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我國許多理工學科的奠基人,同時又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是寫得一手好詩詞的科學家。他們無一例外,都說:「舊體詩詞,最能抒發抒發人生感懷,記錄時代訊息。」
《夜雨》歐陽翥夜氣冥冥翳太青,清窗聽雨獨傷情。夢痕帶淚回童輦,歌調凝弦斷玉箏。咽到中宵應有恨,敲殘舊苑已無聲。離離原上多禾麥,都為蒼生望太平。
他是歐陽翥,我國著名的腦神經學家,此詩作於抗戰期間,集個人感懷與家國之痛融為一體,詩意悽美,被譽為詩中上品。
《金門公園遠懷》唐稚松海宇空濛大地秋,夕陽天外望神州。東來諸葛無留意,西訪玄奘亦壯遊。蠶為獻絲甘自縛,蛾因戀火以身投。登臨漸入高寒境,萬籟蕭然一羽浮。
唐稚松,中國計算機科學和軟體工程研究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中科院院士。此詩,是他寫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訪美期間,抒發了對祖國的思念。
《浣溪沙十首·牛棚詠史》王綬琯五十萬年溯鬥爭,殘雷疏雨夜三更。悠悠大地轉無聲。幾個英雄悲失路,一番兒女學忘情。蛙聲四面月微明。帝業深籌萬世功,律繁如雨令如風。長城遙護泰山封。且喜詩書銷海內,更收珍麗實關中。贏來一賦阿房宮。
王綬琯,中科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詩人思接千載,將人類的悲歡爭鬥、得失榮辱置於時間的長河與浩瀚的宇宙中去呈現,頓時清涼自生,意氣稍平。
《上林春·春情》胡先驌垂楊樓外晴煙靜,瘦紅明靚。搴簾無語看遊蜂,乍把閒情勾引。春晝教人慵困,春眠未穩。惺忪自起品新茶,添寶鴨,穠香凝。
胡先驌,被毛澤東稱為「中國生物學的老祖宗」,是馳名國際的植物學家。錢鍾書這樣評價胡先驌的詩:「彎弓力大,琢玉功深,登臨遊覽之什,發山水之清音;寄風雲之壯志,尤擅一集勝場。」
《路南歸途中有述》節選鄭桐蓀風塵澒動日月變,烽煙驚見中原遍。子弟八千已膏血,婦稚幾輩溝渠免。太行衡嶽不覺高,鐵鳥翔躍竟扶搖。飛禍直從天半下,崇樓巨廈傾終朝。河山兩歲付焦土,籲嗟厄運似南渡。
鄭桐蓀,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他在詩詞理論與創作方面的造詣也不同凡響,著名詩人柳亞子說,鄭桐蓀「精研數理,不以文學名,實則見解甚深刻,餘所不逮也。」
《受降視禮》顧毓琇受降臺筑紫金山,八載艱辛奏凱還。雪盡馬關奇恥辱,功成觀禮我隨班。
顧毓琇,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電機系、無線電研究所的創始人,清華首任工學院院長。終其一生,除了寫作大量詩詞歌賦,顧毓琇還寫作了大量戲劇、禪學以及音樂方面的作品。
《浣溪沙·六首其四》石聲漢雙袖龍鐘上講臺,腰寬肩闊領如崖,舊時原是稱身裁。重綴白瘢藍線襪,去年新補舊皮鞋,羨它終日口常開。
石聲漢,我國植物生理學家與古農學家,詩詞造詣甚高,留有一冊《荔尾詞存》,著名學者葉嘉瑩高度評價其詞作的水平,認為「這是一冊不平凡的詞集」
《哭心翰抗戰殞命》翁文灝艱苦吾家一代人,同舟風雨最酸辛。上哀老父悽愴淚,下念新婚孤獨親。痛切連枝齊息涕,悲懷身世更沾巾。宗邦如此阽危甚,何日江山得再春。
翁文灝,清華大學地質系主任,中國三大地質研究所中他更獨任兩所所長。翁文灝說自己的詩「不求琢句之工,但紀感念之意」,是很真實的自我評價。言志,是他詩詞創作的重中之重。
反觀現在,不要說理科學人,就是文科學人,作舊體詩的人也不多了,而當時他們能夠將古詩詞融合在自己的身上,說明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能力抱有足夠的自信。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