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風就能發電?這款籃球大小的風電機未來可為你家供電!

2020-12-03 國孚電力

說到風電機,我們都會想到山上那一個個旋轉不停的大風車。那樣的風電機成本高昂,而且噪音也不小。

現在國家乃至全世界都倡導綠色能源,我們家用的電大部分還是靠煤電,有部分農村或住別墅的居民可以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但大部分家裡都不具備太陽能發電的安裝使用條件。

風,打開窗戶,家裡一年四季都有,自己家裡也可以買一颱風力發電機發電?

這在未來或將成為可能。

相比成本超百萬,佔地巨大的大風車,英國大學裡研發出了一款可攜式的小型風機。

看起來還不到籃球大小的風機,卻能捕捉來自四面八方的風能,風會繞著軸心旋轉,就好比在指尖上旋轉的球一樣,最後再將旋轉能轉換成電能,O-Wind 則可固定在建築物或陽臺上,為建築提通綠電或是為電網助一臂之力。

所有發明都來自於一些靈感,這個未來或許可以普及到戶用的發明就是受了NASA風力探測球的啟發!

當時美國太空總署為了減少能源與成本,決定以探測球汰換原有的火星探測機器人,其中探測球可利用地表風力移動、並隨著氣流調整方向,只不過探測球僅能利用單向風移動,無法駕馭來自四面八方的風,而這個科研團隊突破了這個難關,可以讓風機接收四面八方的風用於發電。

傳統的風力發電機只能接收一個方向的風,而這款O-wind渦輪機完全改變了風機的局限性,為未來每個家庭利用風能給家中供電帶來了可能。

城市的建築越來越高,相比以前的低矮建築,高層建築房間裡能捕捉的風能更容易。在城市裡起風時,風會被困在建築物之間,被吹送到街上,被吹送向天邊,使得風變得雜亂,也無法使用傳統風力發電機,這款風機雖然還未有價格,但未來若商業化將會有巨大的市場價值。

小孚君總在想,為什麼很多優秀的設計都出自外國高校呢?

雖然國內在很多領域都做到了後來居上,但大都也是根據他國已有的發明進行的升級和微創新。

也許是試錯成本較高,也許是國人太保守,完全屬於我國原創的「黑科技」還是比較少,希望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會有更多熱愛科技的中國人站出來設計出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發明吧!

相關焦點

  • 老外發明野外發電機,比太陽能板還方便,有水有風就能發電
    導語:老外發明野外發電機,比太陽能板還方便,有水有風就能發電 這款能在野外拯救人們手機的產品叫Waterlily,只要有了它不管在哪裡手機就永遠不會斷電,它其實就是一款可以自行發電的小風扇
  • 超迷你型發電機,30公分大小,功率500W,接自來水管就能發電
    比如說這款佩爾頓脈衝渦輪發電機,它的體積就小到驚人,它的外形比一般的水力發電機漂亮得多。看起來,甚至有點像個工藝品。  但它的功能卻一點都不弱,30公分左右的尺寸卻能夠有近500瓦的功率。可以說是迷你型水力發電機中的典範。
  • 教你計算家用光伏發電系統該裝多大?
    教你計算家用光伏發電系統該裝多大?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請問裝多大的光伏發電系統可以帶的動空調?暖氣、電冰箱用電比較大,想用光伏發電系統供電可以嗎?簡單地說,光伏電站不會只針對某一個電器供電,而是給整個家庭供電,併入國家電網的電也是整個家庭的電。電站的大小與家裡有哪些電器,電器數量也沒有直接的關係,就算諮詢客服的時候你可以將家裡所有的電器都列出來,客服也無法具體給你一個準確的大小,也許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客服可以幫估算一下這些電器大概需要用多少電。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自己家該裝多大的光伏發電系統呢?
  • 2020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區冠軍揭曉 溫差發電解決未來可穿戴設備供電...
    這批年輕工程師,設想利用人體與外界溫差發電,解決可穿戴設備的供電問題。獲獎作品主打一款新型柔性高效溫差發電器,能夠自行充電,高效發電,長時間續航,大幅節省設備功耗,與相關技術對比單位功率成本降低約為51.56%,同時降低廢棄一次性電池帶來的環境汙染。目前,全球電池市場都面臨原料資源枯竭、價格昂貴且消耗迅速、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等痛點。
  • 溧水光伏發電迎來大爆發,未來…
    >屋頂架起發電站 家裡用電不發愁晶橋鎮孔家行政村小莊裡自然村是經濟薄弱村,現有鄉村居民36戶。2019年1月,溧水區供電公司在村裡啟動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並正式併網發電。目前,該村36戶居民已有23戶居民安裝了光伏電錶,是我區安裝光伏比率最大的自然村,並由此一舉成為「光伏村」。
  • 英國建造潮汐發電系統 可為數千用戶供電
    聖戴維斯的幾戶人家成為首批靠潮汐發電輸入清潔能源的試驗用戶。為利用潮汐獲得能源,英國Mustange Marine公司在彭布羅克碼頭建造了一座7層的建築——150噸的DeltaStream潮汐發電系統已獲取了專利,也是第一個併網發電的獨立式潮汐發電系統。總部位於加迪夫的潮汐能源有限公司的研發者們認為這是重要的裡程碑,不僅能夠滿足當地綠色能源的需求,還能增加地區就業機會。
  • 汽車路過的氣流、海洋波浪都能發電?各種發電方式,哪個最不靠譜
    有人就想到了利用這股氣流來發電!下圖這股發電機就是實物啦:只要將其安裝在馬路中間,當相向而行的車經過它時,所產生的風就能帶動渦輪機葉片旋轉,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除了利用車輛的氣流,有風的天氣它自己也可以發電,上面的光伏板,還可以作為補充發電用,不論晴天還是大風陰雨天,發電量都不小呢:除了能接入電網給家庭供電,這個設備還可以為城市交通、地鐵、照明設施等提供電力支持。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風能和太陽能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海浪則少人關注。
  • 讓風電機「吃肉」減少71.9%,科學家可能已找到簡單辦法了
    其中風力發電正在飛速發展,2019年新增風電超過了60GW,風電正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然而風力發電也有為人詬病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它看似旋轉緩慢,遠端線速度卻異常驚人的葉片,會絞殺鳥類和蝙蝠,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印度一些研究甚至稱,風電機已取代猛禽,成為特定環境中的「頂級食肉動物」,因為它們非常喜歡絞殺鷹類等猛禽。
  • 讓風電機「吃肉」減少71.9%,科學家可能已找到簡單辦法了
    其中風力發電正在飛速發展,2019年新增風電超過了60GW,風電正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然而風力發電也有為人詬病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它看似旋轉緩慢,遠端線速度卻異常驚人的葉片,會絞殺鳥類和蝙蝠,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印度一些研究甚至稱,風電機已取代猛禽,成為特定環境中的「頂級食肉動物」,因為它們非常喜歡絞殺鷹類等猛禽。
  • 走路帶風,就能發電?
    風中摩擦發電從技術上講,這個新裝置並不是渦輪機,而是一種納米發電機,由管內的兩條塑料條組成。當有氣流時,這些塑料條會顫動或拍擊在一起。就像在頭髮上摩擦氣球一樣,這兩種塑料在分離接觸後會帶電,這種現象被稱為摩擦電效應,之後這兩條塑料條產生的電能會被捕獲並儲存起來。
  • 明凱未來城市,60多種供電:未來發電方式,還有哪些創新?
    未來發電還有哪些創新? 明凱未來城市系列,第60多種供電 電力的發展,可以說推動了時代的進步,想想以前,吃穿住行是生活的標配,貫穿著一個人的一生,生活質量和活動範圍相對有限,當可替代性創造多了起來,電動車,電視,冰箱,空調,手機等等。
  • 家裡裝上光伏發電裝置
    鞏義市供電公司服務光伏發電項目專責賀巖介紹,為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的健康發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該公司秉承「支持、服務、扶貧」的宗旨,積極為分布式電源項目接入電網提供便利條件,讓新型產業惠及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該村貧困戶王三力的家裡,房頂安裝著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系統。
  • 植物如何發電來為LED燈泡供電
    無汙染,環境友好的可持續能源是世界未來社會的主要挑戰之一。蓬泰代拉(義大利比薩)的IIT-Istituto Italiano di Tecnologia的機器人學家和生物學家跨學科團隊發現,有生命的植物可以幫助供電。
  • 人體血液能量可發電 24小時監控人體健康(圖)
    利用人體血液發電將在未來醫學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曾聽說過壓電系統從公路、地鐵甚至雨傘獲取能量納米管具備足夠微小的尺寸,使它在未來能夠被植入皮下。    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血液也能發電。因為血液中有一些化學物質,在發生反應時會產生能量,所以可將它轉變為電能。    根據這一原理,研究人員稱,他們可以把諸如血液流動、心臟跳動、擺動手臂等低頻振動轉化為電力,供人們使用。它的核心技術是壓電效應,通過一種氧化鋅納米管,來獲取這些能量,從而實現轉化。
  • 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發電裝置,利用陰影效應為電子設備供電
    而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穎的發電方法——利用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從而將陰影扭轉為積極的形象。這一新穎的概念開闢了一種供電新途徑:在室內照明環境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設備供電。
  • 家裡自建"綠色發電廠"?滬首個光伏發電家庭基本自給自足
    去年國家頒布「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允許個人安裝光伏設備發電,自發自用後可把富餘電力「賣給國家」。家住松江區九亭鎮的黨紀虎,成為本市首個「試水者」。   今年1月下旬起,黨紀虎家已經利用光伏設備發電400餘度,其中160多度電被實時上傳至城市電網,約等於減排了277千克的二氧化碳、種植了14棵樹木。除去春節耗電量較大的幾天,平均下來基本能實現每日自給自足。
  • 稀有元素「鋂」發電首獲成功 可為未來太空飛行器提供長達400年的電能
    稀有元素「鋂」發電首獲成功 可為未來太空飛行器提供長達400年的電能 來源:IT之家 • 2019-05-08 15:28:04
  • 豐田與本田合作研發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 可在自然災害中供電
    為解決該問題,豐田和本田將結合雙方的技術,打造一個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並進行該系統的電力輸送示範測試。Movinge可以移動,因而可用作「自由階段」(phase-free,不僅可在正常時間,而且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相同產品和服務的概念)系統,既可在發生災難時,為受影響區域供電,還能夠在正常情況下供電,用於常規使用。通過此次示範測試,兩家公司將可以確認人們的實際需求,並驗證該系統的可用性。
  • 繼發電地磚後 這家公司想要做一款發電鞋
    其創始人Laurence Kemball-Cook對鞋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希望Pavegen地磚的技術能適用於鞋子,通過人們步行的方式隨時隨地供電。 「我們希望通過這雙鞋子為人們穩定供電」,Kemball-Cook繼續說,「你可以在步行上班的路上為你的手機充電,而不需要在家裡使用充電器。那些跑步愛好者甚至還可以在慢跑的過程中為音樂播放器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