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政大廳地磚藏著2000萬年前化石切片 專家:並不罕見

2021-01-16 金臺資訊

王先生在淮安市政府會議中心發現的「化石」。

近日,有市民王先生在網絡上稱,他在淮安市政府開會時,在市政府會議中心地面地磚上發現一個近40釐米長的海螺化石切片,立刻引發網民圍觀,而王先生也稱,其實這也是國內最便宜的石材之一。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專家表示,從建材中發現化石是有可能的,且並不算罕見。如果你用心,對古生物有一定認識,或許也能從身邊的商場和賓館等的地磚上「找到」化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鼎兆 於丹丹

化石科普博主: 市政大廳地磚藏海螺化石切片

據王先生稱,他是知名化石研究學者、化石科普博主「化石貓」。12月6日在淮安市政府開會的時候,王先生在會議室一樓大廳的地磚上發現一個長近40釐米的海螺化石切片。王先生稱,這枚海螺化石距今已經有2000萬年,屬於新生代化石。他同時還介紹,中國的石材基本都是進口的,當天他看到的這塊地磚,從建築材料上來講,是很便宜的石材,如果從化石的角度上來講,應該很值錢。

王先生稱,這個化石是腹足類的化石,就是一個海螺,而且這個海螺特別大。據他介紹,人們一般看到海邊的海螺,都是幾釐米或者十幾釐米的,但是這個海螺化石切片40釐米長。儘管如此,這塊石料也是比較常見的石材,在裝修市場上一般管它叫晶粒米黃,自己當時開會的時候和市政府的人說了,他們都很高興,但原先不知道。

記者8日在淮安市政府會議中心與工作人員聊起這塊「化石」時,工作人員稱,如果是真的2000萬年前的化石,應該是件開心的事,但是他們仍不敢相信。因為按照他們的理解,市政府的裝修需要經過招標等一系列嚴格程序,不可能有化石存在。記者注意到,也有的網友稱這石材並不高檔,也就普通家裝水平,對此王先生回復網友:「其實家庭和單位衛生間基本都有帶化石的大理石。」

在淮安有多年房屋設計、裝修經驗的陳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他也在網上看到此消息,他個人認為,如果是瓷磚的話,根不不可能出現這種花紋,如果是天然大理石就另當別論。

專家:

建材中發現化石並不算罕見

記者採訪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傅強研究員。傅強告訴記者,從網友拍攝的視頻資料看,化石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常見的海螺化石都不是太大。」

石頭是很多地區最易取得、最易保存的建築材料,從建材中發現化石並不算少見,有的石材的天然紋路就是化石形成的。而硬質石灰巖,在建築石材中一直佔有重要的位置,很多石材中蘊藏了大量的化石標本。專家介紹說,歐洲盛產石灰巖石材,所以推斷視頻裡的地磚有可能是歐洲進口的。

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留下的遺體或者痕跡,提到化石,似乎離我們很遠,雖然化石相對於身邊的一些普通石頭來說比較稀少,但化石其實也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其實只要你用心,對古生物有一定認識,也能在身邊商場的地磚上就能找到化石。

傅強告訴記者,在南京德基廣場的地磚上就有很多;還有一些賓館裡鋪磚上也有化石。在建材市場中,有一些從地中海地區進口的黃色的石磚建材,其中就含有貨幣蟲等單細胞原生動物,有的甚至一塊石磚上密密麻麻能找到很多個。

傅強說,在南京能找到化石的場所還是非常多的。比如,玄武湖公園、仙林湖公園、南博的景觀石上,中山陵、梅花山等山上的石頭。

相關焦點

  • 淮安市政大廳地磚出現神秘花紋,引發網民圍觀!專家:是化石
    12月7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專家表示,從建材中發現化石是有可能的,且並不算罕見。如果你用心,對古生物有一定認識,或許也能從身邊的商場和賓館等的地磚上「找到」化石。【化石科普博主:市政大廳地磚藏著40釐米海螺化石切片】據王先生稱,他是知名化石研究學者、化石科普博主化石貓。
  • 淮安市政大廳地磚現2000萬年前化石,學者:40釐米的海螺,第一次見
    12月6日,江蘇淮安。知名化石研究學者王煜在淮安市政府大廳發現2000萬年化石。王先生介紹,自己有個習慣,只要是看到大理石的地板都會看一下,市政府大廳的化石是腹足類的化石,是一個大海螺。王先生稱,自己發現後就和政府工作人員溝通此事,對方非常高興。
  • 淮安市政府地磚藏海螺化石切片,專家:自家地磚裡也可能有
    新京報訊(記者 彭衝)12月11日上午,就化石科普博主王煜在淮安市政府地磚上發現海螺化石切片一事,新京報記者據此諮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傅強研究員,對方表示,在天然石材中發現化石的概率很高,「自家地磚、酒店地磚裡都可能有。」
  • 60萬年前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被發現 比猛獁象古老
    前不久,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五六排牙齒的化石,不少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但奇怪的是,這種疑似古生物牙齒化石的石頭,上面竟然有五六排牙齒,且排列有序,不知是什麼動物的化石。  李先生稱,他發現這些化石的時間是在兩年前,地點在魚化鄉一個名叫「觀音洞」的溶洞內。因洞內冬暖夏涼且陽光充足,如今,這個洞穴已被當地人開發利用,在這裡開設了一個「休閒山莊」。「我找過專家鑑定,但沒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只能確定這是某種動物牙齒的化石。」
  • 世界罕見!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研究當地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專家稱,該化石極為罕見。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恐龍滅絕至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年,在如此漫長時間長河裡,遺留到至今的也只有恐龍化石,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塊恐龍化石都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完整的恐龍化石,然後在近期,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 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四川古藺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距今60萬年(圖)
    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近日,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6、7排牙齒的化石,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
  • 世界罕見!江西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央廣網贛州1月13日消息(記者 熊方 通訊員王歡 劉陽)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時發現,這原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世界罕見。從這塊化石可以看到,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張嗣介:它揭示了整個贛州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恰恰說明了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當時的恐龍是非常多的,增進了大家對贛州的了解。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2000餘件具有歐洲人類的石器製作技術特點的石製品,日前在雲南 富源大河鄉茨託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出土。  專家認為,如果這些人類化石的年代測定在4-10萬年間,將可能為現代人起源和文化研究提供珍貴信息。  當今學術界對具現代解剖特徵的人類起源有兩種主要學說:「多地區連續演化說」和「非洲起源說」。「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各地的現代人(包括中國人)大約在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然後走出非洲遷往世界各地,成為現代人的祖先。
  • 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化石「新鮮出爐」
    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化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供圖)南酸棗化石微型CT掃描圖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供圖)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長啥樣?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不同於傳統的化石形成方式,這些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通過乾枯、脫水的方式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中美研究團隊此次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
  • 琥珀——3000萬年前的樹脂化石
    琥珀是3000萬年前松樹的樹脂化石,琥珀被海浪衝出在丹麥海灘上。琥珀的顏色有乳白色、金黃色和鮮紅色,還有乾淨的綠色和藍色。琥珀的重量漂浮於鹽水。琥珀慢慢燃燒,會散發出辛辣刺鼻的松香氣。琥珀中的雜質是千萬年前被樹脂捕獲的昆蟲或植物。哥本哈根琥珀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博物館之一。
  • 專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來自7600萬年前,消失原因至今是個謎!
    專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來自7600萬年前,消失原因至今是個謎!人類的發展史上記錄著無數種死法,有些人因意外喪生,有些人被活活餓死渴死,也有些人自然老去,最後走向死亡。生活中總會發生意外,面對死亡時,每個人都難以壓抑內心的恐懼。
  • 來自12萬年前的腳印化石,
    近日國外的考古人員在沙特阿拉拍發現了幾百個來自12萬年前的足跡化石,根據《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的文章指出這可能該地區出現的最早的人類痕跡。研究人員這次是在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奈福德沙漠地區的一個古老Alather湖泊的調查中發現這數百個腳印化石
  • 專家發現世界最早跳蚤化石 是現代跳蚤10倍大
    因此它會隨著寄主消亡,不像其他的動物有著很硬的骨骼,容易保存下來形成化石。」  「目前發現的跳蚤化石多見於新生代琥珀,但是它們距今只有幾千萬年,是現代類型,因此有關跳蚤的起源和中生代的演化證據則長期缺失。過去,中生代跳蚤僅報導過一例,就是澳大利亞早白堊世的Tarwinia(距今約1.2億年,體長7毫米),但它的分類位置及系統關係存在高度爭議。」
  • 罕見!化石凝固霸王龍和三角龍「生死決鬥」瞬間
    在歷史考古中,想要找到億萬年前的高質量化石並不容易,古代生物的完整實例則更加困難。北卡羅萊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一對「決鬥恐龍」化石,可謂曠世罕見。據BGR報導,考古學家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巖石中發現了三角龍化石及幼年霸王龍化石,兩隻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在進行殊死搏鬥,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很顯然,這是一場生死戰。雙雙死亡後,最終被埋在沉積物中,形成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 1.1萬年前的石器時代新人種化石在中國發現
    這些化石是在兩個洞穴內發現的,主人生活在石器時代,被命名為「馬鹿人」馬鹿人頭骨化石。這些化石是在兩個洞穴內發現的,主人是此前未知的石器時代人種,他們兼具古代人類和現代人類特徵,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種。  新發現的人種化石年代在1.45萬至1.15萬年前,是在亞洲發現的距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由於他們獵殺馬鹿,這個人種被命名為「馬鹿人」。在此之前,科學家認為生活在亞洲的早期人類競爭並不激烈。科學家表示馬鹿人的發現為了解亞洲的早期人類提供了重要線索。
  • 恐龍骨化石中發現7500萬年前的細胞
    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
  • 南非發現200萬年前人類「表兄弟」頭骨化石:一口好牙沒掉
    近日,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稱,在南非發現的一個200萬年前人類「表兄弟」的頭骨,為人類進化提供了更多可挖掘的信息。研究團隊稱,大部分化石都是零散的一顆牙齒,所以能發現這樣的化石非常罕見,也非常幸運。從圖中來看,這個頭骨還的一口「好牙」保留十分完整。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動物骨骼(版權:張東菊)石片(版權:張東菊)發現至少距今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00:21)夏河人下頜骨化石於上世紀80年代曾發現於白石崖溶洞,體質形態、測年和古蛋白分析顯示其為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2019年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也引起科學與考古領域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