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生物學》:雌雄兩性命中需要不同飲食

2020-11-30 科學網

 

已有研究表明,飲食對個體的生存質量、壽命和生殖繁衍有重要影響。然而,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適合於雄性的飲食放在雌性身上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情況。相關論文即將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進行該項研究的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大學和梅西大學的科學家,他們發現,性別是決定一種飲食是否適合促進長壽和繁殖成功的重要角色。研究人員認為,在進化的「性別大戰」中,有益於雄性或雌性的特徵要在異性身上得到表達,代價是很大的。這種矛盾或許對人類的飲食、衰老和繁衍有啟發意義。

 

新南威爾斯大學進化與生態學研究中心主任Rob Brooks說,「在選擇合適飲食的時候,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地觀察個體的性別和在生命中的繁殖階段。比如,處在分娩年份的女性可能需要與絕經後女性不一樣的飲食。同時,該研究也強調了,我們想吃的或者叫程序化要吃的東西未必對我們最好。」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澳大利亞黃斑黑蟋蟀(black field cricket)進行了長期研究,結果發現,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飲食能使雄性和雌性蟋蟀的壽命都達到最大化。不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變化對雌雄兩性繁殖成功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為8比1時,雄性蟋蟀壽命最長而且繁殖成功率最高,而雌性蟋蟀在二者比例為1比1時繁殖成功率最高。不過他們注意到,在實際選擇中,雌性只會比雄性多吃一點點的蛋白質。雌雄蟋蟀共有的感知和選擇食物能力決定了它們的飲食是「折衷」的。

 

論文第一作者、新南威爾斯大學的Alexei Maklakov表示,「雌雄蟋蟀將它們對不同飲食的適切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儘管如此,它們的飲食偏好還是非常相似的。它們並非以性別特異性方式來選擇食物,而是選擇低於二者最優情況的『中間』飲食。」研究人員相信,造成飲食選擇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雌雄兩性的大多數基因是共有的,這會限制它們性別特徵差異的進化。

 

對於新研究對人類的意義,Brooks說,「男人和女人的生殖投入存在差異,這一點在孕婦身上顯而易見。而男性和女性需要(適合)吃的東西的差異性或許比雌雄蟋蟀更加顯著,超出我們的想像。但之所以實際上並非如此,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是由味覺和食物偏好作出的折衷選擇,就跟雌雄蟋蟀中的情況一樣。」(科學網 任霄鵬/編譯)

 

更多閱讀(英文)

 

 

相關焦點

  • 雌雄兩性果蠅都需要某個基因,但是用處不同,這樣基因如何進化?
    眾所周知,當一個物種需要改變自身以適應特定需求時,進化會幫上大忙。但是,如果同一物種下的「小群體」有不同的需求時,要怎麼辦呢?如果這些小群體之間只有數量上的差別,通常,這一物種會分離成新的亞種。但是在很多種情況下,差異存在於雌雄兩性間——這讓新的物種形成變得幾乎不可能(除非你能幹掉種群中所有的雄性,詳見沒有雄性,靠無性繁殖「統治世界」,這種小龍蝦做到了!)。於是,進化的結果為,對雌性有利的基因與對雄性有害的基因鬥爭(反之亦然),最終達到了一種平衡。
  • 這種魚擁有兩性器官,雌雄同體才是真霸主!
    它是一條雌雄同體的鯊魚!其實在魚類身上,時男時女,既當爹又當媽的雌雄互變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比如黃鱔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大多都是雌性,產卵之後就會轉為雄性;再比如在「一夫多妻」的大家庭裡生活紅鯛魚,它們當中雄魚死亡或者被捕撈後,用不了多久,剩下雌魚會變成雄魚從而取代原來那條。
  • 自然界中的動物只有雌雄兩性嗎?錯,這些動物甚至沒有性別
    下面我們就來列舉幾種雌雄同體動物以及無性動物。雌雄同體的動物在大自然中,生物的種類數不勝數,僅僅是動物(動物界)就有超過100萬種不同的種類。大多數的動物在性別上都有著明顯的分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雌性和雄性。但是,對於雌雄同體的動物來說,它們既不是雌性也不是雄性,而屬於第三個性別。
  • 雌雄兩性誰先出現?是進化的結果,還是大自然的「人為設定」?
    在生物學中,生命的起源過程主要分為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有性交配繁殖需要雙方有親密的肢體接觸,但涉及到無性繁殖或者克隆就沒有這些性能力,無性繁殖可以隨時隨地發生,它能夠將自己的完整基因全部傳遞給後代。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生物學中最難以回答的問題。動植物界通常都是以雌雄來劃分的,在弄清楚到底是先有雌性動物,還是先有雄性動物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生物存在的最原始形式,就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繁殖方式也簡單,屬於無性繁殖,在細胞分裂後,會發展變成其他單細胞,這些細胞都是無性生物。
  • 生物學進化角度看,世界上為何有男女、雌雄之分?性別不只有兩種
    生物學進化角度看,世界上為何有男女、雌雄之分?顛覆你認知的是,性別並不一定必須只有兩種。所以首先要定義一下性別這個概念,它主要和繁殖方式相關。如果一個物種的個體不需要和其它個體交換遺傳物質就可以克隆出另一個個體,那麼這就叫做無性繁殖,那麼這個物種的個體就不存在性別之分。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繁殖?想知道這個,還得從人類兩性出發
    雌雄同體,說白了就是一種現象。縱觀世界的發展史,動物的結構愈是複雜,進化愈是高等,其性別分化的特徵愈是明顯。所以說高等動物比如說脊椎動物,大多是雌雄異體;而身體結構比較簡陋,進化程度比較低下,甚至退化的動物,則可能會出現雌雄同體的現象。這是一種通則。因為這種關係,想要研究雌雄同體,我們必須先在高等動物上,著手觀察兩性的問題,依次觀察下等動物。
  • 物種為何有雌雄?生育方式為何有胎生卵生?如果你是卵生會怎樣?
    大部分物種的繁衍,都經過雌雄交配而成,小部分通過單性繁殖,但是,最終執行生殖任務的卻是雌性,為什麼呢?為什麼不可以雌雄都可以執行生殖任務呢?或者由雄性來生殖呢?有人說這個是進化論的結果,動物中分別由兩性組成,每個性別負責不同工作,雄性身體強壯,適合打獵及戰鬥等工作,雌性身體較弱,適合在窩裡生殖照顧下一代。
  • 罕見的雌雄同體蝴蝶
    費城卓克索大學的志願者Chris Johnson近日發現了一隻不同尋常的蝴蝶——它半雄半雌。這隻蝴蝶的右邊兩片蝶翼具有典型的雌性特徵——更大,棕黃色的翅膀上有白色斑點。但是左邊的兩片蝶翼則更小、更暗,上面有著綠、藍、紫的斑點(這些是雄蝴蝶的體徵)。
  • 雌雄博弈套路很深
    (專業點叫頂體)在透明帶上溶解個洞出來,精子需要用自己的頭頂(專業點叫頂體)(在透明帶上溶解個洞出來,但是僅憑一個精子的能力還不足以溶穿透明帶,而是需要很多精子齊心協力,但是只要有一個精子穿透了透明帶,那麼透明帶就會迅速閉鎖。
  • Nature:物種進化中兩性存在基因競爭對抗性選擇
    不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動物雌雄兩性在進化中可能無法「皆大歡喜」,對雄性有利的基因往往會阻礙雌性同類相關的適應性。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8日的《自然》雜誌上。 這一現象表明,兩性在進化過程中存在著一種競爭,即基因的性別對抗性選擇(sexually  antagonistic  selection)。     Foerster表示,「對一個物種的雌雄性個體而言,最優基因存在著一種平衡。」所謂的最優基因是與性別緊密相關的。     儘管此前對黑腹果蠅的實驗室研究得到過類似的結論,但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真正的「自然」選擇研究。
  • 有的生物有13種性別 人為何分出了男女兩性?
    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有一種蜥蜴,其種群中不曾發現過一個雄性,雌性不需要精子來受精,它們的卵在預定的時間分裂,然後便長成一隻小蜥蜴,而所有以這種方式產生的蜥蜴都是雌性。性在進化上究竟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大多數生物都選擇了兩性的繁殖方式?   為什麼性別一般只有雌性和雄性兩種?
  • 如果一個物種只剩下雌雄兩個個體,種群還有希望繁衍嗎?
    從正常想法的角度來講,這兩個個體可以無限進行繁殖,並且可以讓更多的物種群體出現,這種情況是需要不考慮任何基因,外界因素等情況才可能。因為按照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種群不會繁衍的可能性最大,因為自然界是不允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也是自然規律,為何這樣說?我們來看看就明白了。
  • 生物學模糊了性別之間的界限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中的一項新研究,對「性別是固定屬性」的觀點提出了質疑。研究人員發現,腦細胞中有一個基因開關,必要時它可以在性別特異性狀態之間切換。該研究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副教授Douglas Portman博士領導,研究對象是神經系統研究領域的寵兒——秀麗隱杆線蟲。這是唯一一種神經系統被完整描繪出來的生物,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大腦迴路是如何整合信息、做出決定和控制行為的。
  • 兩性思維差異解讀:感情幸福的人,大都雌雄同體!
    我們在親密關係的相處中,總會為了各種各樣的小事爭吵,這是因為戀人/夫妻雙方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所以不理解對方的行為,讀不懂對方的需求。 這就是男女雙方思維不同、不理解對方需求,造成的不必要的爭吵。在遇到問題時,男人理性,認為解決問題更重要;女人感性,會更在乎男人的態度。 就這個案例,我們來更具體地分析一下。
  • 遠古盾皮魚,兩性繁殖的「締造者」它是第一個兩性繁殖的魚類
    今天,人類的生殖必須與精子和卵子結合,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必須依靠兩性生殖器官的交配。但是後來,遠洋生物進化出了一種今天人類遵循的繁殖行為——兩性交配。大約3.8億年前,小肢魚發明了今天既讓人幸福和痴迷,又使人面紅耳赤的兩性性行為。
  • 真正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1、雌雄同體不是指身體,而是指心理,是一個人既有本性別的特徵,又揉進了另一性別的優點,看待世界,不是站在單一性別立場,而是兼具雙性性格立場。2、高級的認知認為,真正厲害的人,在心理上都是雌雄同體的。事實上,許多傑出人物是集兩性的優點於一身的,但前提是要保持本性別的優點,丟掉這個前提,譬如說,直覺遲鈍的女人,邏輯思維混亂的男人,就很難優秀。4、維吉尼亞·伍爾芙曾說過:「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 雌雄同體的七彩少女蝸牛,不可描述時,只想當漢子!
    螺和蝸牛並不是嚴謹的生物學名稱,英文裡它們都是「snail」,我們習慣把陸生的譯作「蝸牛」而把水生的叫「螺」,它們中有一些會在陸地和淡水或海水間兩棲生活。絕大多數陸生蝸牛用肺呼吸,少數古老種類用鰓呼吸。泛泛說來,擁有四對觸角,眼長在觸柄上的蝸牛用肺呼吸;只有兩對觸角,眼長在觸柄根部的蝸牛用鰓呼吸,這樣的蝸牛殼口還會有一個蓋。
  • 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然而,飲食幹預在抑鬱症基線水平較高的樣本中可能觀察到更大的影響,比如以地中海式飲食為基礎的幹預措施可以持續地中度到大規模的改善抑鬱症的症狀。此外,飲食幹預也被廣泛應用於具有肥胖共病的成人患者的合作護理方案中,同樣可以顯著減少抑鬱症狀。 為了指導未來的臨床試驗和靶向性的飲食治療,我們需要了解飲食可能影響心理和大腦健康的潛在作用機制。
  • 【夜讀】「雌雄同體」,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魅力
    21君:高手的靈魂,必是雌雄同體。他們並不把女性特徵和男性特徵看作絕對對立的兩方,他們融男性品質與女性優點於一體,達到一種陰陽的平衡,不偏不倚,多元統一。「雌雄同體」的人,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都能輕鬆做到得心應手。
  • 雌雄同體、收割億萬後宮,男女都叫TA老公的美人,魅力到底在哪裡?
    而雌雄同體的雙性氣質就融合了兩性中不同特質的美,這種特質分為外表層面和心理層面。一句「全日本的男人都要感謝天海佑希是直女」,是對天海佑希身上雙性特質的最大肯定。周國平說:最優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體的,他們往往集兩性優點於一身。聰明的人體內往往能同時容得下極端矛盾的兩面,非黑即白的一元論在他們身體中已經消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