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芯射頻標籤散射場分析和極點提取研究

2021-01-09 RFID世界網

  0 引言

  射頻識別是一種全自動,非接觸識別方式。射頻識別的系統就是閱讀器和標籤天線之間的通信。在目前射頻識別系統中標籤都是有芯的,但這類標籤的結構複雜,體積、尺寸較大,價格較貴,所以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雷達技術的廣泛深入地應用,激發了人們利用雷達技術進行射頻識別的新思路。研究者又提出了無源無芯結構標籤天線思想。Baum提出了奇點展開法的思想也促進了人們研究無芯標籤的熱情,奇點展開法對標籤的散射場(雷達截面積)進行分析以提取目標的自然諧振頻率。物體的本徵頻率的固有特性,即目標的奇點只與目標的結構有關,而與目標的位置、形態無關。每個物體的結構在平面波激勵下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散射場,通過分析物體的散射場,提取目標的固有頻率並利用其進行存儲和恢復數據就可以進行目標識別。因而標籤的結構對於識別至關重要。為了尋求結構簡單,易於實現的標籤,Majid Manteghi and Yahya Rahmat-Samii等研究者研究了橢圓偶極子開槽方式。但這種方式,開槽數量有限。能夠容納的數據容量少,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

  本文也就是處於這點考慮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了能夠具有較多開槽結構的標籤結構,即蝶形結構。採用兩個對稱正三角形方式,能夠開槽達到8個,容納更多的數據容量。本文利用FEKO軟體詳細地分析這種蝶形標籤結構在不開槽、開槽數量從一個到八個不同方向散射雷達截面。同時利用矩量法,提取了它的極點。這個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改變傳統的設計理念,徹底降低標籤價格,推動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應用。

  1 理論基礎

  在這一部分,主要介紹關於散射所涉及的理論知識,不作理論的探討和推導,可參閱文獻。

  1.1 雷達散射截面

  三維度單位體積內入射波段所攜帶的功率在全向輻射時,入射場強度為方向(θ,φ)的函數如圖1所示,在定向方向上產生相同的散射功率密度可以表示為:

  

  對於時諧電磁場,TEM模式電磁波,入射電場和磁場為(E,H),坡印廷矢量可以表示為:

  

  由式(3)和式(4)可以得到式(1)。

  1.2 物體表面散射場積分方程

  對於在自由空間裡面積為S的任意形狀的完純導體,如圖1所示。

  

  當此導體受到已知強迫電流和磁荷(J,M)電場激勵時,那麼所有場將是具有 時諧函數。在激勵場 已知,對完純導體面積為S,設其表面電流為J,散射場為

 

,這時整個區域的場為(E,H)。

  

  上標帶撇號和不帶撇號的分別表示源的坐標和場的坐標。 為激勵場的傅立葉變換,分別表示投射波的電場強度;J,M,ρ分別是等效源。如果只關心遠場區,則上式可以簡化為:

  

  2 試驗仿真和數據分析

  下面給出具有對稱性的邊長為30 mm的兩個對稱正三角形構成的具有蝶形金屬天線標籤如圖2(a)的雷達散射截面的仿真結果。完純導體標籤的雷達散射截面是頻域的函數。當標籤不開槽時,在激勵源超寬帶(UWB)脈衝的照射下,雷達散射是平滑的頻域函數如圖2(b)所示。當在金屬標籤上開槽時,那麼標籤的散射截面會出現凹點(極值點)。凹點所對應的頻率,就是極值頻率。這個極點的位置不但與標籤的尺寸有關,而且與開槽的尺寸,位置,形狀有關。利用FEKO仿真軟體可以分析出開槽的位置,以及開槽的大小。通過分析得出通常開槽的大小一般取頻率波長的1/4,或1/8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散射截面。本文給出了開槽數為零,即不開槽以及開槽數為8的散射截面。激勵頻率為2~10 GHz,開槽寬度為0.75 mm,開槽間距為1.732 mm方向為0°,30°,60°情況下的散射結果。表1給出了開槽數是8的具體參數。

  

  圖3(a)為槽數為8個的標籤結構。圖3(b)是激勵平面波頻率為2~10 GHz,0°極化,激勵角度是0°,30°,60°情況下的散射場。圖3(c)給出了90°極化的RCS和E場。

  

  通過對表1中數據開槽大小、長度、槽的位置變化對極點的影響的仿真分析得出,當開槽較小,距離中心點位置較近時,將產生一個較高的約9 GHz頻率極點。隨著開槽長度的增加,極點頻率越低並逐漸左移,開槽數量達到8個時,槽長最長,頻率極點在5 GHz。本文是採用激勵源UWB超寬帶脈衝分別對極化方向為0°,90°兩種極化方式做了仿真,從圖3(c),(b)中顯示極化方向對極點的影響不明顯,但在0°極化時,RCS幅度會發生約6 dB波動,而採用90°極化時,激勵的入射方向對RCS幾乎沒有影響。結果顯示該結構散射場極點穩定的特性。

  

  3 極點提取分析

  由於每個目標的極點跟它的結構相關,而與它的位置、姿態無關,為提高了標籤設計效率,這裡採用標籤設計散射場仿真與極點提取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根據極點最終確定目標的結構,而相應的結構就對應著不同的物體,這就是完成了目標識別。本文是使用矩陣束法來提取目標的極點,其過程如圖4所示。

  

  4 結論

  利用FEKO軟體對該結構標籤散射場進行仿真,結果可知,對稱正三角形的標籤結構,開槽數量較多,數據容量大,且開槽位置容易,開槽離中心點的距離決定極點位置,開槽離中心越近,開槽越短,極點會遠離起點頻率,越長則會靠近4.5 GHz的頻率點。總之,了解開槽位置與極點的對應關係,以及開槽位置大小對極點的影響,從而利用矩陣束法提取極點並用來存儲和恢復數據,就可以進行目標的識別。

1

相關焦點

  • 915MHz電子標籤射頻接口電路的總體設計
    它主要由射頻接口部分和控制部分組成 ,射頻接口部分是研究的重點,具體設計如圖1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5399.htm  對於電子標籤,射頻接口部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非接觸式電子標籤能量和數據的無線傳輸都是由這 部分電路來完成的。
  • 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及反向散射特性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以及數據交換的技術。因此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具有高精度、長壽命、易操作等特點。  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由於識別距離遠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工廠生產控制等領域。
  • 射頻電阻並聯等效電容測試方法
    在射頻和微波頻段使用的高功率電阻,大多數使用在Wilkinson功分器或者合路器產品中。電阻和最大功率這兩個參數一般是比較明確的,並且對設計師來說也很有用。相對來說,等效電容這個參數就比較模糊。多數情況下,廠商並不會提供等效電容是在何種頻率下測得,以及採用哪種測試方法。等效電容分很多種。並聯等效電容是指在電阻膜和地平面之間的由射頻散射場所形成的電容(如圖2)。
  • 高功率射頻電阻並聯等效電容的測試方法
    電阻和最大功率這兩個參數一般是比較明確的,並且對設計師來說也很有用。相對來說,等效電容這個參數就比較模糊。多數情況下,廠商並不會提供等效電容是在何種頻率下測得,以及採用哪種測試方法。等效電容分很多種。並聯等效電容是指在電阻膜和地平面之間的由射頻散射場所形成的電容(如圖2)。
  • 超高頻射頻標籤如何測靈敏度(方法理論和實踐)
    超高頻標籤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射頻識別標籤。這個波段的標籤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範圍的射頻識別協議。
  • 無線射頻標籤技術可提升數據通信的速度及安全性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憑藉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可從微矽晶片(micro silicon chip)發送數據並實現超快速傳輸,無需使用條形碼(barcodes)技術所要求的瞄準線(line of sight)。
  • 一種新型UHF RFID抗金屬標籤天線的設計與分析
    採用在偶極子結構上增加環形微帶線來增大輸入阻抗,極大地提高了標籤天線的增益特性。利用電磁仿真軟體分析了天線性能,仿真與測試結果吻合良好。整個天線的面積為100 mmx40 mm,由於採用表面印刷結構,使得標籤成本低廉、易於批量生產。
  • UHF RFID無源標籤的晶片是依靠什麼來供電的
    1 引言國外基於CDMA的RFID空中接口研究工作,至今仍然停留在有源標籤、只發不收的研究階段,其直接原因通常歸咎於無源標籤未能實現晶片低功耗設計,可見晶片的低功耗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只有首先弄清無源標籤的供電機理,繼而針對UHF RFID空中接口的應用環境進行分析,才可能尋得完整的解決方案。本文旨在介紹UHF RFID無源標籤的晶片特殊的供電機理。
  • 射頻接收系統晶體振蕩電路的設計與分析
    簡介 採用了理論分析、工程估算、SPICE模擬以及與實際調試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射頻接收系統中晶體振蕩電路的結構、直流工作點及電路的元器件參數。關鍵詞 射頻 晶體振蕩器 SPICE模擬 工程估算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振蕩器的研究、設計和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在地下管線標識和定位中的應用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一般應用於圖書管理系統、門禁系統、考勤系統、食品(藥品)安全追溯等等。無線射頻設別技術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近幾年來,由於無線無源射頻識別技術的非接觸性和無源特點,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也應用於地下管線標識和定位中。該技術可穿透地面水泥、覆土等,閱讀器可以直接與地下管線定位的信號識別器進行問詢和應答,完成地下管線的定位和識別。
  •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靈敏度的測試方法及解決方案
    超高頻標籤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射頻識別標籤。這個波段的標籤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範圍的射頻識別協議。
  • 射頻識別技術怎麼用於門禁系統應用?
    門禁系統應用 射頻 識別技術,可以實現持有效電子標籤的車不停車,方便通行又節約時間,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對小區或停車場的車輛出入進行實時的監控,準確驗證出人車輛和車主身份,維護區域治安,使小區或停車場的安防管理更加人性化、
  • RFID技術原理和RFID標籤天線詳解
    目前,射頻識別技術的工作頻段包括低頻、高頻、超高頻及微波段,其中以高頻和超高頻的應用最為廣泛。)和後臺計算機組成,其中,讀寫器實現對標籤的數據讀寫和存儲,由控制單元、高頻通信模塊和天線組成,標籤主要由一塊集成電路晶片及外接天線組成,其中電路晶片通常包含射頻前端、邏輯控制、存儲器等電路。
  • 超高頻RFID定位的相位式測距方法研究
    近年來,研究的重點轉向了超高頻段 (UHF,860~960 MHz),已經有科研人員將提取射頻信號到達入射角或相位差作為RFID定位研究的新方向。低信噪比實測環境中提取相位差信息的可行性,但是沒有提取出位置信息;參考文獻中採取機器學習訓練機制對多天線相位差信息進行參數提取,但是僅限用於活動範圍較小的醫療跟蹤。
  • 射頻仿真軟體ADS設計UHF RFID標籤天線的步驟解析
    無線射頻識技術是利用射頻信號來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系統由電子標籤(包括晶片和標籤天線)、閱讀器(含閱讀器天線)和後臺主機組成。當前,射頻識別工作頻率包括頻率為低頻(125KHz、134KHz)、高頻頻段(13.56MHz)、UHF超高頻段(860~960MHz)和 2.45GHz以上的微波頻段等。
  • 兩種基帶射頻接口協議介紹及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打開APP 兩種基帶射頻接口協議介紹及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發表於 2017-12-11 15:09:01 由於多模基站既可降低硬體成本,又便於運營商快速推出新業務,所以各個廠家都在集中精力研究多模基站,以便在未來競爭中佔據先機。 開發多模基站的一個「瓶頸」就在於基帶-射頻接口,這個接口其實就是基帶單元和射頻單元的一個數據傳輸鏈路,當然還有信令、定時信號等輔助信息。由於各種標準的數據格式、速率都不一樣,因此如何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傳輸是個難題。
  • 射頻功率放大器模塊研究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於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前饋法、預失真法、負反饋法等幾種新技術上。射頻功率放大器可以按照電流導通角的不同,分為甲(A)、乙(B)、丙(C)三類工作狀態。甲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為360°,適用於小信號低功率放大,乙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等於180°,丙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則小於180°。乙類和丙類都適用於大功率工作狀態,丙類工作狀態的輸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種工作狀態中最高的。
  • 先導專項成果⑥|有機薄膜電晶體:給全世界貼上「標籤」
    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給商品貼上二維碼,也可以了解它們的信息——「射頻識別(RFID)」將發揮大作用。這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基本原理是由掃描器發射一種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標籤」,驅動「標籤」中的電路將內部的代碼送回至掃描器,以實現「識別」的目標。
  • 基於射頻無線電力傳輸供電的無電池資產跟蹤模塊的先進監控系統
    自供電的無電池 BLE 標籤之間使用RF WPT 技術,探討使用無電池BLE 標籤設計資產跟蹤系統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讀取器和標籤的間距隨時變化的動態環境中,標籤以某一速度相對於讀取器移動。這項研究的顯著特點是,在移動環境中進行RF WPT 充電,通過BLE 技術傳輸數據。這項研究的重點是估算為移動標籤連續供電所需最小讀取器數量,並介紹無任何電池的傳感器如何通過RF WPT 實現自供電,測量資產移動速度,生成時域讀數,並通過物聯網機制傳輸數據。
  • RFID無線射頻技術概述和指標詳解
    1 RFID無線射頻技術概述  1.1 RFID無線識別系統的基本組成  RFID無線識別系統主要由RFID電子標籤、RFID閱讀器、天線以及上位機管理系統組成。RFID電子標籤和RFID讀寫器之間是通過無線方式傳輸信息的,因此它們之間都有無線收發模塊及天線(感應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