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好萊塢科幻大片,還用獨角獸作 IP,這麼潮的中國品牌也是沒sei...

2020-12-06 東方汽車

廣告拍成好萊塢科幻大片,還用獨角獸作 IP,這麼潮的中國品牌也是沒sei了!

2018-04-27 07:49 來源: 炫天津

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每年的4月份,是汽車媒體人最最難熬的節點。因為,兩年一屆的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交替上演,僅僅兩天的媒體日,就能讓所有媒體老炮們累「斷腿」、忙「吐血」,再加上展館周邊交通差,館內如廁難,這兩天大L姐的朋友圈充斥著各種憤懣的情緒和哀怨的小眼神!

說起來,大L姐一向自詡為女記者中的戰鬥機,不過,這段時間連續的出差+嚴重的睡眠不足+車展的體力透支,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已經完全是靠著意志力,在「戰鬥」。

想想昨天、前天在車展上的滿場飛,內心真的無比遺憾,因為各大汽車廠商的發布會時間重合,很多精彩的汽車大秀只能看個開頭,就草草收尾。現在回想起來,每個品牌的展臺長什麼樣,都已經喪失記憶。

不過,今年的北京車展,還是有很多亮點讓大L姐印象深刻:

1、自主品牌不再追「星」:

廣汽傳祺、吉利、比亞迪、長城等自主車企不再需要頂禮膜拜國際品牌,因為,他們本身已經成長為最耀眼的那顆星,無論是顏值、品質、技術,自主車都已經站到行業塔尖。

2、新能源車「自立門戶」:

新能源汽車的快馬加鞭,給了中國消費者一個大大的驚嘆號,在位於靜安莊的老展館內,多個實力派種子選手已經另立門戶,搭臺納客,而且人氣很旺。

昨日,在新能源汽車展區,大L姐就被一場滿滿乾貨的新聞發布會撩到了,新聞的主角就是總會帶給我們驚喜和狂想的廣汽新能源品牌。

比起未來一年兩款新車的重磅消息發布,廣汽新能源還為品牌打造了有著大片既視感的品牌口號宣傳片和有情感人設的品牌形象IP,專屬APP和天貓旗艦店與25小時體驗中心的合體,都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徹底顛覆了傳統車企的固有形象。

PART 01

品牌口號「更聰明的陪伴」

好萊塢導演操刀宣傳大片

新聞發布會開場,一部充滿魔性的科幻大片激情上演。片中,未來世界的商務暖男,飲食起居已全由機器人打理,生活從容有序,還有狗狗為伴。他的座駕是一部廣汽新能源無人駕駛車,以至於能夠獨自載著「闖了禍」的狗狗,來送被它偷偷埋起來的重要文件,這才讓男主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查看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太空片衝擊好萊塢「霸權」 場面不輸大片
    而影片5000萬元人民幣低成本背後的故事,也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了一些啟示。  大場面不輸好萊塢大片  1985年2月11日,前蘇聯「禮炮系列空間站」收官之作「禮炮七號」與地面控制中心失聯,後果無法預計,工程師維克託·阿約金和退役太空人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臨危受命,肩負起這項驚心動魄的太空維修任務。
  • 堪比好萊塢大片?
    當年還未上映的《蜀山傳》更是被譽為「開武俠片前所未有之奇觀」、「詮釋新世紀武俠片新意象」,電影特效是非常好的,唯一大鐵眼鏡的是此片的票房慘遭「滑鐵盧」。可以看到,三部主演均為鄭伊健,真的可以說香港特效都給了「浩南哥」,從此以後也是一蹶不振,再無驚世駭俗之作出現,甚為可惜。
  • 比《三體》更牛的科幻小說,好萊塢終於要對這個超級IP下手了
    最近,不算網劇,國內影視劇圈可謂一片死寂,雖然國外也好不到哪去,但起碼還算有點水花,不僅是有點水花,時不時還放出一個重磅消息來炸一炸。是的,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著名的科幻小說《基地》將要被拍成美劇了。
  • 誰將扛起中國科幻電影的大旗
    國內出現大量的科幻項目,只是到現在都還沒有上映罷了。 其它已經立項規劃的,或者說涉及科幻的項目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群魔亂舞。 我國影視產業一度「流量明星」,改編熱門ip的作品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2017年吳京《戰狼2》過後,中國影視產業才開始撥亂反正。
  • 科幻電影元年還未到來?
    著名編劇、影評人張小北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科幻迷。這也是現在科幻行業的很多創始人都有的身份,元力影業總裁楊璐、微像文化總裁張譯文,都對國內外的科幻文學、電影了如指掌,而「未來事物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還獲得過華語星雲獎的「科幻迷獎」。       這群人也成為中國科幻電影一線的實踐者。
  • 你以前用的膠帶可能是假的 這強韌性也是沒sei了
    膠帶家家都有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工具但顯然一般膠帶的韌性都很有限你看用普通黑膠帶拉個船一下子就斷了換繩索或者鋼線?如果是拉船倒是可以但是繩索什麼的不能粘貼在物體表面啊應用場景稍微有限了一些來來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款Braeön膠帶可能會讓你感覺自己以前使用的都是假的是的,用拉伸機拉幾百公斤重的船絲毫沒問題能拉動大卡車的大力士們都拽不斷它Braeön就是這麼牛實際上,它是一種正在申請專利的輕質塑料絲帶
  •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科幻《猩球崛起》,迪士尼也重啟了
    2001年誕生的《猩球崛起》,原本是美國歷史上經典科幻《人猿星球》的前傳,是福克斯公司經典的ip之一。眾所周知,2019年,迪士尼收購了福克斯影業。這麼一來,福斯很多電影項目都會調整,科幻電影《猩球崛起》系列也沒有逃過這個結果。
  • 暑期檔多部好萊塢大片竟然made in china,《巨齒鯊》也不例外!
    暑期檔快要結束時,漫威第20部超級英雄電影《蟻人2》上映,終於有一部純種好萊塢大片上映了!什麼?之前的《巨齒鯊》《摩天營救》這些都不是好萊塢大片?騙誰?實際上,這種套路引力影視之前有過嘗試,2014年他們只做過一部叫《絕命航班》的電影,看海報,還以為是部好萊塢災難大片,不僅有英文名,主演也是一個外國人,但導演、編劇和大多數演員其實都是中國的。而且,這部電影也只是在中國上映。
  • 盤點|十部娛樂性十足的好萊塢科幻經典大片,滿屏都是回憶
    雖然那些如《少數派報告》、《盜夢空間》之類優秀的科幻電影將註定在影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但是有的時候這些電影太燒腦了,我們往往還是想在這個炎炎夏日找一些更清涼的科幻大片來看看。不需要什麼人生感悟,也不用擔心什麼對未來社會的思考,只要能來一些短暫的刺激就是那短短90分鐘的最大追求。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在北美上映後連續四周佔據票房榜首,還未上映就被公認為是今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衝擊者,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之後,又一部把鏡頭對準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25日,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等聯袂出演的科幻片《火星救援》將在中國內地上映。
  • 《哪吒》和《流浪地球》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大片進入多元化時代
    早在文藝片時代,張藝謀就憑藉著他攝影師出身的優勢,用濃鬱的色彩,在銀幕上揮灑出中國原生態的民族情結。而張藝謀對色彩的痴迷和嫻熟,在他的這部「中國風」大片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實早在1989年的時候,張藝謀就曾做過商業片的嘗試,這部影片名叫《代號美洲豹》,但是因為這部影片並沒有太多的創新,使得這部影片在當時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關注。
  • 《虐殺器官》:伊藤計劃收官之作,場面堪比好萊塢大片
    作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虐殺器官》比起前兩部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與《和諧》相比少了許多晦澀冗長的對話內容,在情節和畫面上也更加具有觀賞性和衝擊力,但故事連貫性和節奏的把握上仍有些不足(比《屍者的帝國》好些),經常一連串緊張刺激的情節之後,兩個人突然坐下來開始絮絮叨叨說個沒完,而對話內容更是涉及文學、語言學、政治等諸多令人費解的內容。
  • 開票&在線購 | 學術放映《流浪地球》3D:中國科幻電影起航之作!
    在中國科幻電影步履緩慢的同時,以《科幻世界》為代表的科幻讀物在過去三十多年間造就了中國兩代科幻迷,並從中催生了劉慈欣這樣的大師,再加上中國人對於外部文化的吸收能力,中國誕生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似乎也是早晚的事情,只是,
  • 太空救援豆瓣評分是多少 超低成本卻堪比好萊塢大片
    俄羅斯製作的泰隆題材電影《太空救援》即將就要在國內正式上映了,該電影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因為該片是根據真實事例所改編,那麼太空救援豆瓣評分是多少?    如果以好萊塢的標準來判斷,這部太空電影所展現的技術水平並沒有那麼『炫目』,相反,電影裡的技術因為過於真實反而有些『簡陋』的意味。但正是因為這種簡陋,能夠讓人深切體會到這個宇宙對人類的某種惡意,能夠讓人感受到偉大與渺小之間強烈的對比,能夠讓人捕捉到希望與絕望之間一剎那的殘酷。
  • 龐貝《獨角獸》:科幻色彩下現實主義的魅力
    「這兩年科幻文學在中國的崛起超乎我們的想像,超乎我們的預料,科幻文學的國際傳播力都遠遠超過我們的傳統文學。中國的科幻文學與歐美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應是有所不同,因為在中國,現實主義本身就是強大的種子,我們所有的文學都必須跟我們的現實生活有關,它才能夠有生命力和真正的發展空間,《獨角獸》創作中有非常自覺的這種意識,在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討的空間。」閻晶明說。
  • BBC中國風海報美哭!這些好萊塢大片海報,還有高級中國風腦洞
    這些年,為了進軍中國市場 不少外國品牌都走起了中國風營銷路線 其中好萊塢大片表現最耀眼 海報佳作層出不窮 看了那麼多國產電影的中國風海報 今天益美君帶大家看看外國電影海報
  • 劉慈欣謝絕卡梅隆邀請,好萊塢電影很好,但《三體》最好中國人拍
    劉慈欣的《三體》一經問世就有多國大佬的青睞,因為之前的《流浪地球》走出了國門在190多個國家的播放,使得世界開始注意起了中國的科幻電影。世界著名的大導演卡梅隆還親自和劉慈欣商議了關於《三體》的影視作品拍攝的問題,但劉慈欣只是委婉的謝絕了卡梅隆先生的合作邀請。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要拍《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如果要拍好,拍出和目前觀眾心理預期畫面效果一致,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因為《流浪地球》要做的事情,並不是特效到達好萊塢級別這麼簡單,而是要做一部有著中國人思維理念的科幻電影。
  • 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典型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你喜歡嗎?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典型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帥哥配美女談一場意料之中的戀愛再順便拯救一下宇宙。呂克·貝松執導,再加一眾歐美明星。繼《第五元素》後,盧貝松 睽違 20 年的科幻力作《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以下簡稱《星際特工瓦雷諾》)終於出爐,新奇視覺體驗與宇宙觀再度讓人耳目一新,有趣的是敘事核心訊息仍突顯愛大於一切的和平宣言,讓整部電影由外而內都可說成為歐洲科幻作品的代表,從故事發展、核心訊息、角色立場到敘事節奏,與美國好萊塢的星際科幻戰爭作品展現出巨大美學差異。
  • 科幻IP《三體》 影視化進程有多難?
    在工作中,他也是典型的不務正業,總是利用工作的空隙偷摸寫作。此人便是劉慈欣。  1999年,劉慈欣的兩部科幻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發表在了成都的《科幻世界》雜誌上。後來他首發於《科幻世界》的《流浪地球》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當年領取了2000塊錢獎金後,劉慈欣還邀請所有參加頒獎典禮的作者吃了一頓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