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雙跨平臺再進5席,工業網際網路已是「巨頭遊戲」?

2021-01-08 和訊網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陳選濱

地理大發現,又名大航海時代或探索時代、新航路的開闢。

在這個時期,歐洲的航海家們在王室的支持下,組織船隊向世界各處的海洋航行,探索新的貿易路線和尋找新的貿易夥伴。

在今年,類似的盛況也出現在了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們在市場巨頭或區域政府的支持下,逐步整合生態資源,向各個產業領域出發,探索新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尋找新的產業生態合作夥伴。

前不久,國家工信部公示2020年跨領域跨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清單,在2019年的十大雙跨平臺的基礎上再添5席,成為本年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

不難發現,從第一梯隊的情況來看,目前入選的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基本都是各行各業的巨頭在引領發展。那麼,是否也就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只是巨頭博弈的遊戲?

雙跨平臺再進5席,全是巨頭入場?

誠然,在2019年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榜單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第一梯隊已經展露明顯的巨頭引領的特徵。伴隨著2020年雙跨平臺清單的公示,這一特徵愈發顯著。

簡單從2020新入選的5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基本情況來看,其背後站著無一不是各行各業的巨擘。

騰訊WeMake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作為騰訊雲面向工業行業,整合雲產品、優圖工業AI、大數據中心、物聯網中心、微瓴、企業微信、企點等多個內部產品,以平臺載體將產品能力對外輸出而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背後予以生態支持的騰訊自不必細說。

忽米H-IIP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宗申產業集團旗下的合資公司。宗申始創於1982年,是一家老牌科工貿企業,以發動機技術聞名,又集研製、開發、製造和銷售於一體,產業優勢顯著。在其從傳統製造業向「產融網」三位一體轉型升級進程上,忽米成為其向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推進的重點業務。

寶信xIn3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寶信軟體是寶鋼股份控股的上市公司,隸屬於中國寶武集團。作為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中國寶武在鋼鐵行業實力雄厚。今年1月,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更是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的「燈塔工廠」網絡,從製造端到平臺端,寶信都有足夠的經驗、資源與技術去打造一個賦能鋼鐵生態圈的工業網際網路體系。

supOS工業作業系統:藍卓工業網際網路由褚健教授創立,也是在中控集團27年的工業積累基礎上成立的。中控集團作為國內工控系統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在提出supOS工業系統的理念時,便做好了打造國產自主可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展望。

UNIPower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紫光雲引擎科技是紫光集團的合資企業。紫光集團聲名顯赫,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實業與資本資源雄厚。同時新華三集團在新IT領域雲計算、大數據、大互聯、大安全的全方位能力也將為其在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

總的來說,猶如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王室對航海家的支持一般,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背後也同樣站立著一批行業巨頭,從產業資源、資本投入、技術研發、生態賦能等全方位予以支持,幫助其平臺在這個工業網際網路的「新航海時代」遠航探索新的產業數智化轉型路線。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只是「巨頭博弈」?

因此,聚焦工業網際網路的頭部平臺,往往也會給外界一種「錯覺」,似乎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只屬於巨頭,其他的中小企業很難參與進來。

是否真是如此?換個角度來說,在中小微企業之間為什麼很難誕生一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智能相對論」在過去一年內與樹根互聯、浪潮雲洲、海爾COSMOPlat等平臺交流時,發現當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的IT基礎都比較薄弱,表現為沒有IT投入、沒有TI團隊、更沒有IT運維人才等。這甚至直接成為了他們向產業數智化轉型的桎梏,更別提孕育一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事實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所需要的資源、技術、產業、資本等生態支持絕非一家中小微企業可以承擔,所以市場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往往由地區攜手巨頭共建,進而賦能當地中小微企業,推動區域產業向數智化轉型升級。

面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誕生的大背景,樹根互聯向「智能相對論」表示,「進入工業4.0時代,隨著IoT、AI、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大量應用,產能共享、節能分成、個性化定製等新商業模式興起,單點的企業級競爭也轉變為產業級競爭,傳統的ERP已經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訴求,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成為工業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

簡單來說,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誕生的邏輯在於產業競爭環境的複雜化演變,向內驅動頭部企業逐步整合生態資源,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進而向外賦能成為中小微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服務者。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孵化於產業巨頭的結果。但是,這也不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只是一場巨頭參與的遊戲。

截止2020年9月末,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1.34億戶(99%以上為中小微企業),同比增長9%。簡單來說,在時代向數智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其中又以中小微企業居多,接下來工業網際網路真正的參與者理應是這些中小微企業。

工信部對此予以了明確的指示。在2020年的跨領域跨行業平臺評選細則上,便從各個模塊透露出了國家對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面向中小微企業賦能的要求。

其一,平臺資源管理能力。雙跨平臺必須具備良好的用戶基礎,能夠服務海量工業企業,為製造企業和解決方案提供企業賦能。對此,重點考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工業設備連接能力、工業微服務數量、服務企業數量、數據匯集量等等。

其二,平臺應用服務能力。雙跨平臺的解決方案需要具有較高的應用效益和較強的應用推廣能力,具有顯著的應用效益,且能夠在行業內甚至在行業間複製推廣。

其三,平臺基礎支撐能力。雙跨平臺需要支持國家疫情防控,提供疫情監測、資源對接等服務,更要能夠支持國家「六穩六保」在帶動就業、吸引投資、促進外貿等方面發揮作用。特別是「六穩六保」中面向中小企業的賦能,更是成為雙跨平臺本年度的一大考核目標。

總的來說,無論是市場服務需要,還是國家上層引導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都在極力傾向於服務中小微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國家產業的整體向前。

結語

如今,工業網際網路相比前幾年已是火熱。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一個服務賦能型的產品,其本質便是一個巨頭引領的生態。

事實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工業網際網路的熱議不在於是否是巨頭博弈,其更重要的在於在完善工業數智化體系的過程中確定好市場角色的定位,即誰來建設,誰來服務,誰來參與等等主體問題,避免各自為戰、重複建設等情況帶來的資源浪費。

未來,伴隨著工業網際網路深化發展,必然還會有更多的地區和巨頭入場,發布新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繼續向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賦能,屆時是「盛況」,還是「亂象」,都將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開啟「探索時代」的一個必然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相關焦點

  • 巨頭博弈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在今年,類似的盛況也出現在了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們在市場巨頭或區域政府的支持下,逐步整合生態資源,向各個產業領域出發,探索新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尋找新的產業生態合作夥伴。  前不久,國家工信部公示2020年跨領域跨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清單,在2019年的十大雙跨平臺的基礎上再添5席,成為本年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
  • 工業網際網路, 「大白鯊」初現
    ,但在政策導向和產業的推動下,一些具有基因優勢並且實力過硬的玩家,正在迅速壯大和瘋狂吸金,除了海爾、樹根互聯等這些玩家,還有網際網路巨頭、ICT等廠商。雷鋒網了解到,按照企業所處的行業可以大致分為四類,主要是BAT等網際網路巨頭、ICT企業、工業企業,以及擁有相關背景的創業公司。具體情況如下:BAT等網際網路巨頭。百度打造了百度雲「天工」智能物聯網平臺;阿里推出了ET工業大腦、supET、飛龍、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核心產品;騰訊將工業列為騰訊雲超級大腦的五個重點方向之一。
  • 當網際網路巨頭染指工業製造,優勢放大還是缺點暴露?
    網際網路大廠「染指」製造的醉翁之意在於底座(IAAS以及工業PAAS)能力的輸出,通過強有力SaaS軟體直接服務最終用戶並非常態打法。這也造就了網際網路大廠解決方案的開放與協作,與傳統製造業巨頭的網際網路方案的封閉、「捨我其誰」的架勢,形成鮮明對比。他們試圖從基層核心技術和「用多少服務給多少錢」的商業模式,大大降低製造企業使用新技術的門檻。
  • 打響平臺『混戰』,工業網際網路的「新五年」
    據公開信息顯示:「全國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超過70個,設備連接總數超過4000萬臺(套),工業APP總數超過35萬個,行業的綜合應用向縱深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已在家電、能源、鋼鐵等多個國民經濟的重點行業成功應用。」那麼,當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中具備影響力的平臺都有哪些?
  • 無人駕駛與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才是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周鴻禕曾在2016(第十五屆)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說:下一個風口我覺得物聯網的未來是整個工業網際網路,或者產業網際網路可能是另外一個真正巨大的藍海的市場。這意味著,餘額寶的規模已超越招商銀行的存款總額!最新數據顯示,招行的個人存款總額為1.3萬億,這還是活期+定期;如果只算活期,招行只有0.9萬億。再來看四大行之一的中國銀行,個人存款總額為1.63萬億。按照目前餘額寶的增長速度,超越幾大銀行的存款並不是遙不可及,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馬雲在幾年前的豪言壯語:「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才幾年的功夫!
  • 下一個獨角獸角力場:萬億工業網際網路盛宴已開席
    很多人或許知道,工業網際網路跟「新基建」一樣,是今年的熱詞。但這個看上去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究竟是什麼?當風口已現,該如何抓住其中紅利?相較於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中優勢企業的評價標準又是怎樣的?工業網際網路踏入上升期屬於工業網際網路的2020是熱鬧的。
  • 英媒:中國正追趕矽谷 將成網際網路巨頭所在地
    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9日文章,原題:谷歌,當心中國人迎頭趕上一項新的調查報告發現,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正在攫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但谷歌仍是數字媒體營收無可爭議的「老大」。今年上半年,44家網際網路公司共實現數字媒體營收859億美元,其中有314億美元來自谷歌。排名第二的亞馬遜的數字媒體營收額為103億美元。
  • 網際網路,一場無限遊戲-虎嗅網
    有限的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的遊戲玩的就是邊界。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在工業時代,企業有著清晰的邊界。而網際網路的出現,重塑了商業模式,也模糊了企業邊界。網際網路公司的跨界生長2018年,美國工業巨頭通用電氣被剔除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 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的 「領頭羊」們都有哪些大動作?
    阿里:構建生態型平臺  2018 年是阿里正式進軍工業網際網路的一年,先後推出 ET 工業大腦、supET、飛龍、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核心產品。到了 2020 年,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已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 青島再提速 引發工業網際網路「核裂變」
    此時,距離3月5日,青島在海爾集團發展規劃工作專題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僅僅過了8個月。8個月間,這座城市被工業網際網路深刻改變。在工業網際網路全面起勢的浪潮中,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也迎來了超常規的高速發展。
  • 下一個獨角獸角力場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盛宴已開席
    很多人或許知道,工業網際網路跟「新基建」一樣,是今年的熱詞。但這個看上去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究竟是什麼?當風口已現,該如何抓住其中紅利?相較於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中優勢企業的評價標準又是怎樣的?工業網際網路踏入上升期屬於工業網際網路的2020是熱鬧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工業網際網路的戰略融資數量分別為7、12、11起。
  • 移動網際網路巨頭掃尾戰:流量黑洞效應愈演愈烈
    2020年為合作夥伴帶來超過200億元的收入。無獨有偶。上個月,阿里雲、騰訊雲也舉辦了合作夥伴峰會,強調生態之上合作夥伴連接和協作的重要性。這意味著,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平臺型企業實際上都進入了一場最後的掃尾戰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用戶數隻增長了1.8%,整個大盤都撞到了天花板。
  • COSMOPlat:海爾「無限遊戲」開拓工業網際網路新疆界
    在全球工業領域,也有一家這樣的企業。創立於1984年的海爾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成為一家賺點兒錢就算了的「有限玩家」,從最初的大錘砸冰箱到海爾智家風靡全國走向世界,再到卡薩帝、統帥、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Paykel、日本AQUA、義大利Candy等智能家電品牌共同徵戰全球家電市場。在這場「無限遊戲」中,海爾總是能將宏大的願景一一落地。
  • 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
    我們在《百度再起舞》一文中,從技術投入維度剖析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百度(NASDAQ:BIDU)的預期差與深層邏輯。除了要拿真金白銀投研發之外,更進一層的問題是,應該投什麼方向?或者說,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錦緞研究員認為伺服器是「幾捆白菜"外,網際網路巨頭值得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
  • 袁國寶:網際網路大變天,巨頭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袁國寶網際網路趨勢觀察家、知名財經作家、新盟創始人、資深媒體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寶哥說一道鐵幕徐徐落下,網際網路變天時刻已至。2020年11月發生的一系列標誌性的事件,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密集而頻繁的監管動作,平地驚雷,炸響了中國整個網際網路。
  • 反思2020:網際網路的十字路口
    編輯導讀:還有幾天,2020年就要結束了,我們即將邁入新的一年。2020年,註定是會被載入史冊的一年。一場疫情,讓秩序被打破,也被重建。本文作者回顧了網際網路行業在2020年的發展,希望對你有幫助。2020年末尾,回顧這漫長而註定載入史冊的一年,網際網路圈未免在歷史的波瀾之中顯得更像是一小塊容易讓人忽視的領地。
  • 網際網路巨頭的雲端AI晶片暗戰
    其中在雲端AI晶片領域,當前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仍然被NVIDIA這樣的傳統晶片巨頭的所佔據,而需求卻多來自谷歌、亞馬遜、阿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於是為了避免受到傳統晶片巨頭們的長期掣肘,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走上自研之路,並迅速躋身為AI晶片賽道中的重要玩家。01 網際網路巨頭的硬科技突破口雲端AI晶片,註定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滲入硬科技領域的一個絕佳突破口。
  • APICloud跨平臺開發技術升級,Deep Engine3.0引擎即將上線
    移動網際網路歷經10餘年的發展,期間app開發者遭遇行動裝置的屏幕碎片化,系統版本分散,廠商定製泛濫等各種開發適配的痛點,因為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不同平臺的實現以及解決各種兼容適配問題上,而導致項目周期長,成本增加,這與企業希望app低成本快速實現,按時上線的訴求是矛盾的。
  • 谷歌更新了跨平臺SDK,實現VR和AR跨平臺的完美融合
    今天,谷歌發布了一款名為Resonance Audio的新型空間音頻軟體,這是一款基於現有VR Audio SDK技術的跨平臺工具,旨在讓移動和桌面平臺上面的VR和AR開發變得更加輕鬆。這家科技巨頭早在2016年1月為Cardboard SDK引入了空間音頻技術,之後在2016年5月把音頻渲染引擎帶到了主要的Google VR SDK。其現有的VR SDK音頻引擎已經支持多個平臺,但開發者需要參閱專用於各平臺的相關功能實施文檔。谷歌官方博客上的一篇文章談到兼容各種音頻工具是一場「混亂和耗時」的戰鬥。
  • 西門子和通用的工業網際網路角逐
    在消費網際網路歷經電商、O2O等概念洗禮,市場發生巨大變革後,雲服務、物聯網等行業技術正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到來,「工業網際網路」成為當下傳統製造行業中最火的概念。製造業巨頭正在形成類似安卓對iOS的競爭模式,德國西門子(SI)和美國通用電氣(GE)都在爭相建立最權威的工業領域「物聯網」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