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建議提高醉酒駕駛機動車入刑標準

2021-01-19 民主與法制網

  本網訊(記者湯瑜)5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向記者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上,她建議提高醉酒駕駛機動車入刑標準。

  黃細花指出,2019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19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審判執行工作數據顯示,全國各地法院審結的刑事案件中,危險駕駛罪首次超越盜竊罪,排在首位。

  2017年5月,最高法發布的《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二)(試行)》就醉酒駕駛明確規定,對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處罰;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屬於醉酒駕駛。醉酒駕駛機動車時血液酒精含量達到200毫克/毫升以上從重處罰。

  為此,黃細花建議,首先,提高醉駕人員的血液酒精含量標準,以懲罰力度相對較小的行政處罰來懲治情節輕微且危害性較小的醉駕酒駕行為,擴大行政處罰適用範圍。

  「其次,統一醉駕量刑標準。」黃細花指出,醉駕型危險駕駛犯罪作為輕微的刑事犯罪,應當在量刑上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為輔,在確定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從寬,確保罪責刑相適宜。統一量刑標準,也能避免出現選擇性執法,保證普遍的公平正義,提升司法機關公信力。

  「另外,要完善快速辦理程序。」在她看來,醉酒型危險駕駛犯罪作為一種輕微的犯罪行為,適合運用速裁程序,建議在各地公安機關執法辦案中心增設檢察室和速裁法庭,快速辦理該類案件,構建一站式、全要素、即時性的執法新模式。

相關焦點

  • 酒駕是否一概入刑?湛江民革建議細化醉駕案件量刑準則
    隨著醉駕入刑,大多市民能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駕駛。不過,也有相關人士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今年5月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提出建議,她認為,應提高醉駕人員的血液酒精含量標準,以懲罰力度相對較小的行政處罰來懲治情節輕微且危害性較小的醉駕酒駕行為,擴大行政處罰適用範圍。
  • 醉酒駕駛量刑1至6標準,法院對初次醉駕的量刑標準
    醉酒駕駛量刑1至6標準,法院對初次醉駕的量刑標準時間:2020-10-24 08:40:51 編輯:車主指南酒駕分為飲酒駕駛和醉酒駕駛,酒駕後血液中酒精含量為量刑的標準。其中酒後駕駛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大於等於20mg/100ml;醉酒駕駛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大於等於80mg/100ml。大於80mg/100ml也就是醉酒駕駛量刑1至6標準。具體量刑的時候,還需要結合酒精測試的度數和犯罪情節的具體情況去判定。一般來說,酒精度數每增加60度,就會增加一個月刑期。
  • 醉駕入刑合理性的反撥與諏議
    ,據統計全國酒駕醉駕均超四成,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20日,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處酒後駕駛35.4 萬起,同比下降 41.7%。  一、概說  (一)教義概說  危險駕駛罪,包含兩種情形:其一為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者;其二為醉酒駕駛機動車者。本文旨趣僅在後者。法律規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毫克/100毫升為醉酒駕車。  本罪的法益為公路交通運輸安全,包含行人人身,車輛及其他公共設施的安全。
  • 醉酒駕駛標準及處罰規定
    醉酒駕駛標準及處罰規定醉酒駕駛的標準上面有說到,至於處罰規定,醉酒駕駛不同的機動車,處罰會有所差異。具體情況如下:1、醉酒駕駛機動車,會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 醉酒駕車的處罰標準
    1、醉酒駕駛( 醉駕)是指因飲酒而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個 人意志,在這種狀態下駕駛機動車的交通違章行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於20毫克就算酒後駕駛,大於等於80毫克即為醉酒駕駛。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二條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 醉酒駕駛報廢車輛將會如何判刑
    案件事實2019年1月21日,被告人張某無證醉酒後駕駛小型麵包車(已達到報廢標準)行至某村莊,因涉嫌酒後駕駛機動車被某縣公安局執勤民警現場查獲。經檢測,從送檢的張某血液中檢測出乙醇成分,其含量為290mg/100ml。
  • 「醉酒型」危險駕駛案件程序性審查要點
    危險駕駛罪自入刑以來,發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在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檢察院,危險駕駛罪已連續5年成為案發量排名第二的高發犯罪,僅次於盜竊犯罪。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醉酒型」危險駕駛案(如無特殊說明,本文所述危險駕駛罪均系「醉酒型」危險駕駛罪)。
  • 2018醉酒駕駛處罰新標準,你都了解了嗎?
    近年來,我國關於醉駕酒駕的管理變得越來越嚴格了,而處罰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很多的大型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駕駛員醉酒駕駛導致的。那些喜歡喝酒的駕駛員在喝酒後抱著一種不會被查的僥倖心理,依舊在喝酒後開車,很多事故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
  • 男子「醉酒危險駕駛」卻不負刑責,為什麼?
    情況緊急,家人和鄰居又沒有駕照能開車,計程車一時也聯繫不到,陳某不敢耽擱時間,自己駕駛私家車將妻子送到了附近醫院搶救。隨後,陳某被警方查獲,經鑑定,其血液中酒精含量為223mg/100m1,遠超醉駕標準。 公安機關固定相關證據後,將該案移送至江陰市檢察院。
  •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將GEP納入生態文明考核
    這些熱點話題也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洋動物病害控制與病理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員莫照蘭尤為關注。今年上會,莫照蘭帶來了加快制定海洋牧場法規、建設我國海洋預報減災體系、將GEP納入生態文明目標考核體系等建議。
  • 吃荔枝後被測醉酒開車,構成危險駕駛罪嗎?
    在開車的路上還哼起了「醉酒的蝴蝶」。然,唱歌可費口水,便在高速服務區買了20斤荔枝,邊吃邊唱邊開車。21:00在高速公路出口時被交警以呼氣式酒精檢測儀檢測到酒精含量達到醉酒程度,當場被戴了「雙手鐲」。後經查醉酒為大量吃荔枝所致。問:羊未都構成危險駕駛罪嗎?
  • 全國人大代表嶽喜環:建議完善禮讓斑馬線上行人具體舉措
    新交規規定禮讓斑馬線上的行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要求,也是提高整個社會公共道德素質的要求,更是增強所有駕駛員的守法意識的要求。但是在禮讓斑馬線上行人的實際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爭議問題,如何界定禮讓規則,怎樣在禮讓行人的過程中保護行人和機動車駕駛人的權益,需要我們完善禮讓斑馬線上行人的具體舉措。
  • 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先後四次酒後駕車上路 膽大男子涉嫌危險駕駛...
    12月25日,公安靜海分局交警支隊大邱莊大隊在「雙旦行動」違法專項治理中,查獲一名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且四次涉酒駕駛的膽大駕駛人。12月25日晚,大邱莊大隊交警在靜海區大邱莊鎮王虎莊路某門診前設置點位,開展酒駕等交通違法行為的專項治理行動。
  • 酒駕醉駕處罰標準2018 最新規定
    在這裡給出一個通俗的判斷標準1斤白酒24小不駕車,半斤白酒12小時不駕車。酒駕醉駕處罰標準2018新交規加大了對飲酒和醉酒駕駛的處罰,但新交規實施後,依然還有很多人懷著僥倖的心理進行酒後駕駛,那酒後駕駛的處罰標準是怎樣的呢?
  • 全國人大代表李永萊建議:提高電能替代,推動能源綠色清潔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建議,加快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清潔發展。加快推進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他建議,加大中央財政和地方配套政策力度,支持能源消費領域開展電能替代和能效提升,積極推動「煤改電」清潔供暖,在工業、交通領域實施「油改電」,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實施能效提升,從終端消費側推動以低碳電能廣泛替代高碳排放的傳統能源。
  • 醉酒駕駛開車回家,交警夜查把他「拿下」
    近日,哈爾濱交警部門在開展夜查工作中,查獲一名醉酒駕駛人,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厲處罰。11月30日21時許,一臺黑A2T35*號麵包車在道外區承德街某處緩慢行駛,正在附近執勤的警力發現該車行駛軌跡異常,果斷示意其停車接受檢查。
  • 不分級大片引青少年尖叫 專家建議家長陪同觀看
    暑假青少年扎堆電影院 不分級大片引尖叫 專家建議家長陪同觀看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我也害怕看暴力片」   在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旅遊局局長黃細花就提出了設立電影分級市場制度的議案。黃細花說,「我很喜歡看電影,但是卻特別害怕看到暴力、血腥的畫面。有時進電影院前不知道電影是什麼樣,本圖個享受,可看到打打殺殺的場景才大呼受罪。要是讓小孩子無障礙地接觸到這些影片,對他們的心理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 2018交通法最新規定:最新酒駕處罰標準!
    新交規加大了對飲酒和醉酒駕駛的處罰,那麼,2018年交通法規定的酒駕處罰標準是什麼呢?一、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 飲酒駕駛: 飲酒駕駛機動車輛,罰款1000元-2000元、記12分並暫扣駕照6個月;飲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罰款5000元,記12分,處以15日以下拘留,並且5年內不得重新獲得駕照。
  • 人大代表李楠楠建議:提高社會認同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養老行業
    90後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是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長期在養老機構工作,她對養老服務人才缺乏問題特別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楠楠帶來一份建議,希望提高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認同,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