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太勝:一個人的生命數據至少值千萬,還是美金!

2020-12-08 火鳥財經

2012年,他初識區塊鏈。

研究了整整了四年。

2016年,他才真正踏足這個行業。

陶太勝,共識大學創始人。今年5月開始,他的身份多了一重——FOLI生命之花大健康公鏈創始人。

在他看來,健康產業將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最有價值的地方。

翻越健康產業數位化五座大山

火鳥財經:健康產業數位化的難點是什麼?

陶太勝:看病難、看病貴,是大家都知道的醫療現狀。僅僅從掛號、藥價入手,永遠解決不了大健康產業的痛點。

雖然信息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醫療、大健康系統卻一直相對比較封閉。醫院之間、病患和醫院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不流通的。一個人從出生一直到老去,見過自己完整的健康檔案嗎?我們可以掌握我們歷次檢查的各種數據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健康產業數位化要面對五座大山。

第一是數據採集問題;第二是數據孤島問題;第三是數據隱私保護問題;第四是生命數據體量巨大問題;第五是算法複雜。不同的人,在不同階段,不同的空間適用的算法不一樣。

區塊鏈能完美地解決這些問題,幫助我們翻越這五座大山。區塊鏈的特性,比如分布式、去中心化,核心算法以及加密技術,都可以對大健康產業進行全新改造,從底層解決問題。

▲ 陶太勝在做主題分享

火鳥財經: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健康產業數位化問題呢?

陶太勝:我首先要說的是區塊鏈加密技術。從國際加密技術到同態加密技術,公鑰、私鑰以及個人密碼,三重加密。區塊鏈時代的加密技術,非常科學地解決了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的問題。

運用同態加密技術,你只能獲取結果,而不能獲取別人的數據源頭,這樣會推動數據在不同機構之間的科學流動。

同態加密技術同時解決了個體數據的價值和數據的安全問題。只有數據安全有了保障,個體的主動性才有可能被調動。參與個體越多,大家就更容易看到個人數據的價值。這時,數據採集就會比較方便。比如檢測血壓,目前全球做的比較大的有日本的歐姆龍。如果在設計這個智能設備時,把數據分布式地存儲起來給每個人,願意流通的時候,它流通,不願意流通,可以不流通。那麼,採集問題和孤島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如何解決體量巨大的問題,我覺得比較合適的是ipfs。我們採用借鑑ipfs分布式存儲架構,可以讓本來要存在雲上的中心化大量數據,分布式地存儲在每一個設備上,每一個人的手上。分布式存儲技術是對於生命科學數據的體量巨大,是最好的、最優的解決方案。

關於算法問題,就要說下基因檢測晶片。目前,全球的基因晶片基本都出自Illumina公司,國內有很多機構也在用。晶片需要據不同專家和醫學工作者,對不同疾病的分析和判斷來設計出不同的算法程序,然後在算法程序上進行準確的判斷。在區塊鏈開源程序的時代,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優秀的算法專家都能夠得到更好地發揮,讓更好的算法程序為實體服務。

區塊鏈最有價值的應用

火鳥財經:為什麼說大健康產業將是未來區塊鏈應用最有價值的地方?

陶太勝:每個人的基因是不一樣的,每個人人體器官的運轉、功能,消化功能、運動功能也是不一樣的,這使得人體健康數據非常龐大。

根據目前基因測試技術的分析結果,一個人的基因數據大概有100個G,如果把一個城市裡所有人的數據全部存儲起來,是一個城市100年文字資料的總和。人體的數據是可以不斷產生更新的,是無窮衍生的,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數據。

在區塊鏈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座自己的金礦,一座世界上最大、最有價值的金礦——每個人的生命數據。我舉個例子吧,過去常說,一人得病,一家貧窮。可是,很多疾病的數據或者健康的數據,是能給醫學解決新的病種帶來巨大的參考價值的。一個家庭可能沒有足夠的金錢,卻擁有足夠的生命數據。如果這些數據價值能變現,數據本身就能支撐他的家庭生活。

所以,我一直認為,大健康產業將是未來區塊鏈應用最合適的地方,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火鳥財經:生命數據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陶太勝:生命數據是每個人最私有的財產,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公正、分配最合理的財富,小可以保護健康,大可以救命,價值確實無可估量。

真要問每個人的生命數據到底值多少,我想最少值上千萬,還是美元。

120歲將是人類的正常壽命

火鳥財經:今年10月底,生命之花(FOLI)亞太社區首次公布白皮書。能說說做「生命之花」項目的初衷是什麼嗎?

陶太勝: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為什麼用「生命之花」來作為我們大健康公鏈的名字。因為,生命密碼就像生命之花,它解釋了生命的規律和秘密。在很多場合我都會說八個字:我本塵埃,因花而來。從花到花園,需要更多從事區塊鏈技術、生物醫藥技術、醫生、志願者、甚至機構等各行各業共識之士一起,本著開源與共享的精神,共同來破解生命的密碼。

如果能夠用每個個體的數據去指導健康行為,指導醫藥研發,指導科學、醫學的進步,對每個人、每個醫生都會有一個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做「生命之花」項目的初衷。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深入發展,一部分人先活到120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它將會是人類的正常壽命,而且人可以真正實現少生病、不生病,少去醫院、不去醫院。

為什麼呢?當你真正掌握自己身體的數據,同時醫學、健康知識能夠科學適配,你還需要去醫院嗎?在病發生之前,我們就已經做好預防了。中國古老的醫學文化裡就有這樣的表述:「上醫治未病」。這也是人類醫學研究的方向。

▲ 生命之花主辦大健康與區塊鏈研討會

區塊鏈如何應用於健康產業

火鳥財經:目前,區塊鏈在大健康產業有哪些應用?

陶太勝: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醫藥產業上的應用要靈活一點。溯源,醫藥研發,醫藥流通,藥性、藥效等,不同企業基於對區塊鏈技術的了解和認知不一樣,有不同的應用場景。

目前來講,溯源技術還不夠成熟,應用最好的是投票機制。一個新藥要想投入使用,是需要做很多測試和臨床試驗的。臨床試驗是怎麼進行的呢?一般來說,醫藥公司會找很多醫生來進行臨床試驗,而這些醫生會徵集志願者試用。這個過程中,因為利益訴求或人際關係原因,產品的最後評判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醫藥企業和醫生的關係,比如測試數據回饋的真實性等。

投票機制和投票功能採用區塊鏈技術,具有公開化、透明化的特點,能解決新藥實驗數據的可信度問題。

火鳥財經:區塊鏈技術應用可以緩解醫患矛盾嗎?

陶太勝:目前,有些病是現在的醫學技術無法治癒的。一旦患者或患者家屬對施治過程存疑,就容易誘發醫患矛盾。醫生解釋、醫院解釋、行政主管解釋……有沒有用且不說,這難道不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嗎?如果運用了區塊鏈技術,患者及患者家屬可從分布式的記帳簿上及時了解整個施治過程,就不用這麼多的解釋了。

火鳥財經:對醫藥企業而言,區塊鏈的最大價值是什麼?

陶太勝:從醫藥醫學研發到醫院,區塊鏈夠能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會讓每個老百姓感受到好處。

醫藥企業投入巨資,針對某些疾病研發藥品。可能研發了很多年後,仍然失敗了,但研發過程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本身是有價值的,數據可以為後來的研發提供巨大的參考價值。

按照過去封閉式發展模式,如果有科學家或醫藥企業想要研究同一課題,說不定需要重新開始。投入的成本重新來一遍,做過的實驗再來一遍。如果數據上鏈,就可以給更多的科學家提供參考,大大減少重複的不必要的研發費用。

投資必須看創始人的初心

火鳥財經:作為區塊鏈戰略投資人,在投資方面有哪些建議?

陶太勝:自2016年底全心投入區塊鏈以來,我陸續投資了一些區塊鏈項目。

我知道有這樣的投資人:投100個公鏈項目,每個項目投1萬,只要一個成功了,就有近萬倍的回報。這不是投資,更像賭博。

在我看來,投資區塊鏈項目,跟投資傳統項目沒什麼區別,都不是看個白皮書就可以決定的。投資之前,我們真正去了解創始人和創始團隊的初心、技術使命、認知度、道德底線和執行能力。如果連這些都缺失的話,一切都免談。

火鳥財經原創,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火鳥財經」

相關焦點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2015年,一群國際科學家開始探討研究這個問題,三年之後,包括李文在內的科學家們發布了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白皮書,描述了其挑戰、目標及範圍。白皮書為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繪製了三階段的路線圖:第一階段測序有代表性的物種,數量約為9000多種;第二階段再測試2000多種其他的種類;第三階段則實現150萬種的目標。在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科學家們需要搜集樣本,進行測序分析、標註,來達成事先設定科學研究的目標。
  • 科學家:殺死一個人至少要200年
    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離不開氧氣,我們將水和氧氣都視為生命之源,但最近出現了一種奇怪的說法,有人認為氧氣就是一種毒氣,可以在80年之內毒死一個人。首先,人類確實是離不開氧氣的,如果一個人缺氧,幾分鐘之內這個人就會死亡,但人體的衰老確實和氧氣有著一定的聯繫。
  • 揭秘:愛因斯坦E=mc²居然還是生命方程式
    而我這裡想說的是,愛因斯坦的這個方程式,不僅是質量與能量守衡定律,同時還是生命守衡定律。這個定律可以變為:生命(E)=外在環境(m) X 自我意志(c²)(的平方)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放棄了思想,不做個人的努力,這就是宿命論。也就是說,作為意志的c為一個不變的常數,什麼都不做。
  • 運動是良醫,每年至少拯救390萬生命!
    運動是良醫,每年至少拯救390萬生命!以下文章來源於MedSci梅斯 ,作者MILLY導語:生命在於運動。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者是同等強度的運動組合,每年全球至少有390萬成年人避免過早死亡。
  • 電車難題探析:到底撞死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們,到底是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撞死五個人呢?我想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問題,這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這個問題衍生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一個人的生命重要還是五個人的生命重要。在法律領域,生命都是平等的,殺一個人或殺五個人都構成故意殺人,只是在量刑幅度上會有所區別。
  • 徐訊:基因組大數據或對疾病重新定義 改變健康格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華大集團執行長、執行董事、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出席「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II」交流會並演講。徐訊表示,生命科學發展到今天,以實驗為基礎逐漸產生了大量的數據,生命大數據一方面帶來的是對生命科學新的認知,同時在大健康領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每英裡35億美金的紐約地鐵不僅髒亂破舊,還是紐約最危險的地方?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紐約地鐵公開表示地鐵內的性侵案一共發生458起,這較2015年的299起上漲了近乎三分之一,而之所以大都會運輸署會正而告之的公布這一數據,卻是因為此前他們為了呼應民主黨的女權運動而展開的宣傳策略「如果看見什麼,就說出來」...
  • 美金符號
    專題摘要 金投外匯網,中國外匯投資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門戶,為炒外匯投資者提供美金、美金符號等最新資訊和介紹,及美金的符號與美金符號怎麼打相關介紹。
  • 100美金變50!柬埔寨ATM存美金有啥貓膩……同胞必看!
    然而,適應了手機支付的中國同胞還沒來得及準備一個像樣的錢包,就措不及防地掉入了柬埔寨的美金坑。 這個坑恐怕大多數人都踩過,尤其是剛來柬埔寨時那個稚嫩的你!如果你還沒體驗過美金在柬埔寨有多矯情,那下面文章一定不要錯過...
  • 基因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 生命大數據解碼生命將重組
    基因與人工智慧結合技術應用,人體生命大數據解碼而生命將重組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一串串由基因組成的大數據!從人類認識細胞開始,對生命的理解就一直在不斷加深。也就是說,基因科學可以將一個人的基因組與另一個基因組進行比較,從而在數十億個DNA中發現相似和不同!商業重組算什麼?生命的重組才更精彩!那麼,人工智慧到底將靠什麼走向大眾?筆者認為,大健康、人體生命數位技術將是發展方向。每個社會大眾都應該需要一位超級智能的健康管家。
  • 屢創新高的SEA能到千億美金嗎?
    一、財報背後亮眼的數據疫情真的是助燃了移動網際網路。今年二季度新冠肆虐全球,大部分行業都難免殃及,然而線上經濟卻因禍得福,電商、遊戲、視頻、雲計算等滲透率進一步提高。2020Q2 SEA 營收12.87億美金,同比增長93.4%;毛利大幅增長106%至2億美金,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15.60%。
  • 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原標題: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電車難題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倫理難題,它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場景: 你駕駛著一輛電車行駛在軌道上。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軌道上不能逃脫。如果電車繼續行駛,就會碾壓到他們。
  • 頁巖油成本跌破40美金:川普拿了一手好牌!
    雖然包括OPEC和非OPEC的減產落實情況,奈及利亞和利比亞的產量恢復情況,中國的原油需求變化情況,頁巖油的復產情況以及川普的上臺後的新政情況都還需要時間和數據去印證,油氣君謹以此文從2016年的一些數據對接下來的全球油氣市場的變化情況進行一個揣摩,本文將側重美國頁巖油的最新成本問題,希望能夠對各位投資者有所幫助。
  • 大數據替你分析,銀河系內存在生命的星球概率,究竟有多大
    文/行走天涯大數據替你分析,銀河系內存在生命的星球概率,究竟有多大目前為止,人類在探索宇宙生命的數年時間裡都一直未找到除我們人類自己之外的其他生命其實這完全還是因為人類太自信宇宙中是一定會存在除我們人類之外的地外生命的,之所以會這麼自信,還是歸功於宇宙空間實在是太浩瀚了,人類無法相信自己會出現在地球上,那麼就不能夠否認和斷言,除人類之外,其它星球上就不會出現生命,即使退1萬步說這顆星球上沒有孕育出像我們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至少也可以出現地球上的花花草草以及很多動物形態的生命物質,又或者咱們剛剛提到的微不可聞的微生物
  • 一克耗資萬億美金,為什麼製造反物質超級昂貴?
    過去,美國物理學界有過大致估算,僅僅是製造1克反物質,就需要至少5000億美金的投入。這還是90年代的說法,如今是2020年,已經過去20多年,5000億美金,至少相當於現在的10000億美金。也就是說,一克反物質,就需要至少耗費10000億美金才能製造出來,是名副其實的「萬億物質」。
  • 生命科學領域的「超存」挑戰:數據如何存儲100年
    深圳國際基因庫生物信息資料庫主任 曾文君曾文君:BT(生物技術)的發展拉著IT在走,在生命科學領域,有個詞叫「超存」,因為對存儲的要求非常巨大,遠超對算力的要求。一個人的基因組,它的原始大小大概是3個GB左右,包含了30億個鹼基,由A、T、C、G四個鹼基對組成的。
  • 23魔方CEO周坤:數據化生命,兩毫升「口水」裡的蓋世雄心
    它的目標和願景是,數據化生命,使每個人受益。從帶著好奇心探索自身的基因樂趣,到未來嘗試跨入醫療級的應用場景,23魔方的創始人周坤有著哪吒一般的角色特質:精力旺盛,不守常規,善於突破,敢於想像,戰力超強。
  • 生命科學領域的「超存」挑戰:數據如何存儲100年?
    深圳國際基因庫生物信息資料庫主任 曾文君曾文君:BT(生物技術)的發展拉著IT在走,在生命科學領域,有個詞叫「超存」,因為對存儲的要求非常巨大,遠超對算力的要求。一個人的基因組,它的原始大小大概是 3 個GB左右,包含了 30 億個鹼基,由A、T、C、G四個鹼基對組成的。
  • 別用生命的代價讓一個人覺醒
    別用生命的代價讓一個人覺醒不懂愛的人拿什麼來愛不懂感恩的人,如何讓他感恩他人,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如何讓他幸福地活著!你是誰,你是誰別用生命代價去尋找你是誰活著真好,終於知道自己是活著的還可以看到自己是怎樣活著的
  • 喜歡一個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你說,喜歡一個人的第一應該反應是什麼呢?是覺得Ta好看嗎?還是臉紅和心跳?▲喜歡一個人的反應在那突如其來的相互說喜歡之後,好長一點時間我們都沒有聯繫,至少我是不敢聯繫他。有一天周五他發來信息問我,周末有沒有空,希望能一起吃個飯,或者喝點東西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