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a:過敏反應驅動蛋白能夠促進大腦中信號的傳遞

2021-01-09 生物谷

2018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趨化蛋白CCL17具有吸引免疫細胞到達特定位置的能力,此前研究已經發現體內CCL17表達量升高表明有過敏反應。而如今來自波恩大學的一項研究則發現了CCL17的一種全新的功能:影響大腦中的信號傳輸。相關結果發表在Glia期刊上。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發現CCL17受體表達缺陷的動物存在行為問題。例如,他們無法像正常同類進行築巢。


「這些行為變化表明,CCL17不僅影響免疫系統,還可能影響大腦,」波恩大學LIMES研究所的IrmgardFörster教授說。對此,研究人員想知道大腦中哪些細胞產生CCL17並產生影響。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通過基因改造,研究人員將CCL17與螢光蛋白結合,帶螢光的細胞即存在CCL17的表達。科學家們還通過使用LPS模擬感染來刺激CCL17的產生。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大腦趨化因子的產生情況。 「CCL17主要由海馬神經元產生,」主要作者LorenzFülle報導。此前研究認為海馬體在諸如定向和記憶形成的任務中具有重要功能。


下一步,科學家們抑制了CCL17的產生,並且觀察了這一處理帶來的效應。在沒有趨化因子的情況下,這些「敲除」小鼠中的小神經膠質細胞明顯更小,並且只有未處理對照動物的一半大。最終,實驗表明CCL17可以減弱大腦海馬區的信號傳遞。


由於人類自閉症也與血液中CCL17水平升高有關,因此CCL17也可能在這種發育障礙中發揮作用,例如,由於兒童早期的感染或過敏反應。 不過這些猜測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Researchers discover that allergy-driving protein influences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brain



相關焦點

  • 段樹民團隊2020年連續在Neuron、elife和Glia等雜誌發表研究成果
    而抑制了LPBN的GABA能神經元則在正常小鼠也產生神經病理性疼痛樣反應。課題研究人員首先在模式生物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的化感器鞘狀膠質細胞(amphid sheath glia; AMsh glia)中特異性表達鈣敏感的螢光蛋白GCaMP5,發現無論在體還是離體分離培養的AMsh 膠質細胞都能夠被機械刺激和厭惡性氣味分子所激活。
  • NG2膠質細胞是大腦免疫穩態失衡的「剎車」 | BMC Medicine
    論文標題:NG2 glia regulate brain innate immunity via TGF-β2/TGFBR2 axis 期刊:BMC Medicine 作者:Shu-zhen Zhang, Qin-qin Wang et al 發表時間:2019/11/15 DOI:10.1186/s12916-019-1439-x
  • 白細胞介素-17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
    CD4+T細胞表達的微RNA-155可以通過阻斷Janus激酶/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劑抑制因子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蛋白1來促進Th17細胞的分化。Th17細胞廣泛分布於體內。同時,Th17細胞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尤為重要。IL-17A是在IL-17細胞家族中發現的第1種細胞因子,故當時簡稱為IL-17 。
  • 中度牛奶蛋白過敏?科學餵養助力寶寶健康
    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寶寶出現了中度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例如拉肚子、吐奶、總咳嗽,甚至有奶蘚。歐洲的前瞻性隊列對牛奶蛋白過敏(cow's milk proteinallergy,CMPA)的研究顯示1歲以內嬰幼兒CMPA發病率在2%到3%之間。如果出現疑似牛奶蛋白過敏的現象,一定要及時進行食物迴避,使用選擇胺基酸配方的恩敏舒或者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的肽敏舒。
  • 警惕:腦蛋白水解物嚴重過敏反應!
    近日,我院出現一例腦蛋白水解物過敏反應。
  • 科學家揭開大腦神經信號傳遞新通路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馬聰有關神經細胞信號傳遞的最新研究成果為進一步解開大腦之謎提供幫助。
  • Cell:改寫朊蛋白含義!朊蛋白也能夠傳遞有益性狀
    2016年10月8日/生物谷BIOON/--朊蛋白(prion)因作為導致狂牛症等致命性大腦功能障礙的致病因子而為人所熟知。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朊蛋白能夠有助酵母存活和傳遞有益性狀到它們的後代。
  • 中美科學家揭開大腦神經信號傳遞新通路
    中國科技網訊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馬聰有關神經細胞信號傳遞的最新研究成果為進一步解開大腦之謎提供幫助。12月2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遞質釋放中Munc18和Munc13蛋白重要功能的重組》的論文。該論文由馬聰和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喬瑟夫·裡索教授領銜的研究組合作完成。
  • 牛奶蛋白過敏喝什麼奶粉?重度過敏認準恩敏舒!
    >牛奶蛋白過敏喝什麼奶粉?重度過敏認準恩敏舒!據報導,牛奶蛋白過敏在嬰幼兒中的發生率為0.3%——7.5%。牛奶蛋白過敏是兒童早期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也是最為複雜的食物過敏症之一。這是因為牛奶蛋白對寶寶來說是一種異種蛋白,牛奶蛋白中某些成分,如β-乳球蛋白有很強的致敏性,而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腸道內還沒有產生消化這種異性蛋白的酶,腸道就可能將這種異性蛋白視為很危險的「異己」成分,產生過敏反應。
  • Science:大腦中的神經元是如何連接的?
    2019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由大量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組成。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對神經元細胞的複雜模式如何在發育過程中發展成功能迴路的過程十分感興趣。如今,研究人源已在果蠅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信號傳導機制,它指明了大腦中神經元迴路的形成。
  • 華人學者Nature發文 找到引起過敏反應的重要原因
    2017年8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負責維持免疫應答平衡的一種特定T細胞容易發生衰竭破壞正常功能可能促進了過敏反應的產生。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領導了該研究,並將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
  • 神經痛是大腦神經過敏
    炎症引起NGF升高,導致表達TrkA的傷害性感受器開始高表達神經肽和其他NGF相關蛋白。此外,炎症信號或NGF還可作用於DRG神經元外周端末梢,引起DRG大神經元表達SP和BDNF。此時,低強度的非傷害性刺激激活有髓纖維在脊髓內釋放神經肽,這些正常狀態下不能引起中樞敏化的纖維在條件刺激下也能引起中樞敏化。
  • 紐太特奶粉,守護牛奶蛋白過敏體質的寶寶
    原標題:紐太特奶粉,守護牛奶蛋白過敏體質的寶寶近年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機率顯著升高,其中牛奶蛋白過敏作為最常見的嬰幼兒食物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健康嬰幼兒對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病率變化為0.3%~7%之間。
  •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及類過敏反應研究進展
    搞清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性質機制,對於其臨床前檢測、臨床防治及生產中的風險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筆者團隊就中藥注射劑的超敏反應特點、產生原因及其機制進行了臨床前研究,發現多數中藥注射劑的超敏反應並不是真正的Ⅰ 型變態反應,而是類過敏反應為主, 表現在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多為首次用藥後產生,不需要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介導。
  • 雀巢深度水解奶粉,牛奶蛋白過敏寶寶的營養好選擇
    牛奶是寶寶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來源之一,但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安心享受牛奶中豐富的營養,還有許多寶寶由於基因、體質等原因,對牛奶蛋白會產生過敏反應,基本表現為寶寶在喝完奶粉後出現皮膚和胃腸道的症狀,比如溼疹、腹瀉、嘔吐等。對待這些特殊的「小天使」們,就要採用更科學全面的餵養法,雀巢深度水解奶粉,為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們,提供了完整科學的全營養餵養方案。
  • 雀巢肽敏舒深度水解奶粉,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放心之選
    嬰幼兒因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對牛奶蛋白食用後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稱為牛奶蛋白過敏。雀巢肽敏舒採用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完全水解後的蛋白質分子量很小,免疫系統不會對它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大分子的蛋白質被水解為小分子的胺基酸,以胺基酸分子為基礎的脫敏營養奶粉,其營養元素其實並沒有變化,寶寶可以直接吸收,緩解了牛奶蛋白過敏(CMPA)症狀的同時也保證了必需營養的攝入。
  • IgE介導的過敏
    然而過敏性反應是免疫系統將無害的物質當作潛在病原體進行攻擊。過敏反應中Th1 和 Th2的免疫應答T淋巴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能識別外來病原體並產生細胞信號傳導因子的蛋白質,其職能是免疫傳遞。Th1 和 Th2是T細胞的兩個主要子集,能彼此互補以產生對抗入侵病原體的綜合免疫應答。Th1型細胞因子能殺死進入細胞內的病原體,並對抗原記憶以防以後被侵襲。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大腦疾病小鼠模型中,衰老細胞在認知喪失之前會堆積在它們的大腦中。通過阻止這些衰老細胞的堆積,他們能夠減少tau蛋白聚集、神經元死亡和記憶喪失。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9月1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 Nat Commun:揭示乳酸鹽調節大腦神經信號網絡的分子機制
    2014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布裡斯託大學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調節機體神經激素的未知機制,該神經激素對機體運動機能、壓力反應文章中,研究者發現了一種乳酸鹽(本質為乳酸)可以促使大腦細胞釋放更多的去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神經遞質,其對於維持大腦功能非常關鍵,缺失去甲腎上腺素的個體很難甦醒而且對任何事物的注意力都不集中。肌肉的消耗可以促使乳酸鹽產生,從而加強鍛鍊和精神健康之間的關係。
  • 人工智慧改造:從細菌蛋白到大腦監測儀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化學遞質,在大腦控制思想和感覺的方式中起著關鍵作用。許多抗抑鬱藥就是通過改變神經元之間的血清素信號傳遞生效。在最近發表於《細胞》雜誌的一篇文章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研究人員說明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基因工程技術將細菌蛋白轉化為精確監測血清素傳遞的新型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