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海洋哺乳動物擁有最勤奮的心臟,心跳間隔有時卻能達到30秒

2020-12-06 排頭博覽

藍鯨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一種海洋動物,雖然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看到過這種動物,但是關於它的名字那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這種動物是到現在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哺乳動物,而且更特別的是它生活在水中,並不像大部分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不過它們雖然生活在水中,可是它們要時不時的浮上海面才能夠呼吸到空氣。當然關於藍鯨這種龐然大物在水中的呼吸和心跳,就成為了很多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方面,而且科學家發現這種海洋動物在深海之中捕食食物的時候心跳最慢,達到30秒鐘一次,也就是一分鐘只需要跳兩次,是不是讓人感覺非常不可思議呢?

科學家發現這種最大的哺乳動物在水中捕獵的過程中,在水面上跟潛入到深海之中,它的心跳次數並不是一致的,反而會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科學家發現在浮出水面的時候,它的心跳速度會瘋狂的提速,每分鐘達到了30多次,但是當它深入到深海之中,捕食獵物的過程中心跳會下降到甚至每分鐘只需要跳動兩次。

要知道藍鯨是現在為止所發現的地球上最大的一種動物,它的成年長度甚至能夠超過30米,而且之前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頭藍鯨的心臟重量達到了180公斤,僅僅只是一顆心臟就這麼重,相比較於別的自然界之中的動物來說,確實是龐然大物。

那麼它的心臟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關於藍鯨的脈搏在不同的深度上所出現的調節問題,科學家非常好奇。要知道這種海洋之中的哺乳動物,在深入到水下之後,它的身體是會發生著變化的,需要重新來分泌氧氣,才能夠更好地讓自己在深海之中適應這樣的環境。在深入深海之中,心臟和大腦會吸收得更多一些,但是反之皮膚和肌肉這些器官吸收的氧氣會變得很少。

正是由於這樣的變化會讓動物在呼吸一次之後,停留在水下的時間會比較長一些,那在停留水下的過程中,它的心率明顯的也要比在水上的時候更低一點,而不光是藍鯨是這種情況,即便是我們人類在潛水的過程中也會呈現出這種現象,這是很正常的。不過藍鯨潛入水底可不像是我們人類,成年的藍鯨熟練潛入水裡可以達到300米深度,這樣的深度遠遠超出了之前科學家所預測的心臟承受的極限。

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藍鯨心率在潛水的過程中究竟會有怎樣的變化,科學家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的鯨魚身上安裝了特殊的傳感器。通過這一傳感器,科學家發現在8.5小時之內,藍鯨總共有數十次浮出水面,不過大部分的時間依舊是在水下,最長的潛水時間達到了16. 5分鐘,而潛入的深度是184米。不過令科學家感覺驚訝的是,藍鯨在浮出水面補充氧氣的時間非常短,基本上不會超過4分鐘。

當它潛到深水位置的時候,心臟的平均跳動次數會降到每分鐘只有4次到8次左右,極端的甚至只有兩次,當然正是由於心臟的跳動非常的緩慢,而它的舒張主動脈也會非常緩慢的收縮,這樣含氧的血液流過整個身體的速度也會變緩。

當藍鯨浮出水面之後,它的心率會迅速的加速,提升到每分鐘25到38次之間,這樣就能夠迅速的為身體裡面的血液注入氧氣,從而就能夠讓其再次潛入深海之中,每次藍鯨浮上水面,就像是快速加油一般,而它的心臟在這種交替過程中承受著生理極限運行,甚至可能超出了科學家所預測的極限。

所以鯨魚所擁有的心臟是非常強大而又勤奮的,科學家對這種動物的心臟研究,能夠更好地揭示自然界之中不同形體的物種,它們的生物學極限究竟是在哪裡?也解釋了為什麼再沒有更大的動物存在,因為更大的生物想要存在需要更多的氧氣來維持在深層和淺層海洋之中的呼吸,而心跳要比藍鯨更快一些才能夠支持生命,這顯然是很困難的。

相關焦點

  • 為何青蛙心臟離開身體能跳2小時?哺乳動物真的只有10億次心跳嗎?
    因為心臟更像一個身體的獨立單位。 心臟是將血液泵入全身的重要器官,它是動物身體循環系統的動力部分,它每天都十分忙碌。人類的心臟每天大約跳動10萬次,平均一生差不多要跳動30億次,可以讓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將近10萬公裡。 可能正是因為它的功能如此特殊和忙碌,它有一套自己獨立的「電子系統」,以便更好的跳動和泵血。
  • 抹香鯨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這幾種海洋哺乳動物表示非常不服氣
    自然界的每種生物似乎都擁有人類難以匹及的「超能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深潛的那些事兒。人類的血肉之軀抗壓能力極為有限,在無裝備和徒手情況下,人類潛水最深紀錄是威廉·特盧布裡創下的116米,有裝備的情況下最深紀錄為2014年阿梅德·加布爾創下的332米。我國的蛟龍號創下了7020米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紀錄,著名導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深度達到了10898米。
  • 鯨的心跳每分鐘多少下 鯨魚心跳頻率是多少
    導語:並不是所有動物都有心臟,所以它們沒有心跳。而有的動物即便有了心臟,但心跳的速度卻非常的慢。我們都知道,鯨魚的體型非常龐大,但它的心跳卻很慢。那麼,你知道鯨魚心跳頻率是多少嗎?到底鯨的心跳每分鐘多少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 鯨魚一分鐘心跳是幾次 鯨魚的心跳每分鐘多少
    導語:很多動物的心跳和人其實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某些魚類的心跳,更是和人差很多。其中,鯨魚的體型雖然大,但它的心跳卻沒有人類跳得快和多。那麼,你知道鯨魚一分鐘心跳是幾次嗎?到底鯨魚的心跳每分鐘多少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鯨魚的心跳頻率。
  • 心跳停止的時候大腦有沒有意識?
    簡而言之,死去的人會意識到自己死亡的基本事實,雖然他的心跳停止了,確能短暫地感受到周圍發生的一切,只不過自己的意識就像是被困在自己的身體裡了一般無法掙脫。科學家還表示,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如心臟驟停的人在被實施救治的時候,往往都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自己經歷了怎樣的求生過程。
  • F1賽車手都具有人類最強力的心臟
    F1賽車手都具有人類最強力的心臟普通人對賽車手都有一些了解,說到賽車可能會想到國內的賽車手韓寒或者電影《頭文字D》的一些人物場景,甚至是電影《速度與激情》裡面的那些主角。眾所周知,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目前全球最高規格的汽車賽事,最高規格體現在賽事影響力、技術先進性、耗資巨大等方面,對參賽的選手要求也是非常嚴格,除了車技以外更多的是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今天一貓君就帶你了解下為什麼說F1賽車手都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強力的心臟和最強壯的身體。
  • 動物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 動物或人類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民間有一種傳言,認為心跳慢的人壽命更長,而心跳快的人壽命短。這個說法不能說沒有任何道理,只是過於絕對了。心率快慢與壽命的關係在哺乳動物中得到一定的體現,比如每分鐘心率接近200次的大鼠,平均壽命僅僅1年左右,而心跳僅10來次的烏龜,壽命至少數十年至上百年。不過人與動物之間物種不同,沒有可比性。有關人類心率與壽命之間確實也有這樣的研究。
  • 人類首次偵測到藍鯨的心跳!在深海的頻率原來這麼慢
    最近,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關於藍鯨的有趣事實,那就是:它們的心跳超…級…慢……迷人又巨大的藍鯨,原來擁有極慢的心跳頻率。圖/By NOAA Photo Library – anim1754, Public Domain想聽見藍鯨的心跳?你需要神奇吸盤你說要偵測藍鯨的心跳?那要用怎麼個測法?
  • 科學家首次捕捉到藍鯨的心跳頻率,每分鐘兩下?
    藍鯨,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同時也擁有動物最大的心臟,最近,科學家通過監聽加利福尼亞州附近海域的藍鯨,發現了這些龐然大物的心跳頻率,每分鐘兩下。加利福尼亞州外海有一群覓食的藍鯨,科學家將脈搏監測器放到了它們的身上,然後研究人員觀察了它們很長一段時間,最終發現,當藍鯨浮上水面換氣時,心臟跳動頻率能達到每分鐘37下,而當它們潛入深海的時候,心臟每分鐘只跳動兩下。
  • 心臟「電路」異常 寶寶心跳每分鐘240次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劉雲芳)每分鐘心跳最高達240次,出生2個月的寶寶小彥有一顆瘋狂跳動的心臟。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近期,醫生通過射頻消融術為小彥消除了這一困擾。
  • 新生哺乳動物心臟受損後能自我癒合
    科技日報訊,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老鼠實驗表明,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在受損後完全能夠自我癒合,這一發現可為治療人類心臟病提供新的思路。
  • 心臟發出的30個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導語:心臟的提示,你關注過嗎?  心臟是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拳頭大小的這塊肌肉永遠不休息,日復一日地通過血管泵血,保持生理功能運轉和生命的延續。然而,有很多事情會使這個重要的器官出錯。幸運的是,如果你注意身體,並定期體檢,就有望提前解決問題。美國「最佳生活」網站總結了心臟陷入困境,可能會發出的30個警告信號。
  • 心跳慢的人,能長壽嗎?
    德國科學家將動物的心率與壽命進行了對比,發現動物越小,心跳越快,壽命越短。小白鼠每分鐘心跳900次,壽命只有2年。壽命約為50年的大象,每分鐘心跳頻率為30次。而長壽烏龜,心率不足10次,壽命可達百年以上。研究顯示,心跳越快壽命越短,心跳越慢壽命越長。
  • 《科學》:測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有什麼用?
    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是光在真空裡飛過一個普朗克長度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4X10^-44秒,理論上這是最小的可測量時間間隔。那麼人類實際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是多少呢?年,即2.8億億年,比整個宇宙的年齡還大得多;如果你今年是30歲,那麼你可以自豪宣稱:我已經活了94.6萬億億億仄秒了!
  • 《科學》:測到有史以來最短時間間隔,247仄秒!有什麼用?
    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是光在真空裡飛過一個普朗克長度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4X10^-44秒,理論上這是最小的可測量時間間隔。 那麼人類實際測量到的最短時間間隔是多少呢? 遠古人類能夠測到的,可能是一天,時間分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再遠一點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 心跳有個「安全範圍」!心臟專家劃出3條不能跨過的「紅線」
    」 人的心臟一生約跳動25億~30億次,正常成年人安靜時心率在60~100次/分鐘之間波動,平均為75次/分鐘,並受到性別、年齡、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心跳過快除了會引發身體不適,還會損害冠狀動脈,嚴重時可導致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 面對這種情況,患者應找到誘發心動過速的原因,比如運動、吸菸、妊娠、興奮、喝濃茶或咖啡等。此時,只要平復情緒,待身體恢復常態,或消除相關因素即可緩解生理性心動過速。
  • 兩張圖片告訴你為啥心跳慢的人壽命長!
    不久前,我曾寫了一篇短文,題為「心跳慢一點兒,壽命就長一點兒」。文中提到「人的一生中心臟跳動約25億至30億次,誰先跳完誰先走」。
  • 10個冷知識,海洋中最小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10個冷知識,海洋中最小的哺乳動物是什麼?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七月,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因此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七月流火」6、麵包裡為什麼會有許多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