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汶川記憶」摘選|不止大半個中國的共振

2021-01-1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5·12汶川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十年一晃而過。我們試圖打撈與這場地震有關的記憶,於是在H5「我的汶川記憶」裡收集澎友填寫的隻言片語——地震發生時,你在哪裡,在做什麼?在已收到的「記憶」裡,我們看到須臾之間的生命流逝,也看到震後人們心有餘悸,卻還能守望相助。我們摘選了部分,為了忘卻的紀念。

2008年5月16日,映秀鎮,裂開的土地。地震發生後,通往映秀鎮的道路全部中斷,救援官兵只能步行幾十公裡前往救援、運送救災物資,路上隨時都可能發生塌方。

倏忽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 小學生9歲

「當時還是小學四年級,那天下午第一節課,記不清班主任因什麼發的火,剛重重的拍了一下多媒體,然後桌椅就開始抖動,這幅畫面現在仍歷歷在目。」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 學生 12歲

「上一秒以為還以為是在吹大風,下一秒就意識到地震了!趕緊叫醒家人,一起跑了出去,08年是本命年,我外褲還來不及穿,只穿著紅內褲就跑了出去。」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 一年級學生 7歲

「我到現在還記得地震平息之後奶奶帶我返回學校拿書包,我看到了,未散去的煙霧中那座傾斜的教學樓...

晚上躺在藥材公司(兒時的記憶裡就是鐵大門內的土坡...什麼都沒有全是土...)裡臨時搭起來的帳篷外邊的地鋪上,我問哥哥:「地震就是有石頭掉下來嘛?哥哥:「嗯...應該吧。」然後便不說話了。

我看著普藍色的天空想,地震就是天上掉石頭...那我們睡在這裡更容易被砸到啊!

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也是年少無知...

地震之後,我生活的小城發生了很大很大的變化...」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 初一學生 11歲

「當時班上有許多青川來的學生,都在那裡哭,電話也根本打不通,我們叫他們不要慌,但自己心裡也沒底。

期間還有一次還是幾次特別多大的暴雨,但又不敢回家去住,時不時都有餘震。但記得那時小區裡的商店都是免費的,偶爾回去看一會兒電視,不敢待太久,看見電視上的死亡人數和失蹤數字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直上漲,旁邊我媽的眼淚簌簌往下掉……」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 高校領導 45歲

「五·一二當天,我要求務必落實晚餐,用課桌椅當柴也行。並對初時說完不成的飲食公司負責人講,完不成我立馬撤你的職,讓有能力的人來完成。

我學生的父母在地震中走了。關鍵是孩子在廢墟中看到了母親的鞋。但人卻始終沒有見到。回到學校,我和愛人和孩子一起吃飯。半個小時,孩子被我所握著的小手,一直在顫抖。」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 工人 33歲

最幸運的是,地震時我跑到已拉不開門的房子時想到了老婆還沒走,於是又轉過身拉起一動不動的老婆跑出了搖搖欲倒的房子!」

2008年5月15日,救援官兵在映秀地震廢墟上尋找生還者。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 高三學生 18歲

「我的一個同學因為當時不冷靜從3樓跳下而斷了腿。

地震成全了高中的班對,現在已結婚有小孩,當時女生因為害怕沒有跑下樓,男生跑到一半沒看見她又回去,陪她一起躲在課桌下。

我們過了差不多一周幕天席地的生活,夜晚和同學一起躺在操場上看星星,當年的高考推遲了一個多月。」

四川綿陽涪城區 五年級學生 11歲

「14點28分,這個時間記得特別清楚。當時距離上課就2分鐘,所有的同學都已經在教室裡了。

我感覺窗外風好像很大,因為操場上的樹都在劇烈搖晃,緊接著感覺座椅也在微微晃動,但我一直以為是因為前面的同學在搖椅子。突然,坐在前排的同學都一窩蜂地衝出了教室,我傻乎乎地也跟著出去。大家都跑到操場,聚為一團。操場的地燙的嚇人,空氣中也瀰漫著種粘膩的緊張感。不知怎麼,女生突然抱作一團痛哭起來。老師不停地確認班級人數,安撫哭泣的女生,以及照料唯一一個受傷嚴重的男生。

我一直記得老師站在拐角處的那一場景:一下又一下的瓷磚撞擊聲,混雜著灰塵的老師嘶喊聲。那一刻感覺危險就在眼前,也是那一刻讓我打心底裡對老師肅然起敬。」

四川德陽廣漢 初中生 15歲

「2008年5月12日上午最後一節課,我收到喜歡的男生傳來的告白紙條,那一天我們在一起了,直到快上課我都掩飾不住地開心。

下午2點28分,地面突然晃了一下。緊接著,地面開始劇烈晃動,這時從對面教學樓傳來了尖叫,大家都才反應過來一樣,爭先恐後地往樓梯擠,我深一腳淺一腳,生怕下一步就跟著樓梯一起塌下去了。

我在醫院做志願者,見到了頭被預製板砸變形的大叔,見到了和我一樣大卻要做高位截肢的女孩,見到了各種我出生以來最血腥的場面。

後來,因為身體原因,我沒法學醫,我的手機那天也在慌亂中忘在了教室抽屜,和男朋友才在一起就斷了一個月的聯繫。

好在十年後,我身邊依然是當時那個人,下個月我們要一起過紀念日。」

2008年5月17日,搶修都江堰市到汶川縣映秀鎮「生命線」的成都軍區某工兵團官兵們躺在地上休息 。

餘悸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 高一學生16歲

「我們院子裡有幾位參團在地震前,去銀廠溝避暑,之後,整個團沒有一個人回來。

地震當晚,全院子的人都沒有回家,門衛搬來桌子和電視,大家圍著電視看新聞。當晚,漂泊大雨傾盆而下,大家又下樓躲在小賣部的雨棚下,在害怕和恐懼間,沒有一個人說話,默默地盯著漆黑的天。

之後,和家裡人去睡過馬路牙子,就鋪了一張雨披,那個背疼的感覺現在還記得。」

甘肅蘭州 學生 17歲

「地震一周後去學校的路上,一輛公交車突然停下來。尖銳的鳴笛聲響起。幾秒鐘後整條街如同定格般靜止,唯餘鳴笛聲響徹雲霄。

一分鐘後時間重新開始流動,我忘了自己有沒有哭,只記得一張淚流滿面的臉與我擦肩而過。那大概是我這輩子最有民族認同感的一年。」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 工程技術人員 40歲

「那天17:00左右,跑過餘震中的姜射壩大橋,我決定馬上和一位同事步行到電站廠房查看情況。

大橋對面的山上在不停地掉落山石,不斷地揚起沙塵。遠遠看去,橋的上遊側已被坍塌石塊堆滿,一輛麵包車被砸得稀爛。經過大約1個小時的行軍,終於安全到達廠房。       

天黒了,兩人一組,我們在承重牆前度過了一個餘震不斷而又驚心動魄的不眠之夜。」

2018年4月4日,新北川鳥瞰圖。

關切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 大三學生 22歲

「十年前,我讀大三。

地震發生一小時後,作為川人,第一時間到銀行給紅十字會打款200元,當時生活費600元每月,郭美美也還沒開瑪莎拉蒂。

第二天,與摯友阿望商量,學新聞的,總得去災區做些什麼,背上包就出發了。過程很曲折,也沒經驗,輔導員知道後打電話給我爸,說我無故曠課要被處分。老爸回答,他是四川人,又是學這行的,要給處分,認了。後來綜合分析了災區形勢,最終沒走出重慶就折回學校。

5月20號,我與實習老師田悅再次啟程去了災區。在綿竹,碰見一男子,哭著找妻子,他說與她最愛讀的是林覺民的《與妻書》。那年頭,有很多優秀的記者、前輩,每天讀他們的報導,痛不可支。十年,有太多變化,沒必要去抵抗遺忘,那是自然法則。記住該記住的,忘掉該忘記的,如此而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 學生 21歲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我在成都上課,幸運地躲過一劫。我很感激那個曾喜歡我的男孩,在得知我奶奶被埋在倒塌的房屋裡後,借車執意開到100多公裡外的學校接我回家。十年後,我們天各一方,但那份生死邊緣的恩情,我永生難忘,謝謝你。」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 學生 22歲

「如果沒分手,或許震發當時我就被埋了。看新聞,2007年暑假跟他一起住過的外北街已經滿目瘡痍了。雖然恨過他,但也從沒想過讓他去死。再聯繫他,已然通訊中斷了。多方打聽均無音訊。只有等通訊恢復。在心裡跟老天說,只要他能活,願意從此徹底放手,此生老死不復相見。然後,他好好活著。我遠走他鄉。」

2018年4月4日,新北川鳥瞰圖。

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 學生 19歲

「聽同學說四川地震了,心裡一陣慌亂,奔出教室給遠在成都、許久未聯繫的表哥打電話,未接……後來才知道,通訊受影響,線路很難擠進去……最大的感受吧,有些人可能很久都不會想起,但是卻一直在心裡。」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 學生 12歲

「下午六點多放學回家,被父親一臉嚴肅叫坐下,他在紙上寫下了「汶川」兩個字,告訴我四川發生了大地震,這裡是震中。」

上海市浦東新區 記者 28歲

「那一天,我在金茂大廈88樓頂層,等待著採訪從底樓登高上來的冠軍。肚子裡,我如今十歲的大女兒還是兩個月大的小細胞。

我隱約聽到說地震了。迎著刺眼的太陽,我和同行的記者討論了一下回浦西最安全的方式,到底是坐船還是坐地鐵還是坐公交?來不及想太多,硬著頭皮去坐了地鐵。回家是那時我最想做的事情。」

救助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一個會開車的父親 31歲

「地震過後開著王牌貨車在縣委政府,民政部門的安排下給理縣十三個鄉村的父老鄉親們送去救災物資,我經常去的是蒲溪鄉,那裡很危險,每次去都是一次生死經歷。」

2018年3月21日,映秀街頭。

加拿大 研究人員 29歲

「在紐約,組織了募捐,湊了兩萬美金,買了救災帳篷,寄給中國。前幾年無意中看到發票,心頭又是一緊。猛地想起校舍裡被埋的孩子們的哭泣。」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個體戶 38歲

「看到電視新聞,心痛!看到街頭獻血車,急需o型血,立馬擼起袖子,獻了400cc。心裡好受了一些……」

上海市普陀區真如鎮街道 航空公司職員 29歲

「親歷了三件事情。其一是作為公關人員在一天之中接聽了近150個媒體來電,回答包括滯川旅客安危在內的各種問題。其二是在地震兩天後飛赴甘肅蘭州,迎接從四川九寨溝北上撤離的數百名遊客並派包機,將他們救回上海。其三是地震一周後,來到當時的成都分公司慰問堅守崗位的同事們。」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 醫生 25歲

「汶川地震一年後,我成為了上海市對口支援都江堰災後重建醫療隊的一員,對口支援都江堰崇義鎮公立衛生院,參與了再生育項目、當地板房醫院防疫和醫療對口幫扶、疫源地消毒防疫指導、板房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的災後防病工作,與當地醫務人員和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這段經歷終身難忘,四川也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2018年4月18日,汶川地震十年之後的映秀鎮。

變道

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 軍校學生 21歲

「當時還是軍校學員,晚上集體坐在足球場上,和家人聯繫確保平安後,想著如果情況進一步變壞就寫申請書去一線,最終沒能去成。

後來暑假去部隊見習,歡迎抗震救災的戰士歸隊,最後一臺卡車上就兩個人抱著一個年輕戰士的遺像,一下子鼻子就酸了。」

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 職員 27歲

「地震時在江蘇崑山工作,看著四川地震災區的情況,心裡就決定了,我要辭職回到離父母四川老家最多2小時車程的地方。當年秋天,順利回到成都,現在做著與腳下這片土地相關聯的事情,道阻且長,但又有何懼,從未後悔。」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 記者 24歲

「到現在還記得在青川縣坍塌的省道邊,豎著的那塊大紅色牌子:青川人民含淚感謝子弟兵。那是我真正走入新聞職業的起點,千言萬語,都凝聚在我對每一雙真誠眼睛的深刻記憶裡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永不褪色的記憶|我和汶川大地震
    永不褪色的記憶---我和汶川大地震廖毅文時光如水,逝者如斯。回望過往,已是光影流年。站在歲月的路口,翻閱斑駁的往昔,回憶依稀的舊事,許多人、很多事不再清晰,而有些往事卻依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有時甚至波濤洶湧,水流湍急。
  • 5·12記憶:汶川大地震佛門救苦的25個瞬間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二年了。有些畫面難以磨滅,有些感動值得牢記。再回首,依舊會溼了眼眶。覺悟君今天編發的這些畫面,來自12年前親身參與了那場地震救援工作的鳳凰網佛教團隊。接下來,請跟覺悟君一起,回看汶川大地震佛門救苦的25個瞬間。
  • 汶川地震震醒了先鋒詩人
    「還有這樣一塊淨土」      研討會主持人、《中國詩刊》「八面來風」版面責任編輯南鸝在會上講了這樣一件事情:曾有一名熱心的網友給詩刊主創人員發來一封信,信裡說:「看了你們編的詩刊,令我萬分感動的是,在現今這樣一個為物慾所累、為人情所苦的功利主義強盛時代,還有《中國詩刊》這樣一塊淨土,遠離城市的喧囂和人心的躁動,堅持純詩歌的理想
  • 宜賓地震後的第二天,我來到了汶川遺址
    在經歷2008年5月12日那次大地震前,要進入到汶川是很不容易的,群山綿延之下是極度不便的交通。大地震發生之後,從成都到汶川之間便修建了很多的隧道群,人們從成都只需要1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汶川的映秀鎮,去甘孜或阿壩旅行的人也會途經這裡看一看,這裡一直保留著大地震後的一處遺址。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 我從汶川地震死裡逃生,12年了,我決定說出我的慘烈經歷……
    這篇文章,是一個汶川地震的親歷者的投稿。12年過去了。那些哭聲與呼救聲猶在耳邊......文 | 西西里明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了。許多人在重提當年事。為逝者默哀。可是之於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12年前熟悉的恐懼,又捲土重來。
  • 每日摘選 會跳車逃跑的馬來貘
    每日摘選在學校、醫院、辦公室,甚至圖書館等地方,只要歷史夠久,通常都會留下許多故事逸聞或是傳說。而創園已經超過90年的臺北動物園,自然也不例外地留下了一些有趣且經典的動物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馬來貘跳車記」,而這個故事因為不是發生在動物園裡面,所以幾乎可以算是被遺忘的都市傳說。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 汶川地震首次暴露中國的驚人戰爭動員能力,世界為之震撼!
    而汶川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約等於四百多個這樣的原子彈在距離地面十公裡的地區猛然炸裂!「汶川大地震讓整個世界揪心!」面對如此慘狀,外媒也被深深地震驚到了。大約每隔幾秒鐘,就有石頭掉下來......我周圍的房子全倒了,北川城的房子也全倒了!而在我的身邊,全是死人!好大一片,至少幾十個!我下意識地一低頭,看見一個女的,估計二十多歲,就在我的腳邊,躺在那裡,腦袋沒有了,肩膀沒有了,只剩下了一隻乳房,周圍都是血跡斑斑的衣服和橫七豎八的屍體以及亂七八糟的物品,當時我驚呆了,怎麼會這樣?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打死我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天末涼風,蒹葭蒼蒼,自你離去,已有九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漫長的三千多個日日夜夜裡,我多少次站在我們初次相約的海邊,抬眼望著汶川方向的星空,又多少次在夢中聽到你近乎絕望的呼救,醒來後淚眼滂沱,不知所措。
  •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
    仰望蒼穹,回溯歷史,32年前,歷史的一幕何其相似,汶川———唐山,苦難記憶已深深銘刻在中華民族內心的深處,那是這個國家永遠的痛。同樣是地動山搖,同樣是慘絕人寰。轉瞬之間,24萬條鮮活生命成為遠去亡靈,100萬人風雨漂泊無家可歸,唐山,這座冀東平原上的百年工業城市,頓時夷為平地、化為烏有。唐山大地震,用沉重的代價寫下當時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頁。
  • 緬懷汶川大地震: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此次地震導致的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汶川同胞走出過去,擁抱未來!
    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5月12日,我們從此記住了四川的這個小城鎮。汶川是所有中國同胞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十年了,回想起那一幕,仿佛是在昨天。十年後,當年的孩子紛紛長大成人,中年人已經慢慢變成了老人,但是在汶川所有人的心中永遠埋藏著十年前悲慘的一幕。那一刻將永遠銘記在中國的歷史上,因為太慘!
  • 汶川·記憶丨12年前的那一刻,你正在經歷什麼?
    我們連續70多個小時都在不停地搜救和轉移被困群眾,一刻也不敢停歇。那段日子,我們每天休息的時間不到四個小時,但是沒有人喊苦喊累。因為,這就是我們的使命。龔海峰@龔海峰那是令我一生都無法忘懷的一天。高中畢業後,我毅然報考了軍校。如今,我已經是一名光榮的首都武警。@高寧靜 秦一彤我的戰友宇豪經歷過汶川地震,那時候,他還在上小學。學校塌了,他們家裡的房子也塌了,餘震持續了一個月。但是沒幾天,解放軍來了,將他安置在救護點。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這種疾病在中國較為普遍。北京大學心理學專家楊甫德告訴我說,中國的精神病患者大約有八千三百多萬人!嚴重患者,就有一千六百多萬人!  那麼在四百八十多萬災民中,又有多少被汶川大地震震出的精神病人呢?北京大學心理學專家楊甫德也告訴我說,精神病患者承擔的醫療費用是非常重的,在全國所有疾病中,排在前十名,而在這前十名中,精神病患者就佔了五個,其中抑鬱症患者,列第二位。而問題還在於,對於精神病的治療,與別的疾病不同,有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過程。不像長個腫瘤,或者有根盲腸,一刀切除,萬事大吉,永不復發。
  • 汶川地震十年丨當年的武警戰士蔣傑: 重返汶川 赴一場十年之約
    距離5月越近,蔣傑的心就越澎湃:「我要去汶川看看,重走汶川救災路,喜看汶川新變化,想去看看在我胳膊上寫地址電話的小學生,想去看看我們露天而眠幾十天的草坡鄉那塊熱土,想去看看給戰友送雞蛋的大姐,想去看看克充村給我們帶路背糧的女孩,想看的太多……」5月5日,蔣傑和幾位戰友在當地媒體和熱心網友的幫助下,來到汶川,和當年災區的親人們重聚,十年牽掛終於有了一個圓滿了結
  • 汶川地震後災害治理的十年演進:四川經驗與中國模式
    在這樣一個全球反思中,我們中國也在行動。這個行動其實是汶川地震後十年的重要觀察背景。「汶川地震」 是中國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節點有同事問我,其實2008年汶川地震應對到底意味著什麼?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中國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節點,更為重要的是,汶川震後這十年不僅僅是中國應急管理的一個重要歷程,還是中國公共治理,也就是我們講的國家治理能力完善的十年。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這一刻,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山川撫平傷痕,時間撫慰傷痛。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此刻的汶川,正在走向重生與振興。今天也是國際護士節,災難和守護彼此交織,特別是在全球疫情的當下,激發著我們持續感悟生命的意義。許多電影都重現了不同災難來臨時滿目瘡痍的景象,感受那些難以抹去的疼痛記憶,見證生死救援裡的大愛無疆。
  • 汶川地震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正好發生在上弦日
    汶川地震或與天文因素有關  6月初兩個強天文潮汐值得關注  本報訊(記者/蘇稻香通訊員/李建基)廣東天文學會專家昨日分析,這次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期與時間,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  太陽月球地球處於同一平面  汶川大地震時刻恰好出現在太陽月球地球3個天體處於同一個平面上。在平時,月球與太陽地球的運行不是處於同一個平面,而是有一個5度多的夾角。當3個天體處於同一個平面上,可能對地球地殼的某些板塊產生特殊的或共振的影響。
  • 汶川,到底有多好吃?
    走, 今天大家就跟著小遊, 一起走進我的家鄉—無憂汶川, /石磨豆花/ 石磨豆花是常見的一種小吃,是嫩豆花的一種吃法,它與運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豆花蘸水和大米飯配合食用,因其鮮嫩可口而流傳廣、影響大,在阿壩州乃至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都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