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遍學諸子百家,留下一部《論衡》,堪稱唯物主義無神論著作

2021-01-20 劉力家常廚味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生於公元27年,卒年大約在公元100年。王充出身於「以農桑為業」、「以賈販為事」的家庭,大概屬於小地主階層。他年少時在洛陽太學裡讀過書,曾經是當時著名的大儒班彪的學生,對諸子百家學說都有研究。他做過州縣小吏,後罷職家居。王充晚年生活貧困,「貧無供養,志不娛快」。他專門從事著述,保存下來的著作有《論衡》八十五篇,共二十餘萬字,這是一部富有戰鬥性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著作。

王充

在自然觀方面,王充提出「元氣」為天地萬物的原始的物質基礎。「氣」的形態多種多樣,有表現為擴散狀態的「天地之氣」、「太陽之氣」,也有表現為凝聚狀態的「五行之氣」等。這些不同形態的「氣」,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即都是客觀存在的形式。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元氣」構成,而「元氣」都是自然形成的,決不是由有意志的天有目的地產生的。

「元氣」

他從這個觀點出發,認為天人之間的相感相應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說:「人不曉天所為,天安能知人所行。」「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他明確指出,自然界的某些「災異」現象或「福瑞」現象,都是遵循自然界本身的規律出現的,與人事毫無關係。王充的唯物主義自然觀,是對當時流行的由天人感應神學發展來的藏緯迷信思想的有力批判。

日食

王充在形神問題方面基本上堅持了唯物主義路線。他說:人之所以聰明智慧,全憑體內含有精氣,而精氣之所以能在人體內,是由於精氣產生於人體內的血脈和五臟。如果血脈枯竭,五臟腐朽,人體化成塵土,自然就沒有人的聰明才智,人的精神活動也就不存在了。王充的這種說法雖然不夠科學,但是他在當時自然科學所能達到的水平的基礎上認識到如同世界上沒有無物自燃的火一樣,世界上也不存在脫離形體而能獨立自在的精神,從而肯定人的精神作用必然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是很可貴的。

人的智慧不能與大腦分離

王充駁斥「聖人生而知之」的唯心主義先驗論,他指出,說聖人「前知幹歲,後知萬世,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事來則名,不學自知,不問自曉」,純粹是虛妄的胡說。他說:聖人不與客觀外界接觸,不目見耳聞幾問,就不能獲得任何知識。

王充

他舉例說,如果隔牆立著一個人,聖人看不見他,只聽見聲響,聖人能知道隔牆人的相貌以及家庭和姓名嗎?當然不可能知道。王充還進一步指出,人之所以有預見性,是人們根據同類的事物預見禍患;根據以往的經驗推斷未來。這種預見性,不僅僅只有聖人能做到,一般賢人也能做到,這並不是「生而知之」的。

王充

王充認為人的認識是通過人的感官與外界事物接觸後才獲得的。他也意識到只注意感覺經驗是不夠的,因為感覺有時給人以假象,使人弄不清事物的真相。所以,還要依靠思維(「開心意」)對感性材料加以鑑別,考察真偽,辨別虛實。他十分注意實效和驗證,認為凡是缺少事實根據和客觀校驗的言論,不論說得如何動聽,都不能令人相信。這就是說,實效和驗證是判斷認識的標準。王充的認識論,是批判天人感應神學目的論的有力武器。但是,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王充還不可能理解感性認識的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所以他的認識論沒有徹底地擺脫經驗論的缺點。

參考資料

《哲學》

本文乃作者「劉力家常廚味」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王充的《論衡》是無神論的裡程碑,為何遭到歷代帝王的封殺?
    王充的《論衡》是無神論的裡程碑,為何遭到歷代帝王的封殺?古代有過這樣一則故事:春秋時期的楚惠王有一天在吃酸菜,竟然在酸菜中吃到了一條水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不聲不響地把水蛭吃了下去。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一旦把水蛭挑出來,做這道菜的廚師就會因此被處死,他憐憫廚師,所以吃了下去。
  • 王充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的著作《論衡》,博大精深
    百家原創作者:東梅講歷史如果以現在的名氣而論,後漢朝的文人除了班固,恐怕就是王充了;在思想領域,王充的名氣還要超過班固。然而在《後漢書》中,王充的傳記只有短短二百餘字: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裡稱孝。
  • 古代眾多的思想家中,最特別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提出「無神論」
    在古代眾多的思想家中,也有很多被這一現象蒙蔽了雙眼的,但是有一位思想家卻是其中最特立獨行的,這位就是東漢時期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 王充一生最為卓越的著作就是《論衡》,聽名字就可以想像得出書中的思想是對於萬物有一個正確的看待。
  • 論無神論同有神論的鬥爭
    我國是一個具有豐富無神論思想遺產的國家。無神論者們承前啟後的鬥爭精神,以及他們反神學、反迷信的經驗,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可資借鑑的思想資料。中國無神論的經驗,大致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無神論反對有神論的鬥爭緊緊與政治鬥爭相結合。
  • 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將面世(圖)
    卷中集中講述了漢代的哲學,第二章從道家到淮南子到董仲舒到王充,在論述哲學發展的同時,也涉及對天文學與讖緯、對中醫的態度等等論述。    本書的面市,對於研究胡適學術思想,及新文化運動中的哲學史研究成果,頗具「活化石」意義,是存世的、可以見到的,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層面最後的有系統的、有思想體系的著作。可以想見,本書的面世將有力推動胡適研究的新領域。
  • 劉基《司馬季主論卜》,假託古人闡發無神論思想,具有積極意義
    後來還出現了一部專門研究ト筮的著作,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易》。儘管如此,自古以來,也有不相信這一套的。漢代大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專門寫了一篇《ト筮》對此進行批判。明代大政治家和文學家劉基也寫過一篇《司馬季主論卜》的文章,假託一位佔卜的專家對佔ト和鬼神都給予了否定,並引出一番興衰變化的大道理來。現在就向大家介紹劉基的這篇文章。
  • 人民日報學苑論衡:完整準確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按照這個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就沒有不依賴於讀者而自身固有的意義。這樣去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必然導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令人莫衷一是。   過度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一些概念和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一些觀點,本來是條分縷析、明白易懂的。
  • 美國有哪些宣傳無神論的書籍出版?
    星條旗新無神論著作在美國市場大量出現 美國是一個宗教盛行的國度,無神論在美國似乎一直沒有什麼市場。然而,進入21世紀,一部分充滿激情的無神論者不再沉默,不再消極抵抗,而是轉守為攻,採取他們的對手傳教士們的積極策略,著書立說,在媒體上公開抨擊宗教,宣揚無神論思想,他們被冠以「新無神論者」的稱號。這些新無神論者不僅揮舞邏輯大棒奚落抨擊宗教,更抨擊對宗教的寬容,宣稱宗教不僅僅是錯誤,而且是罪惡。他們的著作和言論很有市場,非常暢銷。
  • 牟鍾鑑:尊重宗教是無神論的新高度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包含無神論,又超出以往的無神論,它不滿足於證明神靈的不存在,還要說明為什麼神靈雖然並不存在但古往今來相信神靈的人卻很多,為什麼單靠教育手段不能促使人們走出宗教。這樣的無神論是真正科學的無神論,它避免了武斷、粗暴,能把宗教納入人文學科的視野,客觀地去研究和評價宗教,從而推動了宗教學的發展,使無神論上升為科學。溫和的無神論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國歷史上,宗教極端主義和激烈反宗教的思潮都難成為主流意識。儒家的人本信仰與佛教、道教有爭論有融合,而以融合為主。
  • 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需「執兩用中」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無神論有多種蘊涵,歷史上有各種形態的無神論,如我國古代荀子、王充、範縝的無神論,古希臘原子論的無神論、歐洲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戰鬥無神論、德國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無神論、尼採的虛無主義無神論等。
  • 田心銘: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關係的兩個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2頁)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這一論斷的證據,而找不到一處相反的觀點。青年馬克思在1841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就批判了證明神的存在的荒謬邏輯,得出了否定一切神的存在的結論。他說:「對神的存在的證明不外是空洞的同義反覆」。
  • 4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邊境:行至歐洲邊緣》[紐西蘭]卡帕卡·卡薩波娃著,馬娟娟譯,索·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本書既是一部讓人身臨其境的旅遊敘事作品,也是一部冷戰秘史,從側面審視了困擾歐洲的移民危機,是對內外地理環境的一次深刻而詭異的探索。
  • 道家的無神論思想為什麼產生了道教的有神論?
    但是道家則不是,道家是「家」,是「大家」,是「老家」,是諸子百家之源。萬事萬物只要能說出個理來,理出個道來,都以道家為宗,所以道教只是道家學說的一個分支。道德、道理、道法、道士、道路、道具,莫不由道而出。道家並無神仙信仰體系,卻傾向於一種探討宇宙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尤以老莊學說為代表。
  • 牛頓和愛因斯坦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為何他們晚年都拋棄了無神論
    牛頓和愛因斯坦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為何他們晚年都拋棄了無神論?世人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但是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古今中外很多的科學家在自己最有精力去研究科學的時候,無不都是覺得神學是不存在的,無不都是無神論的信仰者。
  • 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
    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 2020-11-26 18:20:27|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0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陸續發布,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備考,山東中公教育為大家提供山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