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知潛水能力排名前十的哺乳動物,抹香鯨位居第三
但在自然界中,潛水能力超過人類的哺乳動物比比皆是,尤其是海洋哺乳動物,它們在海洋中生存了數千萬年之久,擁有了令人驚訝的潛水能力。今天就來盤點已知潛水能力排名前十的哺乳動物。Top10、虎鯨首先出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虎鯨,虎鯨屬鯨下目-齒鯨小目-海豚科-虎鯨屬,是一種人氣很高的強大掠食動物。
-
抹香鯨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這幾種海洋哺乳動物表示非常不服氣
人類藉助工具才能克服壓強和氧氣問題,而海洋中的這些哺乳動物完全以血肉之軀潛入人類難以想像的深度。最著名的潛水高手——抹香鯨提起海洋中的潛水高手,很多人都會想起抹香鯨,它曾是公認的下潛最深的哺乳動物。抹香鯨喜歡吃烏賊,無法消化的烏賊喙聚集在體內,刺激腸道產生分泌物,這種分泌物被人類稱為龍涎香,抹香鯨由此得名。抹香鯨是最大的齒鯨,體長可達20米,體重約50噸。
-
揭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之謎
揭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之謎時間:2015-10-09 09:0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古埃及人如何搬運巨大石塊建造金字塔之謎 導讀:科學家現已揭曉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未解之謎。
-
未解之謎之海洋無底洞
據估計,每天失蹤於這個「無底洞」裡的海水竟有3萬噸之多。為了揭開其秘密,科學家們把一種經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著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島上的各條河、湖,滿懷希望能發現這種染料的蹤跡和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水流,然而這些實驗毫無結果。
-
揭巨型心臟形成之謎
揭巨型心臟形成之謎時間:2016-10-12 14: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冥王星上的巨大心臟是怎麼形成的? 揭巨型心臟形成之謎 冥王星上的巨大心臟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通過探測發現,冥王星表面有一顆巨大的心臟,當然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心臟,而是一個主要由氮冰構成的巨大心形區域。
-
哺乳動物們的愛情,簡單又純粹
哺乳動物包括所有長有毛髮、用母乳餵養幼仔的動物,連人類也是哺乳動物。科學家們對哺乳動物的一些求愛儀式進行了廣泛研究,但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哺乳動物在求愛過程中使用身體搏鬥和氣味。雄性哺乳動物經常通過搏鬥爭奪雌性哺乳動物,許多雄性哺乳動物已經發展了特殊的打鬥特徵。
-
北大謝燦課題組發現磁感應蛋白:或揭開「第六感」之謎
【導讀】2015年11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謝燦課題組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一個全新的磁受體蛋白(MagR),該突破性進展或將揭開被稱為生物「第六感」的磁覺之謎,並推動整個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領域的發展。
-
ISON世紀彗星28日「撞日」 冰核或揭太陽系形成之謎
ISON世紀彗星28日「撞日」 冰核或揭太陽系形成之謎其預計於11月28日抵達近日點,用其「彗星之軀」創造一幕引人入勝的宇宙奇觀。而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冰核中,也保留著大量有關太陽系形成時的最初信息。據悉,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是一顆掠日彗星。其形成於數十億年前,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遠離地球的宇宙深處,軌道延伸的距離非常長。
-
中美科學家揭開哺乳動物流產之謎
2018年11月1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和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個與胚胎發育相關的重要基因RTL1的沉默是哺乳動物早期流產的關鍵原因;通過RTL1基因的補償表達,可顯著提高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克隆動物的繁殖效率,也為解決人類自發流產難題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擁有最勤奮的心臟,心跳間隔有時卻能達到30秒
藍鯨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一種海洋動物,雖然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看到過這種動物,但是關於它的名字那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這種動物是到現在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哺乳動物,而且更特別的是它生活在水中,並不像大部分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
-
化石之謎被解開:脖子超長的長頸龍生活在海洋,而不是陸地
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裡,我們常可以看到脖子超長,漫步悠閒的身形巨大恐龍,那可能是梁龍或馬門溪龍,它們生活在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但是它不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的是它們生活在2.42億年前的祖先——長頸龍。
-
外星文明存不存在?未解之謎或將揭開!
外星文明存不存在?未解之謎或將揭開!1987年,一個叫做米歇爾的外國人寫了一本書——《海奧華預言》。這本書記錄了米歇爾本人一段奇特的經歷,他聲稱自己被帶到了一個叫做海奧華的星球,他在書中也告知了人們這個世界上所有未解之謎的答案,因為他的經歷據他自己說是絕對真實的,他已經了解到了很多關於宇宙和人類的奧秘,對此大家也是半信半疑。
-
海洋氧氣消失?「死區」像瘟疫一般蔓延,已從海洋走向陸地淡水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比賽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如果海水中幾乎或根本沒有氧氣,會使得許多海洋生物幾乎不可能在其中生存,科學家稱其為海洋據統計,在最近幾十年中「死區」的數量和面積都在大大增加,現在已經從海洋擴展到陸地上的淡水源。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我們可能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死區又稱氧氣最低限度區(oxygen minimum zones,OMZs)。傳統觀點認為當人類活動造成的過量營養物汙染流入沿海水域時,會產生藻類的低氧條件,從而促進藻類的開花生長,然後分解成沉入海底的有機物質。
-
中國專家揭恐怖蟲"身世"之謎 與蒼蠅是遠親
中國專家揭恐怖蟲"身世"之謎 與蒼蠅是遠親 新種:道虎溝恐怖蟲的模式標本正模,雄性(右),配模,雌性(左) 黃迪穎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2月20日電 (盛捷)「恐怖蟲無疑和現代的蒼蠅、蚊子等同屬雙翅目,是纓翅蚊科的近親,恐怖蟲不恐怖」,20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確定了恐怖蟲的分類位置和它的生活習性,揭開了恐怖蟲的「身世」之謎。
-
蠑螈的斷肢再生之謎
然而,對於在4億多年前經歷了從水到陸過程的陸生脊椎動物來說,大部分類群在演化過程中已經丟失了它們的可再生能力,包括我們人類。因此,蠑螈的斷肢再生,毋庸置疑地成為了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人們相信,破解這個謎團,有朝一日會對人類醫療技術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圖1.
-
【前沿】北大謝燦課題組發現磁感應蛋白:或揭開「第六感」之謎
(MagR),該突破性進展或將揭開被稱為生物「第六感」的磁覺之謎,並推動整個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領域的發展。為什麼作為高等哺乳動物的人類並不能從意識上感知地磁場?有些人非常有方向感,但是有些人卻是路痴,這和其他生物的感磁能力是否有相關性呢?雖然有研究表明地磁場能夠影響人類視覺系統的感光能力,但是人類是否具有感磁能力仍然存在爭議。
-
為什麼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決定了人類起源之謎,聽科學家怎麼說
那麼地球大氣層突然沒有氧氣的話,結果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氧氣含量稀薄,是否決定物種的生存繁衍呢?原因可能與氧氣瞬間變化有直接關係。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控制地球大氣層含氧量的原因。研究人員稱:早期地球含氧量非常充裕,氧氣含量高達40%。一些體型龐大的生物,慢慢適應了這樣的環境。
-
揭鬼看到人而人看不到鬼之謎 鬼是否真的存在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揭鬼看到人而人看不到鬼之謎我們經常會問這個世界上鬼魂到底存不存在?特別是夜深人靜一個人走在大馬路上,總感覺身後有人,但是回過頭一看什麼都沒有~~不禁就有這個疑問,怎麼我們看不到鬼,而鬼能看到人還能緊跟身後!
-
新陳代謝的起源之謎
研究人員據此猜測,細胞新陳代謝的本領很可能發源於遠古海洋,因為在40億年前,太古海洋覆蓋著地球,當時沒有氧氣,海洋中富含鐵以及其他金屬和磷酸鹽——這些物質很可能促成了最初的新陳代謝反應。 為了證實這個猜測,研究小組配製出了早期海洋溶液,並加入了一些金屬物質,然後把樣本持續加熱5個小時,至50至70攝氏度,結果產生了現代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出現的包括丙酮酸鹽和三磷酸腺苷等物質。據此,研究小組認為,細胞的新陳代謝本領最早很可能誕生在海洋裡,最初的細胞在沒有生物酶的情況下,很可能將具有類似生物酶作用的金屬離子包裹在了其中,從而具有了新陳代謝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