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我,歡迎媽媽轉發分享)
父母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孩子也不例外。
當一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時,作為父母,除了起到監督的作用,其實他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這樣孩子才能獲得尊重和信心。
什麼是「汙水定律」?
根據排汙法,字面意思就是在你面前放一杯白開水,如果讓一些雜質進入水中,就會導致杯子裡的水不再純淨,而變成汙水。
汙水定律是人類的一種生活規律,例如,如果一個內心單純的人陷入了一個糟糕的生活圈,他的本性就會惡化。
不良社交圈可能會對兒童有什麼不良影響?
1、導致是非概念不清
孩子一出生,他的心就非常純潔,隨著慢慢地的成長,他需要進入成長的圈子,他的性格、天性、言行都會發生質的變化。
有些家長會感到困惑,他們的孩子很單純,為什麼他們突然變得如此叛逆?當他們與父母發生矛盾時,他們會和其他孩子打架。
這種事情的根源不僅在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在於孩子的交往圈子。
如果孩子的生活圈裡充滿了叛逆的孩子,這種孩子的相處方式長期的薰陶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
如果家長不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給予適當的引導,就會導致孩子的是非觀模稜兩可。
他們分不清是非,他們只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以增加犯錯誤的機會。
2、孩子更容易誤入歧途
作為家長,不僅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還要對孩子在對孩子周圍的圓圈內進行「過濾」,讓孩子們與他們接觸。
小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他們不知道如何判斷這是對還是錯,看到其他孩子這樣做,他們可能會直接模仿。
比如,有些孩子比較有技巧,根本不喜歡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自然不喜歡休息甚至反抗。
因此對於孩子來說,一個良好的社交圈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著如果孩子暴露在不良少年,可能會的環境中,他們就會誤入歧途。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這三點是關鍵
1、讓孩子們與陌生人保持聯繫
當父母想記住放手的原則時,不要總是擔心孩子的能力,也不要總是在保護對孩子的心臟,防止孩子與陌生人交流。
事實上孩子的心並不像父母想像的那麼脆弱,有時他們的社交能力也很強,所以父母不應該太緊張,鼓勵孩子接觸陌生人。
例如,你可以和鄰居打招呼,和你周圍的孩子交流和玩耍。然而當兒童接觸陌生人時,也應該教他們一些預防措施。
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陌生人對自己造成傷害,應及時通知家長,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
2、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
有時孩子們很害羞,他們不問候熟人,事實上他們不是粗魯,而是害羞表現。
作為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如果孩子不跟別人打招呼,我們可以先和孩子溝通,弄清原因,深刻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在這種聊天的氛圍中,引導孩子們禮貌地說話和行動。事實上這種謙虛禮貌的行為會讓孩子在以後的交流中更受他人的尊重和歡迎。
在與他人交流時,我們也應該使用文明用語,如果我們想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就不能對別人吐口水。
3、鼓勵孩子們邀請朋友
在家裡,孩子會有一种放松的感覺,所以邀請一個同伴到家裡會使孩子成為他自己。
這種與人溝通的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們感到滿足,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行,學會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東西。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社交圈?
1、必須尊重兒童對社交圈的選擇
大多數父母會誤會自己的決定是為了孩子好,因而忽視了孩子自己的選擇。
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調查孩子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偷偷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了解他們的社交圈和朋友之間的交流話題,做得太多了。
這種對孩子生活的過度幹涉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他們覺得父母的行為不合理,不懂得尊重自己。
因此家長要相信孩子的判斷力,支持和尊重自己的選擇。
2、採取適當措施照顧兒童
有些家長對孩子對管教要求太嚴格,不能直接表明態度,要求孩子不要和其他孩子做朋友。
相反,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社交活動,當他們的孩子有麻煩或受傷時,他們會發現孩子的問題。
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給孩子最好的建議。
3、鼓勵兒童幫助和照顧弱勢群體
對於有社交能力的孩子,他們應該更加寬容,鼓勵他們的孩子更加關心這個群體。
事實上這個群體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走出恐懼圈,打破內心的障礙。
當孩子幫助弱者時,他們學會了如何保護他人和鼓勵自己。
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身體健康,我是@洛芸媽媽,幫你解決小麻煩(圖片來自網絡,入侵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