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萬物都有引力,那麼和引力有關的質量從何而來?

2020-12-04 宇宙知識聯盟

關於引力,我們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因為根據物理學家牛頓的說法,萬物皆有引力。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前都會存在這個力,而且物體的質量越大,這個力就會越大。但是根據近代物理的中,引力和我們平常生活中力不一樣了。但是任然和質量有關,因為質量會使時空結構發生彎曲。當空間被扭曲以後,就是引力的表現了。就拿太陽系來說,太陽的質量是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以上。所以當太陽的質量壓在空間上的時候,就會將空間壓成一個凹陷。於是我們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因為質量沒有太陽那麼大,就會往這個凹陷裡面裡走。如果宇宙萬物都有引力,那麼和引力有關的質量從何而來?

雖然這兩種看法對引力的解釋非常不一樣,但都是基於質量上來解釋的。那麼就有了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為什麼物體都有質量?不過這個問題一直是一個很難解釋理論,因為好像物體的存在就會有質量的表現。那麼隨著我們的人類科學的發展,我們對微觀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的科學家將物體一分再分,終於發現了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的是原子。但是原子卻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組成。

那麼這個更基本的粒子,就是上帝粒子。上帝的粒子的學名叫做「希格斯玻色子」,這個粒子的發現者,直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個粒子被證實存在以後,它就揭示了物體為什麼有質量了。世間萬物正是有「希格斯玻色子」,才都有了質量這麼一說。那麼既然這個粒子是質量的來源,引力是不是也和他有關係呢?

雖然希格斯玻色子可以通過自身的自發對稱性破缺,來賦予基本粒子質量。但是這種機制不適用於所有的基本粒子,就比如說希格斯玻色子自己就不可以賦予自己質量。不僅如此,他也不能夠賦予暗物質質量。因為我們人類還無法觀測到暗物質,只能通過暗物質所體現出來的引力來猜想暗物質。但是暗物質有時候所表現出的反牛頓現象,顯然是很難被自發對稱性破缺賦予質量後,出現的現象。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引力,都是被希格斯玻色子賦予質量後存在的。但是要是我們在未來,發現了暗物質。並且在裡面只找到有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那麼說明我們對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還不夠深。那麼也說明了,任何東西都在扭曲這個時空。

相關焦點

  •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
    有一個朋友的兒子全家移民美國,幾乎每年他都要往返北京西雅圖兩地。經常聽他說同樣的飛行路線,去的時候飛行時間是12小時,回來的的飛行時間只用了11小時。往返時間不一樣,或許和地球自轉有關?飛機是靠空氣動力學的原理飛行的,巡航高度不過1萬米,完全在地球的引力場之內,雖然離開了地面在空中飛行,但和地面上行駛的火車、汽車是一樣的,同時應該隨著地球一起自轉。
  • 引力是由物質質量產生,那麼同等質量的物質都產生相同的引力嗎?
    根據現有理論引力就是由物質質量產生,同等質量的任何物質都產生相同的引力。大科學家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瓜熟蒂落掉在地面和月球的長久相伴,是因為同等性質的力。根據質量乘積正比距離平方反比的萬有引力公式來看,計算引力的時候也只是僅算質量,並沒有分物質。萬有引力是宇宙天體系統的主要粘合劑,宇宙的規律應該是至簡至純,難以想像會出現因物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力。那麼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同的物質只要質量相同就會產生相同的引力?
  • 宇宙萬物都有引力,那麼引力的本質是什麼?又是如何產生的?
    引力是自然界四大基本力之一,人類之所以能站在地表全靠引力的牢牢吸附。人類對引力的第一次系統認知始於牛頓時期的萬有引力定律,從那時起人們知道了物體質量越大造成的引力就越大,然而當時牛頓雖然知道萬有引力,但他並不知道引力是如何產生的。
  • 質量是什麼,從何而來?質量、重量、引力,並不是一回事
    光速為每秒299792458米,代表了宇宙系統內部運動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我們很容易就會將這裡所說的「質量」誤以為是「重量」,但其實質量和重量並不是一回事。看看這個熟悉的公式E=mc²,這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我們很容易從中看出,質量與能量是等效的,一個物體有多少質量,它就有多少能量,而能量是不會因為引力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質量也不會。但是請注意,質量只是與能量等效,但並不是說質量就等於能量,這二者仍然是兩回事。要理解什麼是質量,我們可以先來探究質量的來源,質量是如何產生的?
  •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有幾個網友留言,想讓更簡單的解釋一下: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這句話。所以就試著來解釋一下,希望可以解答你們的疑惑。引力是物質與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作用。引力場也是這種作用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種空間性質。正是由於這種空間性質,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
  • 引力與宇宙快速膨脹有什麼關係?或許質量引力可以給你答案
    質量引力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如果引力子有一點點的質量,那麼宇宙將會加速擴張(或者呈現出擴張的趨勢)。有質量的引力子的概念由於以下事實而變得非常複雜,在歷史上,引力子曾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非常長的波長的光波的集合,並且如果引力子有質量,那麼光也有質量。但是!
  • 萬物之間都有引力,萬有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按照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詮釋,引力的本質就是時空彎曲。在上世紀初期,愛因斯坦通過廣義相對論給出了引力的本質,並描述了時空,物質與運動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 光都不行:引力如何逃脫黑洞?太奇妙了-引力,黑洞,宇宙 ——快科技...
    直到1900年代早期,這才被確定為引力理論,至今我們仍在使用。但在構造這個引力模型時,使用了一些假設。假設我們有一個只有單一質量的宇宙。想像一個朝四面八方延伸的空間,所有質量都集中在其中心,我們記為A。那這樣的質量是否具有引力?如果引力只是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那麼這個答案就是否定的。沒有其他的質量能給A施加引力,所以沒有引力。
  • 引力為何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義?
    引力為何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為什麼離質量源越遠引力就越小?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義?幾個世紀以來,牛頓萬有引力是描述引力最成功的理論。牛頓認為宇宙中的每一個質量物體都會互相施加一種神乎其神的力,這種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物質、引力、文明
    ​        宇宙中有無數發光的恆星,能給地球帶來光明的卻只有太陽。恆星發出的光都在行進的過程中消失了。
  • 萬物理論的最後一塊拼圖?將引力與量子力學統一,連愛因斯坦都沒有...
    原始宇宙是引力波的另一個來源,如果引力波能被探測到,那麼這個發現就能幫助物理學家設計出一種量子引力理論。宇宙中所有的基本力都遵循量子力學的定律,除了引力。找到一種將引力融入量子力學的方法,將使科學家向「萬物理論」邁進一大步。「萬物理論」可以從基本原理上完全解釋宇宙的運行。在探索引力是否為量子的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是探測長期以來假設的引力基本粒子,引力子。
  • 引力為什麼不能被量子化?萬物理論何時出現?
    上邊這張截圖看著內容很簡單,但是卻包含了宇宙中最基本的幾個問題,宇宙中的物質基本組成是什麼?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電磁力、強力、弱力的機制或者說作用方式是什麼?上邊的內容讓多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就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建立在楊振寧和和米爾斯共同提出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之上。
  • 如果光線沒有質量,為何它會被引力影響?
    他認為所有在測地線上運動的天體,無論其質量大小,都做局部直線運動,光線也不例外。當質量大的天體快速運動時,光線運動路徑是天體運動路徑的極限。但是,當運動速度達到極限時,天體質量就會變成零,以保持能量守恆。重力是由能量而非靜止質量決定的。光和物體中的能量正是吸引其他天體運動的幕後之手(當然,來自各種地方的動量、力量和壓力也起著次要作用)。
  • 宇宙中的物質從何而來?為何大爆炸之後,宇宙中會形成各類元素?
    大約150億年之前,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點出現了,這個點就是科學家們口中的「奇點」,然後在137億年之前,奇點爆炸宇宙誕生,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也隨之出現。伴隨著宇宙大爆炸,宇宙開始迅速的膨脹,最先出現的是光子、電子、中微子、質子和中子。
  • 連光都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那麼引力波又是如何逃逸的?
    黑洞通常被描述為一個奇點,所有的質量都在這個奇點之上。它還被「事件視界」所包圍,事件視界剛好是可以光速可以逃逸的臨界點。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個疑問,既然連光都無法逃脫出黑洞,那麼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是逃逸的?
  • 宇宙目前的狀態是引力和壓力之間達到平衡的結果
    如果宇宙無限且光滑,那麼每一個粒子在每個方向都會受到相同的力。這意味著沒有一個粒子會被迫向任何方向移動,所有粒子都永遠不會聚集在一起,而宇宙也就是停止不動的了,那反過來如果宇宙有限且光滑,那麼每個粒子都將被吸引到一個共同的地方,也就是宇宙質量的中心,那在這兩種情況下你都不會找到任何聚集在局部的團塊或者結構,宇宙要麼就是均勻的,要麼就要聚集到一處。
  • 質量與引力,誰讓空間彎曲了?相對論認為是質量,弦論認為是引力
    這是大多數朋友的理解,但其實引力和空間彎曲都是一個現象的兩種不同說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我們在解釋「引力」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時必須要和時空一起說明,否則這個觀點就是不完整的。
  • 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 引力、暗能量、暗物質……
    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有一個問題越來越讓更多人不斷思考,那就是宇宙有掌控者存在嗎?如果有,那又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如果說宇宙沒有操控者,那就顯得非常不正常了,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宇宙是存在掌控者的,那麼這個掌控者究竟是誰?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探索,終於發現了它們的身影。科學家研究發現,宇宙的掌控者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引力,一個則是神秘的暗能量。
  • 光和引力誰跑得快?宇宙大爆炸告訴我們,引力比光快38萬光年!
    從討論恆星的光和引力這個問題的話,恆星的誕生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因為之後的恆星發展跟這個問題並無啥大關係,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或者查看種花家的其他文章,有很詳細的過程說明。二、為什麼太陽光逃不出太陽的引力範圍?我們從恆星的發展歷程中可以了解到,無論是星雲的自身的金斯長度或者質量導致的坍縮,都是先有質量開始聚集,然後中心溫度逐漸升高,最終達到恆星內核氫元素點燃的條件,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是先有質量,後有光子。
  • 物體為什麼會有質量,質量從何而來?
    可是到了個世紀,科學家發現,「力」的概念並不夠用了,用「相互作用」取而代之,並且他們發現宇宙其實還存在著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加上前兩者,就一共有4種,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