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1.水從天漢落,山逼畫屏新。
出自唐·李白《贈崔秋浦三首》(其三)。
詩句寫飛流直下、山色如畫的景象。前句是誇張,意在突出強調水流落差之大;後句是比喻,意在形象生動地展現山色的優美。
2.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出自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詩句寫廬山瀑布時如飛電、時如白虹的景象。皆是運用比喻修辭手法予以描寫,意在突出強調其流速之快、顏色之白。
3.野竹分青靄,飛簾掛碧峰。
出自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靄,霧氣。一叢野竹隔斷了滿山的青霧,一道瀑布從陡峭的碧峰上如帘子一般直掛下來。詩句乃將青山、野竹、瀑布融為一體的寫景之句。近景如青靄一般柔和神秘,遠景如瀑布一樣壯觀動心。一剛一柔的兩種景色配合在一起,遂使詩句所勾勒的畫面更加富有魅力。
4.噴壁灑素雪,空濛生晝寒。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詩句言瀑布噴灑於峭壁之上就如白雪一樣,水霧空濛使白晝裡也生寒意。前句寫瀑布的視感,後句寫瀑布的觸感。如詩句,視感與觸感相結合,便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仿佛如見瀑布之白,如感瀑布之寒。
5.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出自唐·李白《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
前句用誇張修辭手法,寫黃河的源遠流長與水勢浩大、撼動華山的氣勢;後句用比喻與誇張修辭手法,描寫黃河水流湍急的形貌與水聲如雷、震動三秦大地的氣勢。
6.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出自唐·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詩句寫泰山高聳入雲,環繞山頂的白雲就像是東海上漲起的白波之景象。詩句乃用誇張和比喻修辭手法描寫泰山高峻之貌。
7.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
出自唐·李白《別山僧》。
三天,指極高的天空。詩句以誇張修辭手法極寫所處山峰的高峻。「三天近」,是仰視,說山與天的距離之近,意在反襯山的高;「萬嶺低」,是俯視,說居高臨下的視野,以萬嶺襯託詩句嶺之高。
8.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出自唐·李白《公無渡河》。
決,衝開。詩句寫黃河從崑崙山發源,由西到東奔出龍門峽的氣勢。「決崑崙」與「咆哮萬裡」,都是誇張修辭手法,意在突出強調黃河水勢的浩大。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出自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詩句二句乃是寫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前句以誇張修辭手法,直寫瀑布懸空而下的壯觀氣勢。「飛」字狀其從天而降之態;「直下」,狀其陡直與落差之大;「三千尺」,極言瀑布高度之大。後句將飛流直下的瀑布比作是從九天落下的銀河,這是比喻,也是誇張,不僅雄奇新異,而且生動形象,給人的印象極深。
10.水淥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出自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詩句言唐明皇避亂(安史之亂)的南京(成都)天碧水清、飛塵不起、氣候和暖,遠勝唐都長安。其意一在誇說四川自然風光與氣候條件之好,二在寬慰唐明皇國破流亡的孤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