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的轉動曲線表明在銀暈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

2020-11-14 天體生物學

天體生物學·黃姤

銀河系的整體圖像

通過光學和射電的觀測,從不同的天體來研究銀河系的物質整體分布以及它們的運動的狀況,可以得到銀河系的一個整體圖像,銀河系有多條旋臂物質並不是均勻地分布在整個銀盤上面的,它們連接成了不同的旋臂狀的結構,銀盤上面有多條旋臂:天鵝臂、英仙臂、獵戶臂、人馬臂、盾牌-南十字臂和矩尺臂。

圖解:光學和射電波段的銀河系圖像——紅色是利用光學波段觀測得到恆星的分布,藍色是利用射電波段觀測得到的氣體雲的分布,平面是銀河系的銀道面,所以以我們觀測者的身份是在銀河系銀道面的上方來看物質分布的

旋臂有長的、有短的,太陽就位於獵戶臂這條比較短小的旋臂上面,旋臂的結構本身就暗示了銀河系在轉動,通過恆星、氣體的譜線觀測可以測量到它們的轉動速度,因為氣體在轉動的時候所發出來的譜線會發生「都卜勒位移」,而位移量的大小反映了銀河系轉動的快慢,所以利用這個方法可以測量在距離「銀心」不同半徑的區域物質的轉動速度,從銀河系中心位置的變化就可以畫出氣體雲或者是恆星轉動速度的變化,這個稱為「銀河系的轉動曲線」或者「自轉曲線」。


銀河系在「剛體轉動」

在銀河系最裡面的區域,它基本上是一個「剛體轉動」,它的角速度是一致的,隨著半徑的增加,轉動的速度開始下降,在距離銀心3 kpc(3千秒差距)的區域旋轉速度達到了極小值,然在太陽軌道附近的區域旋轉速度達到了極大值,這是銀河系裡的「轉動曲線」。「河外」的一些盤狀星系的轉動曲線與銀河系也是類似的,但是「銀河系的轉動曲線」和太陽系裡面的物質轉動曲線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它反映了銀河系的組成和一些重要的物理信息。

假設銀河系所有的質量都是由銀盤裡的恆星所提供,那麼在恆星的引力作用下,應該遵循一個近似的「克卜勒轉動」,換句話說,半徑越大,轉動的速度應該越小。實際情況其實是相反的,即使是在銀河系的外區,轉動速度依然維持著一個比較高的數值,這說明在銀河系裡面有更多的物質或者是引力使得天體可以保持一個比較高的轉動速度,並且這份物質不可能分布在銀河系的銀盤範圍之內,應該分布在銀盤的範圍之外,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在外區還能夠保持一個比較高的運動速度。

但是在觀測上看到在銀盤外面的「銀暈」,發現能夠發光的天體,無非就是銀河系裡面的球狀星團和一些「暈星」,而它們所提供的質量是非常小的,所以由於這個原因可以得到的一個結論——由「轉動曲線」所推測的銀河系總的引力質量達到了10,000億個太陽質量,這個質量遠遠地超過了銀河系裡面的恆星所能夠提供的質量,並且這份質量應該主要地分布在銀河系的銀盤外圍,因此根據這些特點推測在銀河系裡面應該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不發光的物質,但是它們能能夠提供引力,並且主要分布在銀河系的「銀暈」裡面,所以銀河系的「暈」,也稱為「暗物質暈」,這是暗物質分布的最主要場所。

上面的結論同樣也可以用在與銀河系類似的盤狀星系裡面,所以「暗物質」是星系裡面提供質量的最主要成分。


黃姤/作品

相關焦點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物理學家在尋找暗物質暈在星系氣體中飛行時留下的痕跡
    但天文學家承諾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搜尋它,他們開始向銀河系撒下更大的網。這個想法是從天體物理物體中提取信息,這些天體可能在暗物質經過時曾目睹過它的大部分。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追蹤銀河系氣體來實現這一點,這可能有助於告訴科學家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有一種傾向,就是通過引力把自己結構成一個由光環和次滷素組成的層次結構。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暗物質就在那裡,但你就是看不見它,暗物質似乎約佔宇宙質量的85%;暗物質的影響可以在宇宙中存在的其他物體上檢測到,但因為它不發光,所以不能直接觀察到它。研究方法之一是星系的旋轉曲線,這是一種基於恆星到星系中心的距離來描述恆星速度趨勢的系統。觀測到的變化與恆星存在和物質的暗成分引起引力相互作用有關。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年來來自XMM牛頓空間X射線望遠鏡的大量原始數據,發現在2014年研究中看到的這個信號並非來自暗物質。事實上,當他們用新技術尋找暗物質時,發現根本沒有看到信號。但是,研究人員說,這並不排除惰性中微子是暗物質的有力候選者。 為了得出這個結論,研究人員尋找了天空中的3.5 keV線。由於我們生活在銀河系的暗物質暈中,任何通過該暈進行的觀測都必然包含暗物質。因此,當研究小組在數據中沒有發現3.5 keV線的蹤跡時,他們確定」 3.5 keV線不是由暗物質引起的,」德塞爾說。
  • 暗物質的秘密:存在還是不存在?
    暗物質是什麼?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它不與任何形式的電磁輻射(即光)相互作用。它不會輻射光,光也不會反射回來。儘管我們從未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大量證據證明了它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弗裡茲·扎維奇於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這個想法,當時他正在觀察附近眾多的彗發星系團。通過觀察這些星系發出的光,扎維奇估計了星團的總質量。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沒錯,現代研究表明,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關鍵就依賴於暗物質。因為是科學,所以才要把暗物質引入。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暗物質是怎麼一步步被當今科學界所接受說起了。歡迎來到濤濤隨記,精彩分享馬上開始。其實,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文學家們通過銀河系恆星的運動以及對后髮座星系團的研究都推斷出了他們的內部應該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但當時還不叫暗物質,只是叫丟失了的質量。
  • 【科普】銀河系會不會長生不老? 為什麼一直可以轉動
    銀河係為何可以一直轉動? 天文學家分析稱,當漩渦星系的引力密度波輸送的大量氣體進入到星系核心時,就會形成這種恆星組成的「棒」;與此同時,這也是恆星眾「新生子」的養料;更有那些幾乎在每個星系都盤踞著的大質量黑洞,亦不客氣地利用氣體攜帶來的「食物」而「大快朵頤」一番。    銀河系相當巨大,在其所處星系群中列居第二。
  • 暗物質秘密被揭開!科學家公布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公布了暗物質暈的內部結構,帶我們進入了暗物質的世界!根據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科學家們建立了一個簡易的宇宙模型,其中暗物質佔到了整個宇宙質量的85%,暗物質的質量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龐大!那麼,為什麼佔宇宙主要成分的暗物質最近幾十年才被發現,甚至一度被科學家認為不存在呢?
  • 銀河系內潛伏著多少暗物質?
    晴朗的夏季夜晚,我們能夠看到跨越天空、由數不清的恆星組成的星帶,然而這些恆星實際上只是我們銀河系的一部分。目前科學家認為星系由看不見的「暗物質暈」 包裹,銀河系外圍的暗物質暈可延伸至星系盤尺度的十幾倍開外。
  • 銀河系內潛伏著多少暗物質?
    晴朗的夏季夜晚,我們能夠看到跨越天空、由數不清的恆星組成的星帶,然而這些恆星實際上只是我們銀河系的一部分。目前科學家認為星系由看不見的「暗物質暈」 包裹,銀河系外圍的暗物質暈可延伸至星系盤尺度的十幾倍開外。
  • 在缺乏暗物質的銀河系中,球狀星團為何會發光?
    這種對等意味著銀河系奇怪地缺少暗物質。暗物質暈的上限比我們預期的矮星系小400倍。已完成了詳細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像和凱克光譜學研究。要探究允許它們進行動態質量測量的物體:NGC 1052–DF2奇怪的亮球狀星團。球狀星團怎麼了?在光譜上確認了11個與微弱星系有關的緊湊物體。
  • 暗物質粒子到底何時現身?
    畢竟,從天文學家第一次推測暗物質的存在已經過去了80年,從天文學家作為一個整體全面承認暗物質的存在也過去了30年,我們只是由對大型天體系統觀測間接地推測暗物質的存在,還沒有人直接探測到暗物質。那麼,丁肇中的團隊到底做了什麼?他們終於在4月3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我們終於可以從這篇論文直接解讀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而不必從丁肇中謹慎的演講以及他的面部表情中解讀這些內容了。
  • 利用熱氣體暈 科學家為整個銀河系稱重
    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有著許多謎團。此前觀測表明,銀河系由暗物質主導,而普通物質(即重子)大約僅佔銀河系總質量的6%。這個比例大大低於大爆炸核合成理論所預言的宇宙重子比例(16%),而解決這個銀河系失蹤重子之謎的關鍵之一,是精確測量銀河系的總質量。
  • 模擬與觀測的10倍差距,帶來暗物質的新問題
    最新計算表明,物質約佔宇宙總質量和能量的31%。我們可見的這些構成行星、恆星、星系的常規物質又僅僅佔到了總物質的20%,而剩下的80%是未知的、無法看見的暗物質。一些研究推測,暗物質很可能由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粒子構成。上世紀7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觀測研究大量星系自轉曲線,發現星系外圍的旋轉速度遠超過預期。她由此推斷,存在大量看不見的物質在為星系提供質量,才能維持它們如此高速的旋轉。這一發現成了暗物質存在的重要線索,也是暗物質這一研究領域的裡程碑之一。
  • 模擬與觀測的10倍差距,帶來暗物質的新問題
    最新計算表明,物質約佔宇宙總質量和能量的31%。我們可見的這些構成行星、恆星、星系的常規物質又僅僅佔到了總物質的20%,而剩下的80%是未知的、無法看見的暗物質。一些研究推測,暗物質很可能由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粒子構成。上世紀7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觀測研究大量星系自轉曲線,發現星系外圍的旋轉速度遠超過預期。她由此推斷,存在大量看不見的物質在為星系提供質量,才能維持它們如此高速的旋轉。這一發現成了暗物質存在的重要線索,也是暗物質這一研究領域的裡程碑之一。
  • 太陽系受暗物質「襲擊」,地球正走向銀河系黑暗地帶
    起初是因為科學家們運用先進的光學望遠鏡發現了一股恆星流,並將它命名為S1,有科學家表示這股恆星流可能是由一個質量不高的矮星系所致,它在圍繞銀河系運動時,與其它星系相撞後,在銀河系中運動形成的,後來有研究數據表明,太陽正在以每秒230千米的速度圍繞銀河系做公轉運動,然而這股迎面而來的暗物質流竟以500
  • 太陽系受暗物質「襲擊」,地球正走向銀河系黑暗地帶!
    日本有天文學家曾表示,銀河系的中心地帶可能存在了大量的「流浪行星」,它們沒有恆星的「引導」,沒有光線的照射,只能孤獨地在星際中旅行,日本大阪大學的副教授住貴宏等人從2006年開始,花費了2年的時間對銀河系中心的5000萬顆星體進行觀測,每天晚上每隔10分鐘到1小時就會對其拍攝記錄一次
  • 天文學家苦苦追尋,可它在宇宙中無處不在,仍是未知的謎團
    這個可見光區域被一個延展的不可見暗暈包圍著,這個暗暈讓包含恆星與球狀星團的內暈相形見絀,同時也延伸到曾經被認為是銀河系邊界非常遙遠的區域。我們所探測到的恆星或者星際物質不足以解釋計算所得到的那麼多質量。顯而易見,我們只能得到這樣的結論:銀河系中的大部分質量是以不可見的暗物質形式存在的,而目前我們還無法理解這種物質。
  • 超級螺旋星系,其不可思議的旋轉速度說明暗物質的存在
    超級螺旋星系,其不可思議的旋轉速度說明暗物質的存在「坐地日行八千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圖片來源:NASA超級漩渦星系是天文學家發現的新的星系,迄今為止,已知的超級螺旋星系只有約100個,但是我們從這少數幾個對象中觀察到的結果表明,這些星系還有很多。除了比銀河系大得多之外,它們還更亮並且包含更多的恆星。
  • 你見過暗物質暈嗎
    他們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與組成恆星、行星以及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被稱為暗暈。普通物質的氣體通過冷卻、聚集於暗暈中心,從而形成璀璨的恆星、星系以及整個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