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鋒:中國動力電池優質產能不足 還是要有創新性的思路

2020-11-28 易車網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鋒

經國務院批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於2019年7月1-3日在海南博鰲隆重召開。大會著眼於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通過聚集全球專家智慧和產業精英,共同交流探討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政策創新、市場模式創新等領域的成功經驗與發展趨勢,凝聚產業共識,明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探索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在2日下午的全體大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發表了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下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這次會議,現在我向大家報告一下,我們在動力電池和相關材料研發方面的一些進展。

中國從「七五」開始,國家科技部就開始立題,啟動了新型二次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究,「八五」開始又針對電動汽車啟動了相關材料和電池及零部件的研究,經歷「九五」、「十五」一直到現在「十三五」。我也從頭見證和親身經歷了上述過程。

到2020年國家對於動力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指標是300Wh/kg,現在一些電池企業已經初步達到了這個指標,還在進一步提高綜合性能。這是2017-2018年,我們國家動力電池配套的排名,大家可以看到80%都集中在寧德時代新能源和比亞迪等少數幾家企業,隨著國家補貼的退坡,動力電池企業下一步也面臨新一輪洗牌,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動靜。

從2018年動力電池所用材料體系的統計結果來講,磷酸鐵鋰、三元、錳酸鋰等材料中,佔比最多的是三元材料。但在國家補貼退坡後,隨著磷酸鐵鋰材料的性能進一步提高和它在安全性方面的一些優勢,它是否會在動力電池市場有新一輪崛起,還有待觀察。

在技術進展方面,我們把新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重點放在了富鋰錳基材料方面。北京大學等單位在高比容富鋰錳基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我們團隊在仿生膜設計,通過界面保護提高材料穩定性,構築選擇性鋰離子通道,提高材料倍率性能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新型負極材料方面,我們也進行了無集流體,無黏結劑電極方面的嘗試,可以提供更多電化學位點,從而提高電極比容量。在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方面,我們利用雙「費歇爾酯化」的模塊組裝方法,將分散的導電碳組裝為橢球型的微米超結構,顯著提高了正極單位面積的硫載量,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45Wh/kg。在動力電池安全性方面,我們從材料入手,包括研製出溫度敏感電極、陶瓷高強隔膜、安全電解質等顯著提高了電池的夲徵安全性。還研製出基於納米TiO2與離子液體的新一代凝膠固態電解質,具有高室溫電導率與顯著的安全性(1300℃/60s不燃)。在系統安全性方面,基於我們提出的電池安全閾值邊界的識別與控制概念,建立了相關的安全狀態的數學模型,通過建立這個數學模型,可以將量化的安全度實時顯示在電動汽車儀錶盤,給司機提供可視化的安全預警。

在動力電池回收再生和再利用方面,我們研發出天然有機酸綠色高效回收技術,鈷、鋰、鎳的浸取率達到92%以上。把回收過來的材料再做成正極,並符合正極材料的要求,這形成一個內循環,從廢舊正極的回收到正極材料的再生。

還有一個外循環,像廢舊電池的負極,大家知道主要是碳,碳價格並不高,我們將碳回收,做成了碳吸附劑,可以用來吸附磷,高達588mg/g,把這種吸附劑放在太湖、滇池等嚴重磷汙染的湖水中,能夠處理汙水,再把處理後的含磷吸附劑,放到土壤裡,作為磷肥緩緩釋劑,形成一個外循環,因為這個需求量也很大。

在動力電池技術發展方面,今後主要還是集中在提高安全性、提升比能量,提高壽命、控制成本方面,當然壽命和成本本身也是密切相關的。

在高比能正極材料方面,大家在做高鎳或者做低鈷、無鈷的材料,目前低鈷是大趨勢。剛才說了,富鋰錳基是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正極材料,因為在研究當中發現,在這個體系裡,氧參與了反應,也就是說從單電子上升為多電子反應,為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大幅度提升提供了材料基礎。

對新型負極材料而言,矽碳複合還是研發重點,純矽還要再遠一點。負極材料在納米化方面還有很多研究的空間。

電解質是影響鋰離子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向固態化方向發展,我覺得目前還達不到全固態,我們研製出新型仿生蟻穴結構的新型離子凝膠電解質,在鋰金屬表面形成保護層,可有效抑制鋰枝晶生長。電池材料在仿生方面的研究有利於電池本身的綠色化。

動力電池隔膜需要高穩定性,在保證強度的基礎上,有待進一步輕質和薄型化。

動力電池正邁向固態化時代,現在硫化合物和聚合物的結合還是比較看好的,但是我總覺得還是一步一步來,從準固態向固態發展。

鋰硫電池雖然有很高的理論質量能量密度,但它的體積能量密度目前還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的要求。北京交通非常堵,如果在堵車的時候車子可以騰空往前走幾百米再下來,這個地方是可以考慮用鋰硫電池的,因為它輕,目前主要可用於無人機。

我們973團隊還進行了光充電二次電池的研究,在化學電源中加入了物理電源的色彩,如果能通過光充電二次電池,解決電池超長時間的儲存也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把葉綠素作為添加劑引進,就又把生物效應放進去了。希望能夠引發一些創新性的思維。

在2002年,我們在第一期973項目中提出了多電子反應,6年後在第二期973項目中提出了輕元素多電子反應,在第三期973項目中又提出了輕元素、多電子、多離子反應,能量密度從300Wh/kg,到400Wh/kg,到500Wh/kg,上了三個臺階,把電池反應從單電子反應轉變為多電子反應,這種新體系對提升二次高比能電池比能量是非常有意義的,也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重視。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大型儲能系統所需的管理電池是動力電池數量的幾百倍甚至更多,針對於退役動力電池的一致性和先進的電池管理控制軟體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在電池管理控制系統技術不成熟的前提下,退役動力電池用作移動應急電源等小型儲存系統更為合適。按照現在的技術,馬上把電動汽車電池退役之後用在太陽能和風電的儲能,從小到大,我認為如何保證電池的均勻性和電池系統的安全可靠性,還有待商榷,需要認真研討。

根據3R&3E策略,採取多種方法回收有價金屬,降低各類汙染,日本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

在保障安全性前提下,繼續開發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動力電池體系,建立完整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另一方面,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意味著可能隨時被顛覆;中國動力電池目前狀況是總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不足,急需進一步創新發展,以期取得具有顛覆性的技術突破。然而要知道,一個真正從基礎研究做起來的顛覆性創新,並不是一蹴即成的,不能急於求成,有時候這個事情要做五年十年或者十五年。美國能源部最近對動力電池提出了更高的性價比指標,所以我覺得從整個材料體系和電池體系來講,我們都要有些創新性的思路。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北京理工大學吳鋒:以創新對抗熵增,發展新型綠色智能二次電池
    其中,在9月29日上午舉辦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跨界協同」全體大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發表精彩演講。,國際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激烈,面臨「洗牌」危機;中國動力電池總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不足。
  • 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帶動下,我國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高速增長,但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利用率不足,行業優質資源稀缺,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且集中趨勢逐漸擴大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介紹,2019年1-9月,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有裝機量的電池企業有67家,其中11家在今年已經沒有裝機了;今年前三季度,有32家動力電池企業的裝機量不足10mWh。
  • 【財經分析】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帶動下,我國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高速增長,但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利用率不足,行業優質資源稀缺,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且集中趨勢逐漸擴大。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介紹,2019年1-9月,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有裝機量的電池企業有67家,其中11家在今年已經沒有裝機了;今年前三季度,有32家動力電池企業的裝機量不足10mWh。「在財政補貼退坡以及行業轉型背景下,疊加疫情影響,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劉彥龍說。對比之下,龍頭企業優勢凸顯。
  • 北京理工大學吳鋒:新型綠色智能二次電池將伴隨我們迎來更加美好的...
    在9月29日上午舉辦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跨界協同」全體大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發表了精彩演講。,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激烈,面臨「洗牌」危機;中國動力電池總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不足。 5.新型二次電池作為能源轉化與儲存的重要環節,面臨著新的挑戰,要從基礎研究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入手,特別要注意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並形成產業鏈,瞄準市場,才能使企業長盛不衰!應對熵增,實現超越?需要系統開放、智能化和有外力做功的清潔能源, 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新型綠色智能二次電池將伴隨我們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該工作由吳鋒院士團隊的吳川教授課題組完成,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後李雨為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學吳鋒院士、吳川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遠東福斯特12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正式投產
    2019年5月10日,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慧能源 股票代碼:600869)全資子公司遠東福斯特新能源江蘇有限公司(簡稱:遠東福斯特)12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投產儀式在江蘇宜興隆重舉行。
  • 投資30億新增6GWh產能,動力電池「黑馬」塔菲爾逆市發力!
    2020年5月17日,國內動力電池行業「黑馬」——江蘇塔菲爾新能源二三期項目隆重開工。屆時塔菲爾將新增6GWh產能,完成1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布局。加上現有產能,塔菲爾屆時將具備10GWh的動力電池生產能力,這無疑為塔菲爾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了籌碼。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 三元電池佔...
    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嚴重   近年來,帶新能源汽車和電動單車發展的帶動下,我國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高速增長,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62.2GWh,同比增長9.2%。   但是,在資本和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動力電池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        行業發展向龍頭企業集中   2019年國內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合計裝機量達54.7GWh,佔裝機總量的87.8%。
  • 風口還是風眼?「蒙眼狂奔」的動力電池
    據工信部統計數據,目前中國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已經達到了227家,是2014年年初的兩倍。一位動力電池行業人士表示,資本是產業發展必須的,無論是跨界企業還是原先的電池行業龍頭,前提是資本,但是還要看成本、服務、技術等環節能不能跟上。跟風企業是否能變成迎風成長要看具體企業情況。
  • 重磅推出:2020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
    1月13日,來自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63. 6GWh,同比累計上升2.3%。這預示著中航鋰電可能要上市了。 尊貴鉑金 國軒高科排名第5。雖然有大眾中國成為第一大股東,但國軒高科的產品,目前還未進入大眾汽車的供應鏈。國軒高科何時能正式實現對大眾汽車的動力電池配套,目前還是未知數。
  • 遠東福斯特投建電池項目 比亞迪動力電池產能或達28GWh
    打開APP 遠東福斯特投建電池項目 比亞迪動力電池產能或達28GWh 胡薇 發表於 2018-04-12 16:04:36 ➤
  • 中國動力電池最好的年代過去了嗎?
    中國電動車的好時代結束了。政策構築的護城牆卸下,市場成為決定新格局的關鍵因素。進入2020年,中國本土新能源企業多年積累的市場份額被蠶食,國產特斯拉成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最大贏家,年輕的中國造車新勢力有的還在艱難追夢,有的已經出局。
  • 中國動力電池軍團的「西進」運動
    對中國動力電池製造企業來說,到歐洲腹地投資建廠正日益變得時尚,同時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截至目前,僅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三家企業在歐洲的電池產能布局就已超過130GWh,其體量是當下整個中國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的約兩倍。
  • 2020年動力電池產業的10大趨勢
    從國際市場來看,2020年歐洲電動化浪潮加速到來開啟歐洲動力電池產能擴充競賽,歐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建設的新基地,歐洲市場競爭快速升溫。 歐洲動力電池新基建也吸引了一批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落子歐洲,為其歐洲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漸成趨勢。
  • 任澤平:2019中國動力電池發展報告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動力電池過去十年迎來爆發式增長,2009至2018年國內裝機量從0.03GWh增至57GWh,增長超千倍。當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政策、技術、市場有何發展趨勢?面對裡程焦慮、電池安全等挑戰,行業能否破解諸多消費者痛點?未來前景如何?
  • 廣納諫定義「車規級」電池,蜂巢能源AI工廠投產創造「特斯拉」速度
    這些產能,將可以滿足36萬輛純電動的動力電池的需求。包括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在內的一幹蜂巢高層,怎麼都沒有想到,原本只是希望宣布智能電池工廠IP投產的大會,成為了2019年中國電動造車業寒冬中最熱的一次行業聚首。
  • 帝國的反擊,中國動力電池最好的時代過去了?
    那麼,當歐洲電動車市場轟然開啟的時候,迎接中國動力電池的,是一個好時代還是壞時代? 歐洲電池的東進 對於電動化命門被中韓電池供應商掐住了的現狀,當慣了大哥的「大眾們」是不會答應的。 大眾CEO赫伯特•迪斯就曾公開說過,「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亞洲電池製造商。」
  • 動力電池企業持續創新加快發展
    10月28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第8屆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呈現高增長的特徵,拉動動力電池產業鏈高增長,行業景氣度提升。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球化競爭趨勢凸顯,動力電池產業鏈將重構,國內企業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向上突圍。
  • 蓋世汽車分析師王顯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將導致新一輪洗牌
    同時,很多廠商都有很清晰的一個電池技術規劃,但是技術的進步應該相對比較緩慢,所以對於裡程的焦慮感是長期性的,這也是整個動力電池產業存在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同時,動力電池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現在基本上動力電池佔據整車成本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