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飛銀川,機上琢磨落地後先去哪逛一逛,百度地圖上查到水洞溝。稍作功課,即刻定下決心。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A級景區。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
1919年,比利時傳教士肯特住進「張三小店」。在水洞溝斷崖上發現犀牛頭骨化石和經人工打制的石英巖石片。後遇古生物學家桑志華,把這一發現告訴桑。
古老的水洞溝村是一個古老的半地穴式的聚集村落遺址,西北習稱「地窩子」。
這裡有明代軍事立體防禦體系。明長城是最顯著的標誌。其結構為士夯長城。放眼遠望,向北的毛烏素沙漠,向南的水洞溝盡收眼底。
長城之外就是五百年前的瓦刺、韃靼休生養息、馳騁疆場的蒙古大草原,草原的駿馬、沙漠的駱駝、星羅棋布的蒙古包帶你走進豪放野性的在遼闊旖旎的野性草原體驗一下蒙古人的野性豪放的遊牧生活。
水洞溝有三公裡長的蘆花谷。清澈湖水、唧唧鳥鳴、飄散蘆花,構成一幅充滿詩意的唯美畫面。
峽谷兩邊的崖壁上有明代將士修建的藏兵洞,洞窟依照原始地貌而建,充分顯示著古代人民的軍事智慧和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