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國:評羅威廉《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世紀的暴力史》

2020-11-26 鳳凰網

William T. Rowe

Crimson Rain :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oun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史教授William Rowe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即以關於漢口商人社群的兩卷本社會史著作《漢口:一個中國城市中商業和社會1796-1889》和《漢口:一個中國城市中的衝突和社群1796-1895》名世,兩書堪稱中國城市史研究當之無愧的巨著,後又直接參與了關於中國公共空間的學術辯論,2001年推出研究清代官員陳宏謀的《救世:十八世紀中國的精英意識》,探討儒家官員的經世思想和實踐。Rowe 2007年剛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的《紅雨:一個中國縣份七世紀的暴力》(Crimson Rain: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ounty)則從地方史,民俗,大眾文化等多個角度透視了暴力這一中國政治文化中的持久現象。

事實上,政治和社會暴力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但暴力本身似乎一直沒有被單獨作為一個研究對象。但近年來對文革等當代悲劇事件的不斷深入研究又已經無可避免地把暴力的心理動因和機制放到人們面前,要求解答。徐友漁的《自由的言說》中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子:1968年,陝西某縣發生武鬥,學生們中的一派勝利者看著對立面的死屍嚇得心驚膽戰,這時本派的一個「成年人」提醒說,「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鬥爭的繼續。」 學生們一聽立即變得理直氣壯。在這裡,學生的非法暴力被成年人(這裡成年人所起的作用實在值得玩味)類比為已被神聖化的革命,並立即自我神聖化了。

《紅雨》一書按照時間順序安排,從元代一直跨越到場20世紀三十年代,但全部集中研究一個固定地點:湖北麻城。這種「長時段」和小地域的結合使得這本書能挑戰一般著作的歷史分期,有宏觀透視中國政治社會變遷的效果,並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權的恆久,然又能提供地方史所特有的民俗民風資料。其實,作者之所以選擇麻城,就是因為該地向有群體暴力的名聲,屬於「民風刁蠻」一類。翻看書中提供的地圖,則頗瞭然:麻城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邊緣地帶,在大別山南。經濟文化的長期滯後,與政治統治中心的疏離難免孕育出一種離經叛道的地方文化和反抗意識。對麻城地方史的細緻研究,還使得Rowe 提出了與前人較為概括的論點不同的見解。例如,蕭公權的巨著《鄉村中國:十九世紀的帝國控制》對保甲制度的論述基本上強調其鎮壓和控制的一面,但《紅雨》中卻指出,保甲制度下的麻城地方領袖人物還是受敬重的。孔飛力在其名作《中華帝國晚期的反抗極其敵人:軍事化和社會結構》中重點討論清末的以團練為標誌的鄉村軍事化,但《紅雨》中的麻城則早在明末就出現了軍事化地方組織。

《紅雨》第一章著重對麻城的「暴力社會生態」(social ecology of violence)進行分析。作者認為,麻城地方偏僻,商業落後,男性單身漢的比例較高。當地人長期習慣使用武器,並崇拜傳統小說中的英雄好漢。通常說來,儒家文化是重文尚禮的,那麼,正統文化對於麻城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和規範力?作者在第二章中指出,在整整一個有宋一代,只有一名進士來自麻城縣,相對於正統儒家文化的弱勢,民間宗教卻在基層社會起著主導作用。Rowe 進一步指出,民間宗教和大眾文化傳統中一直有一種黑白(善惡)分明和妖魔化對手的傾向,並且都希望以「絕對的和毫不妥協的仇恨剷除敵人。」在這裡,Rowe 的分析已經觸及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好幾個特點:妖魔化,絕對仇恨和毫不妥協。以此來觀照前面提到的徐友漁所舉的例子,這三點一個不拉地出現在紅衛兵極其教唆者的心態中。妖魔化(用「牛鬼蛇神」這個詞來指稱人不正是一個最好的當代例證嗎?)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它首先對暴力的實施對象進行非人化的加工處理,並為暴力行為掃清了心理障礙。

顯然,流行文化和大眾心理中暴力和不妥協的一面看起來和正統儒家宣稱的仁愛和和和諧是矛盾的。儒家思想能抵消民間宗教的影響嗎?Rowe 在第三章探討了明代的麻城地方精英為普及儒家道德教化所進行的努力。四個當地的大家族積極地著手修家譜,訂家規和規約,建宗祠,鼓勵學習,促進道德和秩序。效果是顯著的,在有明一代,麻城出了110名進士和421名舉人(78頁)。然而問題還沒有結束,新儒家的教化為什麼仍然不能阻止麻城地區的暴力一路而下直至20世紀?在這裡,Rowe 至少在兩個層面進行了闡述。第一,儘管當地精英不遺餘力地從事新儒家的道德訓誡,也不乏「好官」理智地處理當地紛爭,緩解地方衝突,但社會機制從整體上說並不利於積極和有效地解決階級衝突問題。地主階層和負債的農民之間的矛盾是新儒家的道德宣傳難以彌合的。傳統道德在這裡所能做的僅僅是要求人們「安分」,並對拒絕接受命運安排的人們施以暴力。我以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宿命思想本身就具有雙重雙重標準。一方面,儒家精英自身並不完全信仰宿命論,相反,精英更多具有投機主義傾向和改變命運的衝動,又因為科舉制度所提供的機會和前景,投機主義是合法甚至高尚的。另一方面,無法獲得精英身份的農民則被要求無條件的服從命運。第二,宿命思想也並不總是有效。在某些特定時候,比如天災人禍與前述的當地特定文化氣氛----暴力反抗,無情報復,迷信和相信謠言,對好漢的想像----相結合時,暴力就會衝破一切道德和法律束縛,導致社會秩序的崩潰。如同其他一些論者已經指出過的,中國的精英理想和社會現實之間始終存在很大距離。

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是,除開對仁義道德的宣傳,儒家精英對待暴力的態度究竟如何?Rowe 指出,一方面社會的裂痕難以彌合,一方面國家與精英本身也從來沒有放棄使用暴力。砍頭成為最為廣泛使用的的手段,以表達制止社會動蕩的決心。清軍一位將領曾在一天之內,就在麻城砍了兩千多個太平軍的人頭。(213頁)這立即提醒我們想到曾國藩的矛盾形象----一個典型的,理想的儒家政治家;一個以「曾剃頭」聞名中外的屠夫。儒家的仁愛和暴力究竟如何統一起來?在這裡,我感到與著者對民間暴力傾向的精彩研究相比,全書中對於國家暴力的論述稍嫌不足。事實上,民間暴力和國家暴力一直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而且二者一直交互展開。張光直教授在《藝術,神話,儀式----古代中國通向政治權威之路》(哈佛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一書中,就曾以考古發現為基礎指出,在史前中國的政治文化中,暴力就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另一個學者,Mark Edward Lewis 的《早期中國的合法暴力》(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更是詳盡地剖析了先秦時代的政治暴力,甚至指出,黃帝本人就是個政治暴力大師。他認為,作為貴族的特徵的暴力,正是在被國家合法化以後,才實現了社會化和平民化的過程。如果我們以民俗學的眼光研究探索民間的暴力崇拜,則也應當同樣細緻地分析國家暴力的儀式性質和象徵意義及其理論依據----砍頭示眾和把人頭懸掛在城牆上,正是一種公開的表演,其目的是為了宣示砍頭這一暴力行為背後的國家權力,並對觀眾產生心理震懾。而國家也無時無刻不動用起宣傳手段對反叛者加以妖魔化,一旦國家所憎惡的對象成為「妖孽」,則再溫文爾雅的儒家官員也可以伸出鐵拳予以重擊,而儒家的仁愛從來不是無限和無條件的。事實上,太平軍的砍他人頭和他們的被砍頭正是表現出在傳統的政治文化框架內,看似敵對的雙方所依賴的完全是同一套文化邏輯。除了「奪去鳥位」的帝王情結而外,就是不斷地相互妖魔化,並以暴力和殺戮來發洩自己的情感,表現自己的力量。

正如漢娜·阿倫特在《論暴力》一書中反覆強調的,暴力(violence)是權力(power)的表現和工具,是人治的產物,而權力則又是統治(rule)的工具。Mark Edward Lewis同樣認為,暴力是威權(authority)的標誌。阿倫特如此論述暴力和官僚集團的關係:「公共生活的官僚化程度越大,暴力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在一個全面發展的官僚制度中,找不出一個人可以讓你對他爭辯,訴苦,施加壓力。」 阿倫特所稱的這種「無人」(Nobody)的統治事實上關閉了理性爭辯的渠道。William Rowe 書中並未論及阿倫特,但把兩書對照而讀,發現阿倫特的政治理論或多或少地已經解釋了Rowe 選擇七個世紀長時段歷史敘述的原因----暴力超越時代,是因為作為暴力真正根源的,掌握絕對權威的帝國官僚體系和意識形態超越時代地長壽著。

相關焦點

  • 探秘麻城暴力史——評羅威廉著《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
    他為此翻閱了從1530年到1997年的七部麻城地方縣誌,希望藉此對中國農村社會歷史上的暴力現象提供一個宏觀的理解,探索中國農村社會暴力萌生的原因。 羅威廉認為,麻城的暴力史並非中國社會暴力史的典型案例。其在歷史上不絕如縷的原因有三:一個是地理位置。麻城位於大別山南麓,有若干穿越高山的要隘,可謂是四戰之地。一旦發生戰爭,過境的軍隊等武裝組織就會給麻城帶來動蕩。
  • 地方暴力的歷史追溯——評漢學家羅威廉著作《紅雨》
    《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至於在市井、鄉土之中,暴力甚至得到了美化。中國文化並不像它所標榜的那麼「文質彬彬」,而是暴力一直如影相隨。美國著名漢學家羅威廉的著作《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下為《紅雨》)將目光聚焦湖北麻城,研究該區域自元末的起義起,中間經明清的改朝換代、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軍閥混戰,一直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700年間頻頻發生的暴力。
  • 何漢威評《紅雨》:暴力在中國大眾文化中有合法性嗎?
    《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美]羅威廉著;李裡峰等譯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作者羅威廉對湖北省可說情有獨鍾:二十多年前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他對該省大城市漢口的近代歷史詳加探究,撰成巨著兩冊,分別於1984及1989年問世。
  • 《紅雨》:時空交匯下的血雨腥風
    這一暴力血腥場景是美國著名漢學家羅威廉在其新著《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版,以下簡稱《紅雨》)的開篇起筆,作者以此為基點,盤點和梳理了跨越麻城七百年時空的暴力史,豁開一道洞悉中國歷史堂奧的裂口,藉此透析中國農村社會動輒暴力相向的文化病理,探尋封建王朝更替和紅色革命發生的地方性因由。     為何《紅雨》將聚焦點指向湖北麻城?
  • 羅威廉談《紅雨》:透視中國民間另一面
    :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威廉(William T.十餘年後,被學界認為以「社會史,尤其是城市史」見長的羅威廉,其研究旨趣從社會史轉向思想史,推出《救世:陳宏謀與18世紀中國的精英意識》,研究重點開始集中於官方精英的思想與活動。最近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的《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則被視作羅威廉回歸社會史、重新將關注重心轉移到地方社會的作品。
  • 培田古村和羅威廉的《紅雨》
    古村古鎮遊已經熱了很長時間,各處常見遊人如織的景象,也經常看到「中國十大最美古村鎮」等推介信息。政治人類學學者應該關注一下這些存活著的「標本」。美國學者羅威廉出版有《紅雨:一個中國縣城七個世紀的暴力史》(2014年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李裡峰等譯)。這本書的大半篇幅研究湖北麻城從元末到整個明清時期的政治文化,試圖借用法國年鑑學派長時段考察的方法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演進範式提出新見解。當然,羅威廉在這裡專門研究的是具有暴力文化傳統、社會治理失敗的地方歷史。
  • 【紅雨讀詩】《在琿春》 朗誦:紅雨(內附音頻)
    肖千超,演員,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大戲》,詩集《逆光之旅》,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獲中國戲劇獎。
  • 盤點《小花仙》中最淑女的七位花仙精靈王,桃花精靈王紅雨萌萌噠
    盤點《小花仙》中最淑女的七位花仙精靈王,桃花精靈王紅雨萌萌噠小花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卡牌魔法少女動畫片,講述命運的魔法少女夏安安漸漸成長並成功收復了花仙精靈王的故事,花粉們也見識到了各個花仙精靈王。在小花仙花精靈王中,我們也已經對各個花精靈王有了初步的了解。
  • 身邊叫紅雨的人,大部分是因為這部電影
    看到紅雨當上赤腳醫生後,吹陰風、造謠言,妄圖搞垮紅雨。甚至還在紅雨給石匠爺喝的藥裡下了巴豆霜,妄圖達到其坑害紅雨的罪惡目的。見事已敗露,狗急跳牆,在紅雨調查回村的路上,動刀行兇。石匠爺:勤勞樸實,一心為建設水渠努力。因長年努力幹活,患上了極為嚴重的病。
  • 《十九世紀歐洲史》讀書報告
    克羅齊一直對十九世紀歐洲人認識、崇尚和追求自由的理念以及相應下的宗教以及政治運動等方面的探索表示高度重視,當然這也是這篇讀書報告交代的重點。【關鍵字】十九世紀;克羅齊;自由;民主讀罷《十九世紀歐洲史》這本書,我為作者嚴謹治史的精神所吸引,作者有自己獨特的著史風格。
  • 小花仙:桃花精靈王紅雨的三大形態,黑化形態的紅雨很美麗
    小花仙是一部很好看的國產動漫,這部動漫以其炫酷的魔法技能和絢麗的戰鬥場景,給動漫迷們帶來了很好的視覺享受,因此也很受花仙迷們的喜愛,在小花仙中花仙精靈王是數量最多,也是支線最長的任務,在50位花仙精靈王中,桃花精靈王紅雨是一個很讓人喜愛的花仙精靈王,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桃花精靈王紅雨的三大形態
  • 縣域工業哪家強?來看看最新發布的《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
    縣域工業哪家強?來看看最新發布的《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李雯婷  2020-11-14 11月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並揭曉了
  • 商城縣榮登「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近日,在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商城縣榜上有名。據了解,「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以「發現美、傳播美、享受美」為宗旨,是一個評選結果不受商業因素影響的公益榜單。作為「美麗中國」的最佳載體,「中國最美縣域」稱號,不僅是對入榜縣域生態美、人文美、產業美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入榜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所取得成就的讚譽。
  • 傅謹教授《20世紀中國戲劇史》英文版第一卷出版問世
    《20世紀中國戲劇史》總計120萬字,將20世紀中國戲劇以1949年為節點分上、下兩段,從1900年「庚子事變」導致的戲劇藝術變革至2000年先鋒戲劇《切·格瓦拉》,重新描述整個20世紀中國戲劇歷史的改變變遷與演進歷程。史料詳實、論述縝密、文風平實流暢。不同於一般從「觀念史、作品史」角度研究戲劇,本書的視野更為宏闊,將中國戲劇置於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進行考察。
  • 70年代演《紅雨》成偶像 80年代只能跑龍套 後成市場管理員
    但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這個名字曾經紅極一時,並且還與當時的當紅明星李秀明齊名,成為當時最紅的電影明星。而那時,他還只是一名中學生呢。那是1975年,北影廠籌拍電影《紅雨》,導演崔嵬四處尋找能夠出演男主角紅雨的演員,結果找來找去找到了曹秀山。在這之前曹秀山從沒拍過電影,但他的外形和氣質,卻與崔嵬心中的紅雨形象完全吻合。
  • 外星生物乘紅雨降臨?
    在部分地區,紅雨如注,海岸、樹葉都被染紅,居民的衣服皆變粉色。至於其成因,一直是個謎。近日英國媒體報導說,印度學者戈弗雷·路易斯經研究認為,紅雨中包含了來自彗星的生物,當年那場雨可能就是「外星生物登陸地球」。  當然,外星人不會像右圖畫的那樣,裹在雨滴裡掉下來,更可能是以一種不起眼的形態(左圖據稱是紅雨中的顆粒)降臨。
  • 張縣令父女含冤而死,天上下起了紅雨,因此有了紅雨村
    據歷史記載紅雨村村名的由來與王安石變法時,時任彰明縣令的張聘婦女有關。這時,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子,「撲通」一聲跪在押解差役的面前,苦苦哀求,說願意代替張聘領罪。這人非是旁人,正是張聘的女兒。當然頂罪是不可能的,差役們將張聘的女兒推開。但張聘的女兒仍哭著跪倒在地,苦苦哀求,說是要和父親一起上路,照顧父親的飲食起居。張女的孝行感動了差役,眾鄉親又在旁邊求情,這時,差役才同意了張女的請求。
  •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發布,山東7個區市上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楊璐日前,《求是》主管主辦的《小康》雜誌社公布了「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榜單。在「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十佳榜中,東部省域佔據七席,分別是廣東佔3席,浙江佔3席,江蘇佔1席;其餘三佳則分別在西部地區的陝西和四川,以及中部地區的河南。從省份份額分析,百佳縣市中共有20個省份的縣域榜上有名。廣東省18個,浙江省15個,江蘇省11個,陝西省8個,山東省和河南省各7個,這6個省份構成中國人口流入的第一梯隊。
  • 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 韶山市上榜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美,則中國美11月16日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全國126個縣市區榜上有名其中湖南7地上榜↓↓↓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湖南7個)韶山市寧鄉市桂東縣炎陵縣
  •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2006-03-07 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