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學系林巖鑾課題組揭示熱帶中尺度對流系統活動影響平流層水汽變化
地學系林巖鑾課題組揭示熱帶中尺度對流系統活動影響平流層水汽變化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地學系林巖鑾教授課題組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題為「熱帶中尺度對流系統活動變化在平流層水汽中的足跡(Footprint of Tropical
-
地學系林巖鑾教授揭示颱風「龍王」極端降水成因
地學系林巖鑾教授揭示颱風「龍王」極端降水成因對颱風降水預報和防災減災有指導意義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林巖鑾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美國氣象學會會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發表了題為《龍王颱風渦旋羅斯貝波導致的長時間雨帶分析》(A
-
陳旭參加地學系教授林巖鑾入黨發展會
陳旭參加地學系教授林巖鑾入黨發展會清華新聞網7月19日電(記者 趙姝婧 樊向宇)7月19日上午,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簡稱「地學系」)教職工黨支部召開林巖鑾教授的入黨發展會。經支部成員充分討論並投票表決,同意接收林巖鑾為中共預備黨員。
-
清華大學王釗課題組揭示SPATA4在脂代謝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相較於網膜脂肪前提細胞,皮下脂肪細胞具有更高的複製潛能,其也最易受到衰老的影響。維持皮下脂肪細胞分化功能是減緩衰老相關脂肪丟失和體重降低的關鍵。SPATA4(又名TSARG2)是王釗課題組自主克隆出的生精相關基因,在多個物種中保守表達,前期研究結果提示SPATA4對於細胞分化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
清華等揭示颱風「龍王」極端降水成因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林巖鑾與福建省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以及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合作者近日在《美國氣象學會會刊》上報告稱,颱風「龍王」在福州的極端降水是由一條渦旋羅斯貝波激發和維持的雨帶造成的。該研究對提高我國颱風降水的預報和防災減災具有指導意義。
-
衰老相關脂代謝研究新突破:清華大學王釗課題組揭示SPATA4在脂代謝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因此研究者構建了SPATA4過表達小鼠模型探究該基因對於機體代謝、細胞分化等生理功能的影響。SPATA4過表達小鼠和野生小鼠在年輕階段體重上無明顯差異,然而在年老階段,野生小鼠體重呈顯著下降,SPATA4過表達小鼠卻可以維持正常體重。解剖後發現,相較於老年野生小鼠。SPATA4過表達小鼠有更多的皮下脂肪(sWAT)分布,相反地,由於衰老過程中肝臟以及褐色脂肪中脂滴過度積累的情況則顯著改善。
-
科學網—揭示颱風「龍王」極端降水成因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 通訊員蒲諺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林巖鑾與福建省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以及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合作者近日在
-
清華大學祁海課題組Nature:「冥想」、「禪修」過程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祁海課題組在《自然》發表合作文章,報導腦-脾神經環路控制疫苗誘導抗體免疫應答的新機制2020年4月29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祁海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胡霽課題組、清華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鍾毅課題組的合作論文,題目是《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
清華大學地學系徐芳華研究組揭示北歐海高密度溢出流水體的來源與...
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 大西洋經向翻轉流(AMOC)是全球海洋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北歐海高密度溢出流水體是AMOC下支最冷、密度最大的水體,然而該水體形成於何處,如何流向冰島北部,一直不明確。
-
清華大學地學中心成立3年 成績斐然—新聞—科學網
這便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特點——交叉性與國際化。2009年初,為深入研究地球系統的運行規律,以及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所產生的影響,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應對全球變化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清華大學成立了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一年後,又以中心為依託,聯合計算機系、環境系、核能研究院等院系成立全球變化研究院,圍繞全球變化問題組織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清華大學地學系教授張強:加快散煤從我國能源結構中退出
「中國未來要解決空氣汙染問題,一定是要走散煤從能源消費結構中退出的過程。」6月28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張強在國是論壇「能源中國—中國未來五年」上表示,我國煤炭利用一大突出特點就是散煤用量較大,每年散煤用量佔到煤炭消費總量近20%,而散煤燃燒後的汙染物排放在我國煤炭涉及汙染物排放中的佔比還要比這個數字大得多。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化學系曹化強教授課題組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14日電 8月6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曹化強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將塊體黑磷以『拉開拉鏈』方式製備成鋸齒取向黑磷烯納米帶」(Unzipping of black phosphorus
-
清華大學鄭泉水院士團隊揭示結構超滑的摩擦來源
清華新聞網9月24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創新研究中心鄭泉水院士研究組在結構超滑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通過巧妙的實驗,揭示了石墨超滑接觸的摩擦力主要來源於接觸邊緣,並分析了其物理機理。這一結果為理解固體間的摩擦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超滑器件提供了指導性的設計準則。
-
近期清華大學科研成果掃描- MBA中國網
黃善金課題組以擬南芥花粉管為細胞學系統研究花粉管生長的調控機制,其中重點解析微絲骨架在控制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一直以來,微絲骨架在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和關注,但微絲在花粉管頂端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爭論。另外,如果花粉管頂端存在微絲,那些微絲從哪裡產生以及在空間上形成怎樣的排布也期待揭示。相關問題的回答將豐富人們對花粉管生長調控機制的理解。
-
地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發文揭示中國汙染減排可抵消全球變暖對空氣...
清華新聞網8月6日電 8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題為「氣溶膠直接輻射效應減弱可減緩氣候變化對中國空氣品質的懲罰效應 」(Weakening 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mitigate climate penalty
-
清華大學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
化學學院金長文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多樣性的...
這項研究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金長文教授課題組與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合作者共同完成。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是最大的一類膜蛋白家族受體,在視覺、嗅覺、味覺以及激素和神經遞質等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也是關鍵的藥物靶標。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