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農家樂白鷺成招牌菜被查 老闆稱殺鳥為護魚苗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何為「三有」

  保護動物?

  「三有」保護動物,是指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為了加強對我國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2000年8月1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發布。「三有」保護動物名錄包括獸綱88種、鳥綱707種、兩棲綱291種、爬行綱395種、昆蟲綱120屬所有種和另外110種,共計5綱46目177科1591種及昆蟲120屬所有種和另外110種。白鷺共分為13個種類,而這家農家樂釣的小白鷺是鷺類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簡稱為白鷺,屬於名單上的物種。

  魚鳥困局

  不捕鳥

  鳥吃魚

  為了驅趕白鷺,葉興全在魚塘邊扎了十幾個稻草人,但效果只持續了三四天;後來,又放鞭炮驅趕,但相當耗費人力和財力,且效果不好。

  清晨7點過,龍泉山的霧氣還未完全褪去,100多隻白鷺相繼從密林裡飛出,撲向葉興全的魚塘。水裡魚影浮動,白鷺半空輕掠,宛如一幅天然靈動的山水魚鳥圖。

  但這樣一幅美景,葉興全無心欣賞,他皺了皺眉頭。他估算,魚塘每天蒙受損失至少上百斤。因為不堪白鷺「偷魚」騷擾,從8月起,他開始捕殺白鷺,並作為特色野味在自己的農家樂進行售賣。經過群眾舉報,龍泉驛區森林公安制止了葉興全捕殺、售賣白鷺的行為,並將對他作出相應的處罰。對於這份處罰,葉興全表示,之前不知道白鷺受保護,「願意認罰」。

  但他面臨兩難的困局:如果要保住魚苗,就要捕殺或者趕走白鷺;如果要保護白鷺,誰又來保護他的魚苗?

  人殺鳥:

  80元一隻,白鷺活殺現吃

  今年8月,龍泉驛區柏合街道二河村「六和香」農家樂內,有市民發現,老闆竟然將白鷺作為特色野味進行售賣,80元一隻,活殺現吃,且做法多樣。據老闆葉興全介紹,這些白鷺都是他以小魚作餌,在魚塘邊用魚鉤「釣」到的。員工透露,一年來,該農家樂總共「釣」了200多隻白鷺。

  因為吞下了魚鉤,被「釣」到的白鷺都不同程度受傷,能活下來的農家樂就養起來以供活殺現賣,死掉的,則去毛處理後冷凍起來。

  這道「特色野味」,確實給農家樂帶來了一些生意。葉興全承認,曾有顧客找上門,就為「吃個新鮮」,「顧客多的時候,活的白鷺不夠賣」。

  本月17日,接到群眾舉報後,龍泉驛區森林公安執法人員前往農家樂進行調查,現場發現21隻白鷺,3隻活的,18隻冷凍的。執法人員表示,查獲的白鷺屬於白鷺品種中最常見的小白鷺,屬於「三有保護動物」。警方表示,在進一步了解情況後,將對該農家樂作出處罰。

  鳥吃魚:

  每天一兩百隻白鷺結伴來叼魚

  昨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來到「六和香」農家樂。正值中午,白鷺大多已經飛回山裡歇息,魚塘邊只有稀稀疏疏的十幾隻白鷺。

  乍看起來,人鳥本該各自相安無事,可葉興全為何要捕殺這些白鷺呢?難道只是出於賺錢目的?

  葉興全是新津人,此前,曾在新津搞了十多年魚苗養殖。2012年,經過朋友介紹,葉興全處理掉老家的十多畝魚塘,來到龍泉二河村,承包了現在的魚塘,總面積近40畝。之所以從新津搬到龍泉,葉興全主要是看中了這裡的水源,「從東風渠引的活水,相比死水,魚的發病率低很多」。

  但第一年下來,葉興全年底盤帳發現,帳面上竟然虧了7萬多元。對此,他百思不得其解,「暴雨時魚塘沒有翻過塘(暴雨積水致使水面高出魚塘堤岸),魚也沒有生過病,怎麼會虧錢呢」。

  苦苦思索之後,葉興全想到了每天光顧魚塘的上百隻白鷺。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葉興全曾經想辦法捕捉了4隻活白鷺,每天用小魚餵養。實驗結果令他吃驚:4隻白鷺,每天要吃6到8斤小魚。

  葉興全告訴記者,每天清晨是白鷺最多的時候,他和妻子曾專門數過,數量在100到200隻不等。這一說法得到當地多位村民的證實,有村民告訴記者,「有時候整個魚塘水面白花花一片,全是來偷魚吃的白鷺」。

  人護魚:

  稻草人、鞭炮齊上陣趕白鷺

  這個發現既讓葉興全驚訝,也讓他氣憤。他決定,一定要趕走這些白鷺。

  一開始,他在魚塘邊扎了十幾個稻草人,並給稻草人穿上衣服。但效果只持續了三四天,之後,白鷺甚至還「挑釁」地立在稻草人身上觀察水面動靜。葉興全一怒之下,將稻草人全部拔掉,「不僅沒把它們嚇走,反而還給它們提供了捕魚的便利」。

  隨後,葉興全想到了鞭炮,包括圓形成卷的鞭炮和「魔術彈」,點燃之後,專往白鷺成群的地方扔,但這個方法相當耗費人力財力且效果不佳,也被放棄。

  隨後,一家人重新回到人力驅趕的辦法。葉興全的妻子屈秀瓊快50歲了,為了驅趕白鷺,「每天穿得花花綠綠的,沿著魚塘到處趕」。

  但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被逼無奈的葉興全苦想辦法,最終靈光一現:就像可以用魚餌釣魚一樣,為啥不能用魚來「釣」白鷺呢?將普通魚竿的魚鉤換成一隻稍大號的魚鉤,鉤住一條小魚的尾巴,然後像釣魚一樣扔進水裡。事實證明,這個辦法確實靠譜。

  捕殺鳥

  人違法

  由於白鷺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不能隨意捕殺。

  「白鷺吃我的魚,我卻不能殺它,我的魚怎麼辦」

  將白鷺作為野味售賣,在葉興全看來,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主要目的是想保護魚苗,我一年損失幾萬,賣幾隻白鷺哪能彌補得了我的損失」。對於當地森林公安的處罰,葉興全表示,之前不知道白鷺受保護,因此「願意認罰」。可令他困惑的是,白鷺得到了保護,魚塘裡的魚苗又該怎麼辦呢?

  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在魚塘邊實地觀察。十幾隻白鷺,或飛或停,看準目標後就俯衝而下。並且,這些白鷺已經不太懼怕人。

  記者統計了一下,一個小時內,這些白鷺總共捕走十多條魚苗。葉興全用漁網撈起同樣水域的魚苗給記者看,這些魚苗平均有二三兩(100克到150克)重。除了抓走魚苗,白鷺也屢有「失手」,即嘴巴捉住了魚卻沒吃穩當,魚又重新落入水裡。不過,這些落入水裡的魚也難逃一死,記者看到,大多很快翻起了白肚。葉興全介紹,這些魚已經被啄傷,很快就會死掉,而白鷺又不吃死魚,這讓他的損失又多一筆。

  每年春天,來自廣東的「小得跟針尖一樣的魚苗」會坐著飛機被運抵成都,之後,經過大半年的飼養,這些「小針尖」會長成三四兩不等的魚苗,然後再次被出售。葉興全拿出多張借據和貸款單,計算了他每年的成本:「魚塘承包費每年2.9萬元,飼料到目前已經餵了近30噸,平均每噸6000多元,不連人力成本在內,硬成本已經投入20多萬。」這當中,有8萬是銀行的貸款,另有十來萬是從朋友處借的。

  葉興全說,葉家主要靠魚苗養殖賺錢,農家樂只是附帶營業。被問及對今年收成的預估,葉興全搖搖頭:「我自己都不曉得現在魚塘裡還有好多魚。」對著水面發了一會兒呆,他又重複了一個他問了很多遍的問題:白鷺得到保護了,我的魚苗又怎麼辦,欠的二十來萬又該怎麼還?

  一條建議

  何不做成

  觀鳥特色的農家樂?

  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告訴記者,白鷺生性喜歡吃魚,眼下逐漸進入枯水期,大多數自然水域的魚數量都在減少。因此,白鷺可能會更加頻繁地光顧魚塘。對於葉興全的困惑,沈尤認為,人為驅趕,肯定效果有限。他提及了另一種「豎網」的辦法,即在魚塘四周立起豎網,影響白鷺的起飛降落,但當聽說有40畝之廣時,沈尤表示,「豎網」只適合小面積魚塘。

  他建議葉興全能否換個思路,把重心轉向農家樂,並且主打白鷺特色,「當然,肯定不是賣白鷺,而是在這個農家樂,一邊釣魚,一邊可以看到白鷺群飛,還能觀賞白鷺如何偷魚等」。

  二河村村書記佘勇也在為葉興全想辦法,但讓佘勇迷茫的是,二河村緊鄰龍泉山脈,白鷺等野生鳥類一直都有。而且近年來,隨著生態改善,這些鳥類都有增多的趨勢。但是,因為當地搞水產養殖的極少,他在當地生活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目前,他已經將情況匯報到了鎮上,「希望能夠會同鎮上或者區上專門的農業技術人員,一起幫老葉想辦法」。

相關焦點

  • 以「放生」為名賣野生鳥 成都一鳥市被查(組圖)
    近日,有微博網帖舉報稱「成都黃田壩鳥市囤積幾萬隻野鳥,救鳥無望的人只有通過買賣放生!」  針對網絡反映的販賣野生鳥類的情況,13日上午10點,四川省森林公安局、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成都市森林公安局,對成都黃田壩鳥市進行聯合檢查。  當場查收近600隻野生鳥類,包括暗綠繡眼鳥、紅尾水鴝、喜鵲、白頭鵯等。
  • 2020成都年度鳥出爐 白鷺獲選
    此前,我市發起了2020成都年度鳥評選活動,成都日報錦觀對此進行了報導,引起不少讀者朋友的關注。記者從成都觀鳥會獲悉,經過提名候選和網絡投票兩個環節,2020成都年度鳥今日出爐,獲選鳥種為白鷺。白鷺是鸛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是成都地區最常見的中型涉禽之一。
  • 為尋找繪畫靈感非法獵捕8隻鳥 捕鳥獲刑的退休教師成護鳥志願者
    辦案檢察官帶著戴某走訪捕鳥現場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鮑歡)「我很後悔,不該以一己之欲破壞野生鳥類資源2019年8月,戴某在十堰市張灣區白馬山捕鳥時,被村民發現並向當地派出所報案。隨後,公安機關在戴某住處查獲他捕獲的7隻畫眉鳥、1隻黑臉噪鶥鳥,以及他收藏的灰胸竹雞、白腹鷂標本各1隻。該案被移送張灣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 古浮村成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獲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福建省泉州石獅市祥芝鎮古浮村「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籤約儀式於近日在古浮村舉行。據悉,目前全國已經有171個鄉村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籤訂了《共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協約》。
  • 「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昆明11月7日電 題:「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姚兵 山風徐徐,鳥鳴陣陣。早上7點半,石梯村村民徐小龍照例帶上玉米面粉和黃粉蟲,來到鳥類監測點投餵鳥兒。雖然最近來觀鳥的人不多,他仍然堅持每天來餵三次。
  • 白鷺哭了! 夫妻專偷鳥蛋,當場截獲400多個
    民警從潘某夫婦車中收繳的鳥蛋  警方提供快報訊(通訊員 張亮記者 葛小林)一對暫住在溧陽的貴州夫婦幹起了偷獵鷺鳥鳥蛋的營生。4月7日,他們作案返回住所途中被溧陽警方抓獲,民警當場繳獲400餘個野生白鷺蛋。4月7日,溧陽埭頭派出所民警接到舉報,鎮上來了幾個外地人,有狩獵野生動物嫌疑。民警調查發現,一對外地夫妻潘某和楊某經常在凌晨開車到外地狩獵鳥蛋,晚上返回溧陽,找飯店兜售鳥蛋。4月10日,民警將其在路上截獲。在他們的麵包車上,民警發現了400餘個白鷺鳥蛋。這些鳥蛋比雞蛋略小,淺綠色。
  • 讓「捕鳥人」去當「護鳥人」
    2019年8月,戴某在十堰張灣區白馬山用自製粘網捕鳥時被村民發現,並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公安機關在其住處查獲畫眉鳥7隻,黑臉噪鶥鳥1隻,收藏灰胸竹雞、白腹鷂死體標本各1隻,隨後該案移送張灣區檢察院審查起訴。辦案檢察官走訪捕鳥現場,並聽取十堰市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鳥類學專家意見,對受損野生鳥類的資源價值作鑑定。
  • 廣東梅州一村民家裡闖進國家級保護動物:白鷺
    近日,豐順縣公安局森林分局與愛鳥村民聯合救助一隻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鷺。8月12日晚,森林分局接到110指揮中心轉村民電話報警求助,稱該村民家中闖進疑似保護鳥類一隻,村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較強,為避免白鷺受傷,請求森林公安處置。接警後,值班民警立即驅車前往。
  • 市鳥白鷺泉城超萬隻
    本報記者 王光營 實習生 王曉宇 全通江青龍山成   白鷺最大聚集地  「白鷺是濟南的市鳥,保守估計可能存在萬餘只。」4日,山東省鳥類生態攝影藝術協會秘書長吳文華表示,白鷺是濟南的市鳥,分布於濟南的各個荷塘和池塘,聚集地以青龍山為代表,大約有上萬隻。
  • 常德澧縣:護鳥衛士譚登雙 20年如一日義務守護候鳥
    自1998年第一批白鷺選擇在澧縣落戶以來,巡山護鳥就成了譚敦雙老人每天的必修課。每年4月份至10月,大量的白鷺、夜鷺、蒼鷺、黑頸鶴、白鶴、朱䴉、魚鷹等1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種來這裡繁衍生息,總量從去年的萬餘只增加到現在的5萬多隻。譚登雙說:「因為這裡的環境好,樹林多,它們每年都來。」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走進白鷺——鳥類攝影攻略
    Q:鳥的品種有那麼多,您為什麼單單選擇了拍攝白鷺這種鳥呢?A: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我對大自然特別感興趣。而白鷺呢,是南方很常見的鳥類,我個人特別喜歡。我有一個夢想,泡杯綠茶,站在窗前,看著一行白鷺從天空中飛過。你想想,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 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
    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時間:2020-05-09 07: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 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
  • 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窗外飛過一隻鳥》[英]西蒙·巴恩斯「老外」寫下成都觀鳥札記  還沒走到水邊,已聽到熱鬧的鳥叫,嘰嘰喳喳。隆冬的半月荷塘,殘荷依舊統領水面,一隻荷梗脫落了闊葉伸出水面,殘座的葉柄,正好成了翠鳥駐足的平臺。荷塘位於百年大學——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那座朱紅的百年鐘樓旁,是成都著名觀鳥點。
  • 愛鳥周 |玩轉「愛鳥助飛趣味遊戲」,為愛鳥護鳥打call
    愛鳥周 |玩轉「愛鳥助飛趣味遊戲」,為愛鳥護鳥打call 2020-04-16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鳥周 | 溫州最常見的十種鳥 觀鳥護鳥從認識鳥兒開始!
    藍天下,草木間,車水馬龍的喧囂裡您是否注意過那聲清脆的鳥鳴?您是否能叫出身邊的自然——鳥兒鄰居們的名字?本文分享溫州地區十大最常見鳥類的簡單辨識,與您一同從認識鳥兒開始,讓愛鳥護鳥變成一種習慣。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
    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 光是東方白鸛,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 馮義豹,已經和東方白鸛「僵持」了近一個月。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
  • ...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群「鳥爸鳥媽」
    面對數百隻急需救護的鳥寶寶,大家一時手忙腳亂。通常,白鷺和夜鷺一窩產四五隻鳥寶寶。如今,這些來自於不同家庭的幼鳥們,擁有了同樣的「父母」。在陌生環境下,鳥寶寶們並不安生。給它們包紮處理傷口或餵食,都要講究手藝,而更小一些的鳥寶寶,甚至還沒學會如何進食。「如果沒有違法捕獵者,它們應該正在父母的羽翼下,嗷嗷待哺。鳥爸爸和鳥媽媽會輪流覓食,將食物咀嚼後吐出來給它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