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畢業生研究揭秘:如何用人工智慧打擊IS

2020-11-23 驅動之家

11月13日,法國巴黎市中心發生多起槍擊爆炸事件,已造成逾百人死亡。據美聯社和歐洲新聞電視臺(Euronews)11月14日消息,恐襲已致129人死亡,352人受傷,其中99人受重傷。

ISIS慘絕人寰的行為引起了全世界的憤怒。但是,恐怖分子的行為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模式。現今最擅長識別模式的技術就是人工智慧了。那麼,能不能利用人工智慧來提前預知恐怖襲擊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以及他如何用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的方法對抗ISIS。

Paulo Shakarian現在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曾是西點軍校的研究生,還曾擔任過美國軍方情報官員

由於他的工作時常接觸到大量一線的情報官員,他突然意識到,有許多智能技術都能運用在這個領域。情報人員常需要分析他們所能獲得的所有數據,並對原因作出假設。但他們很少會有時間回頭檢查,尤其在戰爭延續期間。在伊拉克時,Shakarian開始用他在西點軍校學到的計算機科學知識進行情報分析,並開始構思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對曾被認為不可預測的反叛組織行為進行建模

後來,他進入了馬裡蘭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的碩士學位。他的目標非常明確: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來變革情報分析領域。機器學習也正是無人駕駛汽車所仰賴的技術。當他在馬裡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就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繼續他的人工智慧研究。

他的研究孵化了多個具有革命潛力的項目,例如遊俠特遣部隊(Task Force Paladin )用來在阿富汗檢測簡易爆炸裝置的SCARE軟體,以及芝加哥警察局用來打擊幫派活動的社交媒體分析工具GANG和SNAKE。

近幾年,他在這個領域發表了幾篇論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究竟發現了什麼?能預測ISIS的活動規律嗎?

讓恐怖分子群龍無首:挫敗首領生成機制

2012年11月,Shakarain發布了一篇論文,名字叫《攻擊強健恐怖網絡的塑造行動》(Shaping Operations to Attack Robust Terror Networks),旨在瓦解恐怖組織的首領生成機制。這篇論文引起了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的注意,並邀請他去介紹自己的發現。

為了瓦解恐怖組織和反叛網絡,安全機構通常傾向於定點打擊「高價值目標」(HVT),也就是他們的首領。然而,有無數的例子證明,首領被擊斃後,反叛網絡很快就會再生成一位新的首領。例如,2006年6月8日,臭名昭著的蓋達組織首領阿布·穆薩布·扎卡維被擊斃後,一星期之後就出現了一位新首領阿布·艾尤卜·穆哈吉爾。

如何瓦解這種首領的再生成機制呢?Shakarain引入了一個概念叫做「塑造」(shaping)行動,意思是說,在打擊首領之前,先採取行動,瓦解該組織產生新領導的能力,然後再採取普通的行動以擊斃首領。這樣,恐怖網絡就很難再生成一位新首領,也就很難東山再起。

那麼,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Shakarain利用了網絡理論,通過移除節點,來實現網絡中心性的最大化。直觀上看,網絡中心性代表了高度節點的臨界值。低中心性的網絡更加去中心化,因此更加容易生成新的首領。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旨在尋找那些能夠使中心性最大化的目標節點,以便使接下來的定點打擊更加有效。

之前,這個問題被證明是一個NP完全問題。為了實際操作,他們引入了一個混合的整數線性規劃和貪婪啟發式搜索。執行貪婪啟發式搜索後,在檢查5個真實的恐怖分子網絡時發現,只需要移除12%的節點,就能提高網絡中心性17%~45%。這個算法還能應用在包含1133個節點和5541個邊的網絡中。

坦尚尼亞網絡的節點被貪婪啟發式搜索去除後的可視化表現。圖A是初始網絡,圖B去除了3個節點,圖C去除了5個節點,圖D去除了9個節點。隨著去除的節點越來越多,圖形變得越來越像星形。當去除11個節點後,拓撲結構就完全像一個星形了。

ISIS的行為並不是完全隨機的,而是有規律可循,這是Paulo Shakarian的驚人發現。

挖掘ISIS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今年8月,Paulo Shakarian的團隊在知識發現與數據挖掘會議(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挖掘因果關係:對ISIS的數據驅動研究》(Mining for Causal Relationships: A Data-Driven Study of the Islamic State),公布了他們的發現。

這篇論文中,他們分析了戰爭研究所提供的2200個ISIS相關事件的數據,構建了一個描述模型——一個模擬ISIS行為的算法。這2200個事件發生於2014年下半年,既包括了圍繞ISIS的軍事行動,以及反對ISIS的勢力(包括伊拉克、敘利亞和美國領導的聯盟)。在其中,他們將邏輯程序和因果推理相結合,試圖挖掘出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

由此,他們得出了一些規則,這些規則的預測是由多個原子命題(不包含其他命題作為其組成部分的命題,即在結構上不能再分解出其他命題的命題)所組成,並通過比較相同事件序列的規則,來獲得因果關係的證據。除了考慮規則的概率(p)之外,他們還研究了因果關係的度量εavg,這可以看做是當同時考慮到其他類似規則時,規則的先決條件所能提供的概率提升。

結果,他們果然發現了一些規律:

1,如果在某個星期,ISIS在伊拉克採取了步兵行動並伴有間接射擊,那麼,下一個星期在敘利亞就會出現車載簡易爆炸裝置(VBIED)的行動。(p=1.0,εavg=0.92)

2,如果在某個星期,ISIS在伊拉克提克裡特市採取了行動,並進行了大規模的處決,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伊拉克的敘利亞同時出現大量簡易爆炸裝置(IED)。(p=1.0,εavg=0.97)

3,敘利亞政府空襲之後的一個星期內,ISIS往往會扣留大量人質(εavg=0.91,p=0.67)。並且,在他們的資料庫中,類似的大規模扣留總是發生在敘利亞空襲之後。

4,如果聯軍空襲伊拉克摩蘇爾市的同時,ISIS正在對安巴爾省採取行動,那麼在空襲後的一個星期內,ISIS在伊拉克的簡易爆炸裝置行動會大大增加(p=0.67,εavg=0.97)。然而,如果空襲的同時,ISIS還在對敘利亞採取行動,那麼,當地簡易爆炸裝置的使用也會增長(p=0.67,εavg=0.79)。

ISIS每周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武裝襲擊

根據這些行為規律,他們得出了以下一些結論:

1,ISIS可能會在除巴格達以外的其他區域採取大規模步兵行動之前,在巴格拉採取自殺式車載炸彈,來防止伊拉克軍隊/警察的增強部署。

2,ISIS傾向於在大規模步兵行動之前,採取間接射擊(IDF)作為前導——更符合傳統軍事力量,而不是大規模使用IDF來實現騷擾的目的(這在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的反叛團體中很常見)。

3,聯軍空襲與ISIS對簡易爆炸裝置的使用之間存在著關係,但卻沒有激發其他更大規模的武器(例如車載炸彈),這可能意味著ISIS在這種行動後,會依賴更加分散和反叛風格的策略。

論文中,Shakarain的團隊發現,有兩個目標對ISIS似乎有特別高的價值——巴拉德和拜伊吉。拜伊吉擁有一座主要的煉油廠,而巴拉德靠近一座重要的政府軍事基地

Shakarain說,這篇論文描述了「概念的證據」,儘管算不上真正的「大數據」,但結果是顯著的。由於數據有限,他們只聚焦在對過去的行為進行建模。

美國國防部對他的研究很感興趣,或許代表著五角大樓將越來越接受這種數據驅動的計算機研究方法。他們將繼續研究更複雜的臨時關係,可能會使用更加細分的時間區間,並且對多個時間單位進行分析。另外,他們還將研究環境變量(例如天氣、信息、社交媒體、政治情況等)來找到更多的規律,對反恐策略提供一定的幫助。

不僅如此,人工智慧還能完成更多的反恐任務,例如面部識別、分析監控錄像中的人類行為等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投身這個領域,讓機器保護我們的生命。但僅靠機器來維持和平是不可能的,更需要的是人的心靈。正如愛因斯坦所說:

Peace cannot be kept by force; i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understanding.——Albert Einstein

相關焦點

  • 先驅:西點軍校的奠基者們(二)
    為了促進學員對軍事藝術的興趣,他在西點組建了拿破崙俱樂部,在學員和軍官中吸引了一批狂熱的信徒。馬漢本人也是一個解讀軍史的狂熱分子,通過對軍史特別是戰爭史的研究,歸納總結軍事理論,更是他的重要研究方法。例如,在蒙古軍隊疾風般席捲700多年以後,他寫下了關於能在任何時間、出現在任何所需要的地點的機動支隊的軍事理論。
  • 西點軍校爆出舞弊醜聞:更像是一次「教學系統的崩潰」
    作為名副其實的美國陸軍軍官「搖籃」,西點軍校的入學門檻和管理制度都十分嚴格。學院不僅要求學員擁有出色的文科、理科、工程、軍事科學成績,也要求學生參加軍事和體育訓練,全方位地培養他們成為具有領導能力、組織能力以及軍事才能的軍官。畢業生在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的同時,還會獲得陸軍少尉的軍銜。
  • 不懂中文的法國甜點大師 如何在中國的西點烘焙學校開展授課?
    從而,西點行業對擅長法式西點的西點師的需求,逐漸增大。面對此類的需求,中國的西點烘焙學校也開始引進法國專業的西點大師到校授課。傳授真正的法式西點製作技術,做純正的法式西點......眼前這位來自法國的西點大師,名叫Arnaud Normand ,翻譯後:阿爾諾·諾曼第,是優美西點烘焙教育的一名法國外教老師。
  • 美國西點軍校出事了,20歲亞裔學生用步槍自殺,屍體在地下室發現
    西點軍校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它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同時也是最好的一所軍校,建校200多年以來,為美國培養了大量的名將,比如格蘭特、巴頓、麥克阿瑟等。被稱為「將軍的搖籃」。作為美國第一軍校,西點軍校是全世界無數有志青年夢寐以求的學校,當然西點軍校的門檻是極高極高的,能夠進入其中學習的學生無一不是翹楚。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西點軍校近日出大事了,發生了一場悲劇。20歲的慄田(Kade Kurita)是西點軍校的一名學員,他是一個亞裔,平日裡表現十分出色,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 深度揭秘Google翻譯:人工智慧的覺醒
    這些公司給予的充足的資源和自由選拔出了高校裡最頂尖的一批畢業生。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會親自接待公司看中的優秀畢業生,這些新人中7位數的起薪也不是沒有過。這些巨頭之所以會如此渴望人才是因為人工智慧的創新將會徹底改寫整個編程平臺。雖說「人工智慧」這個詞看似好懂,但其實一直都有爭議。
  •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搶飯碗」?終身學習 擴大朋友圈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搶飯碗」 職場精英支招:終身學習+朋友圈人工智慧(即AI)「搶飯碗」,以前每年四分之一畢業生去金融行業的大學現在只有六分之一能進入;要應對機器換人的時代挑戰,職場菜鳥要學做「蜘蛛精」;老闆挑學生不是最看重成績而要看「職場生命」……眼下開始進入招聘熱季
  • 如何用人工智慧算法檢測皮膚病變的方式訓練醫生?
    ILLUSTRATION: ARIEL DAVIS十幾年來,維也納醫科大學教授的皮膚科醫生哈拉爾德·基特勒一直用醫學經驗教授學生如何診斷皮膚病變,今年下學期開始,他將加入利用人工智慧算法診斷皮膚病變的課程。這一算法系統來源於基特勒幫助組織過的一場比賽,在比賽中,圖像分析算法在診斷某些皮膚瑕疵方面的表現可以超過人類專家。
  • 人工智慧如何用到二次元?日本這家神秘組織研究了三年
    本文原創首發於「百度大腦」微信公眾號(ID:baidubrain),關注百度大腦,讀懂人工智慧。 關於深度學習能做什麼,業界主流都在積極就著關乎人類未來生活的課題開展研究:無人駕駛、語音識別、聊天機器人…… 但對於人類獨特的種族之一御宅族,有人關心他們的未來生活嗎?!別擔心,技術宅們已經開始自救了。
  • 研究人員將計算機視覺和不確定性融入到機器人假肢的人工智慧中
    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軟體,可與現有硬體集成,使穿戴機器人假肢或外骨骼的人能夠在不同類型的地形上以更安全、更自然的方式行走。新框架將計算機視覺融入到假肢控制中,並包含了強大的人工智慧(AI)算法,使軟體能夠更好地考慮不確定性。
  • THIS IS US | 胡錚禹:清華MBA畢業生如何打開通往人工智慧職場的大門
    MBA畢業後,他在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依圖科技開啟了新的職業生涯。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已經達到世界領先地位。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的權威力量。今年中國發表的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論文數量首次超過美國並被廣泛引用。胡錚禹希望抓住中國快速發展的機遇,他決定回到祖國並把申請就讀商學院作為重新了解中國商業環境的橋梁,清華全球MBA項目成為他的不二選擇。
  • 「人體懸浮」魔術是如何做到的?魔術師道出實情,看完智商受打擊
    「人體懸浮」魔術是如何做到的?魔術師道出實情,看完智商受打擊魔術的玄幻讓我們看到眼花繚亂,而人體懸浮術是最受人們期待的,但是多年過去依舊沒有解開這個謎題,下面這位魔術師就為我們揭秘了,只見魔術師先讓女子躺在了鐵板上。
  • 西點軍校失蹤亞裔學生死亡 曾透露自殺想法
    持槍失蹤的西點軍校亞裔學生找到了,最終還是一場悲劇。據美國《紐約郵報》消息,20歲失蹤學生慄田(Kade Kurita)的遺體在西點軍校內一棟建築物的地下室被發現,也正因地點十分隱蔽,才讓搜索人員耗時多日卻未果。
  • 柯潔未能勝天半子 李彥宏說的降維打擊來臨了嗎?
    5月22日,百度聯盟在重慶開會,李彥宏也大談了人工智慧,他提出來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說人工智慧思維做網際網路產品,可以實現降維打擊。人工智慧時代真的來臨了嗎?它會如何降維打擊?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商業機會又在哪裡呢?
  • 西點軍校亞裔學生確認死亡 曾在社交軟體透露自殺想法
    來源:海外網西點軍校學生慄田(圖:《紐約郵報》取自西點軍校)海外網10月24日電 持槍失蹤的西點軍校亞裔學生找到了,最終還是一場悲劇。據美國《紐約郵報》消息,20歲失蹤學生慄田(Kade Kurita)的遺體在西點軍校內一棟建築物的地下室被發現,也正因地點十分隱蔽,才讓搜索人員耗時多日卻未果。校方官員稱,慄田似乎使用了隨身攜帶的M4卡賓槍自殺,沒有他殺可能,彈藥是一顆5.56毫米的子彈。
  • 人工智慧的研究、應用與發展趨勢
    一、人工智慧AI研究的「三大學派」關於如何實現AI方案,通常存在三種觀點:第一種是模擬大腦的神經網絡結構,即連接學校。第二是從簡單生物與環境的互動適應,即行為學校,探索人工智慧AI的解決方案。第三是傳統的AI視圖,統稱為符號學派。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發展將有三個新方向
    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7月9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人工智慧理論將有三個新的方向: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可控的SuperAl (超級人工智慧) 。
  • 看IBM如何用人工智慧顯微鏡觀察海洋 「蟻人」?
    浮遊生物在全球碳和氧循環中的作用非常關鍵,這就是是為什麼要實時了解浮遊生物數量、分布和物種如何變化,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究海洋的環境難題。IBM認為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顯微鏡可以改變研究人員監測海洋健康的能力,特別是構成海洋食物鏈基礎的微小浮遊生物。二、水中小型自主3D顯微鏡研究人員希望,給顯微鏡配備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在本地分析和解釋數據,實時報告任何異常情況,以便立即採取行動。否則一有惡性事件發生,就會像電影《復仇者聯盟》開頭的對話一樣,問:情況有多糟?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密碼學……人工智慧絕對是...
    7月9-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滬召開。本次大會共邀請到海內外近600位重磅嘉賓,涵蓋產學研用多個領域,包括7位圖靈獎得主、1位諾貝爾獎得主、39位院士在內的2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頂尖人工智慧企業領袖。
  • 漫威—不朽的英雄夢 | 設計研究:探索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協作
    在未來人類會與人工智慧如何相處合作呢?下面的研究將幫助你了解人與人工智慧協作的過程及體驗。召集30名參與者用think-aloud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繪畫任務,然後進行了事後調查和訪談。最終發現:(1)當工具給出詳細說明時,用戶對DuetDraw更加滿意。(2)雖然用戶總是希望領導這項任務,但他們也希望人工智慧能夠解釋其意圖,前提是用戶希望人工智慧這樣做。(3)雖然用戶對人工智慧的可預測性、可控性和可理解性評價相對較低,但他們喜歡在工作中與人工智慧的互動。
  • 賓果智能CEO閔海波確認出席本次獵雲網人工智慧產業峰會​
    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核心技術超過1500億元;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核心技術規模超過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