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福利這種由青蟲到蝴蝶的蛻變,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作用的演變,但是目前中國本土相當一部分企業依舊把福利看作蠶食企業利潤的負擔,無法認同企業福利這隻蝴蝶美麗的一面。中國企業福利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青蟲和蝴蝶雖是同一生物,但外表卻有天壤之別:蝴蝶輕靈美麗,而青蟲卻臃腫醜陋。改革開放初中期,企業的福利就如同青蟲般不討人喜歡,大小國營企業恨不得將所有福利負擔都扔給社會。可是,隨著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發現企業福利成為知名企業搶奪人才的重要法寶,在美國,企業福利在員工收入中的比例高達40.2%.那麼,對於現今的中國企業來說,企業福利到底是青蟲還是蝴蝶?
企業福利是什麼?
企業福利與社會福利
企業福利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企業給員工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質量的,以非貨幣工資或延期支付形式為主的各種補充性報酬和服務。比如企業給員工提供的防暑降溫用品、班車、免費旅遊服務、福利房等等。
一般來說,企業福利由法定福利和企業自主福利兩部分組成。法定福利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對員工的福利保護政策,主要包括社會保險和法定假期。企業自主福利,即企業為滿足職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自主建立的,在工資收入和法定福利之外,向僱員本人及其家屬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項目,包括企業補充性保險(如企業年金)、貨幣津貼、實物和服務等形式。
企業福利是以企業為責任主體,專門面向組織內部員工的一種福利待遇。這是它與社會福利的最大區別,後者是政府主導的公共事務,其目標是改善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然而,企業福利與社會福利又有著密切的聯繫。隨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社會福利支出日益膨脹,為緩和資金供求矛盾,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減緩社會福利支出的增長速度,而這時企業內部的各種保險福利、住房福利等新興福利項目開始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功能,許多企業和社會團體提供的企業福利甚至可以滿足其員工的多數社會服務需求,從而客觀上起到了替代社會福利的作用。
企業福利的作用
對於企業來說,各種企業福利項目在具有一定社會功能的同時,也成為了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主要激勵方式。現金和員工福利都是留住員工的有效手段,但是兩者特點不同。儘管看得見、拿得著的現金可以對人才產生快速的衝擊力,短時間內消除了員工福利的差異化要求,但其非持久性的缺點往往會使其他企業可以用更高的薪水將人挖走,尤其對於資金實力不足的中小企業而言,如果僅僅依靠現金留人,將很難倖免人才大流失的災難。而具有延期支付性質的員工福利,不但可以避免財力匱乏的尷尬,還可以很好地維繫住人才,成為減緩企業勞動力流動的「金手銬」。
對於員工來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法定企業福利項目,可以使員工生病得到醫治、年老能有依靠、遭受工傷後獲得賠償等,從生理上滿足員工的需要。而更多企業自主福利卻可以滿足員工在情感上的需要。例如企業提供的帶薪休假福利,能夠更好地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從而滿足人們在感情、親情方面的需要;企業舉辦的各種集體出遊活動、公司宴會活動可以使員工在工作之外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增進員工之間的了解,融洽公司內部成員間的同事關係,也有助於人們獲得情感上的滿足。這些都可以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和自己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契約關係,而是帶有了某種程度的類似家庭關係的感情成分,這無疑改善了員工的工作境遇。
基於上述作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福利。根據美國商會的一項調研顯示,2004年美國企業福利在員工收入中的比例甚至達到了40.2%.
中國企業福利的演變和發展
我國企業福利的發展歷程是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歷程緊密相連的,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我國的企業福利也經歷了一次從青蟲到蝴蝶的蛻變。
計劃經濟時期:社會福利的載體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企業奉行的是「低工資、高福利」的政策,由於當時社會福利制度、社會保險制度、社會救濟制度還不健全,企業福利就成了社會福利的載體,起到了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生活的作用。1950年6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定,工會有改善工人、職員、群眾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各種設施的責任,並規定各級政府應該撥給工會必須的房屋與設備作為舉辦集體福利之用。隨後在政府的不斷調整和支持下,企業開始大力興辦福利事業,它們通過設立學校、醫院、商店、食堂等機構來幫助員工解決與生活有關的一系列問題,建起了一個包辦員工「從搖籃到墳墓」一切福利的企業社會,即使是很小的企業,照樣「肝膽俱全」。職工一旦進入企業,就等於進入了一個封閉的社會,生老病死都有人管,只要象徵性地交一些錢,甚至不用交錢就能享受到醫療、教育、住房等福利項目。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企業福利項目,職工才能夠以微薄的工資收入維持正常的生活開支。由此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企業福利彌補了當時低工資的不足,緩解了企業職工的生活困難,促進了當時生產的發展。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初期:不討人喜歡的青蟲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開始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企業在自負盈虧的同時擁有了經營自主權,在「效率優先」的指導原則下,企業福利成為不討人喜歡的「青蟲」,企業辦社會的現象已不多見,很多企業紛紛甩掉了企業福利這個沉重的包袱,國有企業全方位的企業福利體系開始解體。而這也導致一些社會問題紛紛暴露,有一些效益不好、退休人員較多的企業甚至出現了欠發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情況;有的國有企業冗員太多,效率低下,於是採取減員增效政策,讓一部分職工離開工作崗位,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不能直接將這部分被裁汰的人員推向社會,於是便有了後來的「下崗」制度(現已與失業保險制度並軌)。
為了妥善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政府開始大力推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將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幾大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等通過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並演變成現在的法定福利。此外《勞動法》等法規的出臺則標誌著我國企業福利走向了法制化、規範化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還處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期,很多企業過分關注效率,過分看重眼前利益,沒有充分認識到企業福利的重要作用,視它為企業的純支出,對其採取能省則省,能逃則逃的態度,即便是法定福利,也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城鎮職工沒能享受到。如2000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是10447.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數是2862.8萬人,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是4350.3萬人,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是10408.4萬人,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是3001.6萬人,而2000年我國城鎮就業人數是23151萬人。
在法定福利遭受冷遇的同時,企業的自主福利就更顯得冷清,就拿企業年金來說,我國企業年金制度建立於1991年,從1991年到2000年10年時間,全國共積累企業年金基金191.9億元,年均增長19.19億元,參保企業1.6萬多家,參保職工560萬人;享受企業年金的人員佔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5.4%,僅佔我國當年城鎮就業人數的2.4%.
現在的企業福利:蛻變成人見人愛的蝴蝶
最近這幾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正式加入WTO後,大型跨國公司的不斷進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企業又開始重視企業福利,並帶動我國企業福利朝著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發展。企業福利逐漸開始由人人討厭的「青蟲」蛻變成人見人愛的「蝴蝶」。
●企業福利迅猛發展
2001年11月我國正式加入WTO,隨著大量外資企業的湧入,導致國內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人贏企業則贏。面對外企「挖人」的攻勢,國內企業逐步開始認識到企業福利在吸引員工、留住員工和激勵員工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企業改變了以前認為企業福利是企業的包袱的觀念,開始大力發展企業福利。
在法定福利被越來越多企業認同,覆蓋面迅速擴大的同時,我國企業的自主福利也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以企業年金為例,截至2006年底,中國已有2.4萬多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年金規模達910億元,受惠員工964萬人。基金規模比2005年增加了230億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以上。
最近這些年,我國企業自主福利快速發展,並不斷推陳出新,員工援助計劃(包括家庭衝突問題的解決、癮的戒除、職業生涯諮詢、法律諮詢等)、彈性工作時間等新型企業自主福利項目也開始在一些企業出新,帶薪休假、出國旅遊等享受性的企業福利項目,也在效益好的企業出現。這些都體現出我國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福利對企業發展的意義,開始越來越重視企業福利。
●彈性企業福利方興未艾
為了更好地適應員工的需求,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企業設計出了富有人情味的企業福利制度,並且不斷探索、積極引進新的企業福利模式。彈性企業福利就是其中一種,即讓員工依照自己的需求,從企業所提供的福利項目中來選擇或組合屬於自己的一份福利套餐。當然,員工的選擇並不是完全自由的,有一些項目是必選的,比如法定的企業福利項目。彈性福利能夠滿足員工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福利計劃的適應性,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眾口難調的問題。此外通過員工自行選擇企業福利項目,企業能夠發現哪些企業福利是員工喜歡的,哪些企業福利是員工不喜歡的,進而可以取消那些不受歡迎的福利項目,節約福利成本開支。雖然彈性企業福利引入我國的時間不長,現在僅在一些企業中實行或試行,不過相信它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國企業福利的一大發展趨勢。
●關注對企業高層的福利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權威報導,美國公司總裁的收入之所以非常高是和企業的長期福利分不開的,如股權、期權等都成為高級經理人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在我國,對於企業高層福利的實踐也成為企業福利發展的重要一環,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高管激勵制度。但是,有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對於高管的期權和股權激勵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因此引入更多的高管福利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薪資保護,即著名的「金色降落傘」,確保高級管理人員在企業兼併或因更高管理層人事變動而導致職務降低時給予數倍年工資的補償;或是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投資財務諮詢;提供更加優厚的增補退休金;各種俱樂部會員卡、娛樂消費信用卡、健身和安全服務、搬家補貼等等,都可以靈活選用。
企業福利這種由青蟲到蝴蝶的蛻變,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作用的演變,但是目前中國本土相當一部分企業依舊把福利看作蠶食企業利潤的負擔,無法認同企業福利這隻蝴蝶美麗的一面。中國企業福利的發展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