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方便投資商,服務納稅人」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讓市民「最多跑一次」;實行企業服務專班工作機制,密切政企關係,精準幫扶企業破解發展瓶頸;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改革發展紅利持續釋放……「十三五」期間,開發區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紮實推進「雙創雙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創四建」等活動,不斷轉變發展理念,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難題,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創優營商環境,為開發區「三次創業」向縱深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持。
「以前來這兒,我不敢確定自己得等多長時間,有時候半天也排不上。現在用這個網上預約智能排隊系統,我可以提前預約,在安排的時間段內辦成我想辦的事情,大大減少了我的時間成本,真是很方便。」今年6月16日,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網上預約智能系統正式上線。作為開發區第一位使用該系統的市民,秦皇島玉海住宿有限公司員工馬佔新來到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後,只在排隊機刷一下身份證就拿到了排隊小票,不到5分鐘,就辦理完了公司營業執照變更業務。高效的辦事效率和優質的服務讓他連連豎起大拇指。
審批做好減法,服務做好加法。「十三五」期間,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積極推進位度改革,將「證照分離」改革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有效銜接,減化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壓減提交材料、壓縮審批時限,使「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2017年,開發區被省政府列為省「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為此,開發區行政審批局聚焦辦證環節,在全市率先將食品小餐飲登記改為備案。此次審批方式的改革,使食品小餐飲登記由原來的1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當日,只要申請者材料齊全,籤署便民小餐飲備案承諾書,當場即可領證。結合開發區實際,行政審批局通過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4種方式,對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證照分離」制度改革,縮短了企業從登記到營業的時間。截至10月底,今年行政審批局共辦理涉改事項652件。
「十三五」期間,開發區不斷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通過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預約辦等多種方式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編制網上操作指南,方便企業和群眾進行事項網上申報。工作人員提前幫助群眾整理資料,加快窗口受理速度,積極推行延時服務、開設綠色通道,最大程度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同時構建全方位效能監督體系,推動建立問題解決長效機制,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全方位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今年以來,我們政務服務大廳累計辦件量25887件,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100%。政務服務改進一小步,便民惠民邁出一大步,這就是我們的標準,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吳鵬說。
「十三五」期間,開發區在前期提升審批速度的同時,還為企業的後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全程做好「店小二」,當好「服務員」,助推企業持續、良性發展。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開發區各職能部門創新工作思路,以服務企業穩步發展為宗旨,通過協助企業掛牌上市與融資貸款雙向發力的方式,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更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證。太古農業科技秦皇島股份有限公司便是獲利企業之一。「無論是掛牌上市還是融資貸款,這裡面的過程都十分曲折,多虧了開發區金融部門為我們提供幫助。在金融部門工作人員的眼裡,我們企業的事就像是他們自己家裡的事情一樣,他們不分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只要我們遇到問題,他們都第一時間來公司和我們一同解決,這樣的效率也大大縮短了我們企業的上市時間,從而讓我們企業在市場上佔有了主動權。」公司總經理戴明輝說。
為企業打通發展「血脈」。「十三五」期間,開發區金融部門建立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儲備庫,定期了解更新企業上市進度,為企業上市提供全方位輔導,確保企業「上市之路」暢通零障礙。同時,開發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實行領導包聯制度,落實好減稅降費、穩崗補貼等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銀」幫助企業渡難關。
今年7月,開發區企業服務專班正式成立。首批企業服務專班抽調各職能部門人員共50名,組成10個工作組,為區內528家企業提供精細化、差別化、點對點精準服務。自成立以來,經發局及企業服務專班工作人員深入企業生產經營一線, 與分包企業聯繫人建立微信群,時刻與企業經營者保持密切聯繫,了解其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健全周調度、月報告,隨時交辦、催辦等機制,建立問題臺帳、結果臺帳,形成工作閉環,把「三個服務體系」做實做硬,盡心盡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十三五」期間,開發區制定出臺了相關措施,從減免房租、稅費減免、延期繳納稅款、支持重點項目等方面幫助企業;成立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及減稅降費工作辦公室,推進各項政策落實。今年疫情期間,開發區建立「口罩銀行」,幫助企業解決口罩5萬多隻,相關職能部門共為科力汽車、北方管業、康泰醫學發放援企穩崗資金996.38萬元,為天威保變、威卡威、哈電集團等9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583.66萬元,共為區內企業辦理稅收減免合計1539.71萬元、出口退稅款11477萬元、緩繳稅款1.13億元,為秦興裝具、九零一五、中糧鵬泰、金海工業等企業爭取低息、財政貼息貸款2.1686億元。「我們要把為企服務形成常態化持續性工作機制,而且盡最大範圍把企業服務納入到專班服務範圍,把企業所有的訴求進行整理歸類,盡最大努力為企業做好服務,解決企業急需的各類問題。」開發區經發局局長、企業服務專班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高靜宇說。
「開發區為我們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支撐,讓我們順暢地和相關部門對接,還特意幫公司員工申請廉租房,解決子女入學問題。不光我自己,單位裡好幾個從北京調過來的員工都把孩子送到開發區上學,讓我們沒有了後顧之憂。現在我已經在秦皇島買了房子,準備長期在這兒待下去。開發區為我們做好了後勤保障,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恆業世紀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楊樹華欣喜地告訴記者,作為第一批隨公司從北京到秦皇島的員工,開發區多年來對企業及員工的一系列福利政策讓他們十分暖心、放心、舒心、安心。
楊樹華對開發區的「點讚」,緣於開發區積極落實省市相關政策措施,對落戶開發區的企業及工作人員給予房屋租賃、子女入學、醫療、配偶就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
「十三五」期間,開發區在探索創新服務方式、提升「軟」服務水平的同時,還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重優化發展環境。
2017年11月,寧海大道道路工程竣工通車,至此,海港區和撫寧區之間比以往至少節省了30分鐘車程。道路全長24.095公裡,其中開發區段長約7公裡。作為連接秦皇島中心城區、開發區與撫寧區的重要經濟動脈之一,該道路的建成通車對優化開發區城市交通網絡、促進招商引資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期間,開發區將提升區內基礎配套設施水平作為加強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工作,先後建成寧海大道、騰飛路、園博道等37段道路,道路總長度約38.1公裡,全力打通區內路網;增設調整901路、微5路等20多條公交線路,並根據企業員工上下班情況調整發車頻次,最大限度滿足職工出行需要;持續增加區內綠化面積,提升區內環境整體面貌水平,截至目前達到653萬平米;建設戴河生態園、拓園等精品園林工程,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推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中秦興龍工業集團產業園、路能達國際汽車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落地,為區內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銳意思進取,奮進正當時。開發區便企利民的服務舉措與深化改革的魄力,不僅優化了營商發展環境,更為民生福祉添磚加瓦。把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成開發區的最亮名片和最響品牌,開發區正加足馬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注入強大動力,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