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前日中國小學生的奧數題難倒了世界著名數學家安德烈·奧昆科夫,而這位數學大師竟然從來沒上過奧數,他認為那些太刁鑽的題目,很可能傷害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難怪有專家稱要「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也有人直言,更應該警惕的是「敲門磚」現象的泛濫。[奧數之毒來自何處?] |
|
survey
何謂「敲門磚」?即敲門的磚頭,門敲開後它便毫無價值,被人立即拋棄。人們以此比喻那些騙取名利的「最初」工具。而在「千軍萬馬擠過高考獨木橋」的現行教育體制下,在倡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今天,「敲門磚」則化身為一種「超越常人」的「技能」——它可以在藝術舞臺上展示,亦可在體育競技場上體現,更可以在奧數大賽上一鳴驚人,它不僅能敲開「小升初」的門,還能敲開「高考加分」的門。
最近媒體頻頻傳出與奧數有關的故事,故事背後隱藏著的便是人們對「敲門磚」壽命的憂慮了。「敲門磚」本來就是短命的,似無壽命可言,但在現實生活中,「小升初」或「高考加分」還要不要奧數這塊「敲門磚」則不斷受到嚴峻挑戰。其實,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明確規定公辦初中、小學禁辦奧數班,隨後又逐步取消了奧數加分、實施免試入學等政策。但奧數教育中存在著的龐大利益鏈條,讓奧數的生命力猶如「野火燒不盡」,變相的校外培訓配合擇校的現實,最終讓官方的一道道命令很快變成一紙空文。
就在不久前的南京,中國小學生的奧數題,居然難倒了世界著名數學家安德烈·奧昆科夫。讓人詫異的是,這位因為在「概率論、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傑出成果而獲得菲爾茨獎的數學大師,竟然說他從來沒上過奧數,也不理解中國小學生拼命學奧數的做法,他認為那些太難、太刁鑽的題目,很可能傷害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的確,中國小學生為什麼這麼喜歡奧數?是這麼多孩子都有數學天賦嗎?老外不明白,咱大伙兒心中卻如明鏡一般。於是,當福建人大代表建議取消奧賽加分後,福建教育廳擬對2009年包括「奧賽」等照顧加分政策進行必要調整時,一些奧賽獲獎者的家長紛紛到省裡上訪。家長們認為,政策調整涉及全省即將高考的上百名已獲各學科奧賽一等獎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給家庭和孩子帶來不幸和痛苦。
問題何等嚴重啊!試想如果奧數這塊「敲門磚」被即刻判處「死刑」,那無數家長的多年努力和孩子們的寒窗苦讀都將付諸東流。所以,說什麼「開發智力」、「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統統是美麗說辭而已,偽奧數愛好者功利性的訴求一目了然。所以,有專家寫博客要《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並直言:「目前奧數教育的泛濫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話雖偏激了點,卻一語中的。
而我更認同,奧數沒有原罪,應該警惕的倒是「敲門磚」現象的泛濫,其弊端和危害已日益凸顯出來。把孩子們的某一特長、愛好、才藝甚至天賦統統異化為「小升初」或「高考加分」的「敲門磚」,這將會給無數個家庭和孩子的未來,甚至給我們民族的未來,帶來真正的不幸和痛苦——君不見,由於「敲門磚」現象的泛濫,入黨可以異化為步入仕途的「敲門磚」,高學歷可以異化為獲得高薪職位的「敲門磚」,批評可以異化為自我「炒作」的「敲門磚」,創新可以異化為跑項目跑資金的「敲門磚」……「敲門磚」現象的泛濫,讓時下的社會風氣變得混濁,扭曲的是一代人的心靈,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的是短視的、功利性的價值取向,在這種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只能是見利忘義蠅營狗苟的小人而非淨化脫俗品格高尚的君子;無論他們將來從事哪一個行當,都將在精神品質上變得華而不實,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缺乏良知,沒有真才實學。
「敲門磚」現象古已有之,且遠不會消逝。從明代的西湖居士善作詩到清朝考生熟諳八股文,皆因為可以化身為「敲門磚」。今天我們即便徹底取消了「奧數加分」,「敲門磚」還會變身為其他入時的「門道」,一個好的東西總會異化為自己的對立面,這大約就是生活中的弔詭吧。
利益誘惑:辦個奧數班年入上千萬 聲討聲音不絕於耳
如此多的學生、家長追逐奧數,讓很多人嗅出了商機。記者搜索了一下,各種奧數班的招生廣告多達幾百萬個,在這幾百萬個廣告背後,潛藏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據粗略估算,僅在北京市,奧數催生出來的市場規模就超過20億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辦一個奧數培訓機構,一年少則有數百萬元的收入,多則有數千萬元的收入…[詳細]
追根究底:奧數熱潮10餘年愈演愈烈 擇校不廢止奧數難降溫
在北京,高考沒有奧數加分的規定,早在2005年市教委出臺的小升初政策中,就明令禁止通過奧數測試選拔。北京的問題在於,優質教育資源過於集中,擇校機制依然存在,而奧數成績是最重要的一項考核指標。尤其小升初沒有統一的升學考試,雖然教委禁止學校通過考試擇優錄取,但現實中,各名校都委託社會上的考試機構招考,奧數是最重要的考試內容。奧數焉能不熱…[詳細][奧數產業鏈斬不斷背後是成年人利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