為國際通用第一語言,認同漢文化。

行為改變:分享抗議經驗,幫助國際社會;美國自吹自擂美國第一,捉襟見肘。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有疑問了:為何環境的變化用國際態度表明?因為認知決定行為。有感興趣的夥伴,可以關注百家號,回看往期文章偶;或者百度搜索《陳德軍、馬雲退休、劉強東卸任,商界大佬退居二線只是偶然》文章,一探究竟偶!

相關焦點

  • 了解下中國龍的演變史,你就會明白真相
    了解下中國龍的演變史,你就會明白真相  身為中國人,自然知曉龍在整個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跟西方龍的邪惡形象不同,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徵,是高貴的,神秘的自然力量的代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龍成了一種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那麼中國龍真的存在嗎?中國龍的形象在各個歷史時期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 提升中國特色心理學研究水平
    立足我國當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從心理學角度回應、研究社會變革和社會變遷帶來的當代中國人精神層面的巨大變化,總結提煉中國特色心理學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不僅是構建中國特色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現實助力。直面社會轉型期心理變化用中國文化理解中國現象是對中國心理學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 趣看心理學流派之「行為心理學」:捕捉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
    這個時候,一些年輕地心理學家們對這樣的研究表不滿意,他們覺得,心理學應該和其它自然科學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應該研究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行為」。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就是這些年輕人中的一位,也是今天的主角「行為心理學」的創始人。行為心理學中的刺激與反應。
  • 「典贊·2020科普中國」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發文感謝中國綠髮會的...
    近日,中國科協部門發文感謝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對「典贊·2020科普中國」活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對中國綠髮會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典贊·科普中國」是由中國科協牽頭主辦的—項年度盤點活動,自2015年來已經連續舉辦5屆,旨在宣傳年度科學傳播典範,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認可。今年的典贊活動首次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成員、全國學會、省級科協推薦參評年度科普人物和作品。截止10月底,共有197家單位參與推薦,收到參評項目1006項,是去年的近兩倍,數量和質量均是歷年之冠。
  • 中國形象的多元意義
    人們常常把一個國家的形象想像成一個宏大和壯麗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之下,所有被關注的對象都賦予了極強的集體意義。但是當「十一」黃金周即將過去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把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黃金周裡的所作所為,和這個宏大壯麗的主題聯繫起來。因為對於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來說,他們雖然沒有見過中國,但是中國人就是他們腦海中的全部中國。
  • 【雙語時事】蓋茨祝福2021年中國新春-「新春快樂」、「闔家團聚」、「牛年快樂」蓋茨怎麼說
    2021年1月27日,蓋茨代表「蓋茨基金會」獻上對中國春節的祝福。
  • 專家:中國應借黃巖島事件樹解決南海爭端典範
    專家:中國應借黃巖島事件樹解決南海爭端典範   中新網5月14日電 香港中通社日前刊文說,黃巖島事件已持續一個多月,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後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本土社會心理學的啟示
    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為在進行社會心理學研究時, 存在四個基本原則: (1) 存在一個基本的研究領域; (2) 在這個基本的研究領域中能夠找到人類行為的普遍性特徵, 並以此建立起廣泛預測人類社會行為的理論框架; (3) 實證的方法是最可靠的方法, 尤其是對變量加以控制的實驗法; (4) 在上述基礎上能夠建立一整套非常可靠、中立的真理。 (3) 現代社會心理學的這四個基本原則實際上是實證主義的基本內涵。
  • 蓋茨捐贈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中新網6月25日電 美國《僑報》6月25日發表中國時評文章《中國需要蓋茨精神》指出,在蓋茨「裸捐」的事實面前,中國的富豪需要自省財富觀念,中國的慈善文化更需自省法律規制。也許某一天會有個中國的「蓋茨」把所有財產捐出來,但這需要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更需要完善的基金管理機制,現在看來,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典贊·2020科普中國」啟動四大項目徵集、評選工作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郭童)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中國科協聯合主流媒體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以下簡稱「典贊活動」),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範和業界智慧,增強科普工作者的幸福感、獲得感、認同感。為了充分發揮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成員單位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覆蓋面,現請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典贊活動並推薦優秀科普人物和作品。
  • 中國又出什麼事?光刻機核心技術被突破,外媒:蓋茨「神助攻」
    我國自從自研晶片以來,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麻煩,不過困難對目前的中國來說,也是一種機遇,美國對中國的「限制名單」也給我們指明了未來需要攻克的重點領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中國經濟戰「疫」錄:全國復工 百業待旺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經濟戰「疫」錄:全國復工 百業待旺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 趙建華)2月10日轉眼即至,一拖再拖的復工終於到了。除了湖北,中國大陸30個省市區各行各業小心翼翼地開工。開工之前,所有行業都增加了三道工序:工作場所消毒,檢查僱員體溫,警惕外來人口和車輛。
  • 中國社會科學報: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行為經濟學則以心理學為基礎,從人的心理特質、行為特徵出發,揭示影響利益選擇行為的心理因素。  跨學科協作拓寬理論發展空間  行為經濟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業安說,行為經濟學一方面繼承了新古典經濟學賴以生存的兩大基石——個體主義方法論、主觀主義價值論;另一方面又對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行為假定的不現實性表示不滿,主張通過心理學打造一個現實的行為基礎。行為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符合心理事實的內容,使原先的公理化假定趨向科學和合理,不僅能夠提高原先理論的預測力,也為今後的理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 「中國編輯的典範」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人民文學出版社、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公司、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三聯書店、臺北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和一些出版機構、書店、學術文化機構等單位以及各界友人參加了告別儀式。沈昌文祖籍浙江寧波,1931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肄業於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
  • 中國再次做出行動,非洲:感謝中國
    導讀:不管國際的局勢怎麼變,中國與非洲團結的心一定不會動搖。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中方與非洲之間的關係與日俱增。雙方攜手抗擊兇險的疫情,始終不渝地推動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今年年初,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考察非洲時,看到了其顯著成果,讓國際再次肯定了中國行動。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
    背景: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心理學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得力弟子:斯金納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1904年3月20日-1990年8月18日)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
  •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寮國萬象環網輸變電項目有序復工
    此前按要求暫停現場施工的寮國萬象500千伏/230千伏輸變電項目已獲準復工,正在積極防控疫情的同時,有序推進生產和建設。萬象環網輸變電項目東坡西變電站電纜溝基礎施工現場,幾十名當地工人在施工隊伍工長魏義斌的帶領下幹的熱火朝天,鋼筋綁紮、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築、養護拆模等各項工序有條不紊進行。
  • 澳女警為救中國留學生犧牲,華春瑩為女警英勇行為點讚
    一名澳大利亞女警日前因營救遇險中國留學生犧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日對這名女警和中國公民的遇難深感悲痛和惋惜,並對這名女警的英勇行為點讚。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5日報導,2日下午,在雪梨西北部新南威爾斯州威爾遜山一處峽谷,澳高級女警官凱莉·弗斯特看到一名24歲的中國女留學生被捲入河流漩渦。
  • Kappa母公司中國動向三成線下門店復工開業
    近日,運動品牌KAPPA母公司中國動向發布公告稱,集團及子公司根據所在地政府的相關防疫及復工的指引和要求,截至2020年2月19日止,已經復工的線下門店(不包含 KAPPA童裝業務)佔總門店數量的30%,其他門店正在逐步復工。
  • 《中餐廳》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國家形象的建構
    管文虎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綜合體,是國家的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成果所給予的總的評價和認定,國家形象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1]楊偉芬認為:「國家形象是國際社會公眾對一國相對穩定的總體評價。」[2]張毓強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主權國家系統運動過程中所發出的信息被公眾映象後在特定條件下通過特定媒介(medium)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