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德陽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

2020-11-27 德陽市人民政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德陽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1月6日

    

德陽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

 

第一章  總則

第一節  前言

一、面臨形勢

2016年,全國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量額、交易價格等指標,均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市場運行總體情況穩中向好。其中淡水產品價格扭轉了2015年以來連續下跌的態勢,同比上漲2.70%。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此期間漁民收入面臨與全國人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的較大壓力。經濟新常態下,水產養殖業發展進入平穩期,靠不斷擴大產量來提高漁民收入將越來越難以為繼。今後的水產養殖產業必須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總發展目標,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益。

「十三五」以來,我市漁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三農」工作決策部署,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狠抓惠農政策落實,大力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進了漁業經濟平穩發展。2016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6681公頃,全省排名第16名;實現水產品總產量59403噸,全省排名第14名;漁業經濟總產值18億元,全省排名第8名;人均水產品佔有16.91kg;農民人均漁業收入673元;漁業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2.27%。

當前德陽漁業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漁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由於國家投入少,加上長期以來水面承包經營者往往只經營不投入建設,耗損、老化和自然災害給漁業設施造成程度不同的損毀,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池塘淤塞、池埂倒塌、排灌堵塞、良繁設施損毀、親本老化等,如果不加以改造,將難以滿足水產健康養殖和現代漁業建設的基本要求。

漁業發展空間受到壓縮。由於政策調整,如《土地管理法》規定,禁止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加之在城市化進程中,因城市建設、道路修建以及其他建設,城市周圍大部分池塘被徵用,壓縮了水產養殖的發展空間。

養殖水域汙染日益顯現。隨著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水域的汙染問題日益顯現。養殖池塘、水庫內源性汙染情況較為嚴重,部分水質指標甚至超過了地表水Ⅴ類標準。因此,需要尋找更加合理的養殖布局、養殖方式及養殖密度,把水產業發展與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放在重要地位。

二、編制背景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是漁業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布局依據,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按照《農業部關於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7〕39號)以及《四川省農業廳關於開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川農業函〔2017〕46號)要求,特制定《德陽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以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轉方式、調結構。

在調查分析德陽市水域灘涂自然條件和生物資源狀況,實地調查並收集了大量資料和數據的基礎上,科學評價本地水域灘涂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綜合考慮本地水產養殖歷史和各縣(市、區)發展現狀,通過綜合研究,科學合理地劃定德陽市養殖水域灘涂各類養殖功能區,提出了各個功能區的相應管控措施,協調銜接其他相關專項規劃布局,最後形成本《規劃》。在規劃生效期間,嚴格按照各功能區進行水產養殖布局,並按各自功能區的管控措施進行管理。

三、目的意義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需要,在科學評價水域灘涂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基礎上,依法科學合理劃分各類水產養殖功能區。規劃生效期間,把控養殖功能區現狀,穩定基本養殖水域,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保障漁民合法權益,確保水產品有效供給安全、環境生態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實現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發展總目標。《規劃》對於進一步完善和推進德陽市水產養殖管理制度,合理開發和利用養殖水域灘涂資源,提高市場競爭力,保護環境生態安全,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節  編制依據

一、法律、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14年4月;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訂;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07年8月30日修訂;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6年4月29日;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2012年8月修訂;

(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

(八)《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09年10月。

二、地方法規

(一)《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2016年11月修訂;

(二)《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2004年9月修訂;

(三)《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2009年3月;

(四)《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09年3月修訂;

(五)《四川省溼地保護條例》,2010年7月;

(六)《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2012年12月。

三、規程、規範、技術性文件

(一)《農業部關於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

(二)《四川省農業廳關於開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川農業函〔2017〕46號);

(三)《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

(四)《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的意見》(川委發〔2017〕1號);

(五)《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16〕1號);

(六)《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3號);

(七)《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國發〔2006〕9號);

(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現代水產產業的意見》(川辦發〔2017〕96號);

(九)《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1-2001);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

四、其他依據

(一)《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

(二)《四川省水產發展「十三五」規劃》

(三)《德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調整完善版

(四)《德陽市2016年漁業統計年報》

(五)《德陽市「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

(六)《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劃定、撤銷部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批覆》(川府函〔2017〕112號)

(七)《德陽市沱江流域水產養殖規劃(2015-2020年)》

(八)《2017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鑑》

(九)德陽市各縣(市、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十)德陽市各縣(市、區)「十三五」漁業發展規劃

(十一)《四川省農業廳貫徹落實農業部〈關於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實施方案》(川農業〔2017〕80號)。

第三節  目標任務

一、規劃期限

2018年至2030年。

二、規劃目標

根據本地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結果和水產養殖產業發展需求,形成本區域養殖水域灘涂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總體思路,合理安排產業發展空間。將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生態保護或公共安全「紅線」和「黃線」區域作為禁止或限制養殖區,設定發展底線,明確劃定養殖區,按照不同養殖模式分區,並標明各區域範圍。養殖水域灘涂使用管理要嚴格依據規劃開展,嚴格限制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使用用途的行為。通過編制《規劃》,使本市水產養殖業生產布局合理,水產養殖汙染得到綜合治理,水產養殖方式和結構進行合理調整,水產養殖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漁民收入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點任務

(一)德陽市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

(二)明確德陽市水域灘涂開發總體思路;

(三)明確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養殖區,標明各區域範圍;

(四)規劃實施後生態效益評價,擬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第四節  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  

根據本地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結果和水產養殖業發展需求,形成本區域養殖水域灘涂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總體思路,根據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大綱的具體要求,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制定本區域養殖水域灘涂使用管理的具體措施,科學編制規劃。

堅持生態優先、底線約束的原則

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科學開展水域灘涂利用評價,保護水域灘涂生態環境,明確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合理安排產業發展空間。將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或公共安全「紅線」和「黃線」區域作為禁止或限制養殖區,設定發展底線。

堅持合理布局、轉調結合的原則

穩定池塘養殖,調減湖泊水庫養殖,發展生態養殖,支持設施養殖向工廠化循環水方向發展,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和宜漁地養殖,實現養殖水域灘涂的整體規劃、合理儲備、有序利用、協調發展。

堅持總體協調、橫向銜接的原則

將規劃放在區域整體空間布局的框架下考慮,規劃編制要與本行政區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同時注意與本地區城市、交通、港口、旅遊、環保等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第五節  規劃範圍

德陽市管轄水域灘涂範圍內,已經進行水產養殖開發利用和目前尚未開發但適於水產養殖開發利用的所有(全民、集體)水域和灘涂。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水庫、池塘、稻田和其他小型蓄水工程等宜漁水面。

第二章    養殖水域灘涂利用評價

第六節  水域灘涂承載力分析

一、水域灘涂資源狀況

(一)地理位置

德陽市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北邊緣,界於東經103°47′31″至105°10′18″,北緯30°31′39″至30°42′05″之間。北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縣和綿陽市安縣,南連成都市青白江區、金堂縣,資陽市樂至縣,西接彭州市,東與綿陽市涪城區、三臺縣以及遂寧市大英縣接壤,全市幅員面積5911km2。

(二)地形地貌

德陽市地形南北跨度132.2km,東西寬130.1km,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界線明顯,高差懸殊,最高峰位於什邡市境內的獅子王山,高程為4989m,至永興、漢旺一線進入平原,其間無丘陵過渡,高程465~750m。從西北到東南高差約4000m,最大相對高差達4500m。

德陽市地處四川盆地與川西北山區的過渡地帶,西北為龍門山區,中部為成都平原,東南主要為丘陵。邊緣山區面積1470km2,佔全市幅員面積的24.9%,主要分布於綿竹、什邡兩市西北部的龍門山區,以及東南部分旌陽區通江鎮、新中鎮至中江縣境內集鳳鎮一線的龍泉山區,西北龍門山區高山地帶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為灌木叢林和草地所布,而龍泉山區農耕較發達。中部平原區面積1859km2,位於龍門山與龍泉山之間,為本市的腹心地帶,佔全市總面積的31.4%,中部平原土地肥沃,河渠縱橫,自流灌溉條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全市工、農業最發達的地區。東南丘陵區面積2581km2,位於綿遠河以東的中江縣、羅江區、旌陽區及廣漢市的丘陵部分,佔全市面積的43.7%。

二、自然氣候條件

(一)氣候特點

德陽市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乾暖和少霜雪,春溫回升早不穩定,夏無酷暑多暴雨,秋涼多雨降溫快等特點,且隨地勢的變化而變異。

氣溫自東南向西北隨地勢的升高而逐漸降低,多年平均氣溫為16.6℃至15.6℃;年內變化從1~7月逐漸升高,8~12月逐漸下降,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平均25.1℃~26.2℃;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份,月平均5.1℃~5.5℃。極端最高氣溫37℃~39℃(出現在平原和丘陵區),極端最低氣溫—7.5℃(出現在山區)。多年平均積溫情況:氣溫大於零度,平原區為5750℃~5967.9℃,丘陵區為6105.3℃,山區(高程在800~2000m)為5300℃~2721℃;≥5℃的統計,平原區為5060.4℃~5775.1℃,丘陵區為5922.4℃,山區為4240.7℃~2342℃;≥10℃的統計,平原區為4408.8℃~5138.5℃,丘陵區為5296.2℃;山區為3597.2℃~2000℃。

本市降水量比較豐沛,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轄區內的龍門山和龍泉山北段為兩個多雨帶,年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其餘地區在800~1000mm左右。雨量分布隨高程的增加而增多。山區由1100mm上升到1734.4mm;平原區950~990mm,最多年為1390.6mm,最少年為553.4mm;丘陵區多年平均890mm,最多年為1466.8mm,最少年為534.5mm。年內降水多集中在7~9月,12~翌年2月降水較少。

日照受緯度和地形地貌的影響,在平原、丘陵區年日照為998.6~1290.5h,季節分布多集中在7~8月,秋冬兩季由於四川盆地雲霧日數增多,屬於少日照季節。(詳見表2-1)

表2-1  德陽市分區氣象特徵值表

項目(單位)

旌陽區

羅江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中江縣

年均降雨量(mm)

916.4

791.9

836.9

938.9

1059.5

884.0

年均蒸發量(mm)

979.4

944.1

1114.7

899.7

1084.1

1053.9

年均氣溫(℃)

16.1

16.0

16.4

15.9

15.7

16.6

>0℃年均積溫

5896

5890

5994

5853

5751

6200

無霜期(d)

271

272

284

281

274

305

日照(h)

1251

1250

1260

1257

1005

1310

(二)水文地質

德陽市地層分布與地貌單元基本一致,即漢旺—永興一線以西的龍門山區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至侏羅紀時期的老地層和巖漿巖、變質巖。中部平原區則廣布第四系衝積、洪積和冰水沉積。德陽—連山一線以東丘陵區則以白堊紀紅色巖係為主。本市橫跨五個區域地質構造帶,西北部為龍門山褶斷帶的中南段一部分,中部為川西新華夏構造體系即成都斷陷的一部分,東南為龍泉山褶皺帶的一部分和德陽—中江環狀構造及綿陽環狀構造。

德陽市地下系統劃分為三大水文地質區,即西北部山區裂隙—溶隙水水文地質單元、中部平原鬆散巖類孔隙水水文地質單元和東南部丘陵低山風化帶裂隙水水文地質單元。德陽市地下水類型在平原區可分為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水和白堊系紅層砂泥巖類裂隙水,山區可分為碎屑巖類裂隙水、巖漿巖類裂隙水和碳酸巖類巖溶水,丘陵區內地下水類型主要有紅層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和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水兩個大類。

(三)河流水系

德陽市境內水系發達,江河縱橫,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共18條,總長度1129km(其中市境內長度816km),分屬長江流域的沱江和涪江水系。

1.綿遠河

綿遠河為沱江幹流上段,發源於龍門山脈九頂山南麓,河源高程4285m,分北西兩源,北源為黃土坑河,西源為長河壩河,於爛柴灣匯合後稱清水河,在小木嶺納入右岸支流黃水河,至漢旺場出山谷口進入成都平原,流經隆興場、黃許鎮、德陽市城區、連山鎮,在廣漢市三水鎮易家河壩與石亭江、湔江匯合後稱北河,並在金堂縣趙鎮與青白江、毗河匯合後稱沱江。綿遠河河長129km,流域面積1222km2,河口高程436.0m,天然落差3849m,河道平均比降20.2‰。清平、漢旺鎮以上為山區,河段長39.0km,流域面積410km2,天然落差3590m,河道平均比降92.1‰;平原河段總長87.9km,其中德陽市境平原河段長72.6km、金堂縣境長12.5km、兩市縣共有河段長約2.8km,平原河段流域面積802km2,天然落差約257m,河道平均比降2.92‰。

其間主要支流有壽豐河及和新河,均為左岸丘陵區排洪河道。壽豐河發源於旌陽區新中鄉,河長38km,天然落差115m,河道平均比降3.03‰,流域面積125km2;和新河發源於旌陽區新中鎮,河長28km,天然落差164m,河道平均比降5.8‰,流域面積121km2。

2.石亭江

石亭江屬沱江上遊二級支流,發源於龍門山脈九頂山南麓,河源高程4088m。上段稱平水河,下段為二道金河,至龍寶坪匯入頭道金河後始稱石亭江。自北向南流,流經什邡市紅白鎮、綿竹市金花鄉至高景關出山口進入成都平原,在天元鎮白江村入旌陽區境,流經天元,於八角井潘家寺村西南界出境,在廣漢市三水鎮易家河壩與湔江匯合。入河口處高程451.0m,河長122km,流域面積1512km2,天然落差3396m,河道平均比降26.3‰。高景關以上為山區河道,河段長61km,流域面積629km2,天然落差3393m,河道平均比降55.6‰。高景關至匯口河道為平原河段,河段長61km,區間流域面積872km2,天然落差244.0m,河道平均比降4.59‰。

3.湔江

湔江發源於彭州市北部龍門山中段茶坪山,河源高程4812.0m,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彭州市、什邡市、廣漢市,在廣漢市三水鎮易家河壩與石亭江匯合。河流全長120km,流域面積1318km2,河道平均比降29.1‰。關口以上為山區河流,河道長71km,流域面積626km2。關口以下平原河道長49km,區間流域面積692km2。德陽市境內長36km,金雁橋以上河道平均比降為2.55‰、金雁橋以下河道平均比降為1.52‰,區間流域面積為427km2。湔江平原河段較大支流有鴨子河、馬牧河等。

4.青白江

青白江是沱江連接岷江的主要河流,位於廣漢市南部邊緣,系都江堰平壩區輸水乾渠和排洪河道之一,源於湔江至關口後的南極分支(小青白江)至桃花灘(大青白江),簡稱青白江。岷江水系經蒲陽河後,青白江即為岷江、沱江的雙生河,沿廣漢市邊界至金堂縣趙鎮匯入沱江。青白江流域面積636.5km2,河長81.3km,河道平均比降1.7‰。德陽市境內長27km,河道平均比降3.3‰,區間流域面積143km2。

5.凱江

凱江為涪江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綿陽市安縣太平鄉境內,流經太平鎮、秀水鎮、塔水鎮、回龍鎮、通江鎮等,在綿陽市三臺縣注入涪江。凱江屬丘陵區河流,幹流全長206km,流域面積2620km2,安縣雎水關以上為山區,雎水關至羅江為淺丘平壩區,河寬60~120m,坡降小,水流平緩;羅江城區河段寬200m左右,河道比降0.6~1.0‰;羅江至中江段有深丘、淺丘和平壩區,沿河有階地分布,河床受山巒約束,河道彎曲,水流平緩;中江至三臺段,兩岸為山丘或平壩,河槽寬闊,漫灘階地發育。德陽市境內河長100km,河道平均比降1.0~0.8‰,區間流域面積1386km2。

6.郪江

郪江發源於中江縣胡家瓦窯,由西向東流經三洞、馬安、廣福等鄉,經三臺縣的千子墳,再入大英縣內,於郪口鎮匯入涪江。幹流全長139km,流域面積2145km2,河道平均比降1.48‰。德陽市境內河長56km,區間流域面積928km2。(詳見表2-2)

表2-2 德陽市主要河流基本情況表

河名

流域面積(km2)

河長

(km)

落差

(m)

平均比降(‰)

德陽市境內

幹流

支流

面積(km2)

河長(km)

落差(m)

綿遠河

 

1222

129

2605

20.2

1222

129

2605

 

壽豐河

 

 

 

 

125

38

115

 

和新河

 

 

 

 

121

28

164

石亭江

 

1512

122

3396

26.3

1512

122

3396

 

頭道金河

 

 

 

 

119

32

2970

 

馬尾河

 

 

 

 

422

47

900

 

射水河

 

 

 

 

292

39

986

 

遵道河

 

 

 

 

116

25

850

湔江

 

1318

120

3500

29.1

427

36

104

 

鴨子河

 

 

 

 

227

16

60

青白江

 

636.5

 

 

 

143

27

33

凱江

 

2620

206

1920

9.3

1386

100

150

 

黃水河

 

 

 

 

115

23

40

 

東河

 

 

 

 

145

35

64

 

輯慶河

 

 

 

 

251

34

305

郪江

 

2145

139

206

1.48

928

56

149

 

倉山河

 

 

 

 

446

61

106

(四)水資源總量

根據評價結果,德陽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約26.3億m3,地下水資源量約12.5億m3,兩者重複量約12.1億m3,則德陽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6.7億m3。(詳見表2-3)

表2-3  德陽市各縣市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成果表

縣市區

面積

(km²)

地表水

資源量

(萬m³)

天然補給

資源量

(萬m³)

地下水與地表水重複計算量

(萬m³)

水資源總量(萬m³)

人均水資源量

(m³/人)

畝均水資源量

(m³/畝)

德陽市

5981

263038

125319

121058

267298

739

963

旌陽區

646

23857

19056

17175

25738

413

722

羅江區

457

16416

6522

6522.1

16416

719

649

廣漢市

541

20016

20413

17281

23148

406

543

什邡市

841

64356

25247

24226

65377

1616

2137

綿竹市

1236

90458

35691

34216

91933

1938

2305

中江縣

2260

47935

21682

21638.4

47979

365

464

全市人均水資源量739m3,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水資源豐歉標準和水利部水資源司提出的中國水資源緊張標準為重度缺水區,為我省八個人均水資源量低於1000m3的市。其中中江縣、廣漢市、旌陽區人均水資源量僅365~413m3屬極度缺水區;羅江區人均水資源量719m3為重度缺水區;只什邡市和綿竹市人均水資源量1616m3和1938m3為中度和輕度缺水區。

三、水生生物資源狀況

(一)浮遊植物資源現狀

德陽市轄區範圍共有浮遊植物7門49科94屬180種。其中河流種類較少,有6門34科77種,以硅藻門的圓篩藻科、舟形藻科、脆杆藻科、橋彎藻科、曲殼藻科、直鏈藻科、雙菱藻科、以及異極藻科和綠藻門的小球藻科為主。池塘種類7門44科135種,水庫有7門44科149種,且多以綠藻門和藍藻門的種類為主,河流種類僅77種且以硅藻門為主。

(二)浮遊動物資源現狀

德陽市轄區範圍內共有浮遊動物4類63種。調查水域的浮遊動物種類比較多,但數量較少,水庫、池塘種類及數量接近,而河流的種類及數量均較少,幾乎沒有計數到枝角類和橈足類。

(三)底棲動物資源現狀

德陽市轄區範圍內有底棲動物3門33種。底棲動物的種類較多,資源量比較豐富。水庫的底棲動物種群沒有池塘的種類多,而在池塘中底棲動物的量豐富,特別是環節動物的種類較其他水體多。

(四)水生維管束植物資源現狀

對德陽市轄區範圍內有水生維管束植物31種,其中漂浮植物5種,沉水植物7種,挺水植物19種。

(五)魚類資源現狀

1.土著魚類資源現狀

分布於德陽市水域的野生魚類分隸5目3亞目14科15亞科95種魚,其中鯉形目共有68種,約佔71.6%;鯰形目有18種,約佔18.9%;鱸形目7種,約佔7.4%。德陽市水域野生魚類的14個科中,鯉科為最大的類群,有58種,佔野生魚類總數的61.1%;鈍頭鮠科3種,佔3.2%;鰍科5種,佔5.2%;平鰭鰍科5種,佔5.2%;鮡科4種,佔4.2%;其餘各科種類較少。

2.主要養殖品種

德陽市主要養殖魚類有草魚、鰱、鱅、鯉魚、鯽魚等大宗淡水魚類,還有鯰魚、鮰魚、鱸魚、黃顙魚、長吻鮠、中華倒刺䰾、青魚、胭脂魚、黃鱔、鱖魚、烏鱧、羅非魚、泥鰍、丁魚歲、鱉、烏龜、蝦、蟹、革鬍子鯰、青魚、鱖魚等20餘名特優魚類,部分地區利用冷水和亞冷水資源還養殖有鱘魚、鮭鱒魚類、大鯢等。

四、水域環境狀況

《2016年德陽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6年,德陽市地表水總體為輕度汙染,主要汙染物為總磷和氨氮。綿遠河、鴨子河、凱江水質為良好,石亭江和北河水質為輕度汙染,郪江水質為中度汙染,中河(青白江)水質為重度汙染。水質中度汙染和水質重度汙染的河流佔總河流數的14.3%,水質良好的河流佔總河流數的42.8%,輕度汙染的河流佔總河流數的28.6%。 

監測的18個國、省、市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佔38.9%,Ⅳ類水質佔27.8%,Ⅴ類水質佔22.2%,劣Ⅴ類水質佔11.1%。與2015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Ⅰ-Ⅲ類水質所佔比率較2015年上升了5.6%,劣Ⅴ類水質所佔比率較2015年下降了5.6%。 

2016年,全市西郊水廠、北郊水廠、人民渠3個市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監測點中,人民渠部分月份糞大腸菌群超標,受地質原因影響西郊水厂部分月份錳超標,其餘達標。 

2016年,廣漢三星堆水廠、綿竹自來水廠、羅江自來水廠、中江繼光水廠等7個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均達標。 

2016年,全市共開展49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其中45個為地下水型水源地,2個為水庫型水源地,2個為河流型水源地。2016年,除2個水庫型水源地下半年有超標情況,其餘鄉鎮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均達標。

五、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

(一)根據水環境與氣候特點,德陽市主要適宜養殖常溫性、亞冷水性魚類;同時,德陽市主要天然河流適宜開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保護天然水域的自然漁業資源。

(二)德陽市境內水庫適宜開展生態放牧式養殖,主養鰱、鱅等濾食性魚類,控制養殖產量,確保不汙染水體,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養殖產量適宜控制在300kg/公頃以內。

(三)德陽市可適度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循環經濟,控制養殖產量,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養殖產量適宜控制在1200kg/公頃以內。

(四)推行水產健康養殖,開展高效健康優質精養,發展設施化、現代化、工廠化養殖模式,提高名優品種養殖比例,控制水產養殖容量,確保排放水水質達標排放,養殖產量適宜控制在12000kg/公頃以內,隨著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發展,產量會有所提升。

第七節  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分析

一、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

(一)養殖水域面積

據2016年德陽市漁業統計年報顯示:德陽市養殖水域面積共6681公頃,其中池塘養殖面積5216公頃,水庫養殖面積1275公頃,河溝190公頃,稻田養殖面積11731公頃(不計入總面積),網箱養殖面積為55336m2。(詳見表2-4)

表2-4德陽市2016年水產養殖面積(按水域和養殖方式分)

地區

養殖

總面積(公頃)

按水域分(公頃)

其中

池塘

水庫

河溝

稻田

網箱(m2)

全市總計

6681

5216

1275

190

11731

55336

旌陽區

910

833

77

0

1950

0

羅江區

1316

1071

245

0

950

0

廣漢市

803

680

123

0

2825

0

什邡市

191

184

7

0

2800

0

綿竹市

503

372

131

0

3040

0

中江縣

2958

2076

692

190

166

55336

備註:稻田養殖面積不計入養殖總面積,網箱養殖已於2017年底全部取締。

(二)水產品總產量

據2016年德陽市漁業統計年報顯示:德陽市水產品總產量59403噸,其中淡水捕撈產量為568噸、淡水養殖產量為58835噸,其中名特優水產品產量為17152噸,佔水產品總產量的28.9%。水產品總產量中池塘產量為46194噸,水庫產量7509噸,河溝產量為90噸,稻田產量5042噸。(詳見表2-5)

表2-5 德陽市2016年水產品總產量(按養殖水域)單位:噸

地區

總產量

捕撈產量

養殖產量

總產量

池塘

水庫

河溝

稻田

全市總計

59403

568

58835

46194

7509

90

5042

旌陽區

14400

0

14400

13092

418

0

890

羅江區

12100

0

12100

8045

3105

0

950

廣漢市

12150

350

11800

10190

200

0

1410

什邡市

5253

40

5213

4219

94

0

900

綿竹市

7000

0

7000

5705

605

0

690

中江縣

8500

178

8322

4943

3087

90

202

(三)漁業經濟總產值

據2016年德陽市漁業統計年報顯示:德陽市漁業經濟總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181937.05萬元,其中漁業產值為100580.66萬元,漁業工業和建築業產值20348.72萬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為61007.67萬元。(漁業經濟總產值見表2-6)

表2-6 德陽市2016年漁業經濟總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

地區

漁業經濟總產值

(萬元)

其中(萬元)

漁業產值

漁業工業和建築業產值

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

全市總計

181937.05

100580.66

20348.72

61007.67

旌陽區

42771.18

21422.00

6600.80

14748.38

羅江區

31568.70

19034.70

5352.00

7182.00

廣漢市

49125.17

23838.34

5240.00

20046.83

什邡市

20392.00

9096.00

2233.00

9063.00

綿竹市

19820.00

15630.00

60.00

4130.00

中江縣

18260.00

11559.62

862.92

5837.46

二、區域經濟發展方向

(一)區位條件

德陽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綿陽市,東壤遂寧市,西鄰阿壩州。德陽市是成渝經濟圈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經濟區重要增長點,是四川省重點建設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遊門戶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重點規劃在建百萬人口城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陸上、空中交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通訊設施發達,為本市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漁業經濟總量

市內各類水域中有4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目前人工養殖的常規品種主要有草魚、鰱、鱅、鯽、鯉、武昌魚等,名特優新品種主要有加州鱸、中華倒刺䰾、南方鯰、匙吻鱘、西伯利亞鱘、中華胭脂魚、丁魚歲、江團、烏鱧、裂鰒魚、大鯢、黃顙魚、中華鱉等10餘種。2016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9403噸,比2015年增長4.2%,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8.1億元,比2015年增長3.4%。

(三)產業結構

德陽市2016年漁業經濟總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181937.05萬元,其中漁業產值為100580.66萬元,漁業工業和建築業產值20348.72萬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為61007.67萬元。養殖產量中大宗淡水魚產量為42251噸,佔養殖總產量的71.1%,名特優魚類產量為17152噸,僅佔養殖總產量的28.9%。產業結構存在種苗生產供應不足,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加工、流通渠道不暢等問題,特別是龍頭企業數量太少,帶動作用不夠。

(四)調整方向

按照「讓優的多起來,多的優起來」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原則,德陽市水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方向為:一是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加大名特優魚類的養殖種類和養殖面積;二是對市場需求較大的大宗淡水魚類,從養殖模式上進行調整,走生態養殖之路,真正做到讓「多的優起來」,使其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大老舊池塘改造力度,提高保水防滲能力,適度增加魚池容積率,增添養殖廢水處理方法和設施;四是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積極引領該模式在全市範圍內大面積推廣,充分挖掘水域灘涂開發潛力;五是要保證水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同時為促進各大水系中土著魚類資源的保護,籌建有規模有實力的苗種繁育基地。

三、水產養殖前景預測

(一)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提出水產養殖業要合理確定內陸水域養殖規模,推動水產減量增效,推進稻田綜合種養和低洼鹽鹼地養殖,鼓勵爭創水產養殖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的意見》(川委發〔2017〕1號)提出要順應新形勢和新要求,以農業綠色發展為方向,以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產品結構,大力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建設,建設一批水產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和安全食品生產基地。隨著我國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案的啟動,德陽市水產業將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新的挑戰。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水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觀環境

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有利於各級政府加大對三農「多予、少取、放活」的力度,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全面快速發展;有利於廣開農民增收渠道,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有利於理順土地的產權關係,維護農民土地、水域合法權益,這些有利條件為德陽市水產業贏來了發展的良好政策機遇。

2.水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人口高峰、工業化高峰和城鎮化高峰的來臨,耕地保護形勢日趨嚴峻,糧食安全保障任務十分艱巨。漁業是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對保障人們食品的安全供給有著重要作用。據對2000-2008年我國居民食品消費情況的調查,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糧食消費由2000年的120.72kg,減少到2008年的76.28kg,而水產品人均年消費由2000年的4.5kg增加到2008年的12.5kg;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糧食消費由2000年的232.08kg,減少到2008年的216kg,而水產品由2000年的1.13kg增至2008年的4.49kg,表明水產品在改善人們膳食和營養結構中的作用明顯。同時,水產動物具有飼料轉換率高、養殖佔地少的優勢,所以在我國未來大糧食安全體系的構建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水產消費的多元性為拓展水產發展空間創造了條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隨之發生改變,對水產品的消費也趨於優質化、多樣化和綠色生態化;垂釣和觀光漁業將成為城鎮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觀賞魚逐漸進入居民家中,裝點家居環境;農村市場的進一步開拓也將拉動水產品的消費市場,這些改變決定了水產業應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也為拓展水產業發展空間奠定了基礎。

4.《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為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漁業指明了方向

2005年,國務院批准發布的《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一個指導新時期漁業發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的綱領性文件,它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納入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的總體部署,要求對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進行整體性保護。《綱要》明確了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恢復的指導思想、指導原則和奮鬥目標,確立了以資源增殖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瀕危物種保護、水域生態保護與修復三大行動為重點工作的落實方案。《綱要》的實施將促進各級政府和漁業部門加快轉變觀念,創新管理方式,強化執法監管,推進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保護管理機制的形成,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漁業奠定基礎。

(二)水產養殖業發展潛力

1.水域灘涂資源豐富。德陽市河流分屬沱江和涪江水系,是沱江的源頭和涪江上遊的重要支流,主要河流有綿遠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凱江等。沱江水系流域面積達3811km2以上;涪江水系有凱江和郪江,其中凱江流域面積678.7km2,郪江流域面積為1268.2km2。根據評價結果,德陽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約26.3億m3,地下水資源量約12.5億m3,兩者重複量約12.1億m3,故德陽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6.7億m3。岷江河水通過都江堰寶瓶口沿人民渠流入德陽市,全長188km,渠系長藤結瓜的囤蓄水庫遍布全市,據統計分析,德陽市多年平均引水總量為13.3億m3,最小年引水量為9.8億m3。境內江河渠系水網縱橫,塘庫棋布,豐富的漁業資源和良好的區位條件為德陽市漁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水產品市場前景看好。2016年全國水產品人均佔有量已達48kg,德陽市人均佔有量僅為16.91kg,僅為全國的1/3,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本地養殖的水產品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部分水產品是從外省市(如湖南、湖北等)運來的,運輸成本的增加和外省市的水產品難以大量鮮活的運達,無法解決本市夏季吃魚難的問題。因此,立足我市的水產業發展解決水產品的有效供給問題顯得至關重要,從數量到質量我市水產業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大力發展我市水產養殖,特別是加大名特優新品種的比重,既可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也能利用德陽市良好的區位條件,輻射成都、綿陽、阿壩等水產品市場,大力發展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打造品牌效應,帶動漁民增收。

3.水產業結構調整潛力大。德陽市水產養殖品種結構上尚有較大的調整空間,2016年養殖產量中大宗淡水魚產量為42251噸,佔養殖總產量的71.1%,名特優魚類產量為17152噸,僅佔養殖總產量的28.9%。按照「讓優的多起來,多的優起來」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原則,德陽市水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有較大空間:一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進行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加大名特優魚類的養殖種類和養殖面積,實現品種優質化、良種化、產業規模化,特別是我市有一定的冷水和亞冷水資源,為大力發展冷水、亞冷水魚產業奠定了基礎。二是對市場需求穩定且數量大的品種,要在養殖規模上進行調整,做大做強,使其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大天然水域和水庫生態養殖力度,利用漁業淨水並提升水產品品質。

4.科技與體制創新促進養殖生產開發潛力大。長期以來,我市水面承包經營者往往是只經營不投入建設,耗損、老化和自然災害給漁業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毀,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德陽市從事水產漁業管理的人員偏少,遠遠不能滿足全市水產業快速發展的管理需要。因此在健全水產技術推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等科技支撐體系以及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先進設施設備和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德陽市的水產業在數量和品質上尚有巨大潛力。

(三)水產養殖發展預測

通過對水域灘涂資源的合理規劃,對養殖品種結構及養殖模式的不斷優化,有利於開拓水產品市場,調整水產養殖結構,增強特色水產品品質,促進漁業經濟穩定發展,可使我市漁業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漁民收入穩定增加,從而迎來新的機遇、新的發展潛力,創造出更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第八節  養殖水域灘涂開發總體思路

養殖水域灘涂開發的總體思路為:生態優先、合理布局、結構優化、漁民增收。重點生態功能區嚴禁從事水產養殖,確保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天然河流及其支流、風景名勝區內水域、未被劃定為飲用水水源的水庫水域內禁止架設網箱、圍欄等開展養殖,禁止開展施肥養殖。目前德陽市主要養殖水域為池塘和宜漁稻田,對池塘養殖的品種、密度、模式進行合理調整,對老舊池塘進行改造以及提高池塘利用率,大力推進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擴大養殖規模,豐富養殖品種,建立大型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引進龍頭企業,創建水產專業合作社,帶動漁民增收。

第三章  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劃

第九節  功能區劃概述

根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範》,《規劃》編制遵循「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底線約束、合理布局、轉調結合、總體協調、橫向銜接」的原則,並結合我市實際,將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分為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

禁止養殖區。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和未批准利用的重點功能區開展水產養殖。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區、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等公共設施安全區域開展水產養殖。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水體開展水產養殖。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從事水產養殖的區域。

限制養殖區。限制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和外圍保護地帶、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實驗區、風景名勝區等生態功能區開展水產養殖,在以上區域內進行水產養殖的應採取汙染防治措施,汙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限制養殖區。

養殖區。包括池塘養殖區、湖泊養殖區、水庫養殖區和其他養殖區。池塘養殖包括普通池塘養殖和工廠化設施養殖等,湖泊水庫養殖主要為大水面生態養殖等,其他養殖包括稻田綜合種養和低洼鹽鹼地養殖等。

第十節  禁止養殖區

德陽市禁止養殖區範圍涉及所轄縣(市、區)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以及轄區範圍內有明確劃分的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

一、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全市境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已經依法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現有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作出調整,或新增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則調整後的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與新增的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動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範圍。

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具體名錄及範圍見附件1。

二、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

現全市境內僅有位於綿竹、什邡境內的四川九頂山自然保護區和位於廣漢境內的廣漢市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結合兩個自然保護區的實際情況,其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現有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作出調整,或新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則調整後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與新增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自動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範圍。

(一)四川九頂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範圍

核心區:位於保護區的中西部和北部,主要包括保護區北部的金角銀塘、大黑灣區域,即綿遠河上遊支流黃土坑河流域,一直延伸到保護區西部、西南部、中部的頭道金河、二道金河流域以及大鹽井、中鹽井、花梯子溝尾部的溜洞崖、大埡口一帶的山體中上部區域。面積為43010.4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69.78%。

緩衝區:分布在保護區東南邊緣,為核心區和實驗區之間的帶狀區域,南起鎣華山,沿途經過頭道金河、平水河、長河壩、花梯子溝、黃水河、平水河、黑水溝、四道溝等,至三線巖溝尾處。面積3978.4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6.45%。

實驗區:位於保護區東南邊緣,主要為各溝系的下部,包括通溪河流域、頭道金河下遊、太陽寺白雲山區域和黃水河一清水河流域。面積為14651.2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23.77%。

四川九頂山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見附件3。

(二)廣漢市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範圍

核心區:三星堆古遺址區入口至小石河入口,青廣什公路橋至寶成鐵路橋。

緩衝區:三星堆大橋至遺址區入口,寶成鐵路橋至成綿高速橋。

實驗區:範圍內所有橋閘、滾水壩等交通水利設施上下遊100m內及河堤內50m的區域及青廣什大橋至三星堆大橋的範圍。

廣漢市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見附件4。

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

現全市境內僅有位於中江境內的郪江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其核心區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現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作出調整,或新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則調整後的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與新增的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自動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範圍。

郪江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位於長江流域涪江水系的支流,包括郪江幹流聯合鎮會仙橋—張家堰江段,寸塘口河蓬萊鎮趙家灣—寸塘口河匯口河段。保護區河流長74km,面積520公頃,地跨中江縣聯合、萬福、普興,大英縣象山、蓬萊等鄉鎮。

保護區(中江段)核心區範圍:中江縣郪江幹流聯合鎮會仙橋—普興鎮二水口,河流長24km,面積184公頃,全部為核心區。

郪江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見附件5。

四、有明確劃分的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

現全市境內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劃定的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僅有經綿竹市人民政府劃定的位於綿竹市境內的石亭江、綿遠河防洪堤兩岸50m範圍陸域,位於綿竹市境內的射水河、馬尾河防洪堤兩側20m範圍陸域,位於綿竹市境內的龍蟒河、付家河、幹河子、中渠子河、灌耳河、白溪河防洪堤兩側15m範圍陸域,這些區域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現有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作出調整,或新劃定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則調整後的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與新劃定的港口、航道、行洪區和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自動全部劃定為禁止養殖區範圍。

五、禁止養殖區管理措施

(一)禁止養殖區內禁止任何形式的水產養殖,已在禁止養殖區內開展的水產養殖,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搬遷或關停,並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落實相應補償措施。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相關單位全面開展行政管轄區內水產養殖情況調查,摸清底數,並列出禁止養殖區內需限期搬遷或關停的水產養殖清單,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明確分步實施的時間節點和補償方案,並落實到相關部門具體執行。

(三)環保部門制定水質監測方案,對禁止養殖區內的水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嚴禁任何汙染禁止養殖區水域的活動。

(四)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大監察力度,嚴禁任何個人或單位在禁止養殖區從事水產養殖活動。

第十一節  限制養殖區

德陽市限制養殖區範圍涉及所轄縣(市、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另外,根據德陽市水域環境和水域灘涂承載力現狀以及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形勢,《規劃》將德陽市境內所有天然河流及其支流水域和未被劃定為飲用水水源的水庫水域也納入限制養殖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天然河流水域各功能區水域灘涂資源範圍有交叉重疊之處,重疊部分按最嚴格的功能分區執行,不再重複劃分。

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

全市境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已經依法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全部劃定為限制養殖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現有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作出調整,或新增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則調整後的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與新增的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自動全部劃定為限制養殖區範圍。

現有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具體名錄及範圍見附件2。

二、天然河流及其支流

全市境內所有天然河流及其支流水域,劃定為限制養殖區(禁止養殖區除外)。

德陽市河流水系圖見附件6。

三、未被劃定為飲用水水源的水庫

全市境內未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為飲用水水源的水庫水域,劃定為限制養殖區。

德陽市水庫分布圖見附件6。

四、風景名勝區

現全市境內經國務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風景名勝區僅有劍門蜀道風景區白馬關景區(國務院批准)、九頂山風景名勝區(省政府批准)和鎣華山風景名勝區(省政府批准)。其中九頂山風景名勝區與九頂山自然保護區重疊區域水域一律劃定為禁止養殖區,其餘屬於九頂山風景名勝區範圍的水域劃定為限制養殖區,劍門蜀道風景區白馬關景區和鎣華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內的所有水域,劃定為限制養殖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國務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對現有的風景名勝區範圍作出調整,或新增風景名勝區,則調整後的風景名勝區與新增的風景名勝區自動全部劃定為限制養殖區範圍。

劍門蜀道風景區白馬關景區範圍:北起徐家房子,向南經花花店、付家房子至袁家巷,再向東經馬鞍山、尚家灣至周家溝,再向北經黑石頭梁子、陳家梁至土洞橋,再向東經趙家埝、周家桅至徐家房子閉合。

九頂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東、北、西面均以綿竹市界為界,南面從金花鎮沿土地嶺山梁到遵道鎮邊界,再沿金花界、天池鄉界到綿竹市界。

鎣華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北至兩河口;東至什邡界;南至廣木路;東經103°52′26″至104°00′38″,北緯31°20′7″至31°26′52″

五、限制養殖區管理措施

(一)禁止在限制養殖區水域架設網箱圍欄開展養殖,禁止在限制養殖區水域開展施肥養殖。養殖區水域內已開展的網箱圍欄養殖和施肥養殖,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撤除和停止施肥行為。

(二)天然河流水域承擔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的功能,為恢復和補充江河魚類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開展人工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活動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2009年農業部第20號令)執行。

(三)限制養殖區範圍內的其他水產養殖,汙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汙染物排放標準的,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限期搬遷或關停。

第十二節  養殖區

劃定的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範圍以外的水域灘涂,可原則作為養殖區範圍,包括區域內的池塘(包括山坪塘)、宜漁稻田以及可以用於開發水產養殖的非耕地,分為已養殖區和規劃養殖區。規劃養殖區應具有良好的水源水質條件,有適宜開展水產養殖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通訊條件。

一、養殖區管理措施

(一)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灘涂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申請領取養殖證;加強漁政執法,嚴禁非法侵佔養殖水域灘涂行為,規範養殖水域灘涂開發利用秩序。

(二)強化飼料、漁藥管理,對養殖全過程進行監管。

(三)養殖區內現有水產養殖場要落實汙染防治措施,加大養殖廢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程度,汙染物排放必須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SC/T9101-2007);汙染物排放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準(SC/T9101-2007)的,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限期關停。

(四)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養殖模式、不同的養殖區域進行強制性的水產養殖技術培訓工作,從源頭上提升水產養殖整體管理水平。

(五)養殖區內的養殖生產者要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合理使用漁藥和漁飼料,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餌料、漁藥和漁飼料。

第十三節  養殖區功能區劃

根據《四川省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在區域布局方面,圍繞產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調整養殖品種結構,推動名優水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推進特色、生態漁業發展。拓展漁業發展空間,協調發展精深加工、休閒漁業、冷鏈物流等二三產業。平原區,以發展專業池塘健康養殖為主,重點發展鯰魚、黃顙魚、長吻鮠等長江上遊經濟魚類以及斑點叉尾鮰、泥鰍等優勢、特色品種和觀賞魚類,積極發展都市型休閒觀光漁業。丘陵區,以多種模式稻漁和池塘健康養殖、水庫生態養殖為主,重點發展優質大宗水產品和鯰魚、黃顙魚等長江上遊經濟魚類以及斑點叉尾鮰、泥鰍等優勢、特色品種,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休閒漁業。盆周山區,以發展池塘健康養殖和水庫生態養殖為主,重點發展鮭鱒、鱘等冷水性、亞冷水性魚類和優質大宗水產品。

養殖區功能區劃按照「調結構、促增收、重生態、保安全」的思路進行布局,積極拓展水產業發展空間。按照「四大產業」進行功能區布局,分為冷水魚產業、名優魚產業、大宗淡水魚產業和休閒漁業。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構築現代漁業產業體系。

一、冷水魚產業

(一)發展區域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綿竹市和什邡市的山區及沿山區冷水資源和德陽市境內平壩地區的湧泉水資源,開展冷水魚和亞冷水魚的養殖。養殖區域集中分布在綿竹市的清平鄉、天池鄉、漢旺鎮、九龍鎮、遵道鎮、土門鎮、金花鎮,廣濟鎮,什邡市的紅白鎮、鎣華鎮、冰川鎮、湔氏鎮、洛水鎮,中江縣的古店鄉、石泉鄉,以及以廣漢市連山鎮、旌陽區德新鎮為代表的平壩湧泉水資源豐富區域。以上區域與已劃定的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有交叉重疊之處,重疊部分按最嚴格的功能區劃執行。

(二)主要養殖品種

結合區域內已有的大鯢、鱘魚、虹鱒等養殖品種,引進其他冷水魚及亞冷水魚養殖品種,如齊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金鱒、哲羅鮭、青海湖祼鯉、扁咽齒魚、花斑裸鯉等。

(三)發展目標

引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在冷水魚養殖技術和市場引領作用,充分利用區域內的冷水資源,做大做強冷水魚產業。充分利用水保蓄水池,組建冷水魚產業漁業協會,大力發展家庭流水小魚池。到2030年,新建流水魚池20 公頃,生產大鯢、鮭鱒魚類、鱘魚、裂腹魚類等共1000噸,實現產值約6000萬元。結合區域內的旅遊資源,打造冷水魚休閒漁業,以流通和消費進一步拉動一產業,新增就業人口2000人,實現冷水漁業經濟總收入達到5億元。

二、名優魚產業

(一)發展區域

以旌陽區柏隆鎮興橋村和松柏村、黃許鎮宏山村、天元鎮歇月村,廣漢市小漢鎮峰昌村、金輪鎮金角村、連山鎮四川湧泉珍稀魚養殖有限公司,綿竹市玉泉漁場,羅江區境內人民渠五期、六期、七期乾渠沿線鄉鎮,中江縣黃鹿鎮、青市鄉為中心向周圍集中連片開發的池塘養殖區域輻射。以上區域與已劃定的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有交叉重疊之處,重疊部分按最嚴格的功能區劃執行。

(二)主要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

在現有的鯰魚、鮰魚、鱸魚為主要養殖品種的前提下,積極引進其他名優魚類的養殖,開發沱江和凱江流域土著魚類養殖。除養殖長吻鮠、南方鯰、黃顙魚、斑點叉尾鮰、胭脂魚、中華倒刺䰾、華鯪、泥鰍、黃鱔、烏鱧、花䱻、翹嘴紅鮊、鱖魚、梭鱸、甲魚等名優品種外,積極引進中華絨鰲蟹、小龍蝦等品種養殖,使區域內溫水性名優魚類的養殖品種達到20個以上。名優魚類以80:20養殖模式的池塘養殖為主,甲魚、中華絨鰲蟹、小龍蝦、泥鰍、黃鱔等品種以稻田生態養殖為主。

(三)發展目標

德陽市目前名優水產品養殖總產量7414噸,名優水產品產量僅佔魚類養殖產量的12.6%。

規劃期內,進一步拓寬養殖水面和養殖方式。到2030年,全市名優魚類池塘養殖面積達到2000公頃,稻田名優水產品生態示範養殖面積達到5000公頃,養殖總產量達到22500噸。

三、大宗淡水魚產業

德陽市是一個以大宗淡水魚類為主養魚類的區域。2016年統計,以草魚、鰱、鱅、鯉、鯽、魴(鯿)為主的大宗淡水魚類養殖產量達到51421噸,佔德陽市養殖魚類的比例為87.4%。主要以池塘養殖和水庫增養殖和網箱養殖為主。

(一)發展區域

大宗淡水魚類產業發展區域在全市養殖水域均有分布,集中分布區域主要位於羅江區、中江縣、旌陽區局部丘區。以上區域與已劃定的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有交叉重疊之處,重疊部分按最嚴格的功能區劃執行。

(二)主要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

大宗淡水魚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魚、鰱、鱅、鯉、鯽、魴。其中鯉、鯽主推以生產性能較好的良種如松浦鏡鯉、福瑞鯉、異育銀鯽「中科3號」等品種為主。池塘養殖主推80:20的養殖模式、生態養殖模式、循環水養殖模式。養殖方式除池塘精養外,除禁止和限制養殖的小型灌溉型水庫可實行精養,此外,除禁止和限制養殖的中型水庫開展放牧式生態養殖鰱、鱅。此外,全市境內宜漁稻田可適度開展大宗淡水魚類生態養殖。

(三)發展目標

1.池塘養殖

全市池塘養殖面積5216公頃,規劃期內,確保池塘養殖水域面積穩定在該水平。調整產業結構,以大宗淡水魚類為主養的池塘面積達到3066公頃,限制池塘大宗淡水魚類在10噸/公頃內,池塘養殖大宗淡水魚總產量可達30660噸,可實現產值約4億元。

2.稻田養殖

一是通過加高加固田埂,開挖魚溝和魚窩改造低產稻田1000公頃;二是在旌陽區孝感鎮和孝泉鎮、羅江區新盛鎮、中江縣黃鹿鎮等水源條件好的區域新增稻魚養殖面積1000公頃,通過加高加固田埂,增大稻田蓄水深度,採用蓄水養魚放水種稻進行稻魚輪作,或採用前期稻魚兼作,收稻後再蓄水進行魚類精養的方式進行水產養殖。到2030年,全市稻田養殖面積擴大至13557公頃,生產無公害大宗淡水魚5000噸,生產生態大宗淡水魚500噸,實現漁業總產值約7000萬元。帶動生產有機稻100萬kg,實現農業產值600萬元。

四、休閒漁業

休閒生態漁業是實現對外交流的窗口,是傳統農業與三產服務業有機結合的新興產業,是農業一產業的三產業化,是農業產業化的新選擇、新亮點。休閒生態漁業利用休閒特性、餐飲娛樂、生態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為居民提供休閒活動,是實現城市居民對農業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體驗的有效途徑,是將農業生產主體及其環境和休閒觀光遊憩活動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型態。休閒生態漁業所表現的是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為一體的新型服務業態和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在經營上結合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及遊憩服務等於一體的農業新型式、新發展。休閒生態漁業的出現為傳統農業和農村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空間,延長了傳統農業發展產業鏈。休閒漁業可以憑藉其新型的產業業態而吸引大批客人,在該產業獲得發展的同時,與之緊密相關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業等農村二、三產業也必將獲得顯著發展,從而增加農民就業機會,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目的。

在全市範圍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加強休閒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到2030年,實現休閒漁業年總產值達到3億元,新增就業人口5000人。

第十四節  規劃實施後生態效益評價

《規劃》根據《農業部關於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要求,結合德陽市漁業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需要,在科學評價本地水域灘涂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將德陽市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劃分為禁止養殖區,禁止養殖區內的水產養殖限期搬遷或關停,並加強水質監測,嚴禁一切汙染禁止養殖區水域的活動,《規劃》實施後,禁止養殖區的水域環境、水產種質資源在將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規劃》將市境內禁止養殖區外的所有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天然河流及其支流、風景名勝區內的水域、未被劃定為飲用水水源的水庫水域劃分為限制養殖區,禁止在限制養殖區水域架設網箱圍欄開展養殖,禁止在限制養殖區水域開展施肥養殖;通過各級政府及環保、農業等部門加大對限制養殖區水域生活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的監管力度,制止汙染水域的行為,減輕外源汙染對限制區水域環境的影響,《規劃》實施後,限制區水域生態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規劃》範圍內的池塘養殖通過對養殖範圍的規劃、養殖品種的優化以及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的大力推廣,並嚴格推行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和對養殖人員環保意識的強化培訓,逐步實現區域內的池塘養殖飼料、漁藥使用合理化,養殖底泥再利用,養殖廢水回收利用或用於就近農灌。《規劃》實施後,養殖區的內源汙染將得到有效控制,養殖區對鄰近水域的養殖汙染將減少到最低甚至不產生汙染。

第四章  環境影響評估

第十五節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估

一、評估標準

《規劃》的主要評價內容為水環境影響評價,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相應標準和德陽市相關環保要求標準。

二、水產養殖汙染分析

(一)廢氣

水產養殖過程中基本無廢氣產生。

(二)廢水

池塘日常排水及定期的清塘排水,廢水的汙染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養殖飼料

多餘的外源性飼料殘餌所含的氮、磷等植物性營養元素、懸浮性顆粒、耗氧有機物等為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汙染來源,會導致養殖水體的汙染。

2.漁用藥物和環境改良劑

清塘除雜劑、消毒殺菌劑、殺寄生蟲劑、殺藻除苔劑、疫苗、抗生素、解毒劑、水質底質改良劑等部分投入品會進入養殖水體,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3.水產動物代謝產物

養殖代謝產物排入水體中,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某些水生動物的代謝產物具有毒性,如藻毒素、麻痺性貝類毒素等。

(三)噪聲

主要來源於增氧機、水泵等設備噪聲。

(四)固體廢氣物

包括飼料包裝袋、池塘淤泥、魚藥藥瓶及包裝物等。

(五)病死魚類

病死水生動物會產生有機酸和無機酸,可使底質酸化,pH值明顯下降,同時滋生細菌等。

第十六節  養殖環境汙染防治措施

一、廢水汙染防治

(一)合理投餵飼料

根據不同的水質情況、天氣狀況以及不同品種魚類的習性、不同飼料的特性,進行科學投喂,減小多餘飼料的浪費,降低汙染。

(二)規範使用藥品

落實各種漁藥及環境改良劑生產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遵守《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及相關水產品質量安全規定,規範用藥,不得超期超量,禁止使用禁用藥品。

(三)合理設計養殖密度

合理規劃養殖品種、養殖密度和養殖模式。進行多品種混養,分層次養殖濾食性—雜食性—肉食性魚類,建議池塘畝產量控制在800kg以下,水庫放牧式生態養殖畝產量控制在20kg以下,稻田養魚畝產量控制在80kg以下。

(四)發展生態養殖模式

推廣「稻—漁」「漁—菜」「生物浮床」等種養結合的循環生態養殖,實現養殖生物—水體—水生植物之間生態循環。

(五)減少養殖廢水排放

合理改建養殖池,大力推廣池塘內循環和高位池養殖模式,減少養殖廢水排放,增加多級淨水池和沉澱池,建設人工溼地,採取物理、化學、生物等措施淨化廢水並循環利用。養殖廢水可綜合用於農業灌溉加以有效利用,未經處理不得直接排入江河。

二、噪聲汙染防治

池塘增氧機和水泵等設備,源強約在70-85dB(A)之間,儘量使用設置了減震基礎的設備,同時在生產區內植樹綠化,吸聲屏噪,降低噪聲對周邊造成的影響。

三、固態廢棄物汙染防治

飼料包裝袋由使用者統一搜集後,送回飼料廠回收利用或者用於無害化處理;池塘清塘後,作為有機肥循環利用,在運輸的途中注意防止滲漏;漁藥包裝物等屬危險廢物,使用時由有資質處理的機構統一派送和回收處理,養殖區內不進行藥瓶的暫存和固廢的收集處理。

四、病死魚類處理

對死魚進行及時打撈處理,避免滋生細菌,零星死魚應就地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出現大面積病死魚需立即上報,由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並對魚池排水進行消毒。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節  強化領導,加強協作

水域灘涂是廣大漁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條件,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是廣大漁業生產者的基本權利,做好水域灘涂養殖規劃以及發證登記工作,是對養殖水域灘涂實施依法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也是法律賦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漁業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制度建設工作,不斷加強對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訂和實施的領導,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工作到位,切實組織做好養殖證發放工作。市、縣兩級農業、水務、環保、國土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第十八節  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我市養殖水域類型比較多,情況比較複雜,管理難度大,漁業主管部門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履行職責,不斷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明確目標,積極爭取多方面支持,強化各項工作措施,狠抓落實;要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積極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問題,確保按時完成《規劃》的編制、修編等工作。

第十九節  完善制度,提升水平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是完善水產養殖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養殖證制度的全面實施,依法確定漁民對水域灘涂的養殖使用權,切實維護養殖生產者的合法權益,充分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從事水產養殖生產的積極性,保護好漁業環境,科學利用養殖水域灘涂發展養殖生產,從而促進農村穩定、漁業發展、漁民增收。落實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工作政策性強,業務要求高,要將維護漁業生產正常秩序、保障漁民合法權益放在首要位置,本著方便漁民群眾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實相關制度,嚴格按照農業部《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養殖證發證登記操作流程,及時將養殖發證登記情況錄入「養殖證信息管理系統」,不斷提高養殖證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節  加強執法,維護權益

市、縣兩級漁業主管部門要牽頭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加強監管,依法治漁。要全面推行養殖水域灘涂使用證制度。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大力提倡和發展生態型養殖業,在保護與合理開發資源的前提下,促進漁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十一節  保險保障,穩定漁業

漁業互助保險是農業部牽頭,由各級漁業合作保險組織在漁業行業內開展的以互助共濟為目的非營利保險形式,是農業保險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漁業保險採用互助保險的模式符合我國漁業生產實際。市、縣兩級政府要按照「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風險共擔、自主自願」的政策性漁業互助保險原則,充分發揮漁業互保協會的特殊優勢,充分認識做好漁業互助保險的重要性,將漁業互助保險納入部門總體工作進行部署,要加快建立財政支持漁業互助保險發展的長效機制,爭取地方財政的支持,提高財政的保費補貼比例,提高漁民的投保積極性,切實發揮漁業互助保險的風險保障和社會穩定器作用。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二節  規劃效力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一經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

第二十三節  規劃圖件

規劃圖為規劃文本附件,具有與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件:

1.德陽市已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名錄及範圍

2.德陽市已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名錄及範圍

3.四川九頂山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

4.廣漢市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範圍及功能分區圖

5.郪江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功能區劃圖

6.德陽市水系圖

相關焦點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德陽市磷石膏汙染綜合整治方案...
    什邡市政府、綿竹市政府、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德陽市磷石膏汙染綜合整治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3月13日
  •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細則...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德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     《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嶽陽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2018-2030年)
    為科學利用我縣水域灘涂(本規划水域灘涂不包含嶽陽縣大中型水庫)資源,加強養殖水域灘涂管理,改善養殖生產環境,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妥善處理好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根據農業部2016年修訂後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要求,依據我縣經濟發展計劃,在相關規劃所確定的養殖功能區及市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基礎上
  • 雲南曲靖市師宗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nbsp其他保障措施57第五章&nbsp附則58第十七節&nbsp關於規劃效力58第十八節&nbsp關於規劃圖件58&nbsp&nbsp師宗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nbsp第一章&nbsp總則第一節&nbsp前言一、面臨形勢
  • 德陽市人民政府
    展總體規劃》制定本規劃。從德陽市現有規劃的電力、天然氣能源情況分析,能夠滿足燃機產業發展能源需求。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全市工業園區產業布局工作的通知》(德辦發,德陽市規劃各水平年市域可供水量可滿足區域發展的總需水量。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德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2016年,我市涉磷企業新增磷石膏綜合利用率為53.7%,計劃到2018年達到100%、實現「產消平衡」,並逐步消納存量。引導磷石膏綜合利用向多途徑、大規模、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形成多元化產業格局。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通知
    附件:德陽市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川辦發〔2014〕92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函〔2014〕157 )要求,為全面深化德陽氣象改革,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 德陽市生態環境局關於發布2018年德陽市固體廢物汙防治信息的公告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導則》,現將我市2018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情況公告如下:一、綜述2018年,我市以保障城市環境安全為根本
  • 德陽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德陽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德陽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依據《環境保護法》,按照《四川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中共德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德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德陽市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德陽的決定》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規劃主要闡明「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是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重要依據,是今後五年德陽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綱領。
  • 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吉安市內河水域船舶汙染應急處置...
    井岡山管理局,井岡山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吉安市內河水域船舶汙染應急處置預案》和《吉安市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汙染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召開
    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召開 2019年08月07日 18:55:17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8月7日訊(周志衡 洪英 文/圖) 8月7日,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在成都農交所德陽所舉行。
  •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   魯政發〔2017〕22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
  • 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
    懷政辦函〔2020〕6號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的通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現將《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印發給你們,供閱知。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0年2月20日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市人民政府實行市長負責制。
  • 伊春市人民政府
    伊政規〔2020〕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中、省屬各單位:  現將《伊春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年—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16〕1號)、《農業部關於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範〉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等文件。
  • 德陽市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德陽市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德陽市要以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為主線,推動工業增長由投資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落實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進清潔低碳綠色製造、加快「兩化」深度融合、發揮重大項目引領、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和優化提升產業發展平臺六大任務
  • 德陽市科協助力成德眉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
    德陽市科協助力成德眉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 2020年11月26日 16:08:31 來源:四川新聞網 24日上午,由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農業農村局共同作為指導單位,溫江農高園管委會、四川農業大學、德陽市科學技術協會、溫江區農業農村局主辦的峰會主場在溫江開幕。
  •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
    (原標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 大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健全完善市人民政府與市總工會聯席會議...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有關規定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制度的意見》(黑政辦發〔2018〕7號),經市政府同意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國土資源廳主要職責內設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德陽轉型發展新動力的意見》《德陽市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改革工作方案》《德陽市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專項改革實施方案》《關於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技術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