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技術高在哪(關注)

2020-12-03 人民網

不同物質有它獨屬的「指紋光譜」,高光譜遙感技術可準確捕獲這一重要信息,提高人眼及遙感觀測能力。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岑奕繪圖

看過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觀眾或許會對如下場景有印象:技術人員用一臺儀器掃描古字畫,掃描信息經過專業處理後,文物修復專家就能發現字畫上肉眼看不見的信息,甚至還能分析出繪畫技法和當時用的顏料。

這臺神奇的儀器就是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研發的高光譜掃描儀。高光譜遙感為何有如此的超能力?除文物檢測修復外還有哪些應用?我國在高光譜遙感領域的研發水平又如何?

利用高光譜技術能提取古畫的顏料信息,推算顏料產地,從而能在修復時精準選用顏料

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光,是由多種顏色構成的複色光,通過稜鏡等分光後顯現的是單色光。這些單色光按不同波長(或頻率)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圖案,就是光譜。

光譜分析是人類藉助光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特徵,光譜因此被視為辨別物質的「指紋」。如果說肉眼光學成像能看到物質的形狀、尺寸等信息,光譜分析則能獲取物質的成分信息。

要獲取更豐富、精細的物質成分信息,除了提升分光系統性能外,還可以改進分光方法、呈現方式等——高光譜遙感就是這樣一種思路。中科院遙感地球所高光譜遙感研究室主任張立福介紹說,高光譜遙感的特點是能在可見光到短波紅外的光譜區間連續成像,傳統的彩色相機只能記錄紅綠藍三個通道的影像,且每個通道的帶寬很寬,而高光譜成像所記錄的通道數量可以達到數百個,且光譜通道很窄,解析度很高,其光譜探測範圍遠遠超過了人類肉眼的感知範圍,能夠探測人眼無法看到的大量信息,提高人們對自然和物質的認識。

因為能在非常窄的光譜波段內獲取豐富的信息,利用高光譜技術獲取的信息解析度很高,甚至能分辨出觀測物質的分子和原子結構,這是普通的光學遙感所達不到的。

如何運用高光譜技術鑑定、修復古字畫?在中科院遙感地球所高光譜研究室實驗室,張立福畫了一張圖,並為記者解釋高光譜遙感成像的原理:高光譜儀器掃描字畫表面,獲取圖像上每個點的光譜數據;因為高光譜連續成像的特徵,能夠獲得目標數百張不同波長的圖像,這些圖像疊加起來,在三維空間上就能形成一個圖像立方體,將每個像素對應的數百張數字圖像的數值連接起來,就成為一條光譜曲線。

「不同物質甚至不同年代的物質反映出的光譜信息也有差異,也就是有一條獨屬於它的『指紋』光譜。如果兩個物體的成分信息一致,得出來的曲線應該基本吻合;如果某一條曲線的局部有較大波動,就能推算出其中有異常。」張立福說。

以故宮藏品《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為例,該畫描繪的是乾隆皇帝的母親崇慶皇太后八十大壽時現場祝壽的實景,歷經250多年之後非常殘破,絹面有缺損斷裂,甚至還有黴跡。要想恢復原作風貌,修復該畫時就要了解當時所用的顏料。中科院遙感地球所高光譜研究團隊利用高光譜掃描儀對古畫顏料進行了掃描,提取了古畫顏料信息,由此推算出當初繪畫所用礦物原料的種類。根據不同顏料產地光譜曲線的差異,科技人員甚至還能反推出顏料的產地——這就為修複選用精準顏料提供了依據。

張立福說,中國古書畫所用材料,大多為絹和紙,質地纖薄,年代久遠容易破損、掉色。高光譜分析技術不損害文物本體,能幫助修復專家了解古書畫的顏料組成、繪畫技法,甚至能及早發現書畫潛在的病害信息。

藉助高光譜技術可檢測果蔬農藥殘留,未來還可能隨時檢測霧霾

高光譜這雙「火眼金睛」的本領可不僅僅是幫助鑑定、修復文物。因其能呈現人眼看不到的細節、辨別不同成分的物質,因此該技術在國防軍事、精準農業、水環境監測、地礦勘察等領域都有廣闊應用價值。

在中科院遙感地球所高光譜研究室實驗室,張立福向記者展示了一盆綠蘿。從表面看,這盆綠蘿的葉子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經過高光譜儀的「眼睛」觀察,一塊白色區域就在電子屏上顯示出來。「綠蘿中有幾片塑料做的葉子,肉眼幾乎難以發現,但由於它和正常葉子的光譜信息有很大差別,就躲不過高光譜的『眼睛』。」張立福說。

利用該原理,高光譜還能用在果蔬農藥殘留的檢測上。有沒有殘留農藥、殘留多少農藥,呈現的光譜特徵會有細微的差別,通過分析這些差別,專業人員就能做出科學的判斷。

張立福說,相較於傳統食品安全取樣化驗等檢測方式,高光譜技術檢測具有無接觸、無損傷的優點,可以大大提升檢測效率。此外,根據不同生長日期或產地的果蔬光譜特徵也不同的原理,高光譜技術還能用於檢測果蔬新鮮度、進行產地溯源等。

張立福介紹,基於高光譜原理,科研人員目前正在研發可供智慧型手機使用的高光譜檢測應用系統。他希望未來手機有高光譜檢測功能,結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用手機快速檢測食品安全問題。這樣,農民拿手機就能檢測果蔬病蟲害信息,並把這些數據發送到雲端,後方科研人員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預知哪裡可能爆發病蟲害。

「從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到化妝品重金屬檢測,水體、土壤等環境汙染監測,再到牙齒、皮膚等醫學檢測,高光譜技術應用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張立福說,不同空氣顆粒反射的光譜不同,未來人們甚至都能通過手機及時、準確地監測霧霾。

高光譜技術屬於遙感技術範疇。通常人們提到遙感,就往往聯想到衛星遙感、航空遙感等,認為遙感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沒有直接關係,其實不然。3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中,前兩個「S」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已在手機中普遍應用,現在缺少的是第三個「S」與老百姓的生活關聯起來。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應用,表明遙感技術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我們所做的,就是要使高光譜遙感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遙感與智慧型手機的結合,將使『遙感』無處不在。」張立福說。

我國在高光譜遙感研究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巨大的應用前景,使高光譜遙感技術成為當前國際上遙感技術的前沿領域。

據專家介紹,我國在高光譜遙感研究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與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合作,研製了系列航空高光譜傳感器,並前往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國際合作,為當地環境、農業、海洋、地質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數據,受到高度評價。

張立福說,受制於科研經費支持等原因,本世紀初我國高光譜研究一度發展緩慢。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高光譜的支持力度,科研人員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介紹,我國在高光譜基礎研究及信息數據積累等方面走在國際前列;同時,科研人員不斷擴大高光譜的應用領域,在成像光譜地面測量與光譜圖像模擬、高光譜圖像智能處理與信息提取、新的應用領域拓展等多方面取得了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

「我國在高光譜技術方面有較強的積累,但光譜儀器的一些關鍵器件還需要進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高光譜技術應用的自主性。」張立福說,高端科學儀器設備製造方面的不足與我國在材料學、製造工藝等方面整體水平不高有關,他呼籲我國有更多的、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參與到高光譜的研發中,提高光譜儀器製造能力,使我國成為高光譜研究強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3日 19 版)

(責編:袁勃)

相關焦點

  • 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邁入新時代,高分五號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
    我國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實現高光譜解析度重要使命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五號,5月9日發射升空。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作為國際首臺同時兼顧寬覆蓋和寬譜段的高光譜解析度成像遙感儀器,對複雜地物、環境具有突出的識別和分類能力,它將使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再上新臺階。
  • 基於高光譜技術的水質監測和自動化設計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此次研究旨在利用高光譜技術進行水質監測,並進行自動化設計。目前傳統水質監測方法有受時節影響大、操作繁瑣、破壞水體等缺陷。高光譜技術搭載自動化則可以滿足實時監測、無人監測的要求,且無汙染、效率高。
  • 【北京日報】高光譜遙感就是「火眼金睛」
    在2016年度中國遙感領域10大事件評選中,「遙感技術首次輔助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名列榜首。而這與高光譜遙感技術有很密切的聯繫。  那麼,高光譜遙感技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土壤被挖開後再回填回去,土壤的結構、水分都改變了,高光譜遙感技術就是根據這種細微的土質變化,發現了地雷的藏身處。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利用高光譜遙感儀器,可以探測出塔利班武裝晚上經常走的道路。高光譜遙感技術還可以發現隱蔽的哨所、坦克,偽裝起來的軍事設施。
  • 中科院兩顆高光譜微納衛星成功獲取在軌遙感數據
    12月22日3時22分,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製的兩顆寬幅高光譜微納衛星(SPARK01、SPARK02)搭載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火箭發射升空。  衛星入軌後,在微納衛星飛控人員的密切監視和緊湊高效地飛行控制下,SPARK雙星第1軌自主順利展開太陽帆板;第8軌順利完成星地對站指向數傳鏈路驗證;第23軌起對我國西藏和南美、北美等地區進行高光譜遙感成像;第31軌高光譜遙感數據成功傳輸落地。
  • "開扒"高光譜遙感技術 帶你穿雲透霧火眼金睛
    在2016年度中國遙感領域10大事件評選中,「遙感技術首次輔助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名列榜首。而這與高光譜遙感技術有很密切的聯繫。  那麼,高光譜遙感技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高光譜解析度遙感是用很窄而連續的光譜通道對地物持續遙感成像的技術。
  • 多光譜與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區別
    多光譜、高光譜甚至是超光譜首先是應用於衛星的遙感,遙感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獲得地球以及其他星球信息重要的手段之一。利用遙感成像系統得到的地球資源信息已成為人類開發、合理的利用、管理和監測地球資源及環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在農業、地質、森林、水利、土壤、海洋、環境、大氣研究等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舉行
    11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處和光譜成像技術院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在西安光機所祖同樓四樓會議室舉行。西安光機所組織30餘名科研人員與國內20餘家從事空間領域研究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共50餘人參加了學習。
  • 專家匯聚丨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由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在珠海成功召開。本次大會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遙感行業內的專家教授、科研工作者和企業精英,共同探討高光譜遙感應用技術未來發展,分享高光譜遙感應用最新成果,助推國內衛星大數據產業及商業航天經濟的發展。下午14時,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在南方軟體園正式拉開帷幕。會上,歐比特總經理顏志宇為大會致辭,顏總在發言中指出,當前,全球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
  • 比輻射計助力高光譜遙感技術發展
    、內陸水體、陸表生態環境、蝕變礦物、巖礦類別的探測與識別,能夠應用於環境監測、資源勘查、防災減災等行業,有力提升了我國在環境、生態、資源、農業、林業等多個領域遙感監測方面的能力,將助力美麗中國和富強中國的建設,使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再上新臺階,走在國際前列。
  • 中國首次通過衛星高光譜遙感數據捕捉稀土分布情況
    1月26日,武警黃金部隊遙感地質研究室主任陳勇敢博士告訴記者,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通過衛星高光譜遙感數據捕捉獲取到大地上的稀土礦藏分布情況。這一成果在我國遙感地質找礦領域尚屬首次,也標誌著我軍在未知領域尋找稀土礦產資源的技術水平邁上新臺階。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工業製造和武器製造中應用廣泛。武警黃金部隊長期擔負勘測區域地質調查、多金屬礦產資源勘查任務。
  • 高光譜技術對水體藻類、懸浮物濃度和黃色物質的遙感定量監測
    同時,這些物質對光的散射使光改變方向,其中後向散射光與水底的反射光一起返回水面,通過水氣界面回到大氣中,是可以通過高光譜技術測到的部分。水體因為各組分及其含量的不同造成水體的吸收和散射的變化,使一定波長範圍的光譜反射率顯著不同,是定量估測內陸水體水質參數的基礎。  二、內陸水體中葉綠素a濃度的遙感定量監測  計算葉綠素a濃度的最佳波段的選取依賴於葉綠素a的濃度。
  • 中達瑞和參加「第五屆高光譜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並受邀做專題報告
    10月29日-31日,「第五屆高光譜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在中科院上海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由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領域內的權威機構承辦,由王建宇院士、顧逸東院士擔任大會主席,並邀請業內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大會作特邀專家報告
  • 高光譜遙感就是「火眼金睛」
    編者導讀  在2016年度中國遙感領域10大事件評選中,「遙感技術首次輔助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名列榜首。而這與高光譜遙感技術有很密切的聯繫。  那麼,高光譜遙感技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土壤被挖開後再回填回去,土壤的結構、水分都改變了,高光譜遙感技術就是根據這種細微的土質變化,發現了地雷的藏身處。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利用高光譜遙感儀器,可以探測出塔利班武裝晚上經常走的道路。高光譜遙感技術還可以發現隱蔽的哨所、坦克,偽裝起來的軍事設施。
  • 高光譜遙感技術介紹及應用
    4顆高光譜衛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歐比特公司成為國內一家擁有高光譜遙感衛星的民營企業,開啟了高光譜遙感新時代!   1. 什麼是高光譜遙感?   高光譜遙感實際上是一種簡稱,它的全稱叫"高光譜解析度遙感"。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菸草行業的應用總結
    近年來,隨著高光譜遙感技術的發展,基於高光譜原理的無損傷測試技術已經逐步在農業上得到應用,目前國內外學者已經對多種作物進行了光譜反射率及化學組分的相關性研究。高光譜預測在菸草上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李向陽等採用逐步回歸方法建立了K326烤菸葉片菸鹼含量的回歸方程,認為一階導數光譜回歸模型的模擬效果較好,但要達到田間實時實地檢測,還要考慮外界環境的影響[7j。
  • 遠超人眼,佳能將發售帶有AI功能高光譜圖像處理軟體
    集微網消息(文/Yuna),據Impress Watch網站報導,12月9日,佳能ITS宣布已和德國公司LuxFlux籤署了分銷協議,將於12月上旬在日本發售LuxFlux 集成高光譜圖像處理軟體,價格未定。
  • 研究人員將先進的光譜技術與醫療成像相結合
    (文章來源:攜手健康網) 研究人員第一次使用了一種稱為雙梳光譜的先進分析技術來快速獲取極其詳細的高光譜圖像。通過以高靈敏度和高速度獲取場景中每個像素的全範圍信息,該新方法可以極大地推動廣泛的科學和工業應用,例如化學分析和生物醫學傳感。 西班牙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的研究小組負責人佩德羅·馬丁·馬特奧斯說:「雙梳光譜技術通過提供無與倫比的光譜解析度和準確性以及較短的採集時間而無需移動部件,徹底改變了光譜學。」
  • 【中國科學報】擦亮高光譜遙感這雙慧眼
    而這樣的做法放到今天已不再神奇,高光譜遙感技術會把這些偽裝統統撕掉。  它的獨特魅力令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副所長張兵始終為之著迷。在他看來,這項技術在國防軍事、精準農業、水環境監測、地礦勘察等諸多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他願意畢其一生去擦亮高光譜遙感這雙慧眼。
  • 我國首顆自主建造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運行
    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中國首批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圖發布 可監測罌粟大麻
    中國首批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圖發布 可監測罌粟大麻 2014-09-30 09:42:56   國防科技工業局昨天對外公布我國首批亞米級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