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交際圈多重要?了解「汙水定律」,讓孩子有乾淨的成長環境

2020-12-05 茜家有熊娃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在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靠的是父母和家裡的親戚,等到他大一點之後,他就需要去幼兒園讀書,那時候孩子就開始要學習著交朋友,而孩子交的什麼樣的朋友,對他是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讀小學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趙不得已被送到了奶奶家附近的一所學校讀書。小趙的父母平時比較忙,只有到了周末的時候,會抽出一點時間來去看小趙。

至於小趙在學校都結交了什麼樣的人,父母也很少去了解。有一個周末,小趙的父母照常去到奶奶家,看望小趙。結果小趙一大早就出門,奶奶說是和學校的幾個同學出去玩了。

於是他們就在家裡等著,沒有過一會,忽然門外面傳來了重重的敲門聲。一打開門,發現有一個大人,帶著小趙過來了,這個人開口說到:「這是你們家的孩子是嗎?他和幾個小孩來我家的院子偷東西了,你們說這件事怎麼解決好。」

聽到他這樣說,小趙的父母都不敢相信,孩子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 他可從來不敢隨便去偷東西的呀!怎麼會這樣?小趙的父母連聲道歉,幸好別人沒有損失什麼也就沒有追究了。

後來質問孩子的時候,小趙就說到是和他的幾個同學一起商量著要進這個人的院子裡玩一下,然後看到了他們家有一些很好的看的玩具放在了門口,就想要過去拿。

孩子有時候他可能未必敢做一些壞事,但是因為身邊有一些壞的朋友在,他們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其實都是會受到「汙水定律」的影響。

什麼是「汙水定律」?

汙水定律,講的是有時就算一杯水它再清澈也好,也遭不住一滴髒水的進入,因為汙水的進入會迅速使清澈的水變髒。所以孩子身邊的朋友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會很容易就影響到孩子也變成不聽話的小孩。

朋友對於孩子有什麼影響?

1、好的朋友能夠幫助孩子更加茁壯的成長

孩子上了學以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同學還有他的朋友們一起度過,孩子會成為什麼樣,有時候未必是父母能夠掌控的,還會受到同學們的影響。一個好的同學,他是能夠帶著身邊的人一起努力學習,幫助大家更好的發展。

2、壞的朋友會讓孩子陷入歧途當中

壞的朋友他身上有很多的缺點,他會一步一步的影響著自己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變得調皮貪玩起來,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喜歡去破壞規則,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父母該如何避免孩子陷入不好的交際圈?

1、引導孩子學會去分辨朋友的好壞

父母要學會去引導孩子分辨他朋友的好壞,可以告訴孩子從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來判斷,比如逃課,不好好學習,上課喜歡偷偷睡覺,甚至是欺負同學。

如果當孩子同學有這樣的情況的話,就要引導孩子要減少和這樣的朋友來往,可以教育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不隨意去破壞規矩。

2、幫助孩子更換環境

孟母三遷,只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找到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如果孩子現在所處的環境並沒有想像中的好,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因為孩子和什麼樣的朋友交往,太重要了。

如果孩子身邊的朋友,都不是什麼好的朋友,整日不是逃課,就是欺負別人,那麼父母就要考慮好,看能否給孩子換一個環境,不要在這樣的環境生活。

3、必要時可以提醒一下孩子

在孩子上了學以後,不代表著就可以放鬆懈怠了,反而父母需要多留一個心眼觀察孩子。觀察孩子平時的一個表現,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了,那麼父母就要提醒孩子。

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比較平常的聊天,先是詢問一下孩子的近況,然後說出自己見到的一些現象,比如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學起來別人抄作業。不要急著批評孩子,聽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詢問孩子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接著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抄作業的一些不好的影響,只有孩子自己清楚地知道抄作業是不對的,那麼他才會願意去改正,不然他只會覺得是父母多管閒事了。

孩子的交際圈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多重視,寧可多花些精力也不要讓孩子和一群不上進的人接觸。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社交圈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汙水定律」告訴你,乾淨社交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選擇社交圈子時,家長既要要鼓勵尊重,更要監督孩子選擇乾淨的社交圈。同事家的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為高考生病了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父母覺得孩子是優秀的不管去什麼學校都能夠學好,就將就上了大學沒有復讀考重本,誰知孩子天天與寢室同學交往學會了抽菸打遊戲,無心學習,可見社交圈子對人的重要性。為什麼要保持乾淨的社交圈子,"汙水定律"能夠告訴你答案。何為"汙水定律"?
  • 兒童社交圈一定要乾淨?知道了「汙水定律」,父母也不無道理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我,歡迎媽媽轉發分享)父母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孩子也不例外。當一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時,作為父母,除了起到監督的作用,其實他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這樣孩子才能獲得尊重和信心。什麼是「汙水定律」?
  • 李玟瑾: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太重要!和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
    孩子強大的思維能力,往往意味著父母和老師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思維能力強的人更好。所謂思維能力,是指我們對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事情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後,形成的理性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區別在於,思維能力不僅僅停留在思考「為什麼」,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知道「怎麼做」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李玟瑾: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太重要!
  • 「力所能及」的任務是孩子獲得成長自信力量的源泉
    教育引導孩子學習成長就應該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學習成長的興趣愛好和習性、清楚知道孩子學習成長路上已具備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然後根據孩子具體的學習成長情況為他貼上最恰當的「好標籤」。生活中,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詞語名稱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 紐約大學教授:完美無缺的成長環境,實際上是在傷害孩子
    儘管定義上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指向了這樣一個現象:許多家長過度保護孩子,試圖為孩子營造完美的成長環境,從而獲得人生成功。然而,這樣的「真空世界」對孩子真的好嗎?本文作者從育兒現象入手,深入分析了家長產生這種想法的背後心理,並嘗試提出真正對孩子有益的養育理念。
  • 《樹看到了什麼》:一本繪本讓孩子了解成長的秘密
    這本小小的繪本,試圖探討成長中的孤獨和希望這個宏大的命題。韓國繪本創作家李賢珠用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從樹的角度去看人。她把樹眼中人類的一生和樹自己的一生交織在一起,告訴孩子們,人生而孤獨,成長路上滿是痛苦,卻又總是有希望在前方。從樹的視角讓孩子了解生命的歷程一棵小樹在它十歲時,被移栽到一座大樓前。
  • 《混亂》:我花了兩天整理孩子的樂高,才發現環境並非越整潔越好
    喜歡的東西太多,可能有有太多的苦惱,看似混亂,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只有多接觸各個門類的知識,才能觸類旁通,才能讓自己的思想進行碰撞,得出新的靈感。而孩子們處於好奇心旺盛的時期,保護他對萬事萬物的好奇,非常重要,因為現在太多孩子因為規矩和壓力放棄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 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念?運用好「墨菲定律」,讓孩子自己做好規劃
    第一:孩子沒有參與計劃的制定現如今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落後於其他人,於是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課外班,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多學習,變得比其他人更優秀。總之,孩子們不能完成計劃也是有原因的,而父母的計劃再完美,可總也比不上變化來得更快,就如同"墨菲定律"一般,有時候越是想要避免某種情況,可這件事應該發生最後就還是要發生。因此,如果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倒不如運用好"墨菲定律",讓孩子自己做好規劃。
  • 圈子定律,你認為對一個人重要嗎?
    你相信圈子定律嗎?古有孟母三遷,現有無數父母拼命送孩子進入高級的學校進行學習,參加各種補習班。為了孩子特意在縣城租了房子,為了符合學校的要求,帶孩子參加各種考試。我那時的就想,這覺醒已經趕超農村一大群人了。他們註定是一群不一樣的領頭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湧入城市,社會也將會越來越好的。怎麼說這些孩子的見識,認知已經比農村的孩子增長几倍了。在學校交識不一樣的同學,發現你們之間的差距,也會有一股由內而外的認知,需要好好學習。
  • 親子成長,為孩子創造接受音樂的壞境,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接受音樂的環境,是發現他們音樂天賦的必要條件。在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室裡,有一些母親陪著他們的大孩子練習小提琴,並帶著他們一起去。結果,小孩子們對小提琴產生的興趣比大孩子更快,許多最好的學生都是,受哥哥姐姐影響的弟弟妹妹。
  • PTA模式:讓家長與孩子共成長(圖)
    現在網消息  上周,瑞思學科英語的PTA(家長教師協會)組織迎來兩周歲生日,作為國內首家引入美國PTA組織概念的教育機構,兩年來組織了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了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戶
  • 環境過於乾淨 孩子反而易患特應性皮炎
    由遺傳決定的過敏體質使患者比正常人容易發病,但是否發病、何時發病、以什麼方式發病卻與環境有關。「環境因素包括微生物,比如環境微生物和自身的腸道菌群和皮膚菌群,以及環境汙染物和化學品等,比如霧霾、汽車尾氣、日常家居的洗潔劑、各種石油產品的塑化劑等。」李巍說,「精神壓力則易讓病情加重和復發。」
  •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心理學規律」助力孩子更成功
    試想,如果孩子性格孤僻、脆弱、情緒波動大,即使他的智商再高,再聰明,未來的路也很可能走得很艱難。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一般認為,0-6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三歲前的嬰幼兒時期。所謂「三歲看老」,也就是說一個人情商的建立與成型大部分是在三歲前完成的。1.創造良好的家庭交往環境。父母與孩子應多交流,讓孩子敢愛、敢說。
  • 「自制力」對孩子有多重要?「棉花糖實驗」:能自制的孩子更優秀
    現在社會有越來越多的誘惑,這是需要強的自制力去應對,對於孩子來說,自制力的存在是對孩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父母不能夠讓孩子缺少自制力。但是現在的孩子缺少自制力的狀況是越來越多了,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成長。
  • 警惕孩子學習無力背後的「孤島效應」,避免孩子越學越無力
    在孩子成長的漫長過程裡,有數不清的原因要讓孩子去社交,去開口,去同其他人來往,受傷了不要緊,這才是成長。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孤獨一人的環境相比於比嘈雜的交際場所,要更能讓孩子變得有挫敗感。孤獨感之下的自我否定,利用一分一秒的時間在傷害孩子。
  • 補上孩子「短板」,還是發揮孩子長板?「木桶定律」咋遵循?
    文/諾媽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與桶壁上最高最長的木板毫無關係,而是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有多高。這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定律中體現的「短板效應」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團建、組織中,從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甚至象徵到某一個人,包括我們的孩子!
  • 成長環境對孩子多重要?2對雙胞胎被交叉抱錯,27年後差距太大
    對於養育孩子,我們都知道家庭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才是孩子後天成長的關鍵。成長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基礎。生活在怎麼樣的環境裡,孩子以後的為人、性格等等,都會趨近於這個環境裡的人。比如在充滿暴力氛圍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孩子以後大多脾氣暴躁,是個急性子。
  • 為什麼吼罵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反作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告訴你答案
    學過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牛頓第三定律這個概念: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他們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這在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定律,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家長用在孩子的教育上。1、學會適當的示弱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和現在很多父母總是大包大攬的情況明顯不同,當父母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之後,其實也是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只有學會讓孩子參與,適當的向孩子示弱,在生活中時常向孩子尋求幫助。
  •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四種能力家長趁早培養,孩子更優秀
    雖說在以後再進行補償培養,或許能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耗費的精力、時間、經濟等因素,將會比小學成長階段培養要多得多其實說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是很難彌補的,如果能抓住這個重要階段,那麼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更有幫助。 那麼,在孩子小學六年的時間內,哪幾種能力是比較重要的,需要家長特別注意培養的呢?
  • 登仕廷幼教:最科學的課程 給孩子全面成長環境
    了解桂花,它的顏色,外形,香味,畫一畫桂花,還會製作桂花茶、桂花糖、桂花糕。 在常規課程之外,還開設有體藝課比如高爾夫球、足球等,遊學課,英文戲劇表演、第二外語(日語、法語)等選修課程,讓孩子在豐富多樣的文化薰陶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