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遊錦亮因金融保險與深圳經濟特區結緣,成為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最早的創業者之一。她天生喜愛舞蹈,由此追溯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源之一的禮樂,矢志不渝,苦心孤詣,直至成立深圳市佾禮佾舞文化研究院。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夕,遊錦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回顧了與深圳結緣及潛心研究佾舞的經過,她感慨地說,快節奏的深圳特區有一群朝氣蓬勃的有生命力的人,這裡有一群來自五湖四海有創造力的人,禮樂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一種表象,而是我們看不到的深深流淌在血液內的基因。
與深圳的親密接觸
遊錦亮是華安保險登記在冊的第10位員工,其中有一段精彩故事。
1994年端午節,她小學音樂老師趙建平到家中做客,老師當時任華僑城集團某部門經理,專程回湖南特地告訴她,華僑城集團正與建設銀行、深圳機場集團、中航集團等單位籌建一家保險機構,機不可失,希望她能去看看。
遊錦亮1987分配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湖南省份公司工作,因為業績突出,加之特別擅長文藝活動,先後被評為全國金融系統先進模範、「三八紅旗手」、「巾幗英雄」,為湖南省人保掙得了很多榮譽,她的事跡曾經登上過《中國人民保險》雜誌。
按照人保領導的說法,遊錦亮在湖南省人保系統前途無量。因此她並沒有「跳槽」的心理準備。她到過深圳,當時對這座正在建設中的年輕特區印象並不太好。但出於對老師的尊重,那年秋天她還是到深圳拜訪了華安保險籌建辦。沒有想到,籌建辦負責人胡新民和彭偉跟她聊得很好,當即讓她去人事部籤字報到。她當時不願籤,因為湖南省人保方面肯定不會放人。胡新民對她說,你先籤了,以後不打算來也行啊。
華安保險的開拓者
遊錦亮雖然心中放不下人保,但又覺得籤了字就應該信守承諾,於是回去跟領導商量調動,但領導不放人,說那是資本主義社會,勸她不要自毀前程。一直磨到年底,人保中支公司領導終於同意放人。遊錦亮於1995年元月正式調入深圳,因為在籌備組人事部早早籤字報到,她成為了華安保險的第10位員工。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1996年10月18日,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正式成立。此前中國只有人民保險公司以及太平洋、平安和新疆建設兵團四家保險公司。華安總部當時設在羅湖區金豐城。開業那天,遊錦亮作為接待組組長,工作安排細緻入微,受到領導和各界好評。
華安成立後,遊錦亮被任命為承保部總經理助理,三個月後提為副總經理。1997年底,華安保險成立首批5家分公司,遊錦亮被任命為福田分公司總經理。剛過而立之年,遊錦亮重任在肩。她後來反思,自己雖然克盡職守,業績也不錯,但因為一路走來太過順利,處處都是表揚聲,其實為人處事方面非常不成熟。
2003年,華安保險股權結構發生調整,新董事會班子上任,遊錦亮開始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人生道路。
從現代舞蹈到佾禮佾舞
遊錦亮天生喜愛舞蹈,她上小學時曾經隨株洲市文工團的演員們練功,學生時代一直擔任學生會文藝部長。她說小時候有兩個夢想,一是成為舞蹈家,二是當一名老師,但後來還是服從家庭安排,讀了金融保險專業。工作以後,她一直沒有放棄舞蹈,一有機會她就親自上場,或組織各類文藝活動。她編過跳過的舞蹈包括《金鳳蝶》《青春啊青春》《月光下的鳳尾竹》《金梭和銀梭》《椰樹啊、綠色的傘》《洗衣舞》《綠葉對根的回憶》《愛情的故事》等,她因跳孔雀舞贏得了「鳳凰」的綽號。
2008年,遊錦亮勇敢地離開華安保險,選擇回歸文藝。她加入深圳新經典電影製片公司,參與彭氏兄弟《走路上學》的製作發行,「先看電影後付款」的兒童電影發行模式在全國引起關注。遊錦亮說,這是一部優秀小成本製作兒童電影,獲了很多獎項,發行成績較好,但其模式不可複製。
遊錦亮從現代舞蹈到迷戀傳統佾舞可以說事出有因。一位同宗老師告訴她,遊姓族譜有記載祖上跳佾舞。遊姓源於姬姓,是周朝的國姓,由此她深深扎入傳統文化之中,讀《論語》《詩經》《禮記》,跑遍了國內著名文廟,並遠赴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尋找所有現存的祭禮佾舞文化痕跡。
遊錦亮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禮樂不分,樂有樂音、樂容,樂容就是舞蹈。古代舞巫相通,源於人類對天地的祭祀,而佾是規範後的禮樂舞蹈。佾舞分類繁多,十分複雜,流傳下來的只有祭孔佾舞。
遊錦亮告訴記者,佾禮佾舞唯有傳開來,才能傳下去。為此她先後組建了時代佾禮文化公司和慧佾時代傳媒公司,開設「一禮知天下」公益課堂及「佾禮君學」專家講壇。她本人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舉辦公益講座,在河北正定古城牆下演練及拍攝紀錄片《八佾》。她創作過劇本《禮樂頌》,並編寫了一套完整的佾舞教材。
談起即將到來的深圳經濟特區40歲生日,遊錦亮說非常感謝深圳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深圳人傳統文化的記憶,共建一座有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