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並非真正的空,返老還童收費臨床試驗獲批,來看「令人眼前一亮...

2021-01-09 上觀

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自然》《物理世界》相繼發表了2019年全球科學和技術的重大突破,中國科協也發布了2019年的十大科學傳播事件。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採訪了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產業創新研究室團隊,他們為讀者梳理了 「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的十項科技進展。

量子真空漲落再次獲得驗證

長期以來的物理教科書上,真空都是真正的空——沒有東西作為介質傳播聲音,也無法通過對流和傳導實現熱傳遞。但根據量子物理學說,不確定原理導致空間任意位置都可能發生能量暫時變化,在宏觀能量守恆的同時「憑空」產生大量隨機、短暫存在的量子,即量子真空漲落。這一違背直覺的現象也逐漸在科幻作品中發展成為「狄拉克海」的概念,成為各種「無中生有」情節的理論基礎。今年,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香港大學的研究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分別觀測到了真空中的聲音傳遞和非輻射熱傳遞,這是繼1996年卡西米爾效應獲得驗證後對量子漲落理論的又一批有力支持。相關成果對於微納尺度的電子元件的設計和製造也具有指導意義。

谷歌完成「量子霸權」實驗

2019年10月,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宣稱使用一臺由53個有效量子比特構成的處理器用約200秒完成了最新型傳統超級計算機1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研究成果刊登於《自然》雜誌150周年特刊的封面,並官宣已經達成了裡程碑式的「量子霸權」。「量子霸權」的概念最早於2012年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普裡斯基爾提出,指用量子計算機解決傳統電腦實際解決不了的問題。谷歌的研究成果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包括其競爭對手IBM公司、學界等各方代表的質疑,稱所謂的1萬年實際僅需2.5天,並沒有達到「量子霸權」的門檻。谷歌此次實驗成功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其實際應用意義,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了一份量子計算加速真實世界系統的可行性範本,預示了新型計算範式的來臨。

機器人展現自我學習和更加靈活的能力

2019年1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訓練四足機器人ANYMAL的文章。文章中指出,ANYMAL不僅自身平衡能力更穩定,在被暴力踹倒之後,還能立刻翻轉並站立起來,動作也像極了真實小狗的動作。換言之,ANYMAL與被植入了硬性程序的機器人不同,在深度強化學習的加持下,具有自我學習、自我升級的能力,能適應更多場景。此後,2019年11月,美國舊金山的非盈利組織——OpenAI 推出了一套AI系統Dactyl。該系統成功操控一個機器手讓它靈活地翻轉一塊積木。這套神經網絡軟體能夠通過強化學習,讓機器手在模擬的環境中學會抓取並轉動積木後,再讓機器手進行實際操作。機器人增強了自身的平衡能力、學習能力和靈活性,就可以勝任更多的任務,如用於工廠室內或室外的場地檢查等操作任務,在自然地形或碎片區域的搜索和救援任務中,也可發揮更大作用。

微納機器人實現體內可控的臨床實時成像

2019年的多項研究為臨床應用微納機器人進行深部組織成像、高效藥物遞送、體內自主可控等帶來了全新思路。針對疾病診治,以色列科學家在微納機器人疾病指標檢測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基於光聲斷層掃描技術設計出了可實時成像引導控制的載藥微納機器人,外層微膠囊可使其在胃酸等流體的侵蝕下保持穩定,並且一經釋放,其強大推進力將有效延長體內滯留時間,新開發的深部組織成像和控制功能將保障藥物傳遞的高效性和精準性,具備強大的生物醫學應用價值。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微納機器人將逐步成為牽起人類與微觀世界之間聯繫的紐帶,在智能微手術、腦機接口、精準靶向無創治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可能將顛覆糖尿病、心臟病、腫瘤等主要疾病的治療方式,在全面革新現有醫療體系的同時有望大大延長人類壽命。

阿爾茨海默症治療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最常見的老年性認知功能障礙疾病。平均每3秒鐘,就多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全球已經有數千萬患者。目前,AD的確切致病原因還沒有完全明確,但是科學家關於相關治療靶點和關聯因素的研究取得持續進展。2019年11月上海綠谷製藥開發的藥物GV-971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有條件批准上市,成為17年來第一款獲批用於治療AD的藥物。該藥的作用機理是通過甘露寡糖二酸重塑腸道菌群,從而減少神經炎性細胞的積累。這一事件引發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總部位於芝加哥的阿爾茨海默病協會表示對該藥的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並建議應進一步針對藥物作用機制和疾病之間的關係開展深入研究。綠谷製藥計劃於2020年分別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啟動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進一步獲得其他國家監管審批所需支撐數據。

世界首個返老還童收費臨床試驗獲批

端粒長度反映了細胞的複製潛能,其與衰老的相關性已經被領域內公認。圍繞延長端粒長度的抗衰老研究在2019年又獲重要進展。2019年10月西班牙國家癌症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的一項研究成果創造了擁有超長端粒的小鼠,研究表明這些小鼠的壽命比正常小鼠平均延長了13%,而且患癌症的機率更小,體型更苗條,對胰島素和葡萄糖的耐受性更強,線粒體功能也更好。2019年11月,美國Libella基因治療公司獲得哥倫比亞倫理委員會批准開展逆轉衰老的收費臨床試驗。該臨床試驗擬通過基因手段將AAV病毒導入人端粒酶逆轉錄酶基因延長端粒長度,以期讓人類逆轉衰老20年。招募計劃(計劃招募5名45周歲以上參與者,每人收費100萬美元),已被收錄於美國臨床實驗資料庫中。

腸道菌群中發現能夠轉換血型的酶

近年來,全世界都表現出對腸道菌群研究的高度熱情,美國和歐盟分別啟動了國家微生物組計劃、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和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期望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的基礎研究推動更廣泛領域的實際應用。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現腸道微生物對營養物質代謝人體自身發育、免疫及其他器官疾病,甚至如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甚至影響了腫瘤治療效果。2019年,人們在腸道中找到一種能夠轉換血型的酶。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功能性宏基因組學技術,研究了不同血型人的糞便,並在糞便的細菌的遺傳物質中篩選出腸道菌群中的一組能夠轉換血型的酶,即能夠將其他血型的末端糖基去除轉化為O型血的酶。這種酶提取工藝簡單,具備全面工業化的基本條件,一旦通過安全性和可行性的驗證,將成為腸道微生物對醫學領域及生物學領域的重要貢獻。

甲烷排放與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

2019年初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面,格陵蘭島一600平方公裡的區域在融化期至少釋放了6噸甲烷。相對於二氧化碳,甲烷的溫室氣體身份並未被公眾的廣泛認識。但相關研究表明,在100年尺度上,同樣質量的甲烷累計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影響(全球變暖潛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在20年的尺度上,這一數字甚至可達二氧化碳的72倍。目前,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趨於穩定,然而大氣中甲烷濃度仍然呈加速上升態勢。21世紀以來大氣甲烷濃度增長的速度加快了約二十倍。全球變暖趨勢下冰蓋加速融化,同時釋放出大量甲烷進一步加劇了溫室效應,這一惡性循環值得人類高度關注。

新型電池系統充電同時可捕捉二氧化碳

2019年10月,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在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的新型電池系統,這種電池在充電時將新鮮空氣或原料氣體吹入系統,在塗有名為聚蒽醌的特殊材料的電極表面發生電化學反應,吸收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在放電時則發生逆反應,釋放出純濃縮的二氧化碳。這一新型技術使碳捕捉技術獲得革命性進展,所有過程無需加熱、壓力或化學輸入,系統能效大幅提高,而且所捕捉的二氧化碳具有較高的純度和穩定性,可供工業應用。未來幾年,該技術有望實現規模化應用,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該電池系統若進一步向小型化和便捷化發展,其應用價值將大幅提高。

全球首座浮動核電站正式啟航

2019年8月,由俄羅斯建造的全球首座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正式從俄西北部摩爾曼斯克港啟航,歷時3周時間,抵達位於俄遠東地區楚科奇市的佩韋克港。該浮動核電站本質上是一個建在船上的核電站,壽命至少為36年,船上配備2座KLT-40S破冰型反應堆裝置,每個反應堆可以產生35兆瓦電能和每小時140千兆卡熱能,主要用來為俄羅斯及其偏遠地區的工廠、城市,及海上天然氣、石油鑽井平臺提供電能。海上浮動核電站由於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對陸地的生態環境不造成影響,具有環保和經濟性。同時,其可移動的特性,也使能源供應具有極大的靈活性。但目前這種大型浮動核電站仍然會有碰撞和受到風暴影響時的安全風險,安全性仍有待提高。未來,浮動核電站可能會進一步向更小巧更精緻的方向發展,靈活性和安全性將進一步提升。

相關焦點

  • 返老還童臨床試驗正式上線,只需100W美金.
    在上個月21號Libella美國一家著名的基因治療公司發公告稱:計劃招募45歲及以上志願者5位,參與其「返老還童」臨床試驗,聲稱要讓人類延緩衰老參與該項「返老還童」實驗的志願者非但拿不到補貼,反而得自費100萬美元作為臨床費用(約合人民幣700萬元)並飛赴哥倫比亞才能參加。😑這麼貴,那端粒到底是啥?
  • 世界首個返老還童臨床試驗獲批
    美國Libella基因治療公司近日宣布獲得了哥倫比亞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允許其在當地進行逆轉衰老的收費臨床試驗。目前,該臨床試驗招募已經被收錄在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ClinicalTrials.gov)。計劃招募5位45周歲以上的參與者。
  • ...個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科技前沿我國第四個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又有好消息啦,4月27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旗下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共同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件
  • 「凡是收錢的,都是國家沒有批准的」 幹細胞臨床試驗破局
    在叫停亂象叢生的幹細胞臨床多年後,中國正重啟這一項目。新政策明確只能在授權醫院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並禁止向移植接受者收費或打廣告。政策規定幹細胞製品今後可以按照藥品申報,這就意味著,每一項臨床試驗最終得到大規模應用,則需做出有針對性的藥品。號稱以「植物幹細胞提煉技術」製成的睡眠面膜。
  • 美國試驗的電磁軌道炮讓人眼前一亮,電磁炮卻只能「神往」
    在軍事領域,諸多關於電磁技術的未來武器早在上個實際早期就已投入試驗,比如人們常常在科幻小說中提到的電磁軌道炮,但時至今日這一高科技武器仍然只能在小說和電影特技中出現,難道電磁軌道炮真的遙不可及?實際上世界各國對於這一武器其實已經做過多次試驗。2003年4月美海軍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裡郡完成90毫米電磁炮發射高超音速彈藥海上試驗,這也是軌道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四款抗癌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Capivasertib(AZD5363)是由阿斯利康開發的一款高選擇性口服小分子AKT抑制劑。在一項由研究者主導,雙盲、安慰劑對照的隨機2期臨床試驗FAKTION中,氟維司群聯合capivasertib治療內分泌耐藥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顯著延長PFS、提高OS。
  • 貴州百靈:芍苓片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貴州百靈:芍苓片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2020-12-23 15:33:12 來源:全景網
  • 火石研究院 │ 國內又一CAR-T臨床試驗獲批 全球CAR-T細胞療法臨床...
    6月27日,CNDA批准明聚生物CAR-T產品JWCAR029的IND申請,這是國內首個獲準臨床的CD19靶向CAR-T產品。藉此機會,筆者簡單梳理了當前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情況。
  • 中國新冠疫苗阿聯緊急獲批,這國王儲參加臨床試驗,關於病毒...
    Ⅲ期臨床試驗是確定疫苗能否獲批上市的關鍵研究,將真正驗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數千至上萬人的樣本量。據悉,已啟動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可在11月前獲得初步數據。,但由於中國目前病人較少,中國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保持合作,已獲批在巴西、印度尼西亞、阿聯、巴林、俄羅斯、秘魯、阿根廷、孟加拉國、摩洛哥等國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昨天,小番健康談了藥物化學家的日常工作內容,今天繼續主要側面解讀人體臨床試驗和查詢方法。首先,臨床試驗必須登記並可以通過正規渠道查找到,但這些專業性查詢工具對非醫藥人士而言可能不易,尤其是當中的醫學英文翻譯也有較高難度,可以找一位精通中英文資料庫等醫藥人士幫助查詢。
  • 繼陳薇院士之後,全球第三款新冠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這也是繼 Moderna 公司的 mRNA 新冠疫苗 mRNA-1273,和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後的全球第三款正式獲批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同時也是首款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 DNA 疫苗。
  • 世界肝炎日,盤點今年以來獲批臨床的國產B肝藥
    HRS5091片   除了HRS9950片以外,恆瑞的HRS5091片也於今年6月底獲批臨床。據了解,HRS5091片為B肝病毒衣殼組裝調節劑,能夠抑制病毒前基因組RNA,使B肝病毒裝配後不存在基因組RNA,即裝配後形成一個空核心。
  • 黑色禁慾系浴室,卡貝這款浴室令人眼前一亮
    今天卡貝就為大家帶來一款黑色的浴室設計與搭配,也讓大家一同欣賞這種大膽的且個性的設計方式。      黑色常用於極簡北歐風格與美式工業風當中,但如今追崇潮流的設計已然不再界限分明,雜糅的風格也有能夠讓人驚豔設計。
  • 海思科特發性肺纖維化創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原標題:海思科特發性肺纖維化創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12月2日,海思科
  • 九芝堂:「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批 將與天壇醫院...
    中國網財經2月20日訊(記者 杜丁)昨天,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藥物審評中心(簡稱「CDE」)籤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該公司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得批准。在九芝堂美科IND之前,獲批的前5項IND使用幹細胞均為國產,細胞來源包括臍帶、自體脂肪等,涉及的適應症有膝骨關節炎,糖尿病足潰瘍,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九芝堂美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公司IND獲批,是CDE批准的第一項使用進口乾細胞進行的臨床試驗,第一項使用骨髓來源間充質幹細胞進行的臨床試驗,也是第一項使用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大適應症的臨床試驗。
  • 永泰生物-B(6978.HK):CAR-T-19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當日最高漲幅達8%
    12月28日,永泰生物-B(6978.HK)發布公告,其在研產品CAR-T-19注射液以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 為臨床適應症,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批准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可以進行臨床試驗,預計2021年開展臨床試驗。
  • 全球首例逆轉衰老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獲批
    Libella Gene Therapeutics, LLC (Libella)近日宣布該公司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已通過哥倫比亞IRB的臨床試驗審批,公司宣稱此基因療法可以逆轉衰老
  • 我國首個進口乾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獲批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20日訊 2月19日,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CDE)籤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有關規定,經審查,2019年11月15日受理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符合藥品註冊的有關要求,同意按照提交的方案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
  • 恆瑞醫藥諾利糖肽注射液臨床試驗獲批 用於治療肥胖或超重
    原標題:恆瑞醫藥諾利糖肽注射液臨床試驗獲批 用於治療肥胖或超重   12月2日晚間,恆瑞醫藥
  • iPhone 12和11信號對比 反倒是安卓表現令人眼前一亮
    對此,近日有媒體對 iPhone 12 和 iPhone 11 以及 與 iPhone 12 搭載同款基帶的安卓機進行了手機信號對比,測試結果令人意外,下面一起看看吧。首先,我們來看下,同為驍龍X55基帶的 iPhone 12 Pro 和 iQOO 5 信號強度測試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