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調查】動力電池退役潮來臨 回收利用仍存堵點

2020-12-01 新華08

新華財經天津11月18日電(記者李亭 王寧 張華迎)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速,動力電池裝機量呈井噴式增長。按照動力電池5-8年的壽命,早期上車的動力電池逐漸迎來退役。被譽為「第二礦山」的退役電池如何處理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可循環發展的關鍵。有效地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對於資源集約、環境保護、提高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價值都具有重大意義。

新華財經調研發現,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不少企業在布局動力電池回收,但行業非法回收處理現象較為普遍,正規回收企業存在回收難、處理難、盈利難等諸多堵點。業內人士建議,從頂層設計、技術突破、網絡完善等多個方面發力,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動力電池「第二礦山」價值引業界關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超過20萬噸,市場規模達到175億元。動力電池退役浪潮來臨,受到政策和大量企業的關注。

今年9月1日,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正式施行,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做了進一步規範,要求回收拆解企業對報廢新能源汽車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或其他類型儲能裝置進行拆卸、收集、貯存、運輸及回收利用,加強全過程安全管理。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立足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

市場需求疊加政策利好,已有不少企業在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今年7月,主要從事「城市礦山」資源回收利用的格林美(002340)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無錫格林美與無錫空港經開區管委會籤署了年回收處理10萬套動力電池與1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擬投資5.28億元加碼動力電池回收。

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及再生利用的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對行業前景表示樂觀。該公司總經理趙小勇告訴記者,公司今年參與投標的機會增多,回收量明顯增加,這說明市場的機會在增多。企業今年的目標是建立300個回收服務網點,通過網點,再和車廠和4S店合作,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12日,我國共有235家動力電池回收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近幾年相關企業註冊量不斷增長,2019年註冊量是63家,同比增長了75.0%。今年以來,新註冊了73家相關企業,其中上半年的註冊量是34家,同比增長了54.5%。

退役電池如何回收利用?

記者採訪了解到,對電池情況較好、剩餘容量較高的退役電池來說,梯次利用是一個重要方向。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能源經營部技術總監王文彬介紹,從2015年開始,天津鐵塔開始採用退役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作為備用電源。目前,有20%的基站採用梯次利用的動力電池作為備用電源。

同時,天津鐵塔也在探索梯次利用電池在分布式儲能系統中的應用。「利用鐵塔的基站建設成分布式儲能系統,在用電低谷期,對電池進行充電儲能,用電高峰期再向電網放電,緩解電網壓力。」王文彬說。

除梯次利用外,大量退役電池進入了再生利用環節。目前國內普遍採用溼法冶金工藝處理電池,即通過加酸鹼的方式提煉電池中的貴金屬。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方式貴金屬的回收率比較高,主要用於回收三元電池,但電池中其他材料的回收率不高,電解液、粘結劑等材料全部焚燒了,並且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尾氣、廢酸、廢渣等,一些小作坊由於環保設備不達標,容易造成環境汙染。

除了溼法冶金,也有部分企業探索動力電池的物理回收法。北京危安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傑表示,通過物理方法將電池拆解成各類材料,實現無害化處理,不僅能夠提高動力電池的回收效率,也降低了動力電池在儲運過程中的危險性,從而降低儲運成本。

記者在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工廠裡看到,車間內設置了動力電池的存儲區、檢測區、充放電區、拆解區等各個分區。拆解後的動力電池在經過設備處理後,分離出石墨、銅、鋁等各類材料。「把這些材料分離出來進行修復後,可以重新回到電池生產環節,生產對能量密度要求比較低的電池。」趙小勇說。

回收難、處理難、盈利難制約行業發展

儘管業內普遍看好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但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技術和體系還不完善,電池的收購網絡不健全,回收利用技術不成熟,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回收難:回收網絡不健全

趙小勇告訴記者,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存在大量沒有資質的個體經營者,回收行為受利益驅使而缺乏約束,一些車廠不看重回收企業的環保資質、處理工藝,秉持價高者得的理念,將電池賣給非正規企業。「小作坊成本低,高價回收電池仍有利潤,而正規企業的研發投入、環保成本都很高,與小作坊相比,沒有競爭優勢。」趙小勇說。

有業內人士透露,有大量的退役電池下落不明,流入黑市,被非法拆解或者以次充好進行梯次利用,導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環境汙染嚴重。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政策已經明確了電池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並且制定了動力電池的溯源管理辦法,有助於形成清晰透明的動力電池回收路線,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處理難:技術難點待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表示,鋰動力電池來自不同的廠家,製造規格、型號、性能都不統一,不但影響換電行駛等現實問題,也影響電池的梯次利用、循環利用,行業亟待制定統一、共用、規範的標準。

「針對單一型號電池的回收難以形成規模,增加了回收利用的成本,阻礙了動力電池回收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進程。」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發展部副部長唐海說。

郭傑表示,現在最需要突破的是電池預處理的問題,這是實現產業化的前提。從電池拆解上來看,技術難度在於如何將正負極片分開,有很多企業在探索,但目前沒有形成能夠實現產業化的技術突破,不具備大規模產業化的條件。

盈利難:商業模式待探索

一方面,從電池的材料來看,市場上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目前進入退役環節的電池中,磷酸鐵鋰電池是主流。在報廢回收的環節,磷酸鐵鋰電池有價金屬含量低,利潤空間不大,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明顯動力不足。

長期從事新能源二手汽車買賣的天津一商濱海二手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王勇智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噸三元鋰電池回收的金屬價值可達3萬多元,尚有一定吸引力;每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的金屬價值約8000元,但拆解中耗費的資源、人工、環保等成本也接近每噸8000元,幾乎沒有盈利空間。「正因如此,很多瀕臨報廢的新能源汽車哪怕大規模堆放,也不願去賠錢處理。」王勇智說。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回收成本高,導致後續的再利用成本增加,在梯次利用方面與新電池相比,短期內並不具備價格優勢,並且在產品穩定性等方面,新電池還會優於梯次利用的電池,嚴重製約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隨著技術進步,新電池生產成本越來越低,回收電池再梯次利用的價格反而比新電池價格更高。」唐海說。

郭傑則表示,電池屬於危險品,其儲運有著嚴格的標準,按照這些標準儲運,回收服務網點的運營成本會非常高。

多舉措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日益增長的動力電池回收需求和尚不成熟的回收體系,需從頂層設計、技術研發、生態系統等多方面發力,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健康發展。

首先,頂層設計是基本保障。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制定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統籌部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示範應用。唐海認為,應制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法律法規,並對動力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準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確保動力電池在拆解、檢測環節的一致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積極引導行業相關企業參與標準制定。

其次,加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研發。鄭綿平強調,要從科學技術和原理上,加強技術投入、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突破產業鏈的卡脖子技術,保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健康長遠發展。唐海建議,建立準確度高、應用範圍廣的動力電池健康狀態評估技術,對動力電池壽命進行精準評估;同時,進一步開發動力電池單體、模組、電池包的自動化拆解技術,實現低損耗、低投入、高效率、智能化拆解,提高對於銅、鐵、鋁等低值金屬的物理回收率,形成可持續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第三,構建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良性生態體系。唐海認為,應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構建規模化、高效化、可追溯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拓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渠道。同時,積極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汽車生產企業在銷售新能源汽車時要對電池的回收利用負責。通過押金制度和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對廢舊電池的回收意識,引導其參與動力電池回收工作。趙小勇、郭傑等人建議,加大對政策落實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對不按規定回收電池的企業或者個人設置一定的處罰措施。

此外,調動企業參與,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關鍵。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激勵實施細則,建立明確的賞罰機制,對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按照電池套數、容量等方式進行補貼,保證回收企業的經濟性。同時,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效益評估以及動力電池成組集成技術成本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商業模式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場景和潛在市場,包括儲能、智能電網的削峰填谷、偏遠地區分布式供電、通信基站後備電源及家庭電源調節等領域。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動力電池退役潮來臨 看廢棄電池如何變廢為寶?
    據估算,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規模或將達到20萬噸(約25GWh),2025年累計退役量約為78萬噸(約116GWh)。在如此巨量的退役電池面前,電池報廢后該如何處理成為最大的難題。眾所周知,廢棄電池內含有的多種貴金屬和危險物質,如若處理不當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更有可能造成環境汙染,所以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及處理一直是新能源業內焦點。
  • 「退役潮」開闢百億新空間 廢舊動力電池喜提金秋行情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超過377萬輛,動力蓄電池裝配量超過176GWh。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2020年中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   隨著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攀升,動力電池回收問題也變得愈發迫。「國家層面一系列辦法和規範的發布與實施,標誌著回收利用頂層體系已搭建完成,動力電池回收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業界資深人士劉國鋒指出。
  • 一場動力電池非法回收的狂歡
    這是一個全開放式的園區,距離園區很遠就能看到動力電池包的外殼散落在路邊與牆角,這些外殼既有乘用車的,也有客車的。這裡的廠房數量相比上述記者走訪的另一個調查點還要多,回收電池規模也更大,且不同於之前的調查點,這裡全部都是車用動力電池。散亂的存放點, 忙碌的拆檢工人,這裡的景象很是熱鬧。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如何回收循環與梯次利用?
    因此,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技術對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和降低動力電池成本均具有重要意義,並已經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堅持遵循「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原則,基於我國的資源和環境現狀,進行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研究在我國的社會與經濟發展中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是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研究課題,具有鮮明的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
  • 退役動力電池有救了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分析
    如果回收處理不當,所造成的環境危害,恐怕是數倍於乾電池和鉛酸電池。 因此,如何應對電動汽車後市場,合理的回收和利用汽車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不是等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起來之後才去考慮和規劃的,而是應該在當前,進行技術、市場、產業、政策、環保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完善電動汽車市場的相關配套措施。
  • 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高峰來襲!
    退役動力電池的「新戰場」目前,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有兩個大方向:一是對符合能量衰減程度的退役動力電池進行梯次利用;二是對無法進行梯次利用的退役動力電池,進行回收再生利用。「做好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是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北方工業大學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建林看來,合理利用退役動力電池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 退役動力電池高峰來襲!
    退役動力電池的「新戰場」目前,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有兩個大方向:一是對符合能量衰減程度的退役動力電池進行梯次利用;二是對無法進行梯次利用的退役動力電池,進行回收再生利用。「做好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是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北方工業大學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建林看來,合理利用退役動力電池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 退役動力電池往哪去?2019年特斯拉電池回收業務收入已達1.64億美元
    特斯拉近日上線電池回收服務,其亮出的回收政策,不由讓人點讚:可以處理「不再滿足客戶需求的任何電池」,報廢的鋰離子電池「100%回收利用」。車主要換電池時,只需將車送到特斯拉服務中心,中心把舊電池拆下來,為車主換上全新的電池。
  • 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商機趨勢的分析及建議
    第一批電動汽車運行已經超過20萬公裡,從電池的使用壽命來看,自2018年起,國內首批進入市場的汽車動力電池即將迎來「報廢潮」。隨著電動車高速發展,逐年遞增的退役電池將成為一種態勢。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
  • 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 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綠色和平、中華...
    2020年10月30日,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與中國環保聯合會聯合主辦,華夏能源網承辦的「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研討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在此前一天,綠色和平、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發布《為資源續航: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循環經濟潛力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乘用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將面臨總電量463GWh的大規模退役,如果對退役電池進行梯次利用,幾乎可以覆蓋全球儲能的用電需求,總價值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 大約是2019年的25倍。
  • GB/T 33598.3 英文版/翻譯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放電規範
    ChinaAutoRegs|GB/T 33598.3 英文版/English/翻譯/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第3部分:放電規範 Recycling of traction battery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Recycling—Part 3: Specification for discharging
  •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解析(圖)
    雖然現在新能源汽車還未進入大規模報廢階段,但這幾年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快速增加,可以預見到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將會成為重要的關注點。  根據網上公開信息可以查詢到,北京有2000輛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已經過了五年質保期,與此同時北京新能源車保有量已接近15萬輛。
  • 動力電池回收再迎政策利好 相關公司受關注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尤勇表示,將推動汽車生產企業履行資源環境責任,引導產業鏈上下遊加強聯通協作;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修訂《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強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高質量構建回收利用體系。投顧點評2013年開始前後,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速,按照動力電池5-8年的壽命,2020前後將迎來報廢高峰期。
  • 【財經分析】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新華財經天津11月18日電(記者李亭 王寧 張華迎)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新能源汽車在未來15年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動力電池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行業洗牌加劇,頭部企業靠技術「出圈」,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 動力電池健康狀態檢測及梯次利用研究
    (SOH)對延長動力鋰離子電池組使用壽命及梯次利用至關重要。並通過對鋰離子電池組中各單體電池及電池組整體健康狀態的估算,定位不合格單體電池,量化電池組的完好度,制定明確的電動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組的梯次利用方案,實現廢舊動力電池的資源利用最大化。隨著世界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大氣汙染日漸嚴重,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其中,電動汽車以其效率高、汙染小等特點備受關注。
  • 動力電池沒有標準化,拆解環保風險大
    由於動力電池沒有標準化,影響了其回收和再利用過程中拆解、檢測等裝備複雜程度、一致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因此有必要對動力電池的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等標準化進行研究。作為產業鏈最上端的動力電池生產者,目前國內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各自技術路線、工藝不同,原材料應用和成本也各有高低。
  • 吳鋒:中國動力電池優質產能不足 還是要有創新性的思路
    在新型負極材料方面,我們也進行了無集流體,無黏結劑電極方面的嘗試,可以提供更多電化學位點,從而提高電極比容量。在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方面,我們利用雙「費歇爾酯化」的模塊組裝方法,將分散的導電碳組裝為橢球型的微米超結構,顯著提高了正極單位面積的硫載量,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45Wh/kg。
  • 我國首個動力電池「帶電物理拆解」基地開工
    6月16日,京津冀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示範項目——巴特瑞科技退役動力電池物理拆解再生利用項目在位於靜海區的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開工儀式。這也是天津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國內領先、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工藝建設的國內首個動力電池「帶電物理拆解」基地。
  • 深圳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動力電池回收
    電池回收   補貼 深圳市財政委員會、深圳市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深圳市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簡稱《政策》),共設置了三類補貼政策,包括車輛購置補貼、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及動力電池回收補貼,深圳成為國內首個設立動力電池回收補貼的城市
  • 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報廢高峰期 電池回收行業正在形成新的藍海市場
    、發布相關標準等,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可見,針對市場廣闊、前景向好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其發展目標進一步延伸並指向了整車製造、智能網聯、電池回收等更加具體的環節 以動力蓄電池回收環節為例,我國新能源汽車在2013年前後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按照動力蓄電池普遍為5到8年的使用壽命計算,2020後將迎來報廢高峰期。那麼,這些即將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蓄電池將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