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的人不一定是LGBT,但LGBT大多數都養貓。
我從某貓組社群中採訪了3位成員,來看看他們身上的故事。
01
小鋒 / 20歲 / 學生
點擊播放 GIF 1.2M
小鋒自稱為「朝陽區劉嘉玲(留家零)」,這開年在家他在軟體上貓組裡和幾百個貌似1打了招呼,然而他們的真實身份,都是純0。即使小鋒有幾分姿色,他的空穴也只能來風。
常年沒有男人滋潤的小鋒就是曹琴默本人,他最愛的臺詞是: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或許是舉頭三尺有神ling,有一天Blued上竟然有天菜級別的男人跟他say hi,兩人從貓狗站隊,聊到實用貓經,從貓到人聊得火熱,最後約在gay吧見面。
兩人見面以後,小鋒瞪著大眼睛,仿佛剛吸了十斤rush。對方就像是從P圖軟體裡走出來的男人,當下就立刻芳心暗許,聽著對面男人興致勃勃的聊著貓趣事,小鋒覺得仿佛找到了知己。
這是小鋒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局,即使內心已經大跳了十遍蔡依林的《舞娘》,但說話還是故意壓低嗓子。當晚小鋒不僅被逼含淚做1,醒來還發現被順走了分了12期的新手機和名牌包。
02
丁鵬 / 28歲 / 廣告策劃
點擊播放 GIF 1.1M
參加貓組聚會,最後只是看了場熱鬧。
丁鵬雖然不是什麼大帥哥,可是好在言語幽默、會穿衣打扮,貓組裡不少男人都明許過芳心。可是丁鵬不是那種私下玩很大的男生,二十八歲了依然保留著童貞,家裡一隻英短陪伴他,找男朋友的心思全撲到了貓身上。
那天丁鵬在某個養貓小組裡留了交友信息,之後就被人拉進了交友群。一進群就發現和和別的群不一樣,大家的朋友圈都是貓和吃喝玩樂,聊天內容也是一片祥和。
之後群主組織了一場周末賞櫻花、爬山的貓友交流活動,丁鵬去了才發現,除了他以外的其他人都參加過活動,這分明就是人家的小團體聚會,只有他是局外人。
烏泱泱一大幫人,原本是抱著認識新朋友的初衷,其他不熟的人製造的各種動靜,不過是背景音。熱鬧過後、兩兩相忘。原本以為是參加了一場聚會,最後卻只是看了場熱鬧。
03
Vincent / 32歲 / 自由職業
點擊播放 GIF 0.4M
Vincent讓朋友們都叫他的英文名字,因為他本名叫楊建國,無法透露出一種「我很有錢」的氣質,連貓咪Aleb都透著貓中貴族氣。
只是他交往過的人或多或少看中了他有錢的特質,從貓穿的用的到人穿的用的都不難看出,這也讓他在這個圈子裡很難遇到真愛。偶然的機會下,他參加了一場同志圈的貓友面基聯誼。
一條長桌上,二十多號人面對面坐著,到場者面面相覷,不知道聊些什麼,場面一度很尷尬,最後大家都拿起手機組了個遊戲局。
好不容易看上了一個小哥哥,結果對方張嘴就是三句話:有車嗎、有房嗎、工資多少?Vincent覺得對方可能是撈女樊勝美,只是想找一個長期飯票。有一瞬間Vincent覺得自己去的不是聚會,而是青樓。
乏味的社交很多,有趣的體驗太少。
對年輕一代的同志群體來說,圈內的社交大多局限於社交軟體,男的有Blued,女的靠熱拉,還有不少潛伏在某博、某瓣靜待緣分。社交軟體上造就了一種欣欣向榮的假象,那些軟體上活躍的,絕大多數是和你一樣迷茫、一樣無所適從的人。
社交軟體越來越多、功能也花樣百出,可你為什麼不願意交朋友了?或者說很難再交到新朋友了?
追求外表和性,走腎不走心。
「在嗎?在幹嘛?看看你」,這三個詞是同志社交軟體的致命三問。無論你對對方是否感興趣,只要聽到這些話,你們的關係就會立馬變得薄如蟬翼。
你可以通過軟體輕鬆知道基友養什麼貓,是什麼經濟條件,互相分享貓片。它給人一種朋友遍天下的感覺,但能說心裡話的人並不多,聊得來的也不多。在群裡活躍積極的多數都有故事。
線上交友,比的是PS技術和演技。既要擔心自己的人設崩塌,還擔心對對方形象期待的幻滅。但好歹有個話題開頭,貓這個話題總會讓貓友們找到共同話題,從貓引到人,比24小時CP來得更靠譜。
有過面基經驗的人可能會有所體會,如果只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由於陌生人之間沒有默契,整個場子的氛圍就非常尷尬,即使有貓也避免不了。城市年輕人的面基,就像一場面試,很不自然。
以貓會友是個媒介,但是在這裡不總會遇上聊得來的人。
但基友做不成,做貓友也成。
GAY圈
點擊播放 GIF 0.0M
LES圈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